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代关中地区的水利事业呈破败之态,水利纠纷频繁发生,这在地方志、碑刻、文人笔记等史料中都有记载。但目前对这一时段的研究多集中在水利工程、水利建设、水利与经济的关系等传统水利史的研究上,而且侧重于常态下的水利研究,对非常态下的水利研究较少,从历史地理学的角度来探讨非常态下的水利纠纷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  相似文献   

2.
张莉 《农业考古》2005,(6):364-365
水利是农业生产的命脉,水利纠纷也是农业生产中一个主要矛盾.本文以J县为例,主要探讨了以统排统灌为特征的农业地区水利纠纷的类型以及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新农村》2010,(1):4-5
第一条(略) 第二条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和仲裁,适用本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包括:(一)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农村土地承包合同发生的纠纷;(二)因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等流转发生的纠纷;(三)因收回、调整承包地发生的纠纷;(四)因确认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发生的纠纷;(五)因侵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发生的纠纷;(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  相似文献   

4.
关传友 《古今农业》2014,(1):92-103
安丰塘水库为核心的水利社会是中国水利社会史重要类型之一的"库域型"水利社会。本文借鉴水利共同体的理论,利用文献和碑刻资料,考察探讨了明清民国时期安丰塘建立水利秩序的规约、管理组织的建立、日常动员协调的途径、解决内外矛盾纠纷的惯例、地方士绅及豪民的角色、官方干预能力等方面的情况,展示了安丰塘水利社会不同阶层在建立和维护水利秩序中的作用。地方士绅充当了安丰塘水利共同体的代言人角色,在塘务管理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豪强、地棍类人群是安丰塘水利秩序的破坏者,成为地方官府打击的对象。保证地方赋税的收入,是地方官府对安丰塘水利秩序适度干预的根本原因。跨政区州际间的水利纠纷则是安丰塘水利共同体成员的排他性反应。  相似文献   

5.
《农政全书》重视水利建设,力主发展西北水利,强调兴建水利工程必须搞好计划、设计,要合理负担、使用水利经费,要选拔水利管理人才,建立水利管理机构,加强监督检查,做好水利工程劳动力的征集工作。该书注重用水管理,提出要公正裁处水利纠纷,合理分配水利收益,惩处破坏水利设施的行为。  相似文献   

6.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包括: 1、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农村土地承包合同发生的纠纷; 2、因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等流转发生的纠纷; 3、因回收、调整承包地发生的纠纷; 4、因确认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发生的纠纷; 5、因侵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发生的纠纷; 6、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  相似文献   

7.
民国时期,国民政府试图通过水利立法,改变水利纠纷中无法可依的局面。然而,在江南地区,水利立法对于水利纠纷案的裁决与调解意义并不突出。在解决扬中县三墩子港案的过程中,江苏省建设厅、扬中县政府都没有将水利立法作为调解冲突的重要依据。在这个水利纠纷案的处理过程中,水利法司法裁决功能的失效,一方面是由于其自身法律条文存有缺陷;另一方面,立法上的不干预倾向与习惯法的盛行也是导致其失效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农政全书》重视水利建设,力主发展西北水利,强调兴建水利工程必须搞好计划、设计,要合理负担、使用水利经费,要选拔水利管理人才,建立水利管理机构,加强监督检查,做好水利工程劳动力的征集工作。该书注重用水管理,提出要公正裁处水利纠纷,合理分配水利收益,惩处破坏水利设施的行为。  相似文献   

9.
借助新近发现的档案,本文对一宗民国湖北垸区持续二十余年的堤案进行解读。行政区划与水利行为的不谐是纠纷产生的重要原因。水利冲突已呈一种常态。外界条件偶然的变化可轻易打破来之不易的水利平衡。当国家控制能力孱弱,基层民众甚至能通过微妙的文献编造,将宏大的抗日语境转换为获取利益的有力资源,纠纷因而陷入僵局。  相似文献   

10.
霍红霞 《农业考古》2012,(4):111-116
亦集乃路地处额济纳河(黑河下游),沿河濒临巴丹吉林沙漠和戈壁滩,该地农业生产主要依靠河水灌溉,其灌溉条件的先决条件就是进行水利建设——开凿水渠。有关亦集乃路的水利管理,吴超先生在《亦集乃路农业管理初探》一文中曾对其进行了初步探讨,(1)李艳、谢继忠先生《从黑城文书看元代亦集乃路的水利管理和纠纷》,对亦集乃路处理水利纠纷的方式和方法进行了探讨。(2)  相似文献   

11.
清代台湾的农田水利开发,由于国家统治力量相对薄弱,因而政府介入较少。官府权力的发动,多是在担心水利纠纷会影响社会稳定的情况下才出示晓谕,或给圳照、戳记来对民间的水利秩序给予支持和保证。为避免不必要的冲突和进行农田水利开发协作,台湾人民开发埤圳只能相互帮助,结成水利组织,并以民间规约为主调整相互之间的关系,解决农田水利纠纷。台湾的农田水利法制在此期间初具规模,有序用水渐成习惯。  相似文献   

