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细胞缓冲保养液PTL-G对离体待植的细胞小片具有酸碱平衡的生理作用,能促进外套膜上皮细胞的增殖,加速伤口的愈合。本试验结果表明,PTL-G缓冲保养液处理离体待植的细胞小片,能提高细胞小片移植成活率和加速外套膜插核创口的愈合,与常规保养液相比,具有非常显著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选择适龄的、生长良好的蚌;使用外套膜小片保养液,提高小片中细胞的成活率;减少小片组织变形,促使珍珠囊圆整并均匀分泌珍珠质;提供育珠蚌合理的生长环境。手术蚌经过33个月饲养,试验组中圆球形珍珠比率为对照组的4.5倍;1、2、3级优质珍珠比率达到49%,为对照组的三倍。研究结果证明,使植入外套膜小片中的细胞成活率高;保持珍珠囊园整性并均匀分泌珍珠质是提高珍珠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生物矿质液”应用于珍珠培育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久源  钦佩 《淡水渔业》1991,(5):31-32,30
本文报道了应用“生物矿质液”配制的“强化保养剂”侵润育珠细胞小片后的良好效果。经过生长期100天同蚌体、同步、同生态的培育对照,成珠率和总珠重分别提高62.12%和108.93%,珍珠质量明显改善;处理后的细胞小片,离体1小时,活细胞率平均提高约20%.  相似文献   

4.
条斑紫菜营养细胞的分离培养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焕登  张学成 《水产学报》1984,8(3):197-202
本文介绍了用条斑紫菜的单个营养细胞培养成叶状体的试验。试验表明,单个营养细胞,在适宜的培养液中有可能经过20天培养成小紫菜叶状体;其成活率为33%左右。此外,还介绍了冷冻度夏后的叶状体单个营养细胞的培养试验和不同含水量的叶状体营养细胞的培养试验。  相似文献   

5.
用含有ATP的Holtfreter溶液和Holtfreter溶液浸渍三角帆蚌离体外套膜小片,与用清水浸渍的小片作对照,观察三者对细胞存活的影响。细胞存活率随离体时间加长而降低。用ATP溶液浸渍的小片,细胞存活率最高,Holtfreter溶液次之,清水最低。小片离体时间相同的条件下,室温高,细胞存活率较低。细胞存活情况因小片来自不同蚌体而有差异。  相似文献   

6.
死亡原因对策珍珠蚌室外暂养良好手术操作不正确室内暂养正确珍珠核无间题开壳宽度过大,拉损前后闭壳肌限制开壳宽度在0.7厘米左右开壳操作时间过长,脱水严重限定每蚌操作时间在12分钟之内,或滴水保持组很润插核创口总面积过大创口总面积应控制在外套膜总面积的2%以内损伤内脏器官内脏团擂核应遵免报伤肠、胃和心脏保养液渗透压失调调整保养液的渗透压在0.4一0.5%细胞小片环境PH值不稳定用级冲溶液稳定离体细胞小片水环境为中性值插核规格过大15厘米左右蚌适擂7毫米以下的核脱核卡在壳缘间,贝壳不能闭合及时摘出,以防敌害生物从壳缝侵入珍…  相似文献   

7.
我场历年收获的有核珍珠中,一、二等高级品一般只占7%左右,大部分均为三、四等品。珍珠级差不仅价值相差很大,而且高级品在国际市场上畅销。多年来,我们着重在手术作业中试验用各种保养液来处理细胞小片,以求提高珍珠产品的质量。其中“细胞色素C”保养液对提高插核育珠的品质显示了可喜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通常,马氏珍珠贝是取用供片贝的外套膜小片,裹住珠核后一起移植,一个供片贝仅能制取小片10片左右。而小片的质量则关系到成珠的效果,即使移植优质外套膜小片,数量也是有限的,而且质量也不能保证。目前,日本东京水产厅养殖研究所已研究成一种能大量形成珍珠的外套膜细胞悬液。他们对优质珠贝的外套膜细胞进行了组织培养,  相似文献   

