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宁南山区旱地农田抗旱播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年九旱的恶劣环境给宁南山区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很多困难,严重制约了当地的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但不屈的西海固群众和当地的科技人员在与大自然的抗争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探索和总结了一些有效的抗旱措施。这些传统的抗旱经验和现代化抗旱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很好的抗旱减灾作用,现将这些技术介绍如下,以供广大农民群众和科技人员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2.
旱地保护性耕作技术是相对传统耕作制度的一种新型耕作技术,也是农业部在全国北方省区大力推广的重点项目之一。该项目主要是针对我省一些地方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土壤沙化、盐碱化严重,造成环境污染和扬沙天气等现状而应用的。该技术  相似文献   

3.
从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工艺,机具的选型与配套,作业质量,技术应用效果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相似文献   

4.
<正>柳林县地处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山峁纵横,气候干旱,全县97%耕地为旱地,正常年份降雨量仅540 mm左右,因沿袭传统的耕作方式,土壤瘠薄,连年退化严重,农业生态环境恶劣,粮食产量低而不稳,属典型的中低产田。要提高粮食产量,增加旱地农业生产效益和旱作区农民收入,最根本的措施是推广旱地农业中低产田改造技术,提高旱地农业综合生产能力。2004—2008年我们在全县2个乡镇5个村实施山区旱地中低产田改造技术,并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宁南山区旱地春小麦品种比较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夏南部山区属黄土丘陵沟壑区.春小麦是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面积占当地农作物种植面积的14.4%,年种植面积已达10.67万hm^2.平均单产2.4t/hm^2,目前,该区旱地春小麦生产水平尚不高,急需改造。我们认为改变现有品种的生产性能应为首选,为此.对近年来培育成的品种进行了引种比较试验,对入选品种(系)产量丰产性状及抗逆性能进行比较鉴定,  相似文献   

6.
干旱是影响宁夏冬小麦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研究冬小麦品种的抗旱性与形态或生理指标的关系,通过室内模拟干旱条件,在种子萌发期和生育期,对不同抗旱性冬小麦品种和自育高代品系资源分别对胚芽鞘长度、胚根数目等指标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条件下,抗旱性强的品种(系)发芽率较高、胚根数较多、主胚根较长,且与抗旱性中等和抗旱性弱的品种(系)有一定差别。  相似文献   

7.
无公害马铃薯生产施肥技术研究结果表明:A级绿色马铃薯的生产中,以基施羊粪35.7t/hm2、油渣2 400kg/hm2、尿素600kg/hm2的处理效果最好,其生物产量、鲜薯产量较对照分别增产82.4%、81.0%,净产值较对照增加21.2%,同时,使土壤有机质、水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较对照提高0.25g/kg、48.4mg/kg、4.4mg/kg和27.0mg/kg。该处理生产的马铃薯不仅产量高、品质好、食用安全,且经济效益显著,可作为无公害绿色马铃薯生产技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丘陵山区果园测土平衡施肥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招远市位于胶东半岛西北部,土壤多为棕壤土类,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近年来,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果业生产发展迅猛,苹果种植面积已达到405万亩,成为当地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但是,由于受传统农业的影响,果农单纯追求产量,盲目施肥,造成土壤养分失衡,导致果实品质下降、树体旺长等.针对这种状况,笔者进行了大面积的果园测土施肥试验,总结出丘陵山区果园测土平衡施肥方法,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宁南山区旱地玉米栽培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宁南山区长期干旱是造成玉米产量低而不稳的主要原因。采用秋季全膜覆盖双垄集雨沟播及其相配套旱作节水保墒技术,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土壤有效积温增加360~380℃,土壤含水量增加8~10个百分点,水分生产率提高6.45 kg/mm·hm2,平均单产达到10.5 t/hm2,最高单产突破12.0 t/hm2,单位面积增幅超过26%以上,土地利用率提高43%,种植密度由6万株/hm2提高到7.5万株/hm2。  相似文献   

10.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技术。一、推广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必要性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取消了铧式犁的翻耕,在保留地表覆盖的前提下免耕播种,以保留土壤自我保护和营造机能,是机械耕作由单纯改造自然到利用自然,与自然协调发展农业生产的必要性转变。是保护生态环境、减少污染、抑制沙尘暴最重要的手段。1.土壤水分的增加:作物生长全靠肥和水,旱地作物所需水分基本来自天然降雨,但供给作物的有效耗水仅占降雨…  相似文献   

