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5 毫秒
1.
本研究筛选出14个番茄亲本,采用Griffing完全双列杂交设计组配105个杂交组合,对13个性状进行统计,分析配合力及杂种优势,划分优势群确定杂种优势。结果表明,F_1的杂种优势在大部分的性状中均存在,F_1除果实硬度和纵径外的11个性状值均显著大于亲本。亲本11和亲本8的单株产量、单果质量等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最大,亲本1×亲本11、亲本4×亲本11和亲本1×亲本4的产量性状均具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配合力与杂种优势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性状杂种优势与特殊配合力显著相关,单株产量的一般配合力与杂种优势显著相关。一般配合力聚类分析和F_1的性状表现聚类分析2种方法划分优势类群,结果证明一般配合力聚类分析方法是有效的,它将14个亲本划分为5个优势群,并确定了优势群1(HG1)×优势群2(HG2),优势群1(HG1)×优势群5(HG5)和优势群2(HG2)×优势群5(HG5)这3个杂优模式。本研究揭示了一般配合力分析法可以作为番茄杂交育种优势群划分的一种重要方法,并为番茄杂交育种中亲本的选择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
利用16×16完全双列杂交的120个杂种 F_1及相应的亲本进行了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同一性状不同亲本间或同一亲本不同性状间一般配合力有明显差异;同一性状不同组合或同一组合不同性状间特殊配合力也存在明显差异。所测120个组合各性状的杂种优势与特殊配合力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有些组合特殊配合力较低,但仍可表现较强的杂种优势,经Gardner & Eberhart 配合力模型分析,证明这些组合的一般配合力效应中含有较高的杂种优势效应。若双亲一般配合力效应中杂种优势效应都较低,即使该组合特殊配合力较高,也难以表现明显杂种优势,强优势组合选配应在亲本高一般配合力的基础上选择高特殊配合力组合。  相似文献   

3.
以7个亲本作7(7+1)/2双列杂交,估算了21个组合11个产量与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及其与配合力效应的关系.结果表明:红麻杂种优势是显著的,可利用的较强的杂种优势主要表现在单株干皮重、鲜茎重、精麻重和纤维强力性状上,以7804×耒阳红麻、7380×耒阳红麻、非洲裂叶×粤红1号杂种优势最强,产量杂种优势超过青皮3号(CK)32.7%—37.7%.杂种优势与特殊配合力和配合力总效应相关达极显著,与多数性状的一般配合力相关达显著水平;亲本性状水平与亲本性状gca呈较密切正相关;亲本gca性状互补与组合杂种优势有关.本文还讨论了亲本配合力、性状的基因效应以及杂种优势利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4.
大豆杂种产量和品质性状早世代优势和亲本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黄淮地区一组优良大豆亲本早世代(F1~F3)产量与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和自交衰退表现,分析杂种早世代亲本产量与品质性状配合力的变化特点,为大豆杂种品种和家系品种选育的亲本选配和后代选择提供依据。【方法】以来自黄淮地区及美国的8个大豆重要亲本及其组配的28个双列杂交组合为材料,以中亲优势率、超亲优势率作为杂种优势的指标,以自交衰退率作为自交衰退的指标,采用DIALLEL-SAS05软件进行多世代数据的联合方差分析和配合力分析。【结果】(1)黄淮地区大豆亲本间产量性状普遍存在杂种优势和自交衰退现象,产量优势最大,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次之,百粒重无优势。F1 杂种优势大的性状,其F2、F3自交衰退率一般也较大。生育期及品质性状(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杂种优势不明显,自交衰退也不明显。(2)大豆产量存在显著的一般配合力×世代和特殊配合力×世代的互作,杂种F1表现配合力高的亲本不一定在后代表现出高配合力。亲本品质性状的一般配合力×世代和特殊配合力×世代的互作效应不显著,由杂种一代的配合力预测杂种后代的可靠性较高。(3)亲本本身产量性状的的高低不能估计其一般配合力效应。但亲本本身蛋白质、脂肪含量的高低是估计其一般配合力效应的重要指标。【结论】黄淮地区大豆亲本间各性状中以产量的杂种优势最大,自交衰退率也较大,不宜直接利用杂种二代。杂种优势利用和杂种后代家系选育可能有不同的最佳亲本和组合。杂种早世代开始对籽粒蛋白质与脂肪含量进行定向选择,有利于及早提高后代的含量。  相似文献   

