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近年来,稻飞虱在晚稻生产上的危害有逐年加重的趋势,特别是一到国庆节前后,大量迁飞来的稻飞虱,在短时间里就会造成晚稻"穿顶""倒秆"风险。因此晚稻稻飞虱的防治,特别是后期的用药防治,应抓住以下几个重点。晚稻对稻飞虱有一定的耐害能力,田间少量发生时,稻株生长发育不受影响,一般不需用药防治。但在大发生的年份,如果稻  相似文献   

2.
稻飞虱属于迁飞性害虫,危害清溪镇的稻飞虱种类主要有两种,即白背飞虱和褐飞虱,在水稻生长前期,以白背飞虱危害为主,后期以褐飞虱危害为主。2012年,是重庆市稻飞虱发生的特大年份,清溪镇也不例外,其发生特点是时间早、面积广、数量多,对水稻生产构成了重大威胁,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一定的损失。怎样才能在以后的水稻种植中降低由稻飞虱带来的损失,增加农民收入,减少农业成本的投入呢?本文就稻飞虱的特点及发生情况作出分析,提出综合防治应该采取的系列措施。  相似文献   

3.
根据1991~2006年南充市稻飞虱重发年历史资料,结合2007年稻飞虱田间发生动态系统调查和大田普查,分析归纳了重发年份稻飞虱发生特点及重发生的必备条件,并从监测预报、科学决策、组织发动、应急盼治等方面阐述了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4.
稻飞虱是崇明地区水稻生产上的爆发性害虫之一,大发生年份若防治不力,会导致水稻严重减产。为掌握不同药剂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特进行了几种杀虫剂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综合考虑防效、生态环境、安全性等因素,在水稻生产上防治稻飞虱,可继续使用25%吡蚜酮,并交替使用50%氟啶虫胺腈、22%氟啶虫胺腈和50%烯啶虫胺,以延缓稻飞虱抗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5.
稻飞虱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1997年和2002年两年稻飞虱大发生的特点,并对大发生年份的防治技术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6.
稻飞虱暴发成灾原因及防控关键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飞虱主要有白背稻虱、褐稻虱、灰飞虱等。近年来,在单季稻上发生以白背稻虱为主,常中等偏重至大发生;褐稻虱为中等发生,局部中等偏重发生;灰飞虱为轻发生。其中,2005年桐庐县稻飞虱发生特点:白背稻虱中等偏重,局部大发生;褐稻虱大发生至特大发生,为10年来发生为害最重的年份;灰飞虱发生量有所增加。现将稻飞虱发生为害损失及成灾原因分析,以及防控关键技术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选择10个水稻主栽品种,设置防治与不防治处理,在相同的栽培管理条件下开展稻飞虱危害损失测定试验。结果表明:在稻飞虱中等及偏重发生年份,只要加强水稻栽培管理,即使不防治稻飞虱,也能获得较好收成。  相似文献   

8.
稻田稻飞虱天敌种群动态及化学药剂的影响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稻田天敌种类较多,常年以蜘蛛为优势种,天敌和稻飞虱之间存在着依存与制约的关系。蜘蛛发生高峰期比稻飞虱滞后5~10 d,发生量年度间比较稳定,日增长速率、峰期蛛量均低于褐飞虱;黑肩绿盲蝽的发生量与褐飞虱关系密切,褐飞虱大发生年份,发生普遍,虫量高。反之则少;稻虱缨小峰、二索线虫寄生率前期较低,后期随稻飞虱代次的增加而提高。毒死蜱、甲胺磷等有机磷杀虫剂对捕食性天敌的直接杀伤力较大,应避免使用;杀虫单的杀伤力较小;扑虱灵、吡虫啉的杀伤力极小,是防治稻飞虱的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9.
吉安市2005年二晚稻飞虱暴发特点与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2005年吉安市二晚稻飞虱大面积暴发,是近30年来发生最严重的年份,为特大发生,历史罕见.现将其暴发特点及原因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明确吡虫啉对水稻稻飞虱的效果。在大田中,以喷雾施药法对44个不同企业生产的吡虫啉进行了防治稻飞虱的田间试验。用吡虫啉25g/hm^2(有效含量)7d后,对稻飞虱控制效果最好的可达96.03%,最差的防效仅12.67%。44个吡虫啉制剂中防治效果≥90%的有10个,防治效果达80%~90%的有15个,防治效果为70%~80%的有9个,防治效果在60%~70%的有4个,防治效果〈60%的有5个。因此,在稻飞虱发生程度中等的年份,用吡虫啉还是可以有效控制其为害的。  相似文献   

