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通过不同海拔、不同播期、不同父母本行比对甘蓝型春油菜制种产量的影响研究其制种技术,结果表明,在甘蓝型春油菜制种时,同一父母本行比,海拔高的地区产量高;同一海拔,父母本行比与产量呈正相关。得出在河西冷凉灌区进行甘蓝型春油菜制种时,应选择早播、高海拔、父母本大行比与及时割除父本行的制种模式,以求获得理想的制种产量。  相似文献   

2.
2002-2004年对杂交中籼新组合协优9019制种田中不同父母本行比及播期、栽插密度与激素用量对其制种产量性状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协优9019适宜的播种期及播差期为:在江淮之间,父本5月7日播种,父母本播差期为27d,确保父母本花期相遇良好;父母本行比宜采用2∶14;母本栽插密度采用13.3cm×13.3cm,激素"920"的用量控制在210g/hm2左右,以达到协调群体结构,提高制种产量.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花期偏早父本玉米的制种产量,通过播期调节、播种方式调整等手段,研究了不同栽培模式下"陕科6号"制种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采用父本迟播7 d、父母本行比1∶7+"满天星"的制种方式,父母本散粉吐丝重叠期最长,果穗结实较好,制种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4.
皖稻125是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育成的杂交中籼新组合,具有早熟、高产、抗病等特点,2006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2004—2005年对其在淮北地区不同父母本行比及播期、栽插密度与激素用量等对制种产量性状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提高母本栽插密度是提高制种产量的关键,但同时也要兼顾其他性状。皖稻125制种产量3 000 kg/hm2适宜的播种期及播差期为:父本5月10日播种,父母本播差期为31 d;父母本行比宜采用2∶14;母本栽插密度采用13.3 cm×13.3 cm,九二○的用量控制在210 g/hm2左右。  相似文献   

5.
在贵杂四号杂交制种适宜播期条件下,通过不同父母本行比和行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父母本行比为1∶6、行位为南北向的制种产量最高(48.56 kg/667m2),较其余处理显著或极显著增产,其产量构成较其它处理更为合理,易获得更高的制种产量。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芝麻杂交制种生产效率,实现机械化作业,于2016—2019年在安徽省临泉县、新疆精河县等地,围绕亲本组合选配、播期、父母本行比配置、水肥管理等开展相关试验.结果表明,亲本组合配对中,以WA18073×皖芝2181的产量最高,比其他组合平均产量提高28.65%;18万株/hm2密度处理较为适宜;春播有利于提高制种产量,比夏播增产36.29%;父母本行比以1:3处理较合理.参考试验结果并结合生产实际,提出了芝麻杂交制种机械化生产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7.
进行甘蓝型油菜三隐性核不育系ZH1A通过多点自然隔离制种不同行比和播期的试验,结果表明:(1)不育系ZH1A在严格自然隔离条件下生产的杂交种,经鉴定其纯度基本不受行比和播期的影响,制种时应以提高制种产量为目标,ZH1A在当地正常播期播种、父母本行比1∶3时可以获得较高制种产量。(2)ZH1A花期长,调整父母本花期需要通过父本分期播种以及摘顶、打苔来实现。(3)选择ZH1A制种基地时慎用盐碱地。  相似文献   

8.
对中晚熟玉米杂交种航玉35进行了制种技术试验。结果表明,在张掖灌溉区制种产量要高于67 500 kg/hm~2以上时,父母本行比以1∶6最好。要达到父母本花期协调,以先播母本时第6 d后播父本(50%)、10d后播第二期父本,同时两期辅助"满天星"种植父本的效果最佳。母本种植密度以67 500株/hm~2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9.
[目的]筛选适宜的小麦杂交种高产制种技术。[方法]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父母本不同的行比和不同的氮肥施用量对杂交小麦制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制种产量随着母本行数的增加而增加,父母本行比为2∶6时制种产量为3 683.8 kg/hm2;氮肥施用量为450 kg/hm2时制种产量为3 649.4 kg/hm2;父母本行比与氮肥施用量的互作效应表明,父母本行比为2∶6、氮肥施用量为300 kg/hm2时产量为最高,达4 160.6 kg/hm2。父母本行比和氮肥施用量对产量构成因素等性状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穗粒数、穗重和结实率有显著的影响,当父母本行比为2∶5时穗粒数、穗重和结实率最高,分别为26.7粒、1.12 g和62.6%;当氮肥施用量为450 kg/hm2时穗粒数、穗重和结实率最高,分别为26.0粒、1.08 g和59.2%;父母本行比与氮肥施用量的互作效应表明其对穗粒数、穗重和结实率均有显著的影响,当父母本行比为2∶5、氮肥施用量为300 kg/hm2时穗粒数、穗重和结实率最高,分别为29.6粒、1.24 g和71.6%。[结论]穗粒数是影响制种产量最大的构成因素,提高穗粒数就能提高制种产量。综合父母本行比和氮肥施用量对制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性状的影响来看,该试验条件下,以父母本行比为2∶5~2∶6、氮肥施用量为300~450 kg/hm2的处理为最佳。  相似文献   