11.
宁南山区旱地马铃薯套种豌豆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是宁夏南部山区的支柱产业,近年来播种面积逐年增加,2007年播种面积达14.2万hm^2,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38.3%。但马铃薯连作和迎茬导致产量降低、品质变劣这一突出问题,为此,我们通过马铃薯与其它作物套种试验,探索出了马铃薯与豌豆套种栽培技术,经在西吉县、彭阳县示范,  相似文献   

12.
山区旱地小麦丰产技术主要是以蓄水保墒和培肥地力为重点,一切有利于蓄水保墒和培肥地力的措施,均能有效提高旱地小麦产量。下面结合笔者近几年的工作实践,谈一谈山区旱地小麦丰产施肥实用技术。一、增施有机肥有机质含量是衡量土壤肥力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它对提高土壤保肥蓄  相似文献   

13.
旱地小麦耕作施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7-1992年试验和大面积示范表明,豫西晒旱地小麦的施肥期提前到雨季来临的7月上旬,把预施的各种肥料全部施入,以后遇雨只耙不犁,播种前不翻耕,比以往习惯施肥法增产10.1%-16.5%。  相似文献   

14.
养分的平衡供应是旱地烤烟优质适产之关键。受水分限制,施肥更需注意均衡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宁南山区旱作节水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宁南山区降水量偏少,降水年际变幅大,季节分布不均等实际,针对性的进行了旱作农业节水技术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覆膜保墒等旱作节水技术,可最大限度地抑制田间蒸发,达到增温、蓄水、保墒和改善土壤物理性状的效果,抗旱节水和增产增收效果显著。作物全生育期增加积温200~400℃,土壤含水量增加5%~8%,土壤贮水量增加40~50 m3,农作物单产提高15%~30%,自然降水利用率提高10%~15%,水分生产率提高5.73~6.45 kg/(mm·hm2),补水效益达到10~15元/m3,节本1 800~2 625元/hm2。  相似文献   

16.
依据宁南山区干旱缺水的实际、近年测土化验结果、施肥现状调查资料,通过分析宁南山区土壤肥力特点、土壤养分特点和马铃薯等作物施肥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采取因地制宜,准确把握山区特点,抓好关键环节,主攻大宗优势特色作物的工作思路。并提出了以马铃薯为主的配方施肥要把握有机无机结合,氮磷配合,重施磷肥,适量施用氮肥,高产田和重茬田适当补施钾肥的原则和"以土定产、以水定肥、以肥保产、配方施肥与施配方肥相结合,实行测、配、产、供、施一条龙"的技术路线。并强调应重点抓好土壤取样点的代表性、田间试验的准确性、加强示范方点建设、提高技术到位率以及吸引当地肥料生产企业参与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和加强土肥技术队伍建设等具体环节。  相似文献   

17.
于雁 《现代农业》2010,(5):101-101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以减少土壤耕作,并利用农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保护土壤,减少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技术。辽宁东部山区人均土地少、地块小、坡耕地多、耕层薄、土壤有机质含量低、气温变化大、自然灾害多,对耕地风蚀、水蚀严重。  相似文献   

18.
豫西地区丘陵旱地小麦需肥特点及施肥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旱地小麦营养特性及需肥特点,分析了小麦施肥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规范化施肥技术,以供农户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以1995~2007年贵州黄壤肥力与肥料效益长期监测基地作物产量为基础,分析探讨了黄壤旱地长期不同耕作与施肥对玉米产量及施肥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黄壤旱地自然肥力可生产玉米176.7 kg/667m2,在施用纯N 11 kg/667m2、P2O55.5 kg/667m2、K2O 5.5 kg/667m2的基础上,玉米产量平均可达389.6 kg/667m2;单施无机肥作物的增产效果优于单施有机肥;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的增产效果优于单施;黄壤旱地玉米分带轮作其作物产量和肥料效益均大于轮作;在施肥水平相同的情况下,无机肥的肥料效益大于有机肥;黄壤旱地有机肥、无机肥配施比例以1∶3为宜,作物产量和施肥效益均佳。  相似文献   

20.
宁夏南部西吉县属干旱半干旱区,年平均降雨量397.8mm,多集中在7、8、9月,平均无霜期125d左右,年平均温度5.5℃,.土壤以黑垆土为主。2000—2006年实施退耕地造林面积达68.2万亩,但由于干旱、鼢鼠危害等原因,林木保存率较低。补植补造成为当前巩同退耕还林成果提高苗木保存率的唯一途经。经过多年的工作发现,耐干旱、耐严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