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池塘水质的好环直接影响着罗氏沼虾的生理活动.在新鲜优良的水质中,罗氏沼虾摄食旺盛,生长快;反之,即使投放优质饵料,罗氏沼虾也不摄食,甚至会因水质不良而造成缺氧死亡.因此水质管理是一切管理工作的中心. 相似文献
5.
6.
一、加强水质管理
到了秋季,池塘载鱼量较大,水体有机质积累较多,水质易变质变坏,因此对池塘水质要特别注意。池塘水位要维持较高,以2—2.5米为宜,水质保持清新优良溶氧丰富,满足“肥、活、嫩、爽”的要求。具体措施有:①定期注换新水,10天左右注换新水一次,每次换水30厘米左右。②及时清除残饵、污物,鱼类食场的残饵,池塘水面漂浮的污物,池底沉积的剩草,池周附生的杂草等要及时清除干净。 相似文献
7.
精养池塘水质管理及改良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现代农业科技》2016,(15)
分析精养池塘水质管理中p H值、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等关键性理化因子过低或过高的危害,总结水质恶化的简易判断方法,同时提出了通过物理、化学以及生物等手段进行水质改良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浅谈池塘养鱼的水质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是一切水生动物赖以生存的家园,在水的大家庭中,有鱼类、虾蟹、还有藻类等浮游生物,水环境的好与坏会直接制约着这些生物的生存发展,对养殖户的经济利益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在水产养殖中,对水质的保护和治理非常重要,因为水质的好坏不仅会影响当代池塘养鱼业的发展,更会影响到下代甚至更多代的养殖业的发展。南方的池塘养鱼是渔业的重要组成成分,也是影响渔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渔业的发展以及水产品的质量问题。调节水质是水质管理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糯扎渡鱼类增殖站丝尾鳠养殖池塘水质理化因子的检测,了解其变化规律。池塘水的主要理化因子基本符合要求:高锰酸盐指数4.87~21.10 mg/L,氨氮0.128~1.086 mg/L,亚硝酸盐0~0.01 mg/L,溶解氧5.34~8.40 mg/L。丝尾鳠对养殖水体中氨氮和非离子氨的适应能力较好,适合作为池塘养殖品种。最后提出了几种水质调控方法,以供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10.
11.
12.
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要实现高产、高效、优质的目的,更须提高水产养殖疾病控制的水平,而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之一就是控制好水质。以下是精养鱼池一年四季的水质特点和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3.
15.
16.
养鱼先养水。水是鱼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较好的水质能减少鱼类疾病的发生,更有利于鱼类的生长和生存。在实际生产中,往往可以通过水体颜色、氨氮含量、底泥颜色等的变化来判断水质的好坏。1.红水池塘水色变红主要是由于硅甲藻或金藻成为优势种群而引起,通常情况下无大碍,但一旦天气突变,造成藻类大量死亡,便会产生毒素而致水体恶化,甚至直接导致鱼中毒死亡。因此,池水一旦变红,必须及时改良。在天气晴好时,先用四季安或季胺盐碘等泼洒消毒,第2天再用双氧氯、强氯精等泼洒1遍,3天后再视情况追肥1次。2.黑水当池水呈黑色,表明池中较多有机质未得… 相似文献
17.
养殖池塘水质的动态变化及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生产实际出发,在分析池塘水质动态变化的基础上,提出了池塘水质的分级评价标准,建立了池塘水质评价指标综合权重矩阵,用以对多个试验池塘的水质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与实际基本相符,这为提高池塘的科学管理水平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一、水质管理1.适时加注新水 夏季是鱼类的生长旺季.一般每10天左右加注新水1次.每次加水20~30厘米深.如水质过肥、透明度低或是老水要进行套水.要放掉池水1/3再加注新水或边排放边加水.并且保持池水透明度在30厘米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19.
一、调节水质1.注换新水水质好坏是鱼、蟹养殖的关键。一般来讲。成鱼池的水位可加深到2米以上.对单养河蟹池的水位可加深到1.5米以上.进排水方便的池塘.在确保水位不低干2米的前提下.每周注换新水1次。但换水量不得超过全池总量的1/3。到秋末时可每半月注换新水1次.每次0.3米以上。 相似文献
20.
本文阐述了精养池塘水质调控的重要性,提出养鱼重在养水的观点,并介绍了水色形成原理和几种根据水色判断水质的优劣及调控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