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华山松大小蠹Dendroctonus armandi Tsai et Li是危害我国华山松Pinus armandii的主要蛀干害虫。收集和测定华山松树皮和华山松大小蠹的挥发物,根据挥发物组分设计配制8种诱芯,采用漏斗诱捕器进行林间诱捕筛选试验;应用诱芯Ⅱ进行多点诱捕验证和有效诱捕距离试验。结果表明:诱捕期内,诱芯Ⅱ平均诱捕华山松大小蠹1 070头/诱捕器,显著高于其它7种诱芯;单个诱捕器一天最多诱捕1 652头。诱芯Ⅱ在3个地点的平均诱捕量差异不显著,分别为83,114,101头/诱捕器,诱捕效果不存在地理差异;距离林缘50 m处诱捕量为43.5头/诱捕器,为最佳有效诱捕距离。该华山松大小蠹高效引诱剂可为我国华山松大小蠹的治理提供新技术。  相似文献   

2.
为给泰山景区松材线虫病预报和防控提供依据,利用不同诱捕器结构、悬挂高度、诱捕药剂等对松墨天牛成虫羽化期、成虫雌雄比例以及诱捕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为松墨天牛在泰山景区5月20日前后开始羽化,7月30日前后羽化结束,羽化期约70d,6月羽化数占总数53.7%,是羽化盛期,成虫雌雄比为1.3~1.5;试验诱捕器结构(四片、多层)、诱捕器悬挂高度(0.5、1.5m)都对诱捕效果无显著影响(P>0.05),4种不同诱捕药剂之间诱捕效果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诱捕效果药剂2>药剂1>药剂3>药剂4。建议松墨天牛防控采用药剂2(浙江农林大学研制)、多层或四片结构的诱捕器悬挂高度0.5m或1.5m。  相似文献   

3.
以诱捕器的悬挂高度和油松毛虫的趋色性为研究对象,研究诱捕器不同处理方式对油松毛虫捕捉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红、黑、白和黄四种颜色诱捕器中,黑色的诱捕器对油松毛虫飞蛾趋向性较好;在1、1.5、2和2.5m四个高度中,以1.5m和2m的悬挂高度效果较好。选择1.5m的悬挂高度和黑色诱捕器比较适合当地油松毛虫的防治。  相似文献   

4.
自制诱芯和糖醋液诱捕器以不同间隔距离对栎线小卷蛾成虫进行诱杀,结果表明:自制诱芯的三角胶粘式诱捕器诱蛾量极显著高于糖醋液诱捕器;田间诱捕器设置间距为15 m时,诱蛾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模毒蛾Lymantria monacha是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重大森林害虫。通过对模毒蛾性信息素诱捕器应用技术的研究显示:不同类型的诱捕器诱虫效果不同,圆筒型和船型诱捕器的诱捕效果较好,方形的较差;诱捕器设置高度对诱虫效果的影响不同,设置在树冠下层和中层的诱捕器诱捕效果较好,上层的较差;不同设置距离的诱捕器的诱虫效果不同,随着设置距离的增加,诱捕器的诱捕量逐渐下降,设置于距林缘50 m的诱捕器诱虫效果最好,性信息素诱捕器的最远引诱距离可能为280 m。研究结果为利用性信息素对模毒蛾进行种群监测和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舞毒蛾性信息素诱捕器应用技术研究表明:三角型粘胶板诱捕器、奶盒型诱捕器和圆筒型诱捕器对舞毒蛾的诱捕效果不同,三角型粘胶板诱捕器的诱虫效果最好,圆筒型诱捕器次之;诱捕器设置高度对诱捕效果有明显的影响,设置高度为5.5 m的诱捕器诱捕作用最强,3.5 m次之,1.5 m最差;雄蛾对人工合成信息素的昼夜反应节律发生在白天,从8∶00持续到22∶00,反应高峰在14∶00,反应模式为"单峰式-白天型"。  相似文献   

