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2 毫秒
1.
以湖北黄梅马尾山森林公园为例,探讨森林公园建设前期的生态基质修复和植被景观改造措施,以期为同类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整理村落与“风水林”建设绿色新农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广州农村村落"风水林"的分布特点及其环境、景观作用,分析广州村落的环境现状及整理改造和绿化利用的可行性和合理性,据此提出广州市绿色新农村建设中"风水林"保护、利用和村庄绿化结合的针对性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现阶段滨水景观建设出现了城市开发建设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在宜居城市建设理念已被广泛接受的今天,如何延续历史遗迹,科学合理的塑造滨水景观已成为许多人关注的问题,文章以福建省沙县沙溪北岸绿地景观设计为例,就如何从人文理念和生态城市理念两方面进行分析,为历史遗迹的合理利用做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4.
在研究河北省城镇特色景观建设现状的基础上,分析河北省城镇建设特色景观的优势和劣势,指出其存在整体性差、规划水平低、缺乏保护和管理不足等问题,探讨利用自然资源优势构建地方人文景观体系、合理规划和科学管理等进行新型城镇化特色景观建设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以佛山市村后生态风景林改造试点工程南海西樵百西村"松岗"林相改造工程为例,通过对其改造理念、树种配置、种植与抚育等技术措施以及改造后生态质量、景观效果、游憩功能等改造效益的分析,指出目前佛山市村后生态风景林改造的成功与不足,探讨村后生态风景林改造的合理方法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城市滨河空间景观设计——以琼海万泉河为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黎平  刘伟 《中国城市林业》2012,10(2):40-42,45
文章以海南琼海万泉河滨河绿带嘉积区域为研究对象,分析城市滨河生态交错带景观生态基本特点,综合考虑社会、经济、文化及景观空间形态等各层面的需求,结合滨河城区的周边环境特征,通过区域性空间分析提出以河流和水为中心的空间布局结构;指出应在充分理解水岸空间、节点与视线的基础上,根据相关水文资料和现场施工特点,选用相对合理的设计方法,最终实现万泉河滨河带"建设全新的滨水居住与旅游度假地产"的整体开发构思。    相似文献   

7.
"八景"文化景观现象是一种流传已久的文化现象。在今天山水城市的建设中涉及到自然生态环境与文化生态环境的双重建设,这与"八景"文化景观所呈现给我们的景观现象是一致的。怎样建设有山水意境的城市,可以从"八景"文化景观现象中寻找线索。    相似文献   

8.
在对广州市增城石滩镇绿地进行现场调查的基础上,根据绿地的组成、分布和空间结构,对镇区绿地的功能、布局、植被组成进行了分析和比较,规划石滩镇绿地生态系统为"一江、两环、双轴、七园"的环网式结构。以公园、水源保护绿带、滨江特色景观、道路防护绿带、风景区、农田防护林网为建设主体,构建开放型的生态绿地系统,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嘉兴市石臼漾水厂——"林、水、人"独特的江南水乡景观设计施工养护过程的追踪调查,借鉴国内外众多的植物景观评价方法,对其景观价值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以城市资源、区位优势寻求小区特色,绿色生态提升环境效益,以人为本创建和谐园区的原则对青岛市黄海缘居小区环境进行了景观规划设计,确定了"森林海洋文化"为设计主题,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为目的。以此将全园划分为7个景观区,并运用园林艺术及工程技术手段再现了四季景观之美,创造了富有文化特色的个性居住小区。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分析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现状并总结乡村景观同质化现象出现的原因,强调村庄自然环境、文化特征等因素的决定性作用,并结合现代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提出抵御乡村景观同质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浙江宁海县岭口村景观规划为例,对其进行现状调查分析,根据其历史文化和地形特征提出构建以"诗画山村"为核心的山地村庄景观规划,以展现岭口如诗如画般的风景,形成有历史文化感的山村特色。    相似文献   

13.
为科学量化福州森林公园景观美质,文章结合视觉管理评价法(VMS)和景观美景度评价法(SBE)进行视觉景观评价。结果表明:1)VMS法对地形、色彩等因子评估,得出登山步道区景观美质最高,水景区景观美质较低;对观赏者、景观因子评价,得出人工设施区、专类园区景观敏感度较高,森林保育区景观敏感度最低;对坡度、植被、土地评估,得到人工设施区、溪谷区视觉接受度最高,保育区视觉接受度最低。2)SBE法评估得出溪谷区景观美质最高,保育区美质较低。3)VMS法与SBE法对景观美质评估及专家对景观敏感度的评价,加权得出登山道、专类园区视觉品质最高,而保育区视觉品质最低。建议重点发展人文区,大力开发人工设施区;对水景区进行修饰,对步道区及专类园区进行部分保留,其余均保留。  相似文献   

14.
森林美剖析—主论森林植物的形式美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陈鑫峰  王雁 《林业科学》2001,37(2):122-130
本文强调了森林美的多重性,系统地阐述了森林美的各种层次,分析了森林植物自然美的特征,并提出了森林植物自然美的构景原理,将路离和审美对象尺度两者相结合把森林植物景观区分为7个层次,即(1)细部景观;(2)个体景观;(3)林内景观;(4)林道景观;(5)近景观;(6)中景观,(7)远景观。对各个层次的界定主要构景因子进行了系统的说明,提出了在对森森景观进行评判研究时必须明确其对象的层次归属,最后,对15个构景因子的近景,中景,远景中的重要性差异作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5.
浙江山地型村庄景观风貌优化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国大范围乡村景观的建设发展,涌现出许多优秀的“美丽乡村”,但也暴露出当前乡村建设的诸类问题,如“乡村景观建设缺乏针对性、乡村特色资源未被全面利用”等。基于此背景,文章以浙江山地型乡村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当前浙江省山地型乡村景观的营造手法,提出完善景观空间功能、维持自然地域风貌、融入乡村文化元素的3大策略,并以浙江省乐清市下山头村为例,探求其在下山头村景观环境整治方案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浅析人工水池生态景观设计及水体净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是构成园林景观、增添园林美景的重要因素。在园林规划建设中,重视对水体的造景作用、处理好园林植物与水体的景观关系,不但可以营造引人入胜的景观,而且能够体现出真善美的风姿。可见,水是构成风景的基本要素之一,也是景观设计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景观水体的设计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将水体生态维护与水景、绿化等相结合,并根据空间变化形成多层次景观。结合地形、水面、绿化、空间层次的丰富变化,营造自然化、景观化的生态型绿色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日本枯山水艺术与极简主义园林设计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枯山水艺术的意境美与极简主义园林设计的本质特征;认为代表禅宗思想的枯山水艺术与极简主义园林在设计理念上具有相似性,表明日本枯山水艺术与极简主义园林设计在本质上具有相似性。  相似文献   

18.
试论结合场地特征的杭州湖滨和北山路景区规划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强  柴明良 《山东林业科技》2010,40(5):73-75,37
探讨了风景园林师如何正确理解场地特征,在保留场地原有景观典型性的基础上,营造出最适宜这片土地的地域性景观。杭州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山水风景城市,西湖风景区既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又有大量的历史人文景观及传统街区。杭州西湖风景区中的湖滨景区和北山路景区是探索场地特征营造的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19.
武当山区古树名木是珍稀宝贵的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笔者提出了保护和利用建议,以期促进实现"以人为本、生态立区"、"创世界知名风景区,建中国山水园林城"的特区发展目标,保护珍稀宝贵的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打造历史景观、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完美结合的可持续发展的山岳型风景名胜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