5.
甘蓝数量性状杂种优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采用Griffing(1956)双列杂交遗传交配设计第一种方案,配制了36个杂交组合,应用配合力分析、相关分析和遗传距离分析等数量遗传学方法,对甘蓝14种数量性状的杂种优势表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4个数量性状均具有杂种优势,其中单球重、全株重、净菜率等主要经济性状的杂种优势值较高;14个数量性状中,除紧实度、净菜率2性状外,其余12个性状的F_1值都与双亲的平均值呈显著的正相关;14个数量性状中有10个性状具有明显的细胞质效应;亲本间的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之门并不是简单的直线关系;只有在一定范围内扩大亲本间的遗传距离,才能增大杂种优势.甘蓝的杂种优势表现与亲本材料的一般配合力无关.试验中还选出几个对甘蓝育种和生产有价值的亲本和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6.
利用5个品质亲本与7个农艺亲本杂交组成5×7 NC Ⅱ设计,分析了普通小麦品质及其它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结果表明:1.杂种优势:产量及产量性状具有较大的正向杂种优势。籽粒蛋白含量、面筋含量及沉淀值等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低于产量性状的杂种优势,其中籽粒蛋白含量和面筋含量主要表现负向优势,而沉淀值主要是正向优势。2.配合力:籽粒蛋白质含量、面筋含量、千粒重、株高及有效小穗数主要受基因加性遗传效应影响。沉淀值、单株粒重及单株粒数既受基因加性效应的影响,又受基因非加性效应的影响。亲本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和组合内双亲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因性状不同表现有很大差异,亲本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同亲本本身的发现没有必然的联系。讨论了配合力在亲本选配中的作用,并对参试亲本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7.
作者利用蛋白质含量低×中、中×高的二组不完全双列杂交的F_1资料,分析了蛋白质含量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结果表明,F_1代的蛋白质含量表现为部分杂种优势,高蛋白含量呈部分显性。细胞质效应在组合间表现不同,有的组合达显著水平。一般配合力高×高的组合的杂种优势较强。亲本的一般配合力的高低与特殊配合力的高低并不一致。  相似文献   

8.
利用6×4不完全双列杂交产生的F_1及其亲本,采用稳定性分析和配合力分析的方法对盐碱地和正常地子粒产量杂种优势表现差异的原因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杂种作为一个整体在单株粒重方面对土壤环境的反应比亲本稳定,低产田种植杂种比亲本更为有利。单株生物学产量和收获指数方面杂种比亲本对土壤环境反应敏感,在适于表现其遗传能力的环境中杂种表现更加充分。杂种优势主要来源于基因的非加性效应,即特殊配合力效应。杂种的主要性状如单株生物产量,收获指数,单株子粒产量较高的杂种优势都表现在非加性基因效应占主导地位或特殊配合力方差与一般配合力方差的比值较高的土壤环境中。  相似文献   

