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7 毫秒
1.
苍南县有机茶园茶天牛危害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浙江苍南五凤有机茶园茶天牛危害程度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茶天牛对茶树的危害率为6.7%~50.0%;供试茶园的茶天牛危害特点为:近山顶(海拔450 m)的茶园茶天牛危害率高于半山腰(海拔350 m)的;路北侧的高于路南侧的;距路边1 m处的高于距路边100 m 处的。茶天牛的危害程度与土层深浅、茶树根部分外露与否及诱虫灯等有关。  相似文献   

2.
研究茶丛距频振式诱虫灯和路边的距离与茶天牛(Aeolesthes induta Newman)幼虫危害程度的关系,以确定诱虫灯控制茶天牛危害的效果。以浙江苍南五凤香茗茶园为例,调查距诱虫灯约0~120 m半径范围、距路边约0~250 m的茶丛被茶天牛幼虫危害程度。结果表明,距诱虫灯约5 m以内的茶丛平均被害率(9.0%)显著低于距灯约20~50 m处的平均被害率(17.5%);距茶园路边约50 m以内的茶丛受茶天牛幼虫危害较远离路边的重,平均被害率20.0%以上;远离路边约70 m以外,茶丛受害较轻,被害率小于10.0%;茶丛距诱虫灯距离超出约20 m、距路边约50 m以内,茶丛被害率近30%。频振式诱虫灯控制茶天牛危害的效果受双重距离因素影响,其中茶丛距路边的距离是主要影响因子。诱虫灯可以将距路边70 m以外、5 m半径内茶丛的茶天牛幼虫危害控制在10.0%以内。  相似文献   

3.
无花果桑天牛危害规律与药剂防治技术杨金生,束兆林,糜林,周一辉,赵亚夫(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科所句容212400)无花果扩大种植以来,桑天牛危害十分严重。一般发生年份,被害株率为16%,重发生年虫株率高达94%,对无花果当年果实产量和翌年树体生长影响很...  相似文献   

4.
刘辉芳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4):6485-6487
[目的]为防治天牛类蛀干害虫对绿化树木的危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在河北省和北京市7个市(县)的15个植柳地点随机调查柳树2 760株。[结果] 在河北省,光肩星天牛危害幼龄柳树的被害率超过22.9%,危害中老龄柳树的被害率达50.8%。各地柳树受桑天牛危害较轻且差别不大,有虫株率为0.74%~7.35%,虫口密度为0.010~0.074头/株。保定栽植2年的4个柳树品种或品系的光肩星天牛有虫株率是桑天牛的9.62倍,虫口密度是桑天牛的45.67倍;在绦柳上光肩星天牛有虫株率是桑天牛的14.03倍,虫口密度是桑天牛的92.61倍;在旱柳上光肩星天牛有虫株率是桑天牛的17.51倍,虫口密度是桑天牛的76.71倍;在馒头柳上光肩星天牛有虫株率是桑天牛的1.20倍,虫口密度是桑天牛的5.36倍。[结论] 对城市园林绿化的植保及钻蛀性害虫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刘宁  余雪标  林培群  谢玉萍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7):13192-13195
[目的]研究桉树一甘蔗复合系统土壤的化学性状及酶活性。为桉树林农复合经营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持。[方法]以林带为对照,研究间作带不同位置土壤化学性状及酶活性的变化。[结果]结果表明,土壤化学性状及酶活性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土壤pH值除外),土壤养分主要集中在0~20cm土层。与林带相比,间作带(距林带3.0、4.5、6.0m处)土壤养分均有不同程度地提高;但距林带3.0m处的提高幅度较小,部分指标呈现出下降趋势,这可能与人为因素、林木根系与作物的养分竞争等原因有关。[结论]总体上,实行桉树林农复合经营,间作带土壤化学性状得到了改良,酶活性也有改善,这为下一轮伐期桉树的生长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充分利用茶树硬枝,扩大无性繁殖系数,研究茶树硬枝短穗与扦插成活率、茶苗长势的关系。[方法]开展3、5、7cm这3种不同长度硬枝短穗和留全叶、留叶2/3、留叶1/2这3种不同留叶硬枝短穗的比较试验。[结果]茶树硬枝长度5cm、留叶2/3的短穗扦插效果较好,成活率达88.3%,平均着叶数7.6片,苗高27cm,25cm以上苗达85.6%。[结论]阐明了影响茶树硬枝扦插成活率及长势的内因和外因,提高扦插成活率的关键是剪取适合的短穗和加强苗圃管理。试验达到了茶树无性繁殖的效果,为茶树硬枝扦插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为茶树良种繁殖提供了一项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林淦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15637-15638
[目的]研究混合微生物对茶树叶片中氯氰菊酯的最佳降解条件。[方法]以茶树叶片中的氯氰菊酯为靶标,以对该污染物具有较好降解效果的混合微生物为降解菌源,研究菌体水浴温度、喷洒时间、菌液浓度、作用时间对氯氰菊酯降解率的影响。[结果]菌体水浴温度为30℃时作用效果最好,氯氰菊酯降解率可达78%;菌液喷洒时间为17:00左右时,氯氰菊酯降解率最高;菌液OD600=0.8时,氯氰菊酯降解率可达73%以上;喷洒菌液3、5、7d后,氯氰菊酯的降解率分别为55%、78%和90%。[结论]混合微生物降解氯氰菊酯的最优条件为:菌体水浴温度30qC,喷洒时间下午5:00,菌体浓度DD600=0.8。  相似文献   

