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锯缘青蟹蚤状幼体的饵料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人工育苗技术上的低成活率一直制约着青蟹养殖业的发展。吴琴瑟、李少菁、朱小明等都曾对锯缘青蟹的人工育苗技术、幼体营养需求、摄食等方面作了不同程度的研究。学者们一致认为,饵料的选用、搭配和投饵密度的控制是提高青蟹育苗存活率的关键。而幼体前期营养的积累对其后期的变态发育及成活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鉴于此,笔者在进行批量生产的同时,选用几种动植物饵料和人工配合饵料对青蟹蚤状幼体进行饵料效果试验,以探讨和比较不同饵料搭配的饲喂方式对幼体发育变态及成活率的影响,以期为锯缘青蟹人工育苗提供一些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2.
锯缘青蟹育苗过程中的病害及其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锯缘青蟹俗称青蟹,在人工育苗过程中,因育苗水体小,幼体密度大,各种饵料残余等因素,易使水质恶化,幼体易感染一些病害,笔者根据两年来锯缘青蟹育苗工作中的实践经验,总结出一套防治锯缘青蟹病害的有效方法。现将具体疾病预防措施及常见病害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一、预防具体措施1.做好亲蟹和抱卵蟹的疾病预防工作亲蟹健壮是育苗的基本保障,只有健壮的亲蟹才能产出优质的受精卵。要得到体质健壮的蚤状幼体要做到以下两点:①选择体格健壮无病的膏蟹作亲蟹。②加强亲蟹、抱卵蟹的饲育管理。亲蟹、抱卵蟹的饵料要求口感好、营养丰富。抱卵蟹要单独…  相似文献   

3.
锯缘青蟹大眼幼体与凡纳滨对虾混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3口池塘共1.14 hm2进行锯缘青蟹大眼幼体与凡纳滨对虾的混养试验,投放锯缘青蟹大眼幼体8500只,凡纳滨对虾苗2.03×105尾,经96~129 d的养殖,收获锯缘青蟹729.1 kg,凡纳滨对虾2804.3 kg;锯缘青蟹平均312 g/只,凡纳滨对虾57.5尾/kg;锯缘青蟹大眼幼体成活率27.5%,凡纳滨对虾成活率79.4%。试验结果表明,锯缘青蟹大眼幼体可以直接投入池塘中与凡纳滨对虾混养,将为今后大规模发展锯缘青蟹养殖摸索出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锯缘青蟹幼体饵料的营养强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翁幼竹 《水产学报》2001,25(3):227-231
用酵母、水球藻、鱼油强化和豆油强化四种不同方式培养轮虫,再分别投喂锯缘青蟹幼体,分析测定轮虫和体的生化组成,结果显示,(1)不同方式培养的轮虫之间以及摄食这些轮虫的锯缘青蟹幼体之间的蛋白质含量都没有显著差异;(2)轮虫的脂类含量和脂肪酸组成与培养方式密切相关,小球藻轮虫的脂类含量最高,20:5n-3(EPA)占总脂肪酸的比例也最高 ,为18.05%,鱼油轮虫则含有最多的22:6n-3(DHA),占总脂肪酸3.16%,脂类含量仅次于小球藻轮虫;(3)锯缘青蟹幼体的脂类含量和脂肪酸组成受相应饵料营养成分的影响。另外,幼体培育实验也发现,饵料营养成分影响幼体的存活率,结果表明,提高轮虫的EPA和DHA含量,尤其晨DHA含量,将有利于锯缘青蟹幼体的存活和发育。  相似文献   

5.
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海水养殖的主要对象之一,近十多年来,其人工育苗技术已被逐渐推广。然而,如何提高锯缘青蟹的成活率和出苗率,仍是当前育苗技术探索的主要问题。本试验着手于锯缘青蟹后期幼体所需的附着基,以网片、扇贝笼、牡蛎壳、人造草皮作为大眼幼体及幼蟹阶段的附着基,观察其附着和存活情况, 以探求出几种较好的附着基类型和一套青蟹后期  相似文献   