9.
陆地棉亲本配合力及杂种优势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双列杂交方法,研究了6个陆地棉(GossypiumhirsutumL.)亲本材料有关产量性状的配合力、亲子关系和F1的杂种优势。结果表明:所有产量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方差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相同性状不同亲本之间以及相同亲本不同性状之间的一般配合力不同;同一性状不同组合之间,以及同一组合不同性状之间的特殊配合力各异;F1与双亲一般配合力及总配合力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产量性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杂种优势,以籽棉产量、皮棉产量的杂种优势最高;555的一般配合力高且本身表现优良,是一个很好的高产亲本,可在棉花杂交育种及杂种优势中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0.
大豆杂种世代的遗传变异研究有以下三个目的:(1)理论上,从F_1杂种的表现,与其亲本比较,提供了在杂种群体内关于基因作用的信息。例如F_1子代优于中亲本就可以推论基因有非加性作用。(2)为大豆育种的早代测定提出理论依据。因从杂交后代的一般配合力(gca)和特殊配合力(sca)的分析就能够作确定选配亲本和淘汰杂交组合的参考,从而在杂交育种上有了预见性。(3)为杂种大豆品种在生产上应用提供实际依据。一般自花授粉作物,生产上F_1代杂种品种能够有实用价值必须满足两个要求:(1)F_1代产量表现有显著地高的杂种优势;(2)一种能够经济有效地获得大量杂种种子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不同育成年代大豆品种光合速率及农艺性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筛选出具有高光效和农艺性状优良的大豆种质资源,对黑龙江省和吉林省育成的140份大豆品种进行了光合速率和农艺性状的变化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年代的推移,不同年代品种在始荚期(R3)、始粒期(R5)、鼓粒期(R6)3个时期光合速率平均值呈递增趋势;各熟期组间光合速率的平均值差异不显著,但熟期组内变异系数较大,说明可以从不同熟期组中筛选光合速率高的材料作为高光效、高产优异的品种资源利用,例如:黑河27、黑河38和黑农41等品种;生育日数有缩短趋势;株高和主茎节数有增加趋势;单株荚数、单株粒重和百粒重随年代递增,是产量随年代增加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1975~1995年21年间吉林省大豆主推品种共29个,分为中-中晚、中早、早熟和有限型品种4组。研究分析了它们的相互演替及遗传关系,并对今后的育种策略提出意见。中-中晚熟组中,形成了吉林3和吉林4→吉林18和吉林20→长农5和吉林27的主流遗传系统,还有九农9→丰交7607、吉林3→长农2、小金黄1号→吉林8、群选1等非主流系统。两类系统中,存在逐渐衰退现象,即后一品种较前一品种的推广表现差。在中早熟组中没有明显的主流系统。在早熟组中存在着丰收10→合丰23→合丰25主流系统,绥农4和吉林26也都岂有丰收号大豆的血缘。有限型品种组存在着早丰1→开育8、通农3→通农5、6→通农9、10两个主流系统。主推品种的血缘组成上,吉林18、吉林20、长农4等已有1/4的外来种质,吉林21、吉林27、丰交7607均含有多于1/4的外来种质,而长农5只有1/8的外来种质。含有1/4的外来种质的品种具有更大的推广优势。在育种中应制定一个既能保持外来种质占1/4,又能保证适应性品种的种质更加复杂、优良的杂交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河北省夏大豆育成品种的农艺与品质性状。[方法]对河北省自1975年以来审定的40个夏大豆品种的农艺性状及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河北省夏大豆产量从1975年的2250 kg/hm2上升至2007年的2940 kg/hm2,增产幅度为30.7%。品种的农艺性状为:株高70~100 cm,生育期90~105 d,分枝数1个以上,紫花、圆叶,亚有限或有限型结荚习性;圆粒、黄或褐脐、百粒重高于18 g的品种占总数的72.5%。蛋白质含量≥44%的品种有4个,占总数的10.0%;蛋白质含量在41%~44%的品种有22个,占总数的55.0%。脂肪含量≥21%的品种为9个,占总数的22.5%;脂肪含量在18%~20%的品种为25个,占总数的62.5%。蛋白质+脂肪含量≥63%及脂肪含量≥20%的品种有6个,占总数的15.0%。[结论]该研究为夏大豆新品种的引进与选育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花粉形态特征与梅品种分类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试验采用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35个果梅品种和10个花梅品种的花粉形态特征.结果表明,绝大多数梅品种花粉的大小(P、E)和形状(P/E)非常近似,但花粉外部纹饰特征有较显著的差异;根据纹饰特征将供试品种划分为6类,并结合植物学形态特征对供试品种的亲缘关系和演化趋势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不同来源的79份供试品种在长春的6年种植,估算了8个性状的遗传力,并进行了遗传、表型、环境通径分析.结果表明,①来源于黑龙江的30份品种.主穗小穗数品种间差异不显著,对单株产量的直接贡献较大的性状有主穗穗长和株高。②来源于吉林、辽宁、内蒙古的29份品种表现出很强的适应性,对单株产量贡献较大的性状有主穗小穗数、成熟期和千粒重;③来源于北京的20份品种,株高品种间差异不显著,对单株产量贡献较大的性状有成熟期、抽穗期、主穗穗长;④遗传力较大的性状,可用表型相关系数和通径系数代替遗传的相关系数和通径系数.  相似文献   