7.
性诱剂诱杀白杨透翅蛾成虫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黑龙江省甘南林场进行性诱剂诱杀白杨透翅蛾成虫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白杨透翅蛾成虫期有3个诱捕高峰期,即6月初、6月下旬和7月下旬;诱捕器最佳悬挂高度为1.2~1.6 m,以0.2 hm2挂1只诱捕器效果最佳,诱杀效果可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8.
以栗山天牛[Massicus raddei(Blessig)]为研究对象,探讨诱捕器挂置高度、放置坡度和颜色3种因素对诱捕数量的影响。结果可知,诱捕器挂置在4 m高度下,诱捕栗山天牛的数量最多;诱捕器放置在山腰处,诱捕栗山天牛的效果较好;褐色诱捕器影响栗山天牛的视觉信号上效果显著,防治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邹青池 《绿色科技》2019,(9):215-217
通过采用自行研制的林间组装式诱捕器搭配新型植物源引诱剂进行了野外应用试验。结果显示:TC-1、TC-2从引诱效果,持续时间和成本方面都比较适宜;诱捕器悬挂在主干上距地面10~50cm处效果最好;诱捕器之间水平距离50~80m为宜;诱集量与温度成正相关,与风力成负相关;三种引诱剂引诱效果远远高于侧柏饵木;塑料诱捕器诱集效果好于铁质诱捕器;同一试验地连续两年诱杀,林间虫口数减少78%。  相似文献   

10.
根据永春县2017年诱捕器悬挂海拔、月份、坡向情况分析诱捕效果,旨在提出永春县松墨天牛诱捕器挂设的合理时间和位置,提高诱捕器在林间的诱捕效率。结果表明:永春县松墨天牛诱捕器悬挂在海拔250~450 m效果较好,以海拔350~400 m诱捕器效果最佳; 4月至11月期间均能诱捕到松墨天牛,6月份诱捕到的松墨天牛量显著高于其它月份;不同坡向对诱虫量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林间用1%噻虫啉微胶囊粉剂进行防治松褐天牛试验。结果表明,该药剂对松褐天牛有较强的杀灭效果,且持效期达30 d以上。在喷洒1%噻虫啉微胶囊粉剂的林区,平均每个诱捕器的成虫诱捕量为32.4头,诱木上平均成虫产卵刻槽数为19.6个/m2;而在对照区,平均每个诱捕器的成虫诱捕量为93.8头,是喷药区的2.83倍,平均刻槽数达191.02个/m2,是喷药区的9.75倍。施药的相对防治效果可达86.3%。  相似文献   

12.
2014—2015年在霞浦县松城街道马尾松纯林内101~200m、201~300m和301~400m~3个不同海拔高度分别设置4个APF-I型松墨天牛引诱剂和相同的配套诱捕器诱捕松墨天牛,通过2014年和2015年不同海拔高度的诱虫数量,分析霞浦县内松墨天牛诱捕器的诱捕效果和设置适宜海拔高度。结果表明:2014年设置在海拔高度101~200m和201~300m的松墨天牛诱捕器诱捕效果极显著(P0.01)高于设置在海拔高度301~400m的诱捕器;2015年设置在201~300m之间的松墨天牛诱捕器诱捕效果显著(P0.05)高于设置在海拔高度101~200m和301~400m的诱捕器。霞浦县松墨天牛诱捕器挂设最佳海拔在201~300m之间。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适合本地松褐天牛监测和防治工作的引诱剂和诱捕器,以提高监测和防治效果,松褐天牛羽化盛期,选用目前国内较常用的两家单位生产的产品进行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2种引诱剂对松褐天牛都有一定的引诱效果。APF-I型引诱剂及配套诱捕器诱捕松褐天牛的总数量是FJ-MA-02型引诱剂及配套诱捕器的2.85倍,且操作较后者简便,适宜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松墨天牛成虫诱杀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5~8月在湖北省宜都市采用诱捕器监测和防治松墨天牛,结果表明:最佳诱捕时间为5~6月;马尾松纯林诱捕效果明显优于混交林;诱捕器挂设高度以1.5~2.0m为宜;虫口密度与诱捕效果成正相关。使用诱捕技术能有效降低松墨天牛成虫密度。  相似文献   

15.
应用落叶松八齿小蠹聚集信息素对内蒙古阿尔山林区落叶松八齿小蠹的年扬飞规律、日扬飞规律、林缘外不同距离以及林内不同高度诱捕器诱集效果等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落叶松八齿小蠹的成虫发生期从5月中旬开始,到8月底结束,期间有两次明显的扬飞高峰期;成虫活动主要集中在12:00—16:00;聚集信息素对落叶松八齿小蠹的有效引诱距离为200 m左右,在90 m以内引诱效果最佳;林内树干1.5 m处为最佳的诱捕器设置高度。  相似文献   

