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批处理恒温振荡法,利用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仪研究了人工添加不同吸附物质对土壤中乙草胺的吸附/解吸作用。结果表明,人工添加不同吸附物质对土壤中乙草胺的吸附强度和吸附容量不同,不同的添加剂对土壤中乙草胺的吸附/解吸作用均呈现明显的非线性关系,可用Freundlich模型描述。并且随着土壤中添加量的增大,吸附强度增大、吸附容量增大、所得吸附等温线的非线性也逐步增大;另外,添加剂对乙草胺的解吸迟滞作用也随添加剂含量的增高而更加明显。但是不同添加剂对土壤中乙草胺的吸附能力有明显差异,其中煤粉的吸附能力最大,其次是壳聚糖,沸石最小。  相似文献   

2.
初始浓度对六氯苯在土壤中的吸附-解吸的影响及解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AO Hong-Jian  JIANG Xin 《土壤圈》2010,20(1):104-110
Adsorption and desorption are important processes that influence the transport, transformation, and bioavailability of hexachlorobenzene (HCB) in soils. To examine the adsorption-de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of HCB, equilibrium batch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using two soils (red soil and paddy soil) with different initial HCB concentrations (0.25, 0.50, 0.75, 1.00, 1.50, 2.50, 3.50, and 5.00 mg L-1) by using 0.01 mol L-1 calcium chloride as the background solution. The successive desorption experiments (48, 96, 144, 192, and 240 h) were conducted after each adsorption equilibrium experiment.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adsorption and desorption isotherms of HCB on two soils were nonlinear, which can be best described by the Freundlich equation with the square of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r2) ranging from 0.97 to 0.99. Desorption of HCB from the two soils exhibited hysteresis at all HCB concentrations because the Freundlich desorption coefficients were always higher than the Freundlich adsorption coefficients. The hysteretic effect was enhanced with increasing initial HCB concentration, and positive hysteresis was observed at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相似文献   

3.
外源木炭对苄嘧磺隆在土壤中吸附-解吸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燕  司友斌 《土壤学报》2009,46(4):617-625
采用振荡平衡法研究了除草剂苄嘧磺隆在3个不同粒径木炭和2种不同类型土壤中的吸附-解吸特征,重点考察了外源木炭对苄嘧磺隆在土壤中吸附-解吸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苄嘧磺隆在土壤和木炭中的吸附-解吸符合Freundlich方程。木炭对苄嘧磺隆有很强的吸附能力,木炭粒径越小,吸附能力越强。添加木炭能显著提高土壤对苄嘧磺隆的吸附量,木炭添加量越多,苄嘧磺隆吸附量越大,相对的解吸量越少。苄嘧磺隆在土壤和木炭中的解吸过程呈明显的滞后效应,且滞后效应随着苄嘧磺隆初始浓度增大和土壤中木炭添加量增大而逐渐加强。该项研究表明,以木炭作为人工添加吸附剂可有效的减少苄嘧磺隆从土壤中的流失。  相似文献   

4.
蔬菜种植年限对土壤磷素吸附解吸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揭示不同种植年限土壤磷的固定和释放机制,通过土壤磷的等温吸附、解吸试验研究种植年限分别为3~5年、15~20年、25~30年的黄棕壤0~5cm和5~20cm土层磷的吸附、解吸特性。结果表明:土壤磷的等温吸附曲线、吸附量-解吸量曲线分别与Langmuir方程(R2为0.8728~0.8436)、二次函数方程拟合良好(R2为0.9545~0.9970);随蔬菜种植年限延长,表层土壤磷最大吸附量(Qm)、磷最大缓冲容量(MBC)明显降低,而土壤磷吸附饱和度(DPS)和解吸率明显提高;种植年限15~20年、25~30年土壤磷的解吸率明显高于3~5年土壤。对表征土壤磷素吸附、解吸特性的主要因子如MBC及DPS等作相关分析发现,无定形铁铝含量的变化是影响土壤磷吸附解吸特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金霉素在不同耕作土壤中的吸附-解吸行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新程  董元华 《土壤学报》2009,46(5):861-868
用批平衡吸附试验研究了金霉素在河南封丘潮土、南京黄棕壤、常熟水稻土和江西鹰潭红壤4种土壤中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金霉素的土壤吸附-解吸行为均可用Freundlich模型和Langmuir模型进行良好的线性拟合。其Kf值差异较大,分别为潮土1135Lkg-1,黄棕壤1250Lkg-1,水稻土2618Lkg-1和红壤4315Lkg-1,显示金霉素在4种土壤中的吸附行为存在较大的差异。此外,金霉素在4种土壤上的解吸过程存在明显的滞后现象。研究还表明4种土壤中金霉素的吸附参数Kf值与土壤pH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土壤有机质对汞在棕壤中吸附-解吸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去除有机质前后汞(Ⅱ)在棕壤中吸附—解吸行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有机质对棕壤汞的吸附贡献很大。去除有机质后,棕壤对汞(Ⅱ)的吸附率由95.62%~93.18%下降到62.8%~56.70%,解吸率则由2.39%~7.47%提高到2.65%~11.23%。Freundlich方程,Langmuir方程,Henry模型以及Temkin方程均能较好地描述去除有机质前后棕壤对汞的等温吸附过程。动力学方程拟合结果表明,棕壤去除有机质后,对汞(Ⅱ)的吸附—解吸速率均降低,其中Elovich方程和双常数方程拟合效果最优,均达到极显著相关关系(R0.708)。  相似文献   