6.
由广西海洋研究所承担的广西科学院下达的“提高锯缘青蟹人工育苗成活率的研究”项目,经过二年多的努力,育出蟹苗33.2万只,育苗成活率达22.6%,单位水体最高出苗数4750只,完善了锯缘青蟹人工育苗技术的操作规程,完成了项目合同的各项指标。于1990年2月在广西北海通过技术鉴定。与会专家认为:该项研究是根据锯缘青蟹生物学特  相似文献   

7.
周友富 《科学养鱼》2003,(12):56-57
锯缘青蟹规模育苗生产过程中,对其适口饵料的培养事关重要,是优质健康苗生产成活率高低的一个关键所在。几年来,我们通过青蟹幼体(指从蚤状幼体→大眼幼体→稚蟹育成)培育的适口饵料培养技术的探索和研究,基本掌握了与育苗相关联、相配套的藻类、轮虫、卤虫、桡足类等优质生物饵料的培养条件及水质调控等关键技术,现作一简述,供从事该项苗种生产的同行参考。一、材料与方法1.单胞藻种:一般取自宁波大学藻种室(经过提纯),一级培养采用1000~5000毫升三角烧瓶或广口瓶;二级培养采用30000毫升尼龙袋;三级培养采用藻种室单胞藻培养池,每只池面积…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锯缘青蟹人工育苗技术虽然得以逐步推广,但提高锯缘青蟹人工育苗的成活率和出苗率,仍是目前苗种生产中探索的主要问题.就此笔者认为在锯缘青蟹人工育苗中应注意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技术关键.  相似文献   

9.
《水产科学》2003,22(5)
近日 ,营口市水产研究所的“锯缘青蟹人工育苗研究”和“毛蚶人工育苗技术研究”课题通过了省验收小组的现场验收。锯缘青蟹 ,俗称肉蟹 ,是较为名贵的水产品种。因其生物学特点 ,过去一直是南方的增养殖品种 ,营口市水产研究所经过 3年实验研究 ,获得育苗成功。锯缘青蟹人工育苗研究共使用育苗水体 4 5 0m3,单位水体出苗量 2 94 0只 ,平均体重为 0 0 5g的大眼幼体 ;毛蚶人工育苗技术研究经过验收小组抽样检测 ,结果为 :育苗总水体 199 5m3,附着基总数量 2 36 6 0片 ,平均每片附苗量 92 12 5粒 ,总育苗量 2 1796 8万粒 ,单位水体出苗量 10…  相似文献   

10.
锯缘青蟹幼体培育实验的结果表明添加扁藻、生石灰或氯化钙,可促进幼体的生长发育,使幼体变态快,发育整齐,成活率高.添加生石灰,在10~40 mg/L的浓度范围内,浓度高的比浓度低的培育效果好;而氯化钙的效果比生石灰更佳.添加氯化钙,在5~20 mg/L的浓度范围内,即使浓度不同,但效果相近;添加氯化钙+磷酸二氢钾,其效果与单独添加氯化钙相似.在恒温条件下,青蟹幼体的培育效果比在变温条件下,幼体变态快、发育整齐、成活率高.  相似文献   

11.
锯缘青蟹幼体培育实验的结果表明:添加扁藻、生石灰或氯化钙,可促进幼体的生长发育,使幼体变态快,发育整齐,成活率高。添加生石灰,在10-40mg/L的浓度范围内,浓度高的比浓度低的培育效果好;而氯化钙的效果比生石灰更佳,添加氯化钙,在5-20mg/L的浓度范围内,即使浓度不同,但效果盯近;添加氯化钙+磷酸二氢钾,其效果与单独添加氯化钙相似,在恒温条件下,青蟹幼体的培育效果比在变温条件下,幼体变态快、发育整齐、成活率高。  相似文献   

