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鹅副粘病毒病在国内于 1 997年起已见报道 ,笔者在近 2年门诊中也有 2 2群典型病例 ,现将本病诊断与防治技术简介如下 :1 流行病学调查  各种日龄鹅均可发生本病。鹅群感染日龄越小 ,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 ,最高可达1 0 0 %,且发病快 ,病程短。 1 1~ 1 5日龄雏鹅感染后发病率和死亡率高达 90 %以上。以后随鹅群日龄增加 ,发病率和死亡率下降 ,部分病鹅可逐渐康复 ,但生长滞后。2 临床症状  病鹅精神萎顿 ,流泪 ,有鼻液 ,粪便白色或青色水样 ,泻痢 ,食欲减少 ,饮欲增加 ;继之眼结膜充血潮红 ,头颈颤抖、呼吸困难 ;腿脚疲软、行动迟缓、…  相似文献   

2.
今年春季以来 ,我县塔山库区周边、徐山、夹山、吴山、黑林等乡 (镇 )的农户饲养的太湖鹅、雏鹅发病死亡。感染鹅群使用过小鹅瘟疫苗防疫 ,发病雏鹅用小鹅瘟血清 ,投服各种抗生素 ,磺胺类药物 ,驱虫药治疗 ,均不见效。故采集病料送检 ,后诊断为鹅副粘病毒病。现将发病症状及治疗情况介绍如下。1 发病情况经现场调查了解 ,发现病鹅群均属库区游放 ,因年年放养 ,草质低劣 ,草原污染严重 ,草场粪便腥臭。发病时间 4~7月 ,发病鹅日龄最小在 3~ 5日龄 ,最大 1 50日龄 ,日龄越小 ,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据反映 ,有的鹅群死亡率高达1 0 0 %。随着…  相似文献   

3.
1发病情况近几年来,南京市郊的江浦、六合、江宁县及邻近的句容、溧阳,安徽的天长、和县、来安、滁州等养鹅较多的地方,都流行鹅副粘病毒病,严重的几乎每个村庄都发生,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该病在每年入春以后,尤其是5~7月份,呈现明显的季节性暴发性流行。无论鹅的日龄大小都可发病,但日龄越小对该病越敏感,且死亡率相对较高。一般情况下死亡率在10%左右,严重的可高达50%~60%;日龄大的发病鹅一般不死亡。2临床症状病鹅精神沉郁、食欲降低、饮水量增加。发病初期排白色粪便,后期拉水样黄色或绿色粪便,病鹅蹲伏甚…  相似文献   

4.
1鹅副粘病毒病的危害。鹅副粘病毒病的发生、流行无明显的季节性。四川白鹅、皖西白鹅、太湖鹅、狮头鹅、扬州鹅、朗德鹅以及其它品种的鹅均易感染本病。各种日龄的鹅对本病均有易感性,但发病率和死亡率与鹅群日龄有一定关系,日龄越小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据对300余群不同日龄的鹅群的调查统计。其发病率为40%~100%,平均为60%左右;死亡率为30%~100%,平均40%左右。发病日龄最小为3日龄,最大为300日龄以上,两周龄以内雏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可高达100%,其危害程度已超过小鹅瘟,因为小鹅瘟仅发生于1月龄内的雏鹅。患病鹅群内饲养的鸡在鹅群发病后2~3d也会感染发病,鸡的死亡率达80%以上,其症状及病变与鹅基本一致,而同群鸭未见发病。  相似文献   

5.
鹅副粘病毒病调查及防治效果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鹅副粘病毒病是鹅的一种新的病毒性传染病。我市新城、十二圩、马集等乡镇的鹅群中陆续发生此病。主要表现为 :拉白色、红色稀粪 ,后期粪便变为绿色、恶臭 ;肠道粘膜散在分布多量黄色或灰白色豌豆大小的痂块 ,剥离后呈出血面或溃疡面。主要发生于 1月龄以上鹅群 ,最早 2 0日龄即已发病。现将该病的发病情况介绍如下。1 发病情况 对本市 8户发病鹅群的发病情况调查发现 ,发病日龄都在 30日龄~ 6 0日龄之间 ,病程 2~ 7天 ,发病率不高 ,但病死率较高。8户 1 85 0只鹅发病 2 6 9只 ,死亡 1 31只 ,发病率为 1 4.5 1 % ,病死率为 48.7% ,病鹅…  相似文献   

6.
鹅副黏病毒病于1996年首先发现,是鹅的一种以消化道症状和病变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该病是诸多鹅病当中危害较严重的疾病,其特点是不同日龄鹅群都具有易感性,日龄越小易感性越高,传播范围广,发病率和死亡率高,是具有大面积爆发,难以控制的流行传染病。  相似文献   

