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农业非点源污染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针对点源污染虽已得到有效治理,但农业非点源污染已成为全球突出的环境问题的现状,在分析国内外农业非点源污染的严峻形势的基础上,着重从当前农业非点源污染研究中的农业非点源污染定量模型研究、农业非点源污染的农户经营行为研究、农业非点源污染的环境经济学研究和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控制与管理战略研究4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并指出当前我国控制农业非点源污染所面临的困境,最后对未来我国农业非点源污染的研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非点源污染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域环境中非点源污染日益严重,其管理和控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非点源污染模型作为描述和评价非点源污染的有效工具,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概述了非点源污染模型的发展过程,介绍了EPIC、SWAT、HSPF、AGNPS、DWSM等常见模型及其应用,并探讨了目前非点源污染模型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复合治理模式对农田径流中氮磷的调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潘敏 《现代农业科技》2010,(11):276-278
介绍了非点源污染研究的发展过程及氮、磷在农田径流中的危害,提出对非点源污染河流采取复合式的治理方式,利用沟渠、生化塘和人工湿地三者相互结合,形成一个线-点-面的治理模式,有效去除非点源河流污水中的氮磷元素。对这种复合系统中各种植物如何影响氮磷吸收进行综述,建立非点源治理的综合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4.
随着点源污染排放得到较好的控制和治理,非点源污染成为水体污染的一个重要原因。非点源污染是相对点源污染而言的,它包括农业非点源污染和城市非点源污染,而我们通常所说的非点源污染指的是农业非点源污染。由于其分散性、隐蔽性、随机性、不确定性、广泛性、滞后性、模糊性和不易监测性造成了研究和控制的难度大。文中介绍了农业非点源污染的定义、来源、特征、危害,具体阐述了国内外农业非点源污染的研究进展和防治措施,并对农业非点源污染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河套灌区总排干沟氮污染负荷分割与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日益突出的农业非点源污染问题,区分河套灌区的点源污染与农业非点源污染显得十分必要。考虑灌区点源和农业非点源污染的形成和运移规律,依据总排干沟红圪卜断面2009—2017年水文水质同步观测资料,采用水文分割法研究总氮(TN)污染负荷。结果表明:总排干沟属于典型的点面污染混合沟;TN污染总负荷除2012年由农田排水量过大导致升高外总体在下降,降幅39.1%;点源TN污染负荷呈下降趋势,点源TN污染负荷平均为3 076.20 t,2017年较2009年削减了50.6%,点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2012年以来非点源TN污染加剧,非点源TN污染负荷平均为1 793.09 t,占年平均总负荷量的36.82%。总排干沟氮污染以点源为主,2012年以来,氮污染得到了一定的控制。针对点源污染要以控制点源污染物浓度为重点,对于非点源污染要以减少农田排水量为重点。  相似文献   

6.
巢湖流域非点源N·P污染控制措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晓辉  张之源  贾良清  盛周君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2):10452-10453,10456
结合巢湖流域非点源污染的实际情况,采用最佳管理措施(BMPs),通过分析流域内非点源污染物的来源及种类,探讨了流域内非点源污染的治理措施,分别从陆域非点源污染治理和水体非点源治理两方面提出了流域非点源污染控制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目的】针对渭河流域咸阳-西安段的非点源污染状况,模拟分析不同管理措施下非点源污染负荷的削减效果,为渭河流域的非点源污染控制与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构建渭河流域咸阳-西安段的非点源污染SWAT模型,利用2008-2016年逐月径流、水质及CMADS气象数据集等资料,对SWAT模型进行率定及验证,分析研究区内非点源污染特征;针对2016年研究区内非点源污染状况,设定4种管理措施,模拟验证不同管理措施在渭河流域咸阳-西安段对非点源污染负荷的削减效果。【结果】构建了渭河流域咸阳-西安段的非点源污染SWAT模型,该模型对研究区域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和可靠性;2016年研究区域非点源总氮(TN)和总磷(TP)负荷的入河量分别为7 654.0和626.5 t,主要集中在蓝田县、长安区、临潼区、鄠邑区、旬邑县以及彬县部分子流域;通过实施化肥减量、集中设置沼气池和加强水土保持等3项措施,可分别削减7.57%~29.11%、0.54%~32.85%和0.4%~23.12%的非点源TN负荷以及2.59%~15.99%、0.45%~28.65%和0%~39.79%的非点源TP负荷;将上述3种管理措施整合在一起的综合管理措施的削减效果较单一措施明显提高,其可削减9.98%~50.68%的非点源TN负荷和5.25%~52.84%的非点源TP负荷。【结论】渭河流域咸阳-西安段非点源污染的重点控制时段在汛期(6-10月),重点控制区域是蓝田县、长安区、临潼区、鄠邑区、旬邑县以及彬县部分子流域;加强水土保持和化肥减量是有效控制该研究区域非点源污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调查了当前我国水库的水质现状,运用例证法分析了我国水库的主要污染源及其治理现状,研究了现阶段治理措施中存在的不足之处。结果表明:我国水库主要污染源为生活污染、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旅游活动、库区流动源及水库底泥;目前我国在水库污染治理方面采取了不同污染源分而治之的措施,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就,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阶段污染治理措施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如非点源污染尚未得到控制、库区环境污染预防不足、水库污染监管不到位、污染排放与治理周而复始等。针对污染治理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关解决对策,以期为我国水资源保护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李泓辉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1):10014-10015,10042
农业非点源污染是当今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针对渭河流域的农业非点源污染,分析了2005年该流域陕西段的水土流失、化肥污染、生活污水污染、禽畜粪便污染、农膜污染等主要污染源,基本摸清了该地区的农业非点源污染源和污染情况,并提出发展绿色农业是治理该地区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战略性措施。  相似文献   

