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3.
现代林业指标体系框架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现代林业指标体系力求从社会对林业的现代需求出发,并根据必要性与可能性,在宏观层次上描述和评价现代林业进程的主体框架。该指标体系首先构建了综合指标体系,进而分解出经济、环境、科技、社会4个指标子系统,并从可持续与评价的角度对每一指标状态进行补充,以期为中国现代林业的实践提供一种具体的衡量标准。 相似文献
4.
林业分类区划(简称为林业分区)是实施林业分类经营的基础。而林业分类区划的对象应是林区土地的所有面积。以往所进行的林业分类区划的对象仅仅是林区的林业用地,我个人认为这是不完整的,也是不彻底的。因为大面积的非林业用地(如湿地区、岩石裸露区等)就镶嵌在林业用地之中,与林业用地交错分布。如果这一部分在进行林业分类区划时丢掉的话,那么这一部分的管护与管理就会出现 相似文献
5.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要外部条件,而森林资源是构成良好生态环境的重要基础。森林资源同时具有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过度追求其经济价值导致森林生态系统遭受严重破坏,继而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森林生态补偿制度作为维护生态安全和生态公平的重要手段,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我国在政府主导下开展的森林生态补偿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暴露出我国森林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立法不健全、市场配套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森林生态补偿制度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十四五”时期,立足新的发展阶段,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应该抓住机遇,构建开放的多元化、市场化的森林生态补偿机制,以完善的法律法规和配套机制作为支撑,加快推进森林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建设完善。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西部地区造林种草的成活率和保存率,国家林业局决定在西部地区推广100个林业生态建设和治理模式。 生态建设是西部大开发的根本点和切入点。目前,以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荒山荒地植树种草为重要内容的西部生态建设已拉开序幕。但是,西部地区自然条件恶劣,植被建设难度相当大,在西部生态建设过程 相似文献
7.
公益林生态补偿制度对保护森林资源、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大意义,现行法律法规中虽存在大量的关于公益林生态补偿的规定,但长期缺少系统化的法律制度规范,存在着补偿方式单一、补偿标准不合理等不足。为了更好地实现其保护森林、改善生态环境的制度价值,需要尽快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系统化的法律规范体系,创新政府补偿方式,引入市场化补偿方式,确定科学的补偿标准,用法律手段保障公益林生态补偿制度的运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8.
姚顺波 《绿色中国(A版)》2005,(22):43-44
文章以财产权制度为核心,以成本——收益为主线,界定了非公有制林业补助和非公有制林木补偿的概念和范畴,按照市场经济、放松管制及效率原则,提出了非公有制林业制度创新的价值取向和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9.
10.
11.
系统、科学地评价广东省林业生态建设取得的成效是当前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课题。森林生态效益评估信息系统建设是广东省森林生态效益评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阐述森林生态效益评估信息系统的建设思路及功能作用,对其开发建设提供对策。 相似文献
12.
通过调查,指出了吉林省西部在林业生态建设中主要存在的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3.
谭世明 《绿色中国(A版)》2001,(7):35-38
林业生态经济生产力是在森林生态经济生产力概念的基础上提出的 ,它是指在人类经济活动与森林自然活动相互交织的过程中 ,既满足森林资源自身再生所需的物质条件和生态要求 ,又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最佳的森林经济物质和生态环境的持续能力 ,是推动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构成林业生态经济生产力的六大要素及组合模块对林业经济发展和林业政策的选择具有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随着林业经营的指导思想从“木材利用”向“生态利用”方面转变,生态林业已成为我国林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获取生态效益已成为林业建设的主要目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完善现行的林业财会理论和方法体系,已成为摆在林业财会理论及实践工作者面前崭新的课题。1传统林业会计核算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20.
在生态林业建设中,林学会应充分发挥人才库优势和桥梁纽带作用,为建设生态林业提供科技支撑和决策咨询。本文还对新时期林学会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阐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