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正>新疆优化密植枣园微域环境因子对果实品质与产量影响的研究项目编号:2010CB134406主持人:高疆生教授项目简介:目前新疆红枣的发展趋势以矮化密植栽培为主,但种植密度和种植方式各不相同,产量和品质差异较大。该项目以新疆南疆红枣为研究对象,开展种植密度及局域环境与其产量、品质关系的研究;探讨红枣密植条件下源库关系及产量的调控机理;  相似文献   

2.
以耐密植大豆品种铁豆119号和普通大豆品种辽豆11号为材料,设置8.0、14.0、20.0、26.0、32.0、38.0万株/hm2共6个种植密度,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两个耐密性不同的大豆品种的产量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耐密植品种铁豆119号的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粒茎比均多于普通品种辽豆11号。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减少,百粒重与种植密度关系不显著。耐密植品种铁豆119号的籽粒产量高于普通品种辽豆11号,随种植密度的增加,铁豆119号和辽豆11号的籽粒产量随种植密度增加而先增后减。在一定种植密度范围内是如此,超过了一定种植密度,会因倒伏带来减产,特别是普通品种。铁豆119号的适宜种植密度为32.0万株/hm2,辽豆11号为14.0万株/hm2,铁豆119号在种植密度变化时籽粒产量水平较辽豆11号稳定,说明适宜的增加种植密度可以提高大豆的籽粒产量,铁豆119号更适于密植栽培。  相似文献   

3.
新疆阿拉尔垦区应用矮化密植栽培技术达到了优质丰产的目标,起到了示范标本作用,促进了红枣产业发展。矮化密植是红枣丰产的关键性步骤,为提高红枣的经济效益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保障。本文就新疆阿拉尔垦区红枣密植丰产栽培技术作出相关研究和介绍,为其以后更好的发展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4.
密植枣园土壤养分消长特性对枣果实品质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密植红枣园各个生育期土壤中氮、磷、钾的消长特性,探究不同生育期红枣需肥规律.[方法]测试土壤养分,果实品质及产量,探究出枣园养分的消长特性及与枣果品质、产量的关系.[结果]红枣生育期对氮肥的消耗主要集中在开花期和脆熟期最高;对磷肥的消耗主要在开花期和果实膨大期,增施一定量的氮、磷肥不仅可以促进树体开花及后期的坐果率,对提高果实品质有显著的作用.而钾肥的消耗在开花后主要影响到果实品质的形成.[结论]掌握红枣生育期中土壤养分的变化动态,结合红枣的需肥规律和生长发育状况进行科学合理施肥.  相似文献   

5.
玉米通透密植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试验示范,对玉米通透密植栽培技术进行探讨和研究,结果表明,玉米通透密植栽培通过选用优质、高产耐密良种,在常规种植生产基础上,对垄距进行调整,形成宽窄行栽培。试验最高产量达到11 623.5 kg/hm2。而且可以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增加种植密度,提高资源利用率,是一项高产、高效综合栽培技术。对于挖掘玉米的增产潜力、增加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作用,值得推广普及。  相似文献   

6.
大豆密植不同种植方式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大豆密植五种种植方式的生育性状及产量进出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相同密度下,宽台密植的三处理比其它处理明显的增加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改善大豆冠层中,下部的透光性能,提高大豆产量。  相似文献   

7.
以适宜牡丹江地区种植的3个玉米品种龙单37、鑫鑫1号、龙育4为试验材料,采用垄距65 cm、垄上种植双行、2比空,结合基肥增施氮肥增效剂(沸石)的栽培方式,研究不同玉米在超密植(比常规密度高1/3)条件下产量性状。结果表明,小垄超密植栽培条件下,龙单37、鑫鑫1号、龙育4的产量增加幅度分别为18.5%、39.6%和14.2%,造成龙单37和龙育4增产不增收的主要原因是密植条件下,其百粒重降低,空秆率和倒伏率增加。在牡丹江地区可选择鑫鑫1号,采用小垄密植方式增加产量。  相似文献   