10.
父母本行比对利用苦瓜强雌系制种产量和纯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正明  况浩池  罗俊涛  沈留杰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0):2898-2898,2927
以川苦6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父母本行比对利用苦瓜强雌系制种产量和质量的影响,选出最佳父母本行比.结果表明,父母本行比为1∶(5~6)时,其产量最高,1∶4时其产量次之;父母本行比为1∶(3~4)时,其种子纯度最高;综合考虑制种产量与制种质量,利用苦瓜强雌系制种,其最适行比为1∶4.  相似文献   

11.
玉米密植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4个直立叶型杂交种、3种种植方式(67cm等行条播、50cm等行条播、六角形穴播)、3个密度定额(6.0万株/hm2、7.5万株/hm2、9.0万株/hm2)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3种株行距配置下,玉米产量均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大;但高密度下不同株行距下密植的增产幅度差异较大,以50cm等行条播增幅最大;玉米不同株行距配置的产量效应在中、低密度时不显现,在较高密度(7.50万~9.0万株/hm2、具体某一品种的高限密度及其以上)条件下才予以显现;50cm等行条播、六角形穴播较之67cm等行条播均表现出高密度下由于玉米个体营养的改善而导致群体产量增加的增产效应;六角形穴播较67cm等行条播、50cm等行条播玉米开花盛期LAI稍大,但较67cm等行条播高密度下增、减产差异不一致;同时玉米生长发育过程中追肥灌水不方便;株行距×密度×品种的最佳组合为选用V2(89-1w×5022)、V4(郑单958)这两类杂交种,实施50cm行距条播,密度9.0万株/hm2;在7.5万株/hm2、9.0万株/hm2下50cm等行距条播较67cm等行距条播分别增产21.4%、31.2%,增产显著,同时也有利于人类的耕作栽培。试验表明选用直立叶型强优势玉米杂交种、采用50cm等行距条播、增大密度至7.5万~9.0万株/hm2、进行水分和土壤营养足额供给下的规范化栽培构成高光效玉米群体冠层光合系统技术体系,在  相似文献   

12.
采用正交设计,对长杂2号的播期、施肥、留苗密度、种植方式4个因素的栽培技术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长杂2号在山西省中晚熟区取得高产的栽培方案是:最适播期5月20—25日,公顷留苗30万株左右,采用宽窄行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13.
饲用玉米新品种中玉15号产量影响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社平  王晓春  李文杰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0):6073-6073,6077
[目的]为了充分发挥饲用玉米新品种中玉15号的增产潜力。[方法]在张家口地区进行试验,从播期、密度、氮肥用量3种因素入手,研究了它们对中玉15号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3种因素对产量影响的大小顺序为密度>氮肥水平>播期。随着播期的延迟,中玉15号生育期缩短,产量显著下降,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降低。中玉15号最适密度为54000株/hm2,最佳施氮量是90~180kg/hm2。[结论]一定范围内增加密度和施肥量可以提高产量。该研究为饲用玉米大面积种植和规模化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科尔沁沙地苜蓿抗逆增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两年试验表明,在科尔沁沙地旱作条件下产草量为草原2号〉公农2号〉敖汉苜蓿〉润布勒苜蓿;草用苜蓿适宜播量为11.25~18.75kg/hm^2;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安全越冬播种期,深耕能明显地提高苜蓿产量,沟垄作“干埋集雨”较传统的平作播种增产30.13%,“一炮轰”施肥和苗期乘雨追肥可使产草量提高,但乘雨追肥效果更好;封冻前培土能提高越冬率,达83.4%~93.5%,其中深开沟冬磨平比平作培土效果更好。另外,苜荞混播表明,苜蓿产草与荞麦播种量和产量呈负相关(r=-0.958 0),苜荞分期播种较同期播种产草量增加约40.87%,中耕除草能增加苜荞混播草地的苜蓿产草量。  相似文献   

