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本文以废弃卤虫为试验材料,采用电阻法测定废弃卤虫冻干过程的共晶点和共熔点温度,研究物料厚度、预冻温度、真空压力、冻干时间对废弃卤虫冻干品DHA含量和复水比的影响,并进行各工艺优化集成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废弃卤虫冻干过程的共晶点和共熔点温度分别为-38.0、-26.9~-26.0℃,废弃卤虫最佳冻干工艺为物料厚度6 mm、-40℃预冻、真空压力70 Pa、冻干时间10 h,且加热板温度走势设置为0~40 min,由30℃上升至60℃,60~240 min稳定在60℃。在上述最佳工艺条件下,测得废弃卤虫冻干品DHA含量和复水比分别为3.1 g/kg、12.6。  相似文献   

2.
《当代农业》2009,(23):58-58
50-60℃ 最佳饮水温度,对于热饮来说,冲蜂蜜水的最佳温度为50℃.热牛奶、热汤等在60℃时味道最好。  相似文献   

3.
郑龙 《农家致富》2014,(5):45-45
一、干豌豆将豌豆去掉豆捞荚.取豆粒放进沸水中漂烫4-5分钟。取出冷却。沥水,摊在烘筛上。温度先掌握在35-40℃,后可升到55-60℃.烘制时间约需72小时,烘干即可。豆粒越嫩,温度越低。  相似文献   

4.
温度对肉鸽种蛋人工孵化效果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正确掌握肉鸽种蛋人工孵化的技术参数,本实验研究孵化温度分别在37.5℃、38.0℃、38.5℃条件下,湿度分别为孵化期50%-55%、出雏期55%-60%和孵化期55%-60%、出雏期60%-65%两种情况下的种蛋孵化效果。结果表明,在相同湿度条件下,孵化期温度为38.0℃时肉鸽受精蛋孵化率显著高于37.5℃和38.5℃组(P0.05)。孵化温度为38.0℃,相对湿度在孵化期为55%-60%、出雏期为60%-65%,肉鸽种蛋人工孵化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为了证明洗毛工艺是否对黏附于羊绒上口蹄疫病毒具有杀伤作用,本研究模拟山羊绒洗涤工艺,进行了不同的洗涤水温及作用时间、不同洗涤剂浓度及作用时间、不同的烘干温度及作用时间对口蹄疫病毒灭活作用的检测.结果表明,水温在66℃处理45 min、75℃处理10 min、80℃处理5 min能灭活羊绒中的口蹄疫病毒;0.5%‰ ~1.5%‰浓度的洗涤膏、三聚磷酸钠、绒洗剂、昆明毛能净、毛能净、127洗涤液在9min内不能灭活羊绒中的口蹄疫病毒NM-zg99毒株;高温烘干对羊绒中口蹄疫病毒的灭活与温度和作用时间密切相关,70℃处理约35 min、75℃处理约25min能灭活口蹄疫病毒,80℃~90℃处理20 min、95℃~105℃处理15 min、110℃处理10min能使口蹄疫病毒失活.  相似文献   

6.
毛竹屑低温炭化制取除臭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毛竹屑的粒度、炭化温度及用磷酸预处理为工艺条件,选择制取除臭剂的最佳工艺,并分析除臭剂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毛竹屑粒度<60目、炭化温度350℃,用50%磷酸进行预处理,除臭剂的吸附能力与工业粉状木质活性炭的吸附能力相当.  相似文献   

7.
齿轮在整个机械行业中使用十分广泛,其制造质量、性能好坏直接影响到齿轮能否达到使用要求与使用寿命。在齿轮制造过程中,热处理是齿轮机械加工后又一个对齿轮质量产生决定性影响的环节。实际生产过程中影响圆柱齿轮淬火性能最突出的因素为淬火工艺,工艺是否满足材料的使用要求,是否符合特定的工况条件,对于淬火性能影响规律如何等是研究淬火的重要方向。针对淬火工艺,先固定水温为20℃,改变淬火温度下进行温度场分析,然后固定淬火温度为830℃,改变水温进行温度场分析,并对不同工艺下模拟结果通过Origin软件绘制曲线图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固定钢的淬火温度,随着淬火介质水的温度升高,温度差在不断减小,由此可知水温度的升高有利于降低温差;固定淬火介质水的温度,随着钢的淬火温度升高,温差也升高,由此可知钢温度升高不利于降低温差;淬火温度在830℃,介质温度在35℃时变形量最小,即工艺最优。  相似文献   

