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棉18(中无642)系1979年以(6908×兰布来特G—5)F_4为母本,(黑山棉1号×兰布来特G—6)F_3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1986年参加全国低酚棉早熟品种联合试验,1987年参加中棉所低酚棉品比试验和河南省短季棉品比试验,均表现早熟、高产、优质。  相似文献   

2.
对生产上推广应用的短季低酚棉与短季常规棉进行了比较,低酚棉品种的单株结铃数、铃重、衣分、衣指、子指与常规棉相当,五个产量性状差异均不显著,并且纤维长度、比强度、整齐度和麦克隆值四项指标也相当。只有伸长率低于短季常规棉,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低酚棉种仁率与籽指无显著相关性,有酚棉则有极显著的正相关。低酚棉的籽指、种壳率与有酚棉很接近,短绒率低于有棉棉,种仁率稍高于有酚棉。低酚棉种子的平均吸水率在吸水4~36小时内始终大于有酚棉,因而萌动早,但棉籽物理性状对吸水的影响大于棉酚的影响。低酚棉的种子活力略低于有酚棉,蛋白质和蛋白质+脂肪总量略高于有酚棉,脂肪含量的差异年度间不同;低酚棉和有酚棉的蛋白质、脂肪含量变幅均大于蛋白质+脂肪总量的变幅。上述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准。这说明低酚棉对棉籽品质性状的影响较小,完全可以育成营养品质、播种品质兼优的低酚棉品种。  相似文献   

4.
低酚棉不同隔离条件与天然杂交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酚棉与常规棉相邻种植,距离在3、10、20、50m,其天然杂交率分别为4.38%、2.31%、1.17%、1.63%、1.23%,距离100m以上,天然杂交率也在1%以上。低酚棉原种生产须同常规棉隔离100m以上;加工用低酚棉子隔离可在10m以上;生物学混杂超过5%或机械混杂1%以上,棉仁含酚量将超过0.04%,棉子不能作低酚棉子利用。  相似文献   

5.
一、试验概况1990~1991年为特早熟棉第10轮区域试验,它包括常规品种、抗病品种和低酚棉品种。常规、抗病品种4个:太995、锦2148、辽3702和辽8066,以晋棉5号为统一对照,设试点8处。低酚棉品种4个:辽无2152、辽  相似文献   

6.
低酚棉在我国得以迅速推广,是由于它具有有酚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本文拟从棉蛋白营养价值的角度加以阐述。一、低酚棉子蛋白品质与有酚棉相似表1测定了国内4个有酚棉与9个低酚棉品种种仁中的蛋白质、氨基酸含量,不难  相似文献   

7.
低酚棉品种绵无4176简介谭晓祝,田燕四川绵阳农科所621002绵无4176是四川绵阳市农科所1985年以绵无1386(荆781067选系)与冀合3016杂交,后代经2次南繁加代结合选择育成。1988~1989年参加品比试验,1990年进入省低酚棉区...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开封县罗王乡孙占村1986年由常规棉改种低酚棉后,棉花生产出现了转机,当年450亩棉花,平均亩产皮棉65公斤。1987年低酚棉面积发展到700亩,平均亩产皮棉103公斤,1988年植植棉4300亩,平均亩产皮棉110公斤。低酚棉之所以能在盐碱窝  相似文献   

9.
江苏沿海地区转Bt基因棉及其生态与经济效益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 Bt棉种植现状与表现1 .1 品种。 1 995年本植棉区引种了中棉所 2 9试验、示范。 1 996~ 1 999年在射阳县棉花原种场开展了转 Bt基因棉的品比试验和常规治虫与少治虫的试验。具体品种有转 Bt基因棉苏抗 6号、转 Bt基因棉泗棉 3号、中棉所 3 0、R— 6 8、省抗 1 0 3、省抗 1 0 1、省抗 3 0 1、盐抗 1 2 0 5、盐抗 1 2 1 1、中棉所 2 9、中抗杂2号、山东 951 3、黄杂 1号、黄杂 2号、惠抗 2号、新棉 3 3 B等 1 0多个品种 ,其中以中棉所 2 9为代表的抗虫杂交棉的应用速度最快、面积最大。1 .2 分布与面积。起初本地区的抗虫杂交棉主要…  相似文献   