8.
6.2茶树品种 适制普洱茶的云南大叶种茶茶树品种,主要为国家、省级和优良的云南大叶种茶[Camelliasinensisvar,assamica(Mast.)Kitamura]地方群体种。  相似文献   

9.
茶树新品种"皖茶5号"DUS测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茶树新品种"皖茶5号"DUS测试。[方法]依据NY/T 2422—2013《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茶树》国家标准测试方法,对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与祁门县协作选育的茶树新品种"皖茶5号"形态学特性进行DUS测试。[结果]皖茶5号与舒茶早有7处特异性,其余性状表现一致,满足测试指南中特异性的要求。[结论]该研究为申请植物新品种登记提供可靠的判定依据。  相似文献   

10.
云南省松墨天牛地理分布及危害程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松墨天牛是松材线虫的主要传播媒介昆虫,为了预防松材线虫病,采用路线调查法、查迹调查法和样地调查法调查云南省松墨天牛的地理分布与危害程度。在云南省129个县市区中,尚未发现松墨天牛的县市区13个,占10.1%;有松墨天牛分布的县市区116个,占89.9%。其中轻度危害的县市区85个(65.9%),中度危害的县市区16个(12.4%),重度危害的县市区15个(11.6%);松墨天牛的垂直分布范围为649~3255m,海拔高差2606m;危害的寄主树种有云南松、思茅松、高山松、马尾松和华山松。  相似文献   

11.
从茶叶中提取咖啡碱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从茶叶中提取咖啡碱的方法。[方法]以陕西汉中产的4个品种茶叶为试材,用Soxhlet提取法从茶叶中提取咖啡碱,并用红外光谱仪对咖啡碱的结构进行表征,研究茶叶的品种对咖啡碱收率的影响。[结果]茶叶品种对咖啡碱的收率影响较大,低档茶大叶青茶的咖啡碱收率(1.32%)比高档茶特级汉水银梭的收率(0.51%)高得多。不同茶叶具有不同的咖啡碱含量,低档茶中的咖啡碱的含量比高档茶的高。汉中茶口感清纯,主要是由于其中咖啡碱的含量低于普通的茶叶。[结论]采用Soxhlet提取法可有效地从茶叶中提取咖啡碱,其操作工艺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海拔高度对山地茶园环境和茶叶内含成分的影响。[方法]对黄山市徽州区不同海拔高度的茶园生态环境和茶叶生化品质(包括氨基酸、咖啡碱、茶多酚、酚氨比、茶水浸出物、叶绿素)进行研究。[结果]茶园小气候因子和茶叶品质性状在不同海拔高度的变异存在很大差异。海拔每增加100 m,年均气温下降0.65℃,降水量增加36.3 mm,相对湿度增加3.85%。茶园日光照强度曲线呈一个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变化趋势,峰值出现在12:00。通过对茶叶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分析表明,随着海拔的上升,芽叶密度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产量最高值在海拔400 m的茶园。随着海拔的增加,氨基酸和咖啡碱含量均增加,茶多酚和水浸出物含量均是海拔600 m的茶园最高,酚氨比与海拔呈明显负相关。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及叶绿素总量随海拔增加呈先上升后先下降的变化规律,在海拔达到400 m时,茶树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最高分别为6.32和2.68 mg/g;而叶绿素a/b值随着海拔增加呈下降趋势,且下降速率随着海拔增加而逐渐减缓。[结论]该研究可为建立复合生态茶园优化管理技术体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超声波辅助乙醇提取茶渣中的茶皂素,为茶皂素的提取提供参考。[方法]以提完茶油后的茶渣为原料,研究超声波辅助乙醇提取茶渣中茶皂素的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择乙醇体积分数、温度、料液比和时间4因素3水平进行中心组合试验,建立茶皂素提取率的二次回归方程。[结果]超声波辅助乙醇提取茶渣中茶皂素的最佳工艺参数为:乙醇体积分数70%,料液比为1∶10 g/ml,浸提温度60℃,超声时间30 min,提取2次,提取率达(89.854 3±0.485 8)%。[结论]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茶皂素的方法整个提取过程耗时短、能耗低、操作简便且茶皂素提取率高。  相似文献   

