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盆景大多数都是一主干上生长几个枝托,几乎成为制作盆景的通用公式。而笔者用小苗培育的这几盆盆景却挣脱了几大流派的束缚,以不同的面貌展示在世人面前,自命不凡地认为自己创作出了树木盆景的新款式(如图)。此说能成立吗?  相似文献   

2.
●人工补根法一盆好的盆景作品,树胚的基础是十分重要的。所谓基础,就是头根,即主干部分。有的树胚,根部不理想的,成功时就算树型、枝法的布局很好,但由于缺少一二条根,那就影响到树气。若能成功地作人工补根,就能使整个树势连贯有气。因此,我们对于一些基础好而又缺根的树胚(指嫁接效果理想的树种),就一定作人工补根,使其更加完美。  相似文献   

3.
园中套园的盆景园占地5800平方米,布局自然,满目苍翠,整体环境俊秀、幽雅,给人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园中以巨型石盆展示了不少平时难得一见的大型盆景,又以精致的石架展示了形态各异的中小型盆景(见照)。这些盆景有的绿叶满枝,有的繁花满树,无不造型优美,意蕴天然,  相似文献   

4.
配盆的方法盆景是一种以树、石为主题的造景型态,而配盆就是要使人感受到盆树生长于原生地环境的景象。盆是盆景构成的三要素之一,美好的树若配盆不当,必然显像不良,缺乏安定调和感,甚而喧宾夺主。若盆钵选择得当,便能收到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之效。因此,盆钵大小、颜色、形状、种植位置、盆高、盆长之比例以及盆景深度等,皆与表达内容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5.
配盆的方法盆景是一种以树、石为主题的造景型态,而配盆就是要使人感受到盆树生长于原生地环境的景象。盆是盆景构成的三要素之一,美好的树若配盆不当,必然显像不良,缺乏安定调和感,甚而喧宾夺主。若盆钵选择得当,便能收到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之效。因此,盆钵大小、颜色、形状、种植位置、盆高、盆长之比例以及盆景深度等,皆与表达内容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6.
1992年12期《中国花卉盆景》封底的《共扶共倚共荣》九里香盆景,它形态美、气韵美、意境美,是一盆不可多见的佳作。整个盆景从几架、配盆、栽种的位置的角度以及树桩的根、枝的处理都恰到好处,显然是一棵岭南自然大树的缩影。更难能可贵的是:在蓄枝截干的基础上,做到枝繁、叶茂、花盛(秋后结果),达到观叶、观花、观果、观景的最佳艺术效果。这是一般人做不到的。道理就是一般人掌握不好,当年剪枝不开花、枝条徒长不成果。可见陆学明大师功底深厚。  相似文献   

7.
《中国花卉盆景》刊登了很多自育桩材的文章和作品,很受启发。本人也就木槿盆景的创作,谈一点自育桩材的体会。 1992年春,笔者在花友处剪了几枝木槿老枝,地扦后基本都成活。第二年上泥盆,长势很好,三、四年中花开不断。后发现有二棵根部发达,过渡自然,试想制作盆景。当时一次性截干到位,后采用岭南盆景蓄枝截干和苏派粗扎细剪相结合的方法,用浅盆养护,用了近8年的时间,基本成型(见图)。木槿盆景落叶后能观骨架,春夏秋能观叶观花,花期近半年。  相似文献   

8.
干粗、枝茂之时是文人树桩头阶段的终结我们制作文人树桩,一可到花木市场或苗圃选购,自己设计加工,一、两年后当见雏形;二可播种地栽,三、五年会有实际成效。因文人树用材不需主干粗大,较之其它大桩盆景能省却许多时间和操劳。但由于文人树突出“高洁”,意境(格调)要求雅,形态(各部)要求简,操作起来难度不小。可以说,制作文人树“硬件”操作不费功夫;“软件”从构思到设计,到因材施治,到面对干和枝的变曲、取舍,哪一步斟酌失误都可能造成遗憾。而这“软件”是艺者的修养亦即“造诣”,是创作者对盆景艺术和相关艺术知识掌握的多少。当前,文人树盆  相似文献   

9.
柽柳最大的问题是冬天最易死枝,每每一盆上好的盆景春夏秋长势良好,而一到冬天就不行了,不但落了叶,有时最关键的一枝就不明不白的死掉了。对此许多盆景爱好者都望而生畏。我经过多年的努力,摸索出了几点经验,能弥补因死枝带来损失,最大限度地进行补枝,使盆景较快恢复原来的面貌。一、在春天怪柳发出新芽时,要在柽柳四周多留一些壮芽,使之形成壮枝条,等这些壮芽长成形成木质后进行攀札时,在不违背盆景制作中必须遵守的不平型、不交叉、不重叠、不对称等原则的前提下,把已长成本质的  相似文献   

10.
盆景——顾名思义,是用盆作栽体,养植经艺术加工后成观赏性植物的泛称。一树二盆三几架,好的盆景作品离不开合适的配盆,不同的地方流派和使用习惯,对盆都有不同的爱好和要求,因而促进了各式盆景用盆的创作发展,各式形状多种规格、材质的盆景盆使盆景人士在创作时能因景因势选用,丰富了盆景的艺术内涵。盆景创作高手对用盆相当考究,个别配盆还专门量身订造,以提升盆  相似文献   

