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乌龙茶和黄茶中茶黄素和茶红素的含量迄今尚未有人研究过,因此笔者对这两种成品茶中的这两种物质进行了测定工作,并获得了以下结果。  相似文献   

2.
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测定和红碎茶内质化学鉴定已被茶叶工作者作为鉴别红茶品质高低的化学指标之一。但它们的原始数据较多,人工计算工作量大,化时长,同时人工计算也易出差错。笔者根据实验室工作的实践,利用微电脑这一先进的计算工具,按《茶树生理及茶叶生化手册》(中国茶科所编)“茶红素、茶黄素和茶褐素的测定”和“红碎茶内质的化学鉴定法”指示的计算公式,编制:①同时计算茶叶含水量,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含量,红碎茶汤色十鲜爽度得分和浓强度得分;②已知茶叶含水量,计算茶黄素、茶红素、茶  相似文献   

3.
茶黄素形成机理及其开发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黄素、茶红素是红茶发酵过程中形成的两类主要色素物质,其中茶黄素主要指由茶多酚、儿茶素类及其衍生物氧化缩合而来的且溶于乙酸乙酯呈橙黄色的物质;茶黄素经酶促氧化或非酶促氧化易进一步形成茶红素。在红茶成品茶中,茶黄素的含量不到0.3%,而茶红素  相似文献   

4.
茶红色素形成机理和制取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茶红色素(TRP)是一类天然食用色素,其主要组分是多酚类物质氧化聚合物茶红素(TRS)与茶黄素(TFS)。文中分析了TRP的组分、结构及其形成途径,提出了形成途径示意图,并阐明其形成机理和影响因子。同时,用不同方法制备了TRP系列产品,并对产品的化学组分、吸收光谱和分子量等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几个坦洋工夫红茶产品的品质进行感官审评和主要内含生化成分(水浸出物、游离氨基酸、茶多酚、茶红素、茶黄素、茶褐素等)的测定,探讨坦洋工夫红茶品质与主要生化成分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坦洋工夫红茶茶汤滋味的浓度与水浸出物、茶多酚、茶红素的含量有关,茶汤滋味的鲜爽度与游离氨基酸、茶黄素、茶多酚的含量有关,茶汤的红浓度与茶红素、茶褐素的含量有关,茶汤的亮度则与茶黄素、茶褐素的含量有关,香气与氨基酸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6.
红茶色素的系统分析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红茶色素是指茶多酚在红茶制造过程中所形成的有色氧化产物,这些氧化产物归纳起来可分为三大类:茶黄素类、茶红素类、茶褐素类。茶黄素是一类呈橙黄色的物质,它是构成茶汤明亮度和滋味鲜爽度的主要组成成分;茶红素呈红色,是红茶汤色的主体物质;茶褐素是一类呈棕褐色的物质,是形成暗汤的基本因素。优良品质的红茶含有较多的茶黄素和茶红  相似文献   

7.
人工接种真菌发酵普洱茶的化学成分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统普洱茶自然渥堆发酵的基础上,研究了人工接入黑曲霉、青霉和酵母3种真菌后普洱茶化学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茶多酚、儿茶素、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水溶性果胶、水溶性糖、水浸出物、咖啡碱、氨基酸和灰分这些化学成分的变化趋势均与自然渥堆发酵相一致,呈增加趋势的有茶黄素。茶褐素、咖啡碱、水溶性果胶和灰分,呈减少趋势的有茶多酚、儿茶素、茶红素、水溶性糖、水浸出物和氨基酸。由于人为增加了普洱茶渥堆发酵所需的优势菌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以上这些化学成分的变化幅度与自然渥堆发酵的存在着量上的差异性,人工接种真菌后,更有利于茶多酚、儿茶素、水浸出物、水溶性糖、茶红素的保留,有利于茶黄素、咖啡碱的积累,并生成适量的茶褐素。人工接种真菌渥堆发酵普洱茶.在方法上是可行的.但有关相应的技术参数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普洱茶发酵机制的探讨(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续上期)红茶发酵中茶色素的形成主要是以儿茶素的二聚物和低聚合物为主体。红茶色素的成份主要的是茶红素和茶黄素。茶红素是主体组份,其含量占茶色素总量的百分之八十以上,是一类酚性氧化聚合的的异质类群,从中已检出儿茶素二聚物、低聚合物和少量高聚合体。茶红素的形成过程,主要是儿茶素在多酚氧化酶催化下氧化形成邻醌,邻醌再聚合成联苯酚醌,联苯酚醌经歧化作用产生了茶黄素和双黄烷醇,茶黄素与双黄烷醇再由过氧化酶的催化下氧化形成茶红茶。但是,在缺氧的状态下,过氧化酶也可以将儿茶素直接氧化聚合成茶红素,只是必需要有水份。英国著…  相似文献   