10.
以三峡库区重庆段为实例,将地理信息系统(GIS)与修正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MUSLE)相结合,对三峡库区重庆段农业非点源污染危险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三峡库区重庆段非点源污染危险性高的区域占总面积的2.16%,较高区域占1.55%,中等区域占6.76%;危险性高、较高和中等的区域主要位于库区腹心地带,如云阳、奉节、万州、巫溪、丰都、巫山等区县;同时该类区域主要分布在库区河流两岸,距河流越近,非点源污染危险性越高;且大部分为旱地,而林地上分布很少.相应地,今后三峡库区重庆段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应针对具有高、较高和中等危险性的区域.实践证明该方法是一种较好的大尺度农业非点源污染危险性评价方法,能识别农业非点源污染高风险区,并确定农业非点源污染防控与管理的优先区域和重点区域.该评价结果能为政府有效防控和管理三峡库区农业非点源污染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以上海曲阳公园中心湖水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污染成因、污染状况和湖体水质,结合水质改善及景观功能定位,确定中心湖生态修复技术。通过对湖底的生境营造及对水生植物系统、水生动物系统及微生态系统的修复,使水体具备自我净化能力,并维持水中湖生态系统的平衡。研究结果表明,水生态系统建成1年后,中心湖水体透明度、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3-N)、总磷(TP)等指标均较构建前有显著改善。该研究结果对城市景观水体的水质改善、生态建设和后期管理均具有一定的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12.
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及其控制对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在分析当前中国水产养殖环境污染状况的基础上,阐述了污染的来源及其对水产养殖业和水域环境的影响。水产养殖环境污染由外源性污染和养殖自身污染构成。外源性污染主要由工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染导致,而自身污染主要由养殖过程中的肥料、饲料、鱼药等投入品以及生物排泄物和底泥等引发。介绍了目前在水产养殖环境污染控制过程中常用的原位修复和异位修复技术,针对污染来源并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水产养殖环境污染防控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保证水产品质量、推动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3.
为了全面评价珠江河网水产品重金属残留及食用安全风险,对鱼、虾和河蚬重金属的含量进行了检测分析,同时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Pi)、综合污染指数(MPI)和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其污染程度、食用致癌和非致癌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水产品中重金属的含量(以鲜质量计)范围(均值)分别为Cr 0.031~0.264(0.131)mg·kg-1、Ni 0.077~0.742(0.170)mg·kg-1、Cu 0.199~22.575(2.318)mg·kg-1、Zn 3.422~36.764(7.939)mg·kg-1、As 0.112~4.192(0.339)mg·kg-1、Cd 0.004~1.269(0.095)mg·kg-1、Hg 0.012~0.048(0.026)mg·kg-1、Pb 0.028~0.253(0.096)mg·kg-1。鱼类和虾样品重金属残留均在安全值以内,但河蚬As和Cd残留略超标准值。水产品重金属污染程度评价结果表明,单因子污染指数排序为Cd > As > Pb > Hg > Cr > Zn > Cu。MPI值表明,不同水产品的污染程度依次为贝类(1.038) > 虾类(0.353) > 鱼类(0.101~0.292)。不同水产品重金属残留量的差异主要与它们不同的摄食习性、生活环境和对特定重金属的富集能力有关。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水产品复合重金属总目标危害系数(TTHQ)的高低顺序依次为河蚬 > 虾 > 鳢 > 鲶鱼 > 鲫鱼 > 翘嘴红鲌 > 鲈鱼 > 麦鲮 > 鲤鱼 > 餐条 > 罗非鱼 > 鲢鱼 > 广东鲂 > 鲮鱼 > 草鱼 > 赤眼鳟 > 鳙鱼。复合重金属TTHQ大于1,其中As的贡献比例最高,平均贡献率为51.7%。研究表明,当地居民若长期食用河蚬存在一定致癌风险。  相似文献   