11.
2005年晚稻后期稻飞虱暴发与抗药性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2005年,全国稻作区晚稻大范围暴发稻飞虱危害,广西宾阳县农作物病虫测报站灯下累计第七代稻飞虱成虫量平均21741头,与上年同期的264头、最高发生年份的735头、8年累计的208.6头相比,分别高出21477头、21006头、21532.4头。短翅型成虫:第七代798头,与上年同期的7头、最高年份10头、8年累计4.6头相比,分别高出791只、788只、793.4只。暴发原因除气候、品种因素外,主因是十几年来一直使用以吡虫啉、噻嗪酮为主药防治稻飞虱,产生高抗药性所致。进行稻飞虱对吡虫啉(irn idacloprid)、噻嗪酮(buprofez in)药效检测,防治效果在30%~50%,抗药性敏感比1994年增加202倍。  相似文献   

12.
一、1998年主要农作物病虫害发生概况安徽省1998年稻、麦、棉、油主要病虫害累计发生面积约1.9亿亩次,属中等偏重发生年份。其中午季作物小麦、油菜病害为历史最重年份之一;水稻稻飞虱、稻螟虫较为突出;棉花仍以棉铃虫为主,以沿江棉区发生程度重。1.小麦...  相似文献   

13.
试验表明,在稻飞虱中等及中等以下发生年份使用45%为马拉硫磷防治,建议施用剂量为120 ml/667m2(810g.a.i/hm2),按667m2用药量对水40L均匀喷雾.在偏重发生或大发生年份不宜单独使用,应配合其它药剂使用.  相似文献   

14.
农业部预测:2006年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为偏重发生年份。其中,小麦条锈病、小麦蚜虫、水稻螟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玉米螟、棉铃虫等重大病虫害仍将呈严重或偏重发生态势。  相似文献   

15.
田间药效试验示范表明,10%烯啶虫胺防治对白背飞虱和褐飞虱的防效基本相当,是替代吡虫啉类的理想药剂,使用剂量以40g/667m2为宜.10%乙虫腈是防治稻飞虱的较好药剂,在稻飞虱中等发生年份使用剂量以40mL/667m2为宜.  相似文献   

16.
秀山县2007年褐飞虱发生特点及暴发成灾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褐飞虱是重庆市秀山县稻飞虱优势种群之一,近年来发生为害逐年加重,严重成胁秀山县水稻生产。2007年,秀山县褐飞虱大发生,发生面积8000hm^2,严重发生面积2000hm^2,绝收面积1.1hm^2.是继2006年后第2个重发年份。  相似文献   

17.
广西钦州市水稻常受到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三化螟、纹枯病、稻瘟病、白叶枯病的危害,有些年份发生特别严重。本文总结了其发生的危害症状和规律,并提出了具体的防治措施,为水稻病虫害防治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8.
稻飞虱是生产上为害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属同翅目,飞虱科,俗名火蜢子、厌虫等,稻飞虱种类有许多,但对水稻造成比较严重为害的主要有褐飞虱和白背飞虱两个种类,稻飞虱能为害所有的水稻品种。只要环境条件适宜,稻飞虱能迅速繁殖,对水稻生产造成比较严重的危害。如果有稻飞虱发生,一般造成水稻生产损失10%~20%,严重时损失达到40%~60%,甚至绝收。文章介绍了稻飞虱的发生特点、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稻田蜘蛛在自然观察圃中对稻飞虱的控制作用,确认了在虱蛛比小于2时,蜘蛛对稻飞虱控制有效,大于2时控制力减弱;如遇轻发生年份,虱蛛比可能回归2以下,如大量稻飞虱集中孵化,蜘蛛对稻飞虱将会失去控制能力.探索了吡蚜酮对蜘蛛的安全性,结果表明:吡蚜酮处理药后7 d虱蛛比即从5.06降到0.56,低于氟虫腈处理的4.91,药后30 d药剂持效期过后,吡蚜酮处理的虱蛛比为0.57,仍低于氟虫腈处理和空白对照,表明吡蚜酮对蜘蛛安全性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20.
<正>2009年四川省农作物病虫偏重发生,发生面积1.75亿亩次。其中条锈病为2002年以来发生最重的年份,川南稻飞虱发生程度超过了特大发生的2007年。在四川省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控指挥部的领导下,全省上下齐心协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