7.
鹅副粘病毒病病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县今年春夏季在引进的四川白鹅群中发生 10多起鹅副粘病毒病。现将某鹅场发病情况报道如下。1 流行情况某鹅场套养商品鹅 3批 ,每批 10 0 0只。第 1、 2批分别在16、 2 1日龄用扬州大学生产的鹅副粘病毒病油佐剂灭活疫苗0 3mL皮下注射。第 1批自始至终未发病。第 2批鹅 2 5日龄开始发病。第 3批免疫提前至 10日龄免疫接种 ,每只用油苗0 5mL ,12日龄出现病状 ,到 5 0日龄左右死亡自然停止。第2、 3批鹅死亡率分别为 15 %、 2 5 %。2 临床症状开始流浆液性鼻液 ,呼吸困难 ,频频甩鼻。拉白色稀粪。有的跛行 ,甚至瘫痪 ,倒地划动。有…  相似文献   

8.
鹅副黏病毒病是鹅的一种以消化道病理变化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该病毒广泛存在于病鹅内脏器官内,成为病原的主要携带者.单独发病较少,常与其他疾病混合感染.本病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全年均可发病,各日龄鹅均可感染,日龄越小发病率、死亡率越高.  相似文献   

9.
随着养鹅业的发展,鹅副粘病毒病已成为养鹅业的大敌,威胁养鹅业的发展。1发病特点各个品种的鹅场均易感;各种年龄的鹅都可发病,最小的3日龄,最大的可达300日龄;本病流行无明显季节性;本病发病急、发病快,潜伏期一般为3d—5d,病程2d~5d,死亡率15%左右。2主要症状初期拉白色稀粪,后期拉暗红色。黄色或墨绿色水样稀粪。病鹅精神不振、羽毛蓬松、无力,食欲减少或废绝。体重迅速减轻,饮水量增加,有时健康鹅吃食突然死亡。少数病鹅眼睑肿胀,部分病鹅表现扭颈、转圈、仰头等神经症状。3病理变化3.1肝脏、胰腺…  相似文献   

10.
1副粘病毒病 病原为副粘病毒,该病每年各季,各日龄鹅都可发生。一般发病鹅日龄越小,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而且病程短,很少康复。临床症状的主要特点是腹泻,患鹅发病初期排稀便,病情加重后,粪便呈水样,带暗红、黄色、绿色或墨绿色。病鹅精神萎顿,无力,常蹲地,单脚时常提起,少食或拒食,体重迅速减轻,  相似文献   

11.
某养鹅户饲养 1000只白鹅,开始鹅群有二只鹅然死亡,并很快殃及全群。患鹅病初精神不振,缩头,食欲减少,渴欲增强,饮水后频频甩头,病鹅落后鹅群。粪便由干转稀,呈红色或酱红色。患病后期粪便为棕色或棕褐色或鲜红色,有的粪便全为血凝块,肛门周围的羽毛沾污红色、棕色排泄物。该鹅群 30日龄发病至 50日龄死亡率达 15.2%,后经治疗得以康复。   一.病理变化   剖检其病理变化基本一致。病变部位主要在肠道,尤其是从十二指肠到回盲柄处的肠管扩张,肠腔中充满血液和溃疡粘膜脱落碎片,肠壁增厚,粘膜有大面积的充血区和弥漫性或…  相似文献   

12.
路光 《中国家禽》2001,23(13):22-22
1 发病情况安徽省含山县陶厂镇某养鹅户于2001年3月6日购进300只1日龄隆昌雏鹅饲养。28日龄时,有3只鹅跛行、翅膀下垂。以后每天都有3~5只鹅出现类似情况。病鹅后期瘫痪、不能行动、最后死亡。42日龄时,全群已发病近百只,死亡45只。2 症状病初:精神沉郁、食欲减少、羽毛蓬乱、翅膀下垂、不愿走动、缩头闭眼,对外界反应迟钝、呆立、跛行,接着出现呼吸加快、喘气、张口呼吸等呼吸困难症状。后期:下痢、粪便稀薄、呈白色或绿色并带有泡沫。生长发育迟缓,42日龄时体重只有0.6千克左右,逐渐消瘦。最后瘫痪,头颈歪斜向一侧或者头向后弯…  相似文献   

13.
1997年以来,在江苏省许多县的鹅群中发生一种具有高发病率和死亡率以消化系统症状和病变为特征的鹅病,经病原分离鉴定确诊为副粘病毒所致的鹅的一种新病毒。2000年2月,江西省余江县某鹅场饲养的50~70日龄灰鹅140羽中的部分鹅陆续发生以消化系统症状腹泻和病变肠粘膜出血、呈糠麸样坏死为特征的疫病,发病8d内死亡40余羽。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病原分离及血清学试验结果,诊断为鹅副粘病毒病,从送检病料中分离到1株副粘病毒JXGl,从而首次确定鹅副粘病毒病在江西省的存在。1 发病情况 该种禽…  相似文献   