9.
红茶色素及其分光光度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红茶色素是从红茶茶汤中萃取分离的一类色素物质,是多酚类及其衍生物氧化聚合缩合产物,主要在发酵过程中形成的,是影响红茶品质最为重要的因素。Roberts E.A.H.等(1957)将红茶茶汤中溶于乙酸乙酯呈橙黄色的物质称为茶黄素,不溶于乙酸乙酯呈褐红色的物质称茶红素。随着生化技术的进步与应用,红茶色素化学有重大进展,尤其是茶黄素化学研究的成就使茶黄素的提取、分离、纯化和在制茶中的形成机制及其与红茶品质的关系等均已明晰。茶黄素是一类苯并(?)酚酮的衍生物,主要组分有茶黄素、茶黄素单没食子酸酯和茶黄素双没食子酸酯。茶红素化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不同外形、年份的六堡茶进行产品质量与主要化学成分的跟踪监测,以期为六堡茶深入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结果表明:不同外形的六堡茶随陈化年份的推移其茶多酚、氨基酸、水浸出物、茶黄素及茶红素等物质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茶褐素随着陈化年份的递增得到积累,呈上升趋势;咖啡碱在陈化过程中呈波动性变化,总体变化不大;品质综合得分随年份增长呈上升趋势。不同外形、年份对六堡茶茶多酚、氨基酸、水浸出物、咖啡碱含量变化有显著(p<0.05)或极显著性影响(p<0.01),外形对茶色素含量及品质变化无显著性影响,年份对茶黄素含量变化有显著性影响(p<0.05),对茶红素、茶褐素及最终综合品质评分影响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1.
红茶酚性色素的分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向群 Clif.  MN 《茶叶科学》1998,18(2):155-156
红茶中含有三类主要的酚性色素——茶红素、茶黄素和黄酮醇甙。茶黄素和黄酮醇甙的化学结构已清楚。而茶红素是非常复杂的异源性酚性色素的混合物,分离纯化异常困难。尽管人们采用纸色谱、纤维素吸附色谱和凝胶过滤色谱分离〔1—4〕,均未能使茶红素组分完全分离开来。...  相似文献   

12.
乌龙茶初制过程的三素变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素是指茶黄素、茶红素与茶褐素。茶黄素与茶红素是形成红茶汤色、滋味的重要物质。现将“乌龙茶做青工艺研究”中所测定的生化数据,进行整理,着重统计三素;研究三素在乌龙茶初制中的变化及影响三素变化的因子。奉商于同行,就正于专家。  相似文献   

13.
根据茶黄素、鲜爽度和感官评价,在发酵的初始阶段使用暖气会降低红茶质量,但能提高茶红素和颜色水平。与发酵110分钟相比,短发酵时间(90分钟)生产的红茶茶黄素水平较高,茶红素和颜色较低。发酵条件(如温度和湿度)和时间对平淡红茶的咖啡碱水平和香味质量参数无显影响,尽管在发酵的初始阶段,在暖发酵条件下,挥发性芳香化合物总量提高。尽管在连续发酵器的不同部分使用温度稳定的空气,但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茶胚温度仍然降低。然而,在不供给空气的最后一个发酵器中,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温度升高。氧消耗量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而减少。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六堡茶的品质形成机理,提高六堡茶产品质量,本研究对六堡茶加工过程中主要生化成分的含量进行跟踪检测,研究发现,经过渥堆、陈化等工序,茶叶中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茶红素、茶黄素等生化成分含量的变化呈不断下降趋势,而茶褐素的含量变化呈不断增加趋势。结果表明,过度发酵会导致六堡茶中水浸出物等几种主要成分含量的减少,使得六堡茶品质降低,因此适度的渥堆发酵有利于六堡茶独特品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以1984年和2014年生产的茯砖茶为材料,分别对其感官品质及水浸出物、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咖啡碱、可溶性糖、茶多糖、总黄酮、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等生化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陈年茯砖茶与2014年的茯砖茶相比,茶多酚、水浸出物和茶红素含量均显著减少,降幅达30%以上;游离氨基酸、咖啡碱、总黄酮和茶黄素下降幅度在18.80%~26.75%;可溶性总糖和茶多糖含量变化幅度不大,未达显著水平;而茶褐素的含量显著增加,增幅35.65%。感官审评结果表明:1984年的茯砖茶汤色红棕,陈香显著,滋味醇和。  相似文献   