15.
2BD-7型多功能精密耕播机是与大豆“暗垄密”高产栽培技术相配套的播种机械,该机施肥采用滑刀式开沟器,可实现种、底肥的分层施撒;播种采用双条精量点播,可一次完成开沟、施肥、播种、覆土工序。生产试验表明,各行排量一致性、总排量稳定性均达到国标对播种大豆的播种质量指标。各项技术性能满足大豆“暗垄密”高产栽培技术所提出的农艺要求。  相似文献   

16.
王贵  白娜 《农学学报》2017,7(9):32-35
以‘金来秋白2号’、‘金来秋白6号’为试材,研究株距、播期及施肥条件对其农艺性状的影响,以期确定2个早熟秋白菜品种的种植密度、播期和施肥水平。试验结果表明,‘金来秋白2号’、‘金来秋白6号’在50 cm的种植行距下,最适株距分别为40和45 cm。2个品种从7月初延续到8月末均可种植,且能保持较高的产量,7月15日-8月15日种植,净菜产量可达到75t/hm2以上。氮、磷、钾不同配施水平对大白菜产量有着重要的影响,氮肥的增产效果大于钾肥,磷肥效果最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采用“双佳值”法完全试验设计对红壤旱地芝麻氮、磷、钾肥的最佳配比及其不同总用量与不同的播种期相互作用对产量影响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芝麻N、P2O5、K2O的最佳摩尔比为43∶37∶20。以此比例的不同总施肥水平与分期播种两两正交,试验产量经非线性多元回归分析得知,总施肥水平与播种期在交互作用,当总施肥量x1=1.6926倍于11.235kmol/hm2,同时在6月10日播种的情况下,能获得芝麻的最高产量796.8kg/hm2。  相似文献   

18.
为了指导小麦生产,加速小麦新品种的利用和推广,以长麦251为试材,研究了不同行距和播期对长麦251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行距对籽粒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均有显著影响,16.5cm窄行产量最高,19.8cm行距次之,23.1cm行距产量最低。随播种期的推迟全生育期天数呈减少趋势,籽粒重量呈降低趋势。晚播种小麦在一定范围内茎秆抗倒性能较高。9月25日播种的籽粒产量最高,较易发挥长麦251的产量潜力,过晚播种对籽粒产量不利。  相似文献   

19.
施肥、播种、浇水和品种综合因素对小麦产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试验采用正交试验方法测定分析施肥、播种、浇水和品种主因素对小麦产量影响能力,以及产量随因素水平的变化规律,探索小麦节水省肥高效生产的技术方法。试验的主要结果:1.品种是产量构成的第一因素,本地区节水省肥需要的品种特点是抗旱耐干热风,产量潜力大,品种与肥、水、播种间的互作的产量反应敏感程度有明显差距;2.播种要适期适量,过晚穗粒数千粒重下降,产量降低,过早容易造成冻害风险加大,本地的适宜播种期在10月5日到10月12日;3.浇三水产量最佳,浇扬花水的效益最高,从发挥水效益的角度看,节水可以免浇返青水、拔节水;4.在土壤氮素较多的情况下,随施肥量增加产量下降,试验以不施肥产量最高,施肥反而导致减产。  相似文献   

20.
杂交油菜稻田免耕直播技术适宜在江淮流域推广,能够节本增效、保证适播期并实现高产,产量可达2400kg/hm2以上。试验表明:适时早播是高产的关键,随着播期推迟,产量下降幅度逐渐增大。以9月15日 ̄25日为最佳播期。密度主要影响单株角果数和角粒数,极差分别达到21.3和2.2。单株生产力随密度增加而缓慢下降,因此免耕直播油菜应适度增加密度,保证足够的群体量。密度控制以27万株/hm2最为适宜。施N量对产量及相关性状有明显影响,呈抛物线趋势,不足或过高都不利于产量形成,在75 ̄90kg/hm2水平时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