11.
雀梅在岭南盆景中有传统的四大名贵树种之一的美称。但它容易出现缩枝现象。有时在关键部位枯掉一枝,就极大地降低它的观赏价值。如右图这一盆就是在盆树的左上侧缩掉一枝,我也动过很多脑筋,但没有补救的好办法。在百思不解时,突然想到在换盆上做文章。因这株树干不算高,仅60厘米。我把它从原来深、圆盆里换到40×50厘米浅釉盆内种植。因为盆浅,盛土不多,要使它长得茂盛,唯一办法就是堆高盆土。根据树干的走向,我采取左低右高的倾斜种植方法,形成坡度,然后用一盆微型雀梅盆景,去掉小盆,利用原来的坭,紧靠缩枝处栽种,然后用锯末(木糠)和粘胶拌合塞在两株树干的间隙处,又在缩枝的大树底根部位,剥一块树皮,粘贴在小树干上形成统一的肤色,看上去露不出什么“蜘丝马迹”。因为小树是利用原来的盆土移栽,不存  相似文献   

12.
浅议顶心枝     
顶心枝,无论是杂木盆景,还是松柏类盆景,历来为盆艺作者所唾弃;无论是传统剪枝技法,还是众多行家在书刊上发表的文章,一概认为要截去。然而,在实践中,笔者却体验到顶心枝在有些情况下,亦大有用武之地。一、顶心枝对那些树干有缺陷(包括疤痕、囊肿、虫蛀)的地方,剪成点枝,可“瞒天过海”,用来遮住观赏者的视线对树干缺陷部份的扫描。在返朴归真、师法自然的艺术法则在盆艺界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大多盆艺作者对桩头讲究完整、健康、自然。而往往“众  相似文献   

13.
<正>苏健辉是一位高级园艺师,生于漳州。今年40多岁的他,致力于盆景艺术创作已有20余载。20多年间,他精心钻研岭南盆景各种树种的自然生长习性,以蓄枝截干的手法,创作出数十盆"根露、身明、枝清、叶茂"的充满诗情画意的盆景作品。其作品以顺其自然、舒展大  相似文献   

14.
映山红是众多观花盆景中的优良树种,它的最大特点是每年清明时节花期如期而至,满树绽放出红彤彤的花朵(如图),深受人们的喜爱,盆景爱好者都希望自己能拥有一盆上佳的映山红盆景。然而,映山红盆景的制作相对其他观花盆景(如檵木、紫薇等)来说,难度要大一些,主要是映山红桩坯不易存活。不少人年年栽桩  相似文献   

15.
初春,花市上2—3年生的嫁接裸根五针松很多,但要养活它,成为一盆理想的五针松盆景,谈何容易。首先在选购时,就得拣叶绿、新鲜、品好、针短、枝干丰满、无损伤、树型自然、根干曲虬奇特、嫁接低矮的植株。这样的五针松才算具备了造型的基础。今后能随势自然成型,又改少了强扭攀扎的人工匠气。五针松选购后,不急于上盆栽植,应在纯净的清水里浸泡些时间,让它伸腰复苏。随之进行适度修剪,多留须根,除去主根、枯枝、杂乱枝。如用千分  相似文献   

16.
前年仲夏,同事送给我一只大理石的千筒盆,纹理清晰、自然,制作精细,叫人爱不释手。栽上何种植物,可与千筒盆“珠联璧合”呢?我想到了六月雪。因为它萌发力强,生长旺盛,管理粗放,只要修剪得法,就能培养出具备“干粗、枝曲、叶细、根露”的树桩盆景。在一个阴雨天,我将一株六  相似文献   

17.
艺景盆是仿照自然或人文景观外观造型的盆钵。在这种创新的盆钵中进行创作,给人以新的感受。传统的盆景用盆是一个盆钵可栽种多种款式的树木盆景。如一个中等深度的长方形盆,可栽种曲干式、斜干式盆景,也可栽种垂枝式、风吹式等树木盆景。也就是说盆钵对盆景所要表现的意境的约束力较小。  相似文献   

18.
红棉型盆景,是以广州的市花树——红棉树作为蓝本经艺术加工而成的一种盆景型式。它的造型别具一格:主杆挺拔,侧枝平生轮生,树冠叠托,层次分明,如宝塔剪影。制作这样的盆景,首先要选取一种萌芽力强、芽节较密的树种(如雀梅、朴树等),又要选择单干、挺直、头大尾小并有三至四面侧根的树胚。树胚选定后,要“审材察节”,各枝托如何分布,要心中有数。然后,把过长的主干截短,把不必要的侧枝裁去;粗根也要裁短,并要考虑成型后能植入配盆里。  相似文献   

19.
瓶兰花盆景     
作品的树种是瓶兰花。采用照蔸综合法构成。一弯二拐之上的大弯中,在侧面作有三小弯;大弯之上一急弯回头作顶。树的第一弯,一左一右各一枝盘,拐上面四方出枝。正看两大弯结顶,侧看一拐三小弯结顶。造型方法独特(见左图、整个树蔸占踞了盆面,一眼望去,树型似一只欲飞的鸟;这不是  相似文献   

20.
中国山水盆景是以山石为主要素材,通过人工截选、雕琢、拼配,在浅浅的盆中,创作出富有诗情画意的大自然山水风光,咫尺之间,气象万千。盆中盛水后,则“山环水绕,山水相映”。若在石头上种上植物苔藓,点缀些亭桥阁宇、风帆、人物,则景物更富生机和情趣。日本盆石则是在一种涂有黑漆的盆上,放置天然的石块,并在其周围以粗细不同的白色砂粒绘制出溪流、波浪、远山、松柏、日月、云雪等自然景物,使盆面的砂画与盆上的石头结合起来,形成一幅有立体感的风景画。有时盆中还放上柴门、牌坊等摆件,以丰富盆石所表现的内容。无论是制作山水盆景或日本盆石,都需要鲜明的主题和精巧的构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