8.
不同烘干温度对茉莉花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毛峰绿茶为素坯,用茉莉花窨制3次,设置60℃、90℃、120℃、150℃4种烘干温度。结果表明:90℃烘焙的茉莉花的综合品质得分最高,茉莉花香气与茶坯香气协调,其他依次为120℃、60℃、150℃;茶叶中黄酮类总量随着烘温的升高而下降;茶多酚类总量与烘焙温度及在烘时间相关,以120℃处理最高、60℃处理最低:香精油总量的大小依次为90℃处理、60℃处理、120℃处理、150℃处理;芳樟醇的含量与茉莉花茶品质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采用两因素四水平完全交叉试验设计研究实际生产过程加热温度和时间对茶多酚损失的影响,不同温度处理为80℃、100℃、120℃、140℃和不同加热时间处理为60min、90min、120man、150min.试验结果表明,加热时间控制在60min以内,加热温度100℃至140℃,茶多酚的损失率可控制在15%以内.  相似文献   

10.
应用回归分析的方法,针对气流干燥工艺气体温度与叶丝物理特性之间相互关系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在试验范围内,工艺气体温度与叶丝含水率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当工艺气体温度每增加10℃,叶丝含水率降低0.35%;工艺气体温度与叶丝整丝率、碎丝率之间的线性关系不显著,但二次方拟合方程的决定系数较高,相互之间存在曲线相关;工艺气体温度与叶丝含水率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当工艺气体温度每增加10℃,叶丝填充值增加0.05cm3/g。  相似文献   

11.
为评价全生物可降解地膜覆盖大蒜的农田适用性及推广可行性,以裸地(CK1)和2种PE地膜(CK2、CK3)作对照,研究0.006 mm(A)、0.008 mm(B)、0.01 mm(C)和0.01 mm(D)4种全生物可降解地膜的增温、保墒、降解等性能,及对秋播大蒜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发现,参试4种全生物可降解地膜的诱导期长短顺序为D>C>B/A,功能期在210~140 d不等;地膜C和D能满足鲁南地区秋播大蒜对地膜功能期不低于180 d的要求。覆盖PE地膜处理的土壤含水量大于覆盖全生物可降解地膜的处理,且同种类型的地膜厚度越大保墒效果越好。土壤积温按照CK3、D、C、B、A、CK2、CK1的顺序降低。与裸地处理相比,覆膜处理根系数量增加约30%,蒜头产量提高28.06%~34.69%,但覆膜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覆盖全生物可降解地膜的处理大蒜抽薹期比覆盖PE地膜晚2~3 d。以上结果表明,全生物可降解地膜的增温、保墒及对大蒜生长发育的促进作用与普通PE地膜相当,可以作为替代普通PE地膜解决蒜田地膜污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姚乐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0):5306-5307
[目的]研究超临界CO2萃取大蒜油最佳工艺。[方法]在设计单因素试验优化超临界CO2萃取大蒜油工艺条件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确定超临界CO2萃取大蒜油最佳工艺。[结果]影响大蒜油萃取率的主次因素为:萃取压力〉萃取时间〉萃取温度;超临界CO2萃取大蒜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以15%(V/W)无水乙醇为夹带剂,萃取温度40℃,萃取压力25MPa,萃取时间2.5h,CO2流量80L/h;在此工艺条件下,萃取率可达0.461%。[结论]该研究改进了超临界CO2萃取大蒜油工艺条件,为大蒜油的工业化萃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张艳明  胡传银 《安徽农业科学》2013,(21):9060-9060,9062
[目的]研究复合保鲜护色液对蒜米护色效果的影响。[方法]以保鲜蒜米为材料,通过正交试验考察抗坏血酸、L-半胱氨酸、二氧化氯3种保鲜护色液对蒜米护色效果的影响,以感官评定来确定最佳复合保鲜护色液浓度及复合配比。[结果]试验得出,将蒜米浸泡在0.12%的抗坏血酸、0.040%的L一半胱氨酸、150mg/kg的二氧化氯复合杀茵护色中10min,之后沥水装入真空袋中抽真空,包装后的蒜米放在-1~-2℃的冷库储藏,护色效果最好。[结论]研究可为保鲜蒜米的护色储存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姜新  魏垂敬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3):4050-4052
在对江苏丰县、沛县蒜薹生产区多年考察的基础上,发现该地气温与蒜薹价格存在密切相关现象.对2004、2006年适时产量与每日价格等数据运用计量分析和比较的方法进行了调查和统计.结果显示,在蒜薹盛产期,气温导致蒜薹产量正向波动,蒜薹短期产量导致价格反向运动.从而导出气温通过作用于产量,最终影响蒜薹价格的结论.据此提出了兴建冷库,增加蒜薹品种以错开收获期等提高蒜农收入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5.
大蒜品种选择、密度与海拔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8个不同的大蒜品种进行了品种选择试验,并对选出的适宜黔北地区种植的优质、高产大蒜品种进行了不同密度和海拔试验。通过4年的田间试验,筛选出了优质、高产大蒜品种紫皮大蒜,其最佳种植密度为行距50 cm、窝距16 cm,每窝播种4~5瓣,34000~41000株/667m2,海拔800~900 m为最佳种植区域。  相似文献   