9.
河蚌外套膜的组织培养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石安静 《水产学报》1983,7(2):153-158
本文报道了褶纹冠蚌和背角无齿蚌外套膜的组织培养结果。试验表明,河蚌外套膜的上皮细胞和结缔组织的成纤维细胞能在离体培养条件下生长繁殖。在试验中还能观察到所培养的组织块上皮细胞,能分泌出茶褐色的有机珍珠质,使组织块逐渐变成茶褐色。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由于真鲷增养殖的要求迫切,故而提高真鲷育苗成活率成为研究的重点。真鲷培育分为前期培育和后期培育:前期培育为刚孵化入池的仔鱼,此时鱼苗以其自身的卵黄为营养,故成活率高。全长达3.2mm时,开始摄食,成活率100%;全长达6mm时,摄食积极,成活率仍可达80%。鱼苗长至6~10mm时,外形变化显著,出现鳞片,此时成活率波动在10%~50%之间。  相似文献   

11.
我国淡水育珠蚌外套膜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正> 贝类形成珍珠,是贝的外套膜外表皮细胞(即壳侧表皮细胞),进入贝的体内,形成珍珠囊,再由珍珠囊分泌珍珠质而形成珍珠。由于外套膜在形成珍珠和贝壳上具有重要作用,所以研究贝的外套膜,很早就引起了研究者们的高度重视。已从各方面进行了许多的研究。如在组织学方面,日本的小林等(1938)观察到珍珠囊表皮细胞与外套膜表皮细胞在形态上有显著差异;Kawakami,I.K.(1952)作过海产的马氏珠母贝外套膜的组织学观察;Kenny(1964)进行过美国的双壳类心脏组织的培养和细胞增殖的研究;町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稚鳖的成活率,几年来我们进行了不同养殖方法的对比试验,通过试验,使稚鳖的成活率由原来的50%左右,提高到70%以上。而在水槽、温室小池、室外小池等浅小水体精养,至稚鳖出壳后放入越冬池为止,成活率可达80%以上。 刚孵出的稚鳖放入水浅、面积小的水体精养,既提高了稚鳖的成活率,又便于管理。而以往稚鳖死亡的原因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①刚孵出的稚鳖由于体小体弱,一旦放入大水体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稚鳖的成活率,我们进行了不同养殖方法的对比试验,通过试验,使稚鳖的成活率在原来的50%左右提高到70%以上。而在水槽、温室小池、室外小池等浅小水体精养,自稚鳖出壳后至放入越冬池为止,成活率可达80%以上。刚孵出的稚鳖放入水浅、面积小的池中精养,既提高了稚鳖的成活率,又便于管理。而以往稚鳖死亡的原因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①将刚孵出的稚鳖由于体小体弱,一旦放入大水体中饲养,大部分稚鳖往往出现  相似文献   

14.
利用5口面积均为533m^2的池塘,采用清水下塘豆浆喂养法,进行了淡水白鲳苗种池塘培育试验。经20d培育,试验组的平均成活率为84.0%,对照组的平均成活率为62.5%,表明淡水白鲳鱼苗培育采用清水下塘为宜。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淡水贝类Ca2+吸收和转运信号传递机理,采用激光共聚焦技术研究了三角帆蚌不同组织细胞在静息状态下细胞内游离Ca2+浓度,以及水体Ca2+浓度对外套膜组织细胞内钙沉积的影响。试验选取10只健康的三角帆蚌,分别获得外套膜外膜、内膜、斧足、腮及内脏团上表皮组织细胞,短期培养后用Fluo-3/AM荧光探针孵育细胞1 h,观察细胞内Ca2+荧光强度。研究结果表明,蚌不同组织细胞内Ca2+荧光强度存在显著差异,外套膜外膜细胞内Ca2+荧光强度最高,内脏团上表皮细胞的最低(P<0.05);育珠三角帆蚌在相同Ca2+浓度的孵育水平下,外套膜细胞内Ca2+荧光强度比非育珠蚌都有增加的趋势,其中在1.25 mmol/L添加组中,两组外套膜内膜细胞内Ca2+荧光强度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不同Ca2+孵育水平对细胞内Ca2+荧光强度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Ca2+在孵育液中浓度的升高,外套膜细胞内Ca2+荧光强度显著增强(P<0.05),表明外套膜是从外界吸收Ca2+的主要组织,蚌体珍珠的培育增强了其对Ca2+的沉积,并且水体Ca2+浓度在1.25~3.00 mmol/L有助于蚌体内Ca2+的贮藏,这对进...  相似文献   