8.
高油大豆45 cm垄上双行综合配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45 cm垄上双行栽培条件下,研究不同大豆品种、不同密度及播种方式与大豆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合丰42是最佳的窄行密植品种,密度在3.00万株/667m2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在8.25万株/hm2高密度条件下,以传统行株距(行距60 cm、株距20 cm)为对照,探讨了宽行密植(行距80 cm、株距15 cm)对夏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宽行密植的穗位高系数均比传统行株距种植有所下降,抗倒能力增强,收获密度、千粒重、穗粒数、籽粒产量显著增加,参试品种产量增幅为7.9%~22.0%。因此宽行密植协调了夏玉米高密度种植与抗倒性间的矛盾,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优化半直立扁豆密植技术。[方法]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扁豆品种帮达早红边、交大绿宝生物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在30 000株/hm~2的密度处理下,帮达早红边产量及综合性状最好;在37 500株/hm2的密度处理下,交大绿宝的产量较高。[结论]在生产实践中,播种密度的安排需与品种的遗传特性相结合,同时要综合考虑当地的气候、土壤、肥水、栽培管理等综合因素。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和整理,对种植密度与玉米生长发育、籽粒产量的关系进行归纳和总结。从玉米株型、株高、穗位、茎粗等方面归纳了种植密度对玉米性状选择和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从产量构成因子及籽粒品质等方面总结了种植密度与玉米产量的关系。最后对未来我国玉米密植研究发展进行了评述和展望,指出我国不同玉米产区应结合生产实际,分析适宜当地玉米生产的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和整理,对种植密度与玉米生长发育、籽粒产量的关系进行归纳和总结。从玉米株型、株高、穗位、茎粗等方面归纳了种植密度对玉米性状选择和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从产量构成因子及籽粒品质等方面总结了种植密度与玉米产量的关系。最后对未来我国玉米密植研究发展进行了展望,指出我国不同玉米产区应结合生产实际,采用适宜当地玉米生产的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13.
选用密植型玉米辽单565和郑单958两个新品种,每667m2种植5 000株、4 500株、4 000株,以当地主栽品种丹玉39每667m2种植3 200株为对照,进行了密度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密植品种增加密度后都比对照品种产量高.郑单958每667m2种植5 000株、4 500株、4 000株的分别比对照品种丹玉39增加36.15%、22.82%、20.06%;辽单565每667m2种植5 000株、4 500株的分别比对照品种丹玉39增加19.2%、15.15%.  相似文献   

14.
大豆大垄窄行密植数学模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采用二次正交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建立大豆大垄窄行密植的数学模型,明确了种植密度、磷酸二铵和钾肥3因素与产量的关系,并获得相应的最佳农艺措施方案。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宽垄密植栽培和常规栽培与大棚番茄生育和产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宽垄密植栽培和常规栽培对大棚冬春番茄生育、产量影响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宽垄密植栽培可有效改善番茄通风透光率,延长结果期,提高番茄产量和品质,增收效应明显。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通过选用优良玉米杂交种,特别是以先玉335为代表的高产耐密植新品种的推广普及,增加种植密度,使玉米产量和品质均大幅度提高。同时使商品粮具有良好的商业品质和较高的市场价格,除品种遗传本能增产外,栽培上要配合几项栽培措施,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更好地发挥玉米的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17.
龙朝宇 《农村科技》2014,(10):25-26
<正>随着新疆红枣矮化密植栽培模式的广泛应用,阿克苏地区红枣种植规模不断扩大,但管理水平相对落后,导致各种病害发生,危害不断加重,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新疆红枣产业的发展。一、黑斑病1.主要症状红枣黑斑病主要危害叶片和果实。发病早期,叶片褪绿;在叶片上形成褐色病斑,病斑呈不规则形扩大并连成一片,叶片随之变黄卷曲,并脱落。红枣黑  相似文献   

18.
王先琴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9):125-126
本文分析了番茄矮化密植与常规栽培条件下的产量差异以及不同栽培密度条件下对番茄果实品质的影响,并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9.
肖冀宁 《农业与技术》2014,(11):160-161
玉米生产及产量最大的影响因素之一就是种植密度,这是玉米种植中十分重要的栽培因子。如果能够合理地密植栽培能够有效地提高玉米对光能的利用效率,能够有效地协调日间存在的小气候,能够有效地提高玉米的产量,达成增产增收的目标。本文在归纳玉米密植优点的基础上,分析了辽西地区玉米密植的潜力,并提出了辽西地区玉米合理密植栽培的策略,为辽西地区合理密植栽培玉米、提高玉米产量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为探寻日光温室秋茬番茄高效高产栽培技术模式,采用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研究日光温室番茄种植密度、留果穗数、种植行距对番茄茎粗、始花节位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番茄茎粗和始花节位的因素大小顺序为种植密度>留果穗数>种植行距;影响番茄产量的因素大小顺序为留果穗数>种植密度>种植行距;产量最高(144270 kg/hm2)的栽培技术组合为种植密度60000株/hm2,留4个果穗打顶,种植行距80 cm,较对照增产21.62%。同时日光温室番茄密植矮化栽培可使番茄提早集中上市,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