14.
中国是世界上最先发展水产养殖的国家,在水生动物养殖方面有着久远的历史。在当今经济快速增长的形式下,水产品已成为人体摄入蛋白质的主要方式。然而工厂化、高密度养殖模式及不科学的养殖技术和其他外界污染已成为制约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水产品的质量也无法得到有效保证。本文从介绍当前养殖现状着手,对新时代下的污染源头进行细致性分析并提出有效对策,实现养殖与生态并重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潘珉  郭艳英  韩亚平  何锋  宋任彬  杨琏  杜劲松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2):11395-11398,11422
[目的]调查研究昆明城市河流盘龙江水生植被演变状况及其原因。[方法]开展盘龙江2006~2007及2011年水生植被跟踪调查研究,盘龙江水质监测及相关资料收集工作。[结果]耐污性较强的蓖齿眼子菜、黑藻等水生植物是盘龙江的优势物种。2006~2007年共采集到33种水生植物,2011年采集到35种水生植物。盘龙江综合整治后水质明显改善,2011年较2006~2007年水生植被呈现喜清水的水生植物种类有所增加、沉水植被分布区域增大、群落结构更丰富稳定、外来入侵种分布明显缩小等特点。[结论]随着盘龙江综合整治的大力推进,盘龙江水质及水生植被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6.
闫兵  金志民  李殿伟  乔征磊  李丁男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6):2983-2984,2999
为了掌握近年来镜泊湖水质污染变化情况对水生生物的影响,笔者于2008年4月至2009年10月,采用张网捕获和彼德生采泥器采集法,对镜泊湖水生动物生物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野生鱼类的种类和数量都在逐渐减少,浮游动物的数量也随着水污染程度发生着相应的变化。最后,笔者对水生动物生物多样性降低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保护镜泊湖动物生物多样性的几种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为了治理氮、磷浓度过高造成的水体富营养化和工业过程中产生的重金属污染问题,水生植物有去除效果较显著、易于获得、有良好景观改善作用等优势而被广泛地应用于水体净化中。通过文献查阅和野外调查,综述了不同生活型水生植物的常见种类,阐释了其对氮、磷及重金属等消减作用的机制和差异性表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水生植物在水体净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研究展望。文章对于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中水生植物的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8.
太湖水质现状与主要污染物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2007年11月至2008年8月,按季度对太湖进行水化学及水生生物学分析采样,并采用水质污染指数评价法和综合富营养化指数法对太湖水质现状和主要污染物进行评价与分析。水质污染评价指数法分析结果显示,太湖的主要污染物为氮(N)、磷(P)和有机耗氧量(CODMn)。总磷(TP)所占的污染负荷指数最大(34.34%~54.34%),平均污染指数为48.36%。叶绿素a(Chl-a)与TN、TP和CODMn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715(P<0.01)、0.666(P<0.01)和0.740(P<0.01)。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评价太湖的水质状态,发现太湖4个季节的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值均在60~70之间,平均值为65.54,各季节的水质状态差异较小。太湖水质整体上已处于中度富营养状态,部分区域已呈严重富营养化。  相似文献   

19.
2007年11月至2008年8月,按季度对太湖进行水化学及水生生物学分析采样,并采用水质污染指数评价法和综合富营养化指数法对太湖水质现状和主要污染物进行评价与分析。水质污染评价指数法分析结果显示,太湖的主要污染物为氮(N)、磷(P)和有机耗氧量(CODMn)。总磷(TP)所占的污染负荷指数最大(34.34%~54.34%),平均污染指数为48.36%。叶绿素a(Chl-a)与TN、TP和CODMn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715(P<0.01)、0.666(P<0.01)和0.740(P<0.01)。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评价太湖的水质状态,发现太湖4个季节的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值均在60~70之间,平均值为65.54,各季节的水质状态差异较小。太湖水质整体上已处于中度富营养状态,部分区域已呈严重富营养化。  相似文献   

20.
白洋淀生态环境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明确白洋淀生态环境变化,归纳总结了其水文、水量、水质、水生生物和景观格局变化,采用相关性分析法和曲线回归法分别分析了各生态环境要素的相关性与生态环境退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白洋淀入淀水量逐年减少,蒸发量增加,水质下降,水生生物种类和数量减小,湿地景观向非湿地景观转化的比例增大,景观破碎化程度增加;水文要素、水质与水生生物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流域用水增加及气候变化共同导致的入淀水量减少,是水质下降、湿地面积减少和浮游动物种类减少的重要影响因子。未来应加强生态补水,优化流域社会经济发展,推进流域水污染深度治理,实施湿地生态修复与连通性建设,改善生态环境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