14.
鹅曲霉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养鹅户在乌裕尔河附近用塑料大棚养鹅 12 80只 ,鹅分两批购进 ,按鹅雏日龄差别分为 1号鹅群 (80 0只 )和 2号鹅群(480只 )。 2 0 0 2年 6月 2 8日 ,2 7日龄的 1号鹅群开始发病 ,每天死亡 4~ 10只 ,又过两天 ,2 0日龄的 2号鹅群陆续发病 ,每天 10~ 2 0死亡只。畜主应用“禽宝康” ,“喹乙醇”等药物拌料和饮水 ,均不见效。 7月 4日 ,该养鹅户将病鹅送我站检查 ,先后送检 2 0只 ,经临床症状观察、病理检查、实验室化验等综合诊断为鹅曲霉菌病。疫情历时 15d ,共死亡 169只 ,经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 ,疫情得到控制。1 临床症状观察  病鹅…  相似文献   

15.
20 0 1年 4月 ,江苏省灌云县沂河沿线种草养鹅基地有 8家养鹅大户的鹅发生鹅霉菌性肺炎。病鹅死亡率从 2 0 %~ 70 %不等 ,给农户造成较大经济损失。笔者对发病鹅进行了细致诊治 ,并实地跟踪调查 ,现介绍如下。1 发病情况发病鹅多在 7~ 40日龄 ,8户共 2 3万只鹅 ,有约 42 0 0只发病。病鹅出现临床症状后多于 3d内死亡。鹅从零星发病到逐渐增多。有一姓张农户养鹅 5 0 0 0只 ,发病初 ,每天 15~ 2 5只发病 ,逐渐发展到每天 60~ 80只 ,死亡渐增。2 临床症状病鹅生长缓慢 ,蹲地、不喜动 ,食欲减少至无 ,羽毛粗乱 ,双翅下垂似“鸡抱窝”。…  相似文献   

16.
鹅副枯病毒病(GPM)是以鹅消化道病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急性病毒性烈性传染病。本病最早于1997年2月由扬州大学王永坤和华南农业大学辛朝安在国内首次发现。王永坤等首先用SPF鸡胚分别从不同患病鹅群中分离出GP—MV/YG97、GPMV/JG97等多株病毒,并经病毒形态r、结构、理化、生物学特性和血清学等研究,证明本病毒为禽副粘病毒Ⅰ型。此病发病率为40%-100%,病死率为30%~100%。不同日龄的鹅均易感染,但日龄越小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其中15日龄以内雏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可高达100%,随鹅群日龄的增长,发病率和死亡率也随之下降,部分病鹅可逐渐康复。种鹅感染发病后,除死亡外,产蛋量下降,受精率也很低。本病的流行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目前,本病已在全国许多省市的鹅群中流行,已成为我国养鹅业危害最大的传染病。  相似文献   

17.
2001年7月,通州市鹅群发生以拉稀为主要症状,发病率、死亡率较高的疾病。经初步诊断为鹅副粘病毒病,现报告如下。 一.发病情况 通州市某养殖户共养肉鹅1500只,5月3日(7日龄)来我站求诊后经确诊为小鹅瘟,用小鹅瘟血清治 疗后停止死亡。7月6日又来我站求诊,本次疫情是7月2日出现,病鹅表现拉白色粪便,后为水样粪便,呈绿色或暗红色。在1392只鹅中共有817只发病,发病率为58.69%,死亡203只,死亡率为14.58%,且大部分病鹅发病病程较长 二.临床症状 发病初期患鹅拉白色粪便,病情加重后拉水…  相似文献   

18.
1998年入冬以来 ,我市部分鹅场流行一种雏鹅急性败血性、传播迅速、死亡率高的传染病 ,经过我站技术人员检验后诊断为小鹅瘟并发鹅副伤寒病 ,报告如下。1 发病情况入冬以来 ,我市部分鹅场的雏鹅相继发生一种精神沉郁、严重下痢、引起雏鹅大量死亡的传染病 ,发病对象主要是 2 0日龄以下的雏鹅 ,最早 3日龄发病 ,5~ 10日龄是发病高峰期。发病日龄越小 ,病情越严重 ,有的场发病率高达 90 %,死亡率达 6 0 %。2 症状3~ 4日龄发病的雏鹅多数表现为急性型 ,往往没发现任何症状就突然倒地死亡。5~ 15日龄发病的雏鹅多数表现为亚急性型 ,精神萎…  相似文献   

19.
侯礼福 《山东饲料》2004,(10):42-42
1 雏鹅肠炎。多在5~25日龄发病,满1月龄后,发病率和死亡率有所减少。病鹅离群厌食,不愿行走,接着就拉稀,粪便呈灰白色或绿色,重者病后2~3d瘫痪,病程3~5d,其死亡率在80%-90%左右。  相似文献   

20.
鹅副粘病毒病是由禽I型副粘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该病自1997年发现以来,已在许多地区的鹅群中暴发流行,对养鹅业危害极大,一般发病率为40%~100%,死亡率为30%~100%,日龄越小,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2周龄内的雏鹅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