16.
福寿螺足组织和外套膜组织细胞培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改良的M199培养基,对福寿螺(Ampullaria gigas Spix)足组织和外套膜组织细胞进行了体外培养研究。结果显示:接种6 h后,细胞开始从组织块中迁出,培养至第3天,迁出细胞在组织块周围形成生长晕,第21~28天,细胞覆盖大部分培养瓶底壁。足组织和外套膜组织细胞分别被传至8代和9代。足组织和外套膜组织细胞在原代培养物中主要有两类,一为上皮样小细胞,形态为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直径7~15μm;另一类为上皮样中型和大型细胞,形态椭圆形或多边形,直径15~30μm。上皮样小细胞数量多,增殖速度较快,在原代和传代培养的中后期皆可形成细胞单层。外套膜组织细胞的生长和增殖能力高于足组织细胞,其贴壁性也好于足组织细胞,Hoechst荧光染色显示外套膜组织细胞的细胞凋亡指数明显低于足组织细胞。结果表明,贝类外套膜组织有潜力成为建立连续细胞系的组织来源。  相似文献   

17.
扁藻是海水养殖动物育苗期重要的基础饵料。在扁藻保种培养期间常常会发生一种蓝绿色的微型(≤2微米)藻类污染。被污染的藻液呈蓝绿色,镜检可见藻液中有大量的微型藻类,藻体呈圆形,光学显微镜高倍镜下看不清细胞结构。由于杂藻与扁藻争夺营养和空间,导致污染藻液中的扁藻密度下降,活力减弱。  相似文献   

18.
宋洁婷  严兴洪 《水产学报》2015,39(10):1479-1486
本文对印度产紫菜Pyropia chauhanii不同生活史阶段的染色体进行了系统细胞学观察。用卡诺氏固定液分别对室内培养的P. chauhanii各生活史阶段的活体组织进行固定后,置有光照处使组织色素体褪至约无色,用醋酸铁苏木精染色液对组织作染色和压片处理后进行显微观察。观察结果表明:叶状体阶段的营养细胞、精子囊内未成熟精子和果胞均为单倍核型(n=3);丝状体阶段的果孢子、丝状体的营养细胞和膨大细胞均为双倍核型(2n=6);由丝状体产生的壳孢子在萌发初期发生减数分裂后,由双倍核型(2n=6)变成了单倍核型(n=3)。当叶状体发生单性生殖产生丝状体时,游离出来的类果孢子发生染色体自然加倍,其萌发体和随后形成的丝状体营养细胞和膨大藻丝细胞均为双倍核相(2n=6)。当叶状体产生单孢子进行无性繁殖时,单孢子和其萌发体的细胞均为单倍核型(n=3)。  相似文献   

19.
从市场上买来的鱿鱼干品,食用前先要发制,一般用碱发,碱水浓度为5%左右,不宜过浓,以免影响味道和营养。浸泡在碱水中的鱿鱼干发开了,体软发白,取出再用清水浸泡;也有用水发的,但速度较慢。  相似文献   

20.
沙爱龙  孙虎山  王宜艳 《水产科学》2007,26(11):622-624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对短蛸外套膜和足中甲硫氨酸脑啡肽(met-Enk)进行定位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短蛸外套膜、腕、腕间膜、漏斗中均有met-Enk存在,外套膜背面、腕和腕间膜上皮组织及其附近的部分细胞和神经纤维呈met-Enk强阳性或阳性;外套膜腹面和漏斗上皮组织及其附近的部分细胞和神经纤维呈met-Enk阳性或弱阳性。met-Enk在短蛸外套膜和足不同部位分布密度的不同,可能与各部位的功能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