14.
Hu  Gensheng  Wei  Kang  Zhang  Yan  Bao  Wenxia  Liang  Dong 《Precision Agriculture》2021,22(4):1239-1262

Tea leaf blight (TLB) is a common tea disease seriously affecting the quality and yield of tea. An accurate estimation of TLB severity can be used to guide tea farmers to reasonably spray pesticides. This study proposes an estimation method for TLB severity in natural scene images and consists of four main steps: segmentation of the diseased leaves, area fitting of the diseased leaves, segmentation of the disease spots, and estimation of disease severity. Target leaves with TLB in the tea images are segmented by combining the U-Net network and fully connected conditional random field to reduce the influence of complex background. An ellipse restoration method is proposed to generate an elliptic mask to fit the full size of the occluded or damaged TLB leaves. The disease spot regions are segmented from the TLB leaves by a support vector machine classifier to calculate the Initial Disease Severity (IDS) index. The IDS index, color features, and texture features of the TLB leaves are inputted into the metric learning model to finally estimated disease severity.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has higher estimation accuracy and stronger robustness against occluded and damaged TLB leaves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convolution neural network methods and classical machine learning techniques.

  相似文献   

15.
毛松英  李巧云  关欣 《安徽农业科学》2011,(9):5322-5324,5326
[目的]探索农村公路交通污染对水稻土壤的影响程度。[方法]以距离公路10、50、200 m的盆栽水稻为研究对象,探讨公路交通污染对水稻土壤微生物种群和数量的影响。[结果]拔节期:在0~10 cm的土壤中,距离公路10和50 m的微生物数量明显少于距离公路200 m的。灌浆期:3个点的不同土层中土壤微生物数量明显高于拔节期,且在距离公路50 m的0~10 cm土层中微生物的数量对比拔节期明显上升。成熟期:0~10 cm土层中,相比灌浆期,距离公路10 m的微生物数量有所提升,距离公路50 m的有所下降;10~20 cm土层中,微生物数量比灌浆期有所上升。而在距离公路200 m的各个土层中的微生物数量受交通污染影响不明显。[结论]从土壤的不同深度来看,交通污染对土壤表层微生物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随着时间的延长,交通污染物逐渐向土壤深处迁移,开始对内层土壤微生物的生长产生影响;从离公路的不同距离来看,距离公路50、10、200 m的试验点受交通污染影响依次减小。  相似文献   

16.
董基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1199-1200
[目的]研究低档绿茶中茶色素的提取并确定其最优提取工艺。[方法]用有机溶剂提取法从茶叶中提取茶色素,以茶色素产率为指标,对提取时间、乙醇浓度和溶液pH值进行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以优化工艺条件。通过溶解性试验和稳定性试验分析该茶色素对光、热的稳定性。[结果]最优工艺条件为:将浸提的茶汁调pH值至6.5~7.0,用95%乙醇提取10 min,得茶色素产率为6.89%。茶色素为水溶性、醇溶性物质,但在1%醋酸溶液中的溶解度较纯水小,在0.5%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溶解度比纯水大。该茶色素在酸性条件下可作棕黄色色素,中性条件下可作黄棕色色素,碱性条件下可作棕红色色素,并且其颜色稳定。茶色素水溶液对光比较稳定且有很强的耐热性。[结论]茶色素是一种非常优良的天然色素。  相似文献   

17.
大山村野茶茶多酚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潘文洁  李敬华  王建通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3012-13013,13015
[目的]研究大山村野茶茶多酚提取工艺。[方法]以安徽大山村野茶为原料,采用传统方法与超声波辅助提取茶多酚,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提取条件。[结果]在相同条件下,超声波辅助提取的茶多酚得率明显高于传统方法。野茶茶多酚最佳超声波辅助提取条件:浓度60%乙醇,料液比为1∶20,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45min,超声波功率320W。该条件下,野茶茶多酚提取得率为11.28%,含量为89.81%。[结论]该研究为大山村野茶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水法提取普洱茶茶多糖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婷  谭胜兵 《安徽农业科学》2012,(12):7382-7384
[目的]筛选热水浸提法提取普洱茶中水溶性茶多糖的最佳条件。[方法]采用热水浸提法提取普洱茶中的水溶性茶多糖,根据浸提时间、浸提温度、料液比、提取次数对多糖得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得到普洱茶水溶性多糖浸提工艺优选因素组合。[结果]影响普洱茶茶多糖得率的因素主次顺序为浸提时间提取次数浸提温度料液比;最佳浸提条件为固液比1∶20 g/ml、温度90℃、时间1.5 h、浸提2次;在最佳浸提工艺条件下进行浸提试验,得到的最佳提取率是54.5%。[结论]为普洱茶中茶多糖的提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