7.
磷酸盐在土壤中吸附与解吸研究进展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就国内外有关磷酸盐在土壤中的吸附与解吸的研究进行了简要的综述,重点是关于磷酸盐的吸附研究;包括磷酸盐在土壤中吸附的数学模拟,土壤吸附磷酸盐的机制、影响磷酸盐吸附的土壤组分、磷酸盐在土壤中解吸及其与吸附的关系以及有机无机土壤改良剂对磷酸盐吸附的影响,并提出了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西北典型林地和农田土壤锌的吸附-解吸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集我国西北地区的黄绵土、土娄土和石灰性褐土3种典型土壤,分别包括农田和自然林地土壤,通过不同土壤类型及利用方式的比较,研究这三类土壤对锌的吸附-解吸特性。结果表明,各土壤对锌的吸附量均随平衡液锌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均可用Langmuir方程、Freundlich方程和Temkin方程来描述,相关系数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土壤对锌的解吸量随吸附量的增大而增加。在3种土壤中土娄土对锌的最大吸附量、最大缓冲容量以及对锌的吸附作用力以及固定量都最大;石灰性褐土对锌的最大吸附量大于黄绵土,而黄绵土对锌的最大缓冲容量、吸附作用力和固定量大于石灰性褐土。3种土壤对锌的吸附和解吸曲线有明显的相似性,自然林地土壤改为农田利用后,土壤对锌吸附-解吸性质均有一定的变化,但变化不是太大。  相似文献   

9.
菜园土壤锌的吸附——解吸特性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本文研究了菜园土壤锌的吸附 -解吸特性。实验结果表明 ,三种菜园土壤吸附Zn2 + 均随平衡液中Zn2 + 浓度的增加而增大 ,且均可用Langmuir方程和Freundlich方程来描述 ,相关系数均大于 0 .9,达极显著水平。由Langmuir方程求得的菜园土壤对Zn2 + 的最大吸附量的大小顺序为 :黄松土 >粉泥土 >江涂砂 ,但对Zn2 + 的吸附作用力强度和最大缓冲容量的顺序则相反 ,以江涂砂 >粉泥土 >黄松土。菜园土壤对Zn2 + 的解吸量随其吸附量的增加而增加 ,两者之间呈显著线性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铬在土壤中的吸附解吸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桂新安  杨海真  王少平  马凯 《土壤通报》2007,38(5):1007-1012
对铬在土壤中的吸附解吸研究进行了综述,土壤中铬的吸附解吸机理包括非专性吸附(离子交换吸附)、专性吸附以及物理表面吸附,分别对pH、氧化还原电位、土壤组分(土壤矿物和有机质)、竞争离子以及离子强度等因素对铬吸附解吸的影响作了论述。文章进一步描述了土壤中铬吸附解吸的数学模型Freundlich方程、Langmuir方程、一级动力学模型、金属-腐殖酸模型(one-sitemodel)和表面络合模型-扩散层模型(DLM)等的研究情况,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有机酸对土壤中镉的解吸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研究了酒石酸和柠檬酸对两种不同处理土壤 (镉质土和污染土 )中Cd的解吸行为 ,探讨了介质pH值、支持电解质等对其解吸镉质土和污染土中Cd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有机酸浓度升高 ,柠檬酸和酒石酸对镉质土和污染土中Cd的解吸率呈先降低后升高变化 ,出现一波谷 ,波谷位置与有机酸和土壤类型有关。当解吸液起始pH值由 2升至 8时 ,柠檬酸对镉质土和污染土中Cd的解吸率呈降低—升高—降低的变化 ,先后出现一波谷和一波峰 ,且柠檬酸浓度高时变化趋势尤为明显 ;而酒石酸对镉质土和污染土中Cd的解吸率则一直降低。解吸液中支持电解质浓度提高 ,酒石酸对镉质土和污染土中Cd的解吸率增大 ,且以KCl为支持电解质时的解吸率要高于KNO3。  相似文献   