12.
郭华  李海燕  胡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5,(7):220-221,232
[目的]掌握宜宾市翠屏区农村地区居民饮用水的水质状况.[方法]用多管发酵法测定田间井水、草丛井水、果林井水、鱼塘井水以及山泉井水等5类井水中的总大肠菌群含量.[结果]5类井水中总大肠菌群含量均不能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3个/L);每类井水中总大肠菌群的含量差距较大;井水中总大肠菌群的含量从大到小排序为:田间井水>鱼塘井水>果林井水>草丛井水>山泉井水.[结论]该研究可为翠屏区乡村群众的饮用水安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井水灌溉温度低导致北方寒地水稻水肥利用效率差和产量低的问题,以"垦稻24"(主茎叶片数11叶)为材料,于2015—2016年在黑龙江省八五二农场进行井水增温灌溉大田试验。结果表明,提高井水灌溉温度对寒地水稻植株形态特征、光合特性、产量及水肥利用效率均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与井水常温灌溉模式相比,井水增温灌溉模式明显促进了水稻植株的生长与根系的下扎,分别使水稻叶面积指数、单株不定根数、根系总根长、总表面积及总体积提高了14.7%、14.5%、11.6%、33.1%、17.0%;井水增温灌溉模式显著增强了齐穗期的光合作用,分别使水稻光合速率和净光合速率提高19.5%和22.2%;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和纯收入,使穗粒数和理论产量增加11.1%、25.6%,实收产量增加4.8%,平均年纯收入达6 749.6元/hm~2,增收13.98%;同时井水增温灌溉模式显著提高了水稻的水肥利用效率,使水分利用率、氮肥农学利用率、籽粒吸收氮量、产谷利用效率及氮收获指数分别提高了8.5%、5.4%、9.2%、4.9%、3.8%。而井水直灌模式造成水稻秧苗发生冷水害问题,导致水稻发育迟缓,显著抑制了水稻形态特征、光合特性、产量及水肥利用效率。井水增温灌溉为本研究的最佳增温灌溉模式,也是适合在我国北方推广的水稻节水节肥丰产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4.
水政监察工作是水利局工作的一个重点,工作人员需要依法治水和管水,还需要维护水利秩序,处理水利纠纷等。目前海阳市水利局的水政监察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相关部门采取措施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稻作区属延迟型、障碍型冷害多发生地区,提高井水温度,防御冷害是井灌水稻稳产高产优质栽培的关键措施,现将在井水种稻过程中积累的增温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华亭县水资源紧缺、超采、污染等问题严重,导致水事纠纷不断发生,从未来工农业发展需水预测来看,用水矛盾更加尖锐。当前应坚持"开源、节流、治污"三措并举,"鲜水、中水、客水"三水齐用,充分利用地表水,多措并举抓节水,合理利用天上水,强制利用再生水、严控利用地下水,走可持续发展水利之路。  相似文献   

17.
皖西地区的水利建设,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春秋战国修建的芍陂,是皖西水利史上的里程碑。汉代,皖西水利全面发展,形成了以自流灌溉为特征的网络系统。魏晋至元时期,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皖西水利呈现出时兴时废的趋势。明清时期,皖西水利建设繁荣,呈现出小型化、民间化,河道水利得到重视,水利纠纷迭起,水利管理制度完善充实。历史时期皖西地区水利建设留下的经验教训,在当今社会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前,化学农药的使用越来越普遍,而且许多使用者往往用井水稀释农药。殊不知,用井水稀释农药会降低药效。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的井水属于硬水,含有较多的矿物质。这些物质,特别是钙镁物质与农药混合后容易产生化合作用,形成沉淀物,降低农药效能。如乐果、杀虫螟、杀虫双等农药,用井水稀释后,井水中的钙镁物质与农药中的乳油结合,产生沉淀破坏农药的乳化性能;用井水稀释叶蝉散、速灭杀威等可湿性粉剂农药会引起稀释液混浊,影响防治效  相似文献   

19.
编者按:农业用水是水资源消耗大户.长期以来,因农村水利工程设施年久失修、毁坏严重等,导致不少地方灌溉面积逐年减少,用水纠纷不断发生.广西壮族自治区平果县通过水利产权制度改革和成立农民用水户协会,引导农民修渠补堰,管水节水,不仅恢复了灌溉面积,实现了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也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相似文献   

20.
《福建农业》2009,(8):1-1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表决通过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规定,6种情形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可申请调解和仲裁。 这6种情形是: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农村土地承包合同发生的纠纷:因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等流转发生的纠纷:因收回、调整承包地发生的纠纷:因确认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发生的纠纷;因侵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发生的纠纷: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