12.
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盐度、光照强度、换水量和抗菌素用量4个因素对锯缘青蟹幼体从Z1变态至Z3的成活率和变态时间的影响.并从试验组合中选出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各因素对锯缘青蟹Z1-Z3期潘状幼体成活率影响的大小顺序为:光照强度〉盐度〉换水量〉抗菌素用量,对锯缘青蟹Z2-Z3期潘状幼体变态时间影响的大小顺序为:盐度〉光照强度〉抗菌素用量〉换水量.并得出培育锯缘青蟹前期潘状幼体的最佳条件为:盐庹为25‰;光照强度为170lx;换水量为1/3;抗菌素的用量为0.5×10^-6。在此条件下,54%的锯缘膏蟹幼体可以从五变态至Z3。  相似文献   

13.
影响锯缘青蟹溞状幼体成活率的多因素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国新 《河北渔业》2008,(11):38-41
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盐度、光照强度、换水量和抗菌素用量4个因素对锯缘青蟹幼体从Z1变态至Z3的成活率和变态时间的影响.并从试验组合中选出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各因素对锯缘青蟹Z1-Z3期潘状幼体成活率影响的大小顺序为:光照强度〉盐度〉换水量〉抗菌素用量,对锯缘青蟹Z2-Z3期潘状幼体变态时间影响的大小顺序为:盐度〉光照强度〉抗菌素用量〉换水量.并得出培育锯缘青蟹前期潘状幼体的最佳条件为:盐庹为25‰;光照强度为170lx;换水量为1/3;抗菌素的用量为0.5×10^-6。在此条件下,54%的锯缘膏蟹幼体可以从五变态至Z3。  相似文献   

14.
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俗称红鲟或青蟹,是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经济蟹类。近年来,青蟹人工养殖有了较大的发展,但目前我国青蟹养殖的种苗仍以海捕的仔、幼蟹为主。锯缘青蟹人工育苗成活率低及其苗种质量差是当前青蟹人工育苗及养殖业发展的瓶颈。结合本人多年进行锯缘青蟹育苗生产和科研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生产单位人工育苗锯缘青蟹实践认为:水质处理、亲蟹培育、藻类培养和适口饵料投喂是状幼体培育的重要技术环节,大致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环节:  相似文献   

16.
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俗称青蟹、蝤蛑,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梭子蟹科、锯缘青蟹属。青蟹个大味美,是我国重要的人工养殖品种。近年来,为了解决养殖苗种严重短缺问题,沿海各地先后开展了锯缘青蟹人工育苗的探索和尝试,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如何提高育苗成活率和产量,仍是当前生产中探索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方斑东风螺的人工育苗中常用的单细胞饵料有角毛藻、金藻、扁藻、小球藻、微球藻、塔胞藻等.其中对方斑东风螺幼体发育较好,变态率较高为角毛藻、金藻、扁球藻、微球藻和小球藻等.  相似文献   

18.
锯缘青蟹的人工育苗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在室内水缸中进行锯缘青蟹人工育苗的试验结果,通过对拖卵蟹的培育,孵出蚤状Ⅰ期幼体300万只,蚤状幼体从第Ⅰ期培育到第Ⅱ期的成活率最高的达66.7%,并从其中两个试验缸中,培育出稚蟹995只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青蟹人工育苗难题,对盐度及饵料影响锯缘青蟹蚤状幼体Ⅰ期成活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蚤状Ⅰ期的适宜海水比重是1.016-1.020,以1.020的幼体最活泼;螺旋藻混合轮虫投喂比蛋黄混全豆浆效果更好;单独投喂螺旋藻比单喂轮虫效果好,主要原因是轮虫密度不够。  相似文献   

20.
光照度对锯缘青蟹幼体变态成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研究在锯缘青蟹的人工育苗中,青蟹第Ⅰ期幼体(ZⅠ)变态为第Ⅱ期幼体(ZⅡ)的成活率与光照度的关系。 一、试验地点和设施 试验地点在广西海洋研究所海水养殖研究室内。设有室内池、室外盖顶棚池和室外露天池等三种不同类型的池若干个,以供不同光照条件下的试验用,供、排水及充气等各种设备、仪器均齐全。 二、材料和方法 1.试验材料的来源和蓄养工作 试验用的亲蟹为收购天然成熟的抱卵青蟹。抱卵青蟹一般需要蓄养一段时间才能孵出幼体。蓄养是在水泥池内充气蓄养,密度为每立方水体1~2个,每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