12.
土壤硼吸附热及温度对硼滞后解吸特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对棕红壤(9701)、黄棕壤(9702)和灰潮土(9703)在25℃和40℃条件下,硼吸附-解吸特性,土壤硼吸附热以及温度对土壤滞后解吸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9701、9702和9703号土壤硼的吸附热分别为-15.4、-15.6和-22.6kJ/mol,处于化学吸附热的范围,从热力学上证明了硼在土壤上专性吸附的存在。与25℃相比,40℃时土壤硼滞后解吸得到加强。与此相应,施入土壤中的外源硼  相似文献   

13.
磷酸盐在白浆土中的吸附与解吸特性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夏汉平  高予勤 《土壤学报》1993,30(2):146-157
  相似文献   

14.
氧化还原条件对土壤磷素固定与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35,自引:2,他引:35  
张桃林  高超  吴蔚东 《土壤学报》2002,39(4):542-549
为探讨水稻土由氧化环境转为还原条件时对土壤磷素固定与释放的影响,选择18种水稻土样品进行室内模拟实验,通过测定不同条件下磷的等温吸附曲线和采用氧化铁试纸测定法进行多次提取以对比淹水前后土壤磷的累计解吸量,发现大部分供试样品的固磷能力在淹水条件下有了显著的提高,全部样品在淹水后磷的释放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淹水条件下土壤对磷的固定与释放的变化主要与淹水后土壤Eh的降低和pH的升高而导致的大量无定形铁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土壤/沉积物中天然有机质的组成分析,阐述了天然有机物在吸附疏水性有机污染物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其中包括可溶性有机质的增溶作用和不溶性有机质的吸附作用。本文着重探讨了天然有机质结构的异质性对吸附作用的影响,导致吸附等温线的非线性,从而从土壤/沉积物有机质的微观结构上进一步解释了非线性吸附机理。  相似文献   

16.
17.
胡宁静  骆永明  宋静 《土壤学报》2007,44(3):437-443
土壤重金属吸附-解吸反应影响重金属的迁移性、生物有效性和潜在毒性,研究土壤重金属的吸附-解吸过程及其机制对土壤污染评价、修复及环境容量预测至关重要。本文研究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四种典型土壤对Cd的吸附行为及有机质、pH和温度对土壤Cd吸附的影响,并运用热力学参数K°、ΔG°、ΔH°和ΔS°解释了土壤镉的吸附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四种典型土壤镉吸附反应均很好地符合Fre-undlich模型。土壤镉吸附Kf值大小为:滩潮土(石质淡色潮湿雏形土)(238.8dm3kg-1)>乌黄土(底潜铁聚水耕人为土)(115.4dm3kg-1)>青紫泥(普通潜育水耕人为土)(54.40dm3kg-1)>黄泥砂土(铁聚潜育水耕人为土)(10.74dm3kg-1),滩潮土镉吸附Kf是黄泥砂土的24倍。土壤镉吸附量随溶液初始pH和土壤pH升高而增大;去除有机质后的土壤对镉的吸附量降低。吸附反应热力学表明,K°和ΔS°随温度升高而增大,ΔG°随温度升高而降低。ΔG°为负值表明镉吸附反应为自发反应,ΔH°为正值表明土壤镉吸附为吸热反应。  相似文献   

18.
水肥状况对土壤剖面中锰的移动和水稻吸锰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水旱轮作条件下水麦缺锰是四川冲积性水稻土上主要的养分胁迫问题,为了深入探讨这一问题,作者利用模拟土柱试验研究了不同水肥状况对四川两种典型冲积土中锰的迁移,转化及其对水稻吸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湖泊沉积物中水溶性有机质对吸附磷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分别属于不同营养水平的五里湖和东太湖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吸附试验,研究了水溶性有机质(DOM)对沉积物吸附磷酸盐等温线和动力学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1)DOM没有改变沉积物吸附磷动力学曲线的基本趋势,在前10 h内,沉积物对磷的吸附具有较大速度,20 h后基本达到吸附平衡;DOM提高了沉积物吸附磷的速度,特别是提高了0-0.5 h内的吸附速度,其中东太湖沉积物由82.34 mg kg-1h-1增加到97.18 mg kg-1 h-1,五里湖沉积物由12.21 mg kg-1h-1增加到59.17 mg kg-1h-1;(2)DOM明显改变了沉积物吸附磷等温线,对沉积物吸附磷具有促进作用,提高了沉积物吸附磷的效率,其中东太湖沉积物,DOM使其对磷的吸附效率由123.3 L kg-1增加到164.8 L kg-1,五里湖沉积物,DOM使其对磷的吸附效率由94.56 L kg-1增加到206.3 L kg-1;(3)DOM对有机质含量较高、严重污染的五里湖沉积物吸附磷的影响大于对有机质含量较低、中营养水平的东太湖沉积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非饱和土壤水运动滞后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沈荣开 《土壤学报》1993,30(2):208-21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