16.
微波辅助大蒜多糖的提取及其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微波辅助大蒜多糖的提取工艺及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最佳功率为300 W,提取温度为65℃,提取时间为8 min,料液比1∶7(g·mL-1);大蒜多糖有一定的清除DPPH和OH·自由基的作用,与VC相比,大蒜多糖对DPPH和OH·自由基的清除效果要差;但大蒜多糖对菜籽油的抗氧化能力较VC强,能够有效抑制菜籽油的氧化。  相似文献   

17.
报道了用RAPD技术鉴定大蒜种质遗传特性和蒜种纯度的研究结果。从 10 5个随机引物 (OperonNo 1~ 5 ,OPE1~ 2 0 ,OPF1~ 2 0 ,OPG1~ 2 0 ,OPH1~ 2 0 ,OPI1~ 2 0 )中筛选出 12个有鉴别作用的引物。用筛选出的引物与 80份来自澳大利亚、泰国和我国 17个省、市的大蒜种质进行RAPD测定。确立了大蒜PCR反应体系、条件和程序 ,制定了凝胶电泳操作规程。所得RAPD带谱具有良好的多态性和特异性。大蒜种质的RAPD带谱差异与其农艺学性状差异吻合。根据RAPD带谱分析了大蒜种质的遗传特性和亲疏关系 ,研究区分了同物异名、同名异物的大蒜种质 ,进行了蒜种纯度鉴定试验。试验证明 ,RAPD技术是鉴定大蒜种质遗传特性和蒜种纯度的有效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18.
为克服大蒜茎尖离体培养增殖率低的问题,对准备切取茎尖组织进行离体培养的大蒜种球以及切取的带有1,2片叶原基的大蒜茎尖组织(外植体)进行了低温处理,结果表明,低温处理促进了大蒜茎尖离体培养时芽的形成及生长。对外植体的低温处理比对种球的低温处理效果好,60d低温处理后,外植体低温处理区的新芽形成数是种球低温处理区的10倍,平均每个茎尖形成新芽22.2个;种球低温处理和外植体低温处理并用时。没有产生累加效应,相反,外植体低温处理的效果,被种球低温处理削弱。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大蒜渣中的多酚物质进行提取研究,以提高大蒜的资源利用率.[方法]以大蒜渣为材料,对其中的多酚类物质进行提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对溶剂浓度、提取温度、时间、料液比4个单因素进行正交试验,并采用酒石酸亚铁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总酚含量.[结果]试验表明,大蒜渣中多酚物质提取的适宜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65%,温度50℃,时间70 min,料液比1∶20g/m1,该类大蒜渣多酚粗提液具有一定的还原能力,为一类有开发价值的天然产物.[结论]研究可为促进大蒜渣中活性成分的开发利用和大蒜深加工技术的应用,提升大蒜的资源利用率、加大农副产品综合利用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以优良品系"金蒜3号"气生鳞茎为外植体,成功地建立了再生体系。基本培养基为MS,在添加了2,4-D 1.5mg·L-1的培养基上最适于气生鳞茎愈伤诱导,愈伤诱导率为87.6%,黄色颗粒愈伤诱导率为100%,愈伤最佳继代培养基为MS+2,4-D 1.5 mg·L-1;在最佳分化培养基MS+6-BA 3.0 mg·L-1上,黄色愈伤分化率为94.6%,芽最佳生长培养基为MS+6-BA 1.0 mg·L-1+KT 1.0 mg·L-1+GA 0.2 mg.L-1+NAA 0.1 mg·L-1;试管苗最佳生根培养基为MS+NAA 0.2 mg·L-1,生根率达到92.4%;生根的试管苗移栽到装有田园土的土盆中,其存活率达到82%。试验为今后大蒜体细胞突变体筛选等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