16.
不同产量水平大豆叶片气体交换特性的比较(摘要)(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产量水平大豆叶片气体交换特性,为大豆高产新品种选育和高产栽培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择3个产量水平的9个栽培大豆品种,在相同环境条件下种植,于V4期(苗期)、R2期(盛花期)、R4期(结荚盛期)、R6期(鼓粒盛期)和R7期(成熟期)用Li-6400型光合作用测定系统,测定不同生育时期大豆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结果]在全生育期内,高产品种大豆叶片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都显著高于低产品种。在V4期、R2期和R4期,高产品种叶片蒸腾速率显著高于低产大豆品种叶片蒸腾速率;在R6期和R7期不同产量水平大豆品种蒸腾速率差异不显著。V4期和R2期水分利用效率表现为低产品种(中产品种(高产品种,而在R4期、R6期和R7期则表现为高产品种(中产品种(低产品种。[结论]高产大豆品种叶片的气体交换能力显著高于低产大豆品种,为其获得高产奠定了生理基础。净光合速率可作为选择高产大豆品种的一个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7.
Digital plant canopy imager and photosynthesis analyzer system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anopy structure, photosynthetic physiology and micro-environmental factors at R4-R5 stage in different yielding soybean cultivars or lines with different maturiti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mmon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yielding soybean cultivars were high LAI, uniform foliage distribution in all horizontal directions, less variance of photosynthetic rate between top and bottom leaves in canopy and relatively higher photosynthetic rate of the whole canopy. All these characters combined in all resulted in higher canopy photosynthetic productivity, and pod number, seed number and seed weight per plant, especially pod and seed number in top and middle canopy were increased. The characters of high yielding canopy varied among maturities. Light interception was more important to early cultivars. Less foliage inclination angle was benefit to intercept more solar energy during yield formation. As late soybean cultivars had a more closure canopy and higher LAI, greater foliage inclination angle in all layers of high yielding canopy made more solar radiation penetrate into canopy, which was beneficial to yield formation.  相似文献   

18.
不同熟期大豆R4-R5期冠层某些生理生态性状与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应用冠层分析仪和光合测定系统,分析不同熟期、不同产量类型的大豆R4-R5期冠层结构特征、光合生理、冠层内微生态环境。结果表明,不论熟期早晚,高产大豆群体的共同特征在于LAI较高,叶片在各个方向上的分布均匀;上下冠层叶片的光合速率差异小,全冠层的光合速率相对较高,从而使全冠层有较高的光合生产力。结果增加了植株荚、粒数及粒重,特别是增加了中上部的荚、粒数。不同熟期间的高产群体冠层特征的差异在于早熟大豆的LAI相对较低,截获的光能多少对于产量形成有着更重要的意义,高产群体叶倾角小,叶片平展,有利于截获更多光能;而晚熟大豆冠层郁蔽,LAI大,高产冠层各层次叶倾角大则有利于太阳辐射透射到冠层内部,增加群体内部受光量,利于产量形成。  相似文献   

19.
对吉林省1923至1999年育成的16 个主要栽培大豆品种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的比较研究表明:大豆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在第四节期(V4)较低,盛花期(R2)最大,此后又迅速下降; 盛花期硝酸还原酶活性随品种育成年代的推进而增加,76年来增加了32.47%,平均每年增加0.43%;大豆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与产量、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呈正相关,其中盛花期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与产量关系最密切(P<0.05),可作为高产品种的选择指标.  相似文献   

20.
大豆种间杂交育种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利用478个种间杂交组合和307个回交组合进行大豆种间杂交育种技术的研究。提出亲本选配原则,克服种间杂种后代蔓生、小粒、粒色深等野生不良性状的技术;明确了种间杂种主要性状的选择潜力,在种间杂种早代性状选择、后代群体规模、回交改良时期及决选世代等方面的种间杂交选育新技术。直接利用野生大豆种质育成“吉林小粒1号”新品种,1990年通过吉林省的品种审定并出口创汇。利用种间杂交新技术创造出主茎有效节数25个以上、单株荚数150个以上以及蛋白质含量50%左右的直立型育种中间材料;育成一批大粒高产优良新品系,现已进入省区试或省预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