16.
松褐天牛引诱是松材线虫病综合治理技术之一。作者通过对不同诱捕器器型与不同诱芯进行组合应用试验发现,十字挡板型诱捕器的诱捕量显著高于多层式诱捕器,十字挡板诱捕器(A型)的平均诱捕量为69.3头/器,是多层型诱捕器(B型和C型)平均诱捕量的5.75—17.69倍;而Z,H诱芯的诱捕效果则明显高于L诱芯,Z,H型诱芯的平均诱捕量分别为40.6头/器和37.0头/器,而L型诱芯的平均诱捕量仅为7.7头/器;通过综合比较,初步筛选出了十字挡板型诱捕器+Z诱芯和十字挡板型诱捕器+H诱芯2种对松褐天牛具有高效诱捕作用的组合模式。其中,十字挡板型诱捕器+Z诱芯模式的诱捕效果最好,平均每套年诱捕量为90.7头;十字挡板型诱捕器+H诱芯模式的诱捕效果次之,平均每套年诱捕量为75头。  相似文献   

17.
2016年5—7月在四川省富顺县开展了应用2种新型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引诱剂诱捕松褐天牛的试验。结果表明,APF-1型引诱剂和F-1型引诱剂的平均引诱活性分别为51.83头/诱捕器和55.81头/诱捕器。2种引诱剂的悬挂高度和布设距离相同时,诱捕效果之间无明显差异。在富顺地区APF-1型引诱剂的悬挂高度应不小于4 m,布设距离应不小于70 m;F-1型引诱剂的悬挂高度应为3 m,布设距离应为50 m。根据松褐天牛种群变化规律可知,5月中旬前应是该区设置松褐天牛诱捕器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18.
在内蒙古阿龙山林业局研究了稠李巢蛾性引诱剂应用技术,通过在稠李林中的对性引诱剂诱捕器设置不同高度、距离稠李林边缘的不同距离的诱集效果及稠李巢蛾昼夜反应节律的系统研究,掌握性引诱剂诱捕稠李巢蛾雄蛾相关应用技术。在诱捕器悬挂高度方面,性引诱剂诱捕器设置高度以0.5 m为最佳,雄蛾诱集量最大达到78.22头/器·d;设置诱捕器距离林缘50~300 m均可诱集到雄蛾,最佳诱蛾距离为100 m左右,测算最远诱捕距离为330 m;首次掌握了性引诱剂诱捕器对稠李巢蛾雄蛾昼夜活动节律,上午5:00~11:00为雄蛾主要活动期,傍晚19:00~23:00也有一个活动小高潮,这表明性引诱剂诱捕器可以掌握稠李巢蛾成虫的每天的活动节律。以上应用技术研究可以为稠李巢蛾的监测预报及防治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了明确梨小食心虫在河北保定桃园的发生情况和4种性诱捕器的田间诱捕效果,对桃园梨小食心虫进行田间性诱捕试验,结果表明:水盆式诱捕器效果最好,一共诱捕到1 293头;其次为桶型诱捕器,一共诱捕到949头;最后为蓝色粘虫板和自制水瓶诱捕器,分别诱捕到489头和153头;在保定满城地区,梨小食心虫2014年出现3个危害高峰,分别是6月下旬、7月中下旬、8月下旬;建议推广使用水盆和桶型诱捕器并在高峰期进行药剂防控。  相似文献   

20.
侧柏蛀干类害虫植物源引诱剂林间应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采用自行研制的侧柏蛀干类害虫植物源引诱剂、诱捕器在林间试验林间监测和大面积防治示范。结果显示:植物源引诱剂A、B、C对双条杉天牛、柏肤小蠹成虫诱捕效果较好;诱捕器悬挂在主干上距地面10~50cm处效果最好;诱捕器之间水平距离50~80m为宜;塑料诱捕器比铁制的效果好。连续两年林间悬挂,A、B引诱剂使害虫的虫口减退率分别达86.6%和8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