10.
低酚棉新品种─湘棉16由湖南省棉花所育成的湘棉16(原“90─G3”),于1994年1月通过省审定命名。该品种是一个高产、高抗(抗枯、黄萎病)低酚棉新品种,是由杂交后长期病圃筛选育成的。特征特性生育期128天左右,株高120cm,衣分44%~47%,...  相似文献   

11.
低酚棉品种浙棉9号和10号的主要性状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低酚棉新品种浙棉9号和浙棉10号均源于常规棉品种(系)与低酚棉品种(系),杂交选育而成,具有其母本的丰产性好,生产潜力大和父本的结构铃性强,铃子大等特点,不仅表现皮棉产量高,纤维品质好,而且表现棉子仁中脂肪,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高,适应于浙江省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2.
低酚棉棉铃虫发生与防治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低酚棉和有酚棉在棉铃虫大暴发年份中的虫害情况和农药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低酚棉上的初孵棉铃虫幼虫的成活率显著高于有酚棉,棉铃虫发生重于有酚棉;但在低酚棉上的农药防治效果优于有酚棉,特别是对高龄幼虫。因此,在同样喷药防治条件下,低酚棉的危害反而轻于有酚棉。此外,对低酚棉和有酚棉农药防治效果差异的原因和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一、品种来源浙棉9号(2049)系浙江省农科院作物所从8114×79—5杂交组合中选育出的低酚棉新品种。母本8114是我所近年育成的有酚棉品系,其杂交组合为密浙棉×(浙棉3号×徐洲209),丰产性好,生产潜力大。父本79—5系慈溪市崇寿农科站在南通5号中选得的低酚棉单株培育而成。杂交后经多代  相似文献   

14.
我国70年代初引进低酚棉资源后,开始低酚棉育种研究,由于时间短,育种研究力量较薄弱,所以初育出的低酚棉品种产量低于有酚棉品种。为了迅速提高低酚棉品种的产量,我们对低酚棉育种丰产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皖棉38(淮杂棕)和皖棉39(淮杂绿)是淮北市黄淮海低酚棉开发研究中心于2002年分别选用淮北13系和绿色淮北13系为母本、棕色淮无8系和绿色淮无8系为父本杂交配制而成的高产、优质、早熟、低酚、抗病虫、管理省工、彩色杂交棉。2003年省科技厅组织有关专家对海南基地的彩棉亲本进行田间测评,并给予充分肯定,作为有推广应用前景的专用棉,经省种子管理站批准同意2004-2005年在淮北地区进行了彩色棉区域试验、生产试验,2006年1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为皖棉38和皖棉39。1特征特性淮杂彩棉为早熟陆地杂交低酚棉,具有较好的形…  相似文献   

16.
低酚棉棉仁蛋白质含量高,棉酚等有毒物质含量甚微。因此,害鼠嗜好低酚棉。我县近几年对低酚棉田鼠类组成、数量变动、危害情况、危害标准及防冶方法,进行了初步调查和研究。这是当前发展低酚棉中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由于低酚棉含棉酚甚微,并富含蛋白质,因而多种害虫喜食。为了掌握低酚棉害虫的发生规律,为虫情测报和低酚棉害虫的综合防治提供依据,1985年我县进行了系统调查和分析,现将结果总结如下。一、低酚棉主要害虫的发生特点经系统调查,棉蚜、棉叶螨、棉铃虫、盲椿象、棉红铃虫等害虫对低酚棉和有酚棉的  相似文献   

18.
在低酚棉试种阶段,乃至推广初期,一些地方因不了解其生育特性,以致栽培失当而造成减产。低酚棉作为一种新兴类型,在生育特性上,究竟与常规的中、高酚棉有何不同,我们于1986~1987年,着重研究了不同含酚类型品种和同一品种不同表现型之间在苗期生育特性上存在的差异;并探讨了外施棉酚于低酚棉对苗期生育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湘棉13(83—238)系湖南省棉花所采用湘4108与无598杂交,于1983年育成的低酚棉新品种。经多年多点省联试、区试,长  相似文献   

20.
2001年中棉所41大面积示范试验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示范和品比试验结果表明,棉花新品种中棉所41具有高产、优质、抗病、高抗棉铃虫等特性,大面积示范平均每公顷产子棉2868kg,品比试验比美棉33B增产14.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