16.
湖南红茶特征滋味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全面了解湖南红茶特征滋味化学成分,本研究选取了湖南红茶代表性样品和典型外省样品,采用电子舌及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技术对红茶样品滋味进行评定及化学成分检测,并通过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可视化模式识别方法比较了不同嫩度等级和不同滋味类型湖南红茶化学成分的特征差异。结果表明:(1)糖组分总量、葡萄糖、麦芽糖、茶多酚、茶褐素、氨基酸组分总量、鲜味氨基酸、茶氨酸、茶黄素等含量可作为区分湖南红茶和外省红茶的主要滋味成分,其中糖组分总量、葡萄糖、麦芽糖、茶黄素等含量湖南红茶显著高于外省红茶。(2)一级湖南红茶茶汤中滋味化合物含量普遍较低,除氨基酸、茶褐素外,其他主要滋味成分均显著低于二级茶样;二级湖南红茶茶汤中滋味化合物在水浸出物、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茶黄素、茶红素等含量上表现突出;三级湖南红茶以儿茶素组分总量、糖类化合物、茶黄素、茶红素等成分含量相对较高,以茶多酚、氨基酸、茶褐素等成分含量相对较低。(3)“甘鲜味”茶汤中咖啡碱、儿茶素组分总量、非酯型儿茶素、EGC、茶黄素显著低于“略苦(浓)”茶汤。该研究结果可为湖南红茶产品的分类鉴别和滋味品质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选取了英红九号、滇红、祁门红茶三种红茶,分别进行感官品质评判,测定其茶多酚、氨基酸、水浸出物、茶黄素、茶红素的含量,并用DPPH法测定其抗氧化活性。综合感官审评品质,生化成分含量对比分析表明,三种红茶中,英红九号的茶黄素、茶红素含量最高,品质最好,其次是滇红,祁门红茶稍低。三者在抗氧化活性的比较中,英红九号红茶的抗氧化活性最强,滇红次之,祁门红茶稍弱。  相似文献   

18.
高纯度茶色素产品的化学组成与检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屠幼英  梁慧玲  杨贤强  陈利燕 《茶叶》2002,28(4):191-193
用高压液相色谱同步分析测定了用固定化多酚氧化酶生化反应器生产的茶色素产品的茶黄素和儿茶素的含量和组成。产品的茶黄素总量为78.94%,其中TF5.89%、TF3G14.54%、TF3’G11.17%、TFDG47.34%。产品中残留的儿茶素为13.83%,其余7.23%为茶红素等成分。  相似文献   

19.
茶红素是一类异质的酸性酚性色素的总称,其主要前体物为儿茶素和茶黄素类。它与红茶的色泽、汤色、浓度和强度等品质密切相关。由于茶红素的异质性,其溶解性和色谱学性质相差较大,化学结构还不清楚。目前茶红素主要制备方法仍然是经典的有机溶剂分级提取法。尽管茶红素单体的分离纯化尚未见诸报道,但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研究者在体外实验和动物学研究中发现,茶红素与儿茶素、茶黄素相比,存在一些相似的生物学活性,如抗氧化、抗癌、抗肿瘤、抗突变、抗炎、抗白血病、预防肥胖,甚至有抗神经毒素作用。茶红素作为红茶中含量最为丰富的多酚类物质,可能对人体健康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茶红素化学及生物学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红素是一类异质的酸性酚性色素的总称,其主要前体物为儿茶素和茶黄素类.它与红茶的色泽、汤色、浓度和强度等品质密切相关.由于茶红素的异质性,其溶解性和色谱学性质相差较大,化学结构还不清楚.目前茶红素主要制备方法仍然是经典的有机溶剂分级提取法.尽管茶红素单体的分离纯化尚未见诸报道,但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研究者在体外实验和动物学研究中发现,茶红素与儿茶素、茶黄素相比,存在一些相似的生物学活性,如抗氧化、抗癌、抗肿瘤、抗突变、抗炎、抗白血病、预防肥胖,甚至有抗神经毒素作用.茶红素作为红茶中含量最为丰富的多酚类物质,可能对人体健康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