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黄牛传统上以役用为主,乳肉生产性能低,经济效益不高。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和商品生产的发展,黄牛的役用价值已大大下降;另方面,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对牛奶、牛肉的需要量日益增加。为顺应这一变化,满足人民的奶肉需求,必须走黄牛改良之路。陕西省先后已有10多个县、区引入丹麦红牛或短角牛级进杂交秦川牛,使之向乳肉或肉乳方向发展。全国其它各省,市、区也都不同程度地展开了黄牛改良工作。鉴于黄改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为了使黄改工作者能预测每年各代改良牛的存栏数,做到心中有数,按计划开展工作,特开展本研究。  相似文献   

2.
我区黄牛改良工作从1976年开始,先后引进了西门塔尔、夏洛来和秦川等品种的冷冻精液,采用人工授精技术,对本地黄牛进行杂交改良,已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但由于没有处理好方向与对策、改良与利用的关系,致使改良步伐缓慢,限制了黄牛对人的贡献。为了探索向乳肉兼用发展的改良方向,尽快确定适应我区自然条件、生长发育快、经济效益高的杂交组合。在地区畜牧局、站领导的重视支持下,1987年由西北农业大学引进了丹麦红牛的冷冻精液,选  相似文献   

3.
一、前言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和商品生产的迅速发展,黄牛将逐渐由单一的役用向乳肉役或肉乳役等兼用方向发展;由生产资料向生活资料方向转化。目前,我市渭北旱原的山地牛,在各级政府的重视支持下,经过广大畜牧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努力,引用秦川牛对当地牛进行了多年的改良,当地牛血液中含有了不同程度的秦川牛成份,毛色趋于  相似文献   

4.
前言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商品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农村生产责任制的推行,黄牛的役用时间迅速减少。为了提高养牛业的经济效益,1985年8月,我市秦都等县(区)开始引用乳肉兼用型丹麦红牛改良本地秦川牛,使之向乳肉役多用途方向转  相似文献   

5.
我县自1984年开始对秦川牛进行奶用改良及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使其向奶、肉、役兼用方向发展,培育乳用性能较好的奶杂牛群,提高秦川牛的经济价值。为黄牛的综合利用开辟新路。5年来,我们在西北农业大学邱怀教授的指导下,这项工作取得一定效果,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秦川牛是我国优良的役肉兼用黄牛,居全国黄牛之冠,以体躯高大、役用能力强、肉用性能好、遗传性稳定著称。建国以来,全国大部分省市(区)均有引种,对改良各地黄牛发挥了重要作用。1983年,陕西省家畜改良站开始饲养秦川种公牛,生产不同剂型的冻精供应各地,加速了黄牛改良步伐。秦川牛鲜精的品质直接  相似文献   

7.
卢要中 《中国牛业科学》2001,27(3):63-63,65
秦川牛肉质好,抗逆性强,易饲养,深受群众喜受,是优良的黄牛品种.但在当前经济发展的形势下,秦川牛饲养周期长,经济效益低,很不适应养殖需求.一头秦川牛,从犊牛到出栏,需两年以上时间,纯利润有1 000元左右,而黄牛奶改可成倍提高养牛经济效益.富平县宫里镇董村的"三元”改良牛,每年纯利润可达3 000~5 000元,是秦川牛的3~6倍.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为了解决秦川牛养殖效益低,长年吃闲饭的问题,1987年董村请来全国著名养牛专家邱怀教授,进行实地考察指导;又在县畜牧站的领导下,建立了黄牛改良站,用丹麦红牛对秦川牛杂交进行改良,使秦川牛的后代变为奶、肉、役兼用牛.  相似文献   

8.
黄牛是一种分布很广,具有乳、肉、役多种经济用途的反刍家畜。全世界有黄牛12亿多头,其产值超过任何一种家畜。我国黄牛自春秋以来,主要用于农业生产的动力来源。1984年末全国有黄牛5000余万头,其中奶牛只有133.7万头(包括乳肉兼用牛和改良牛);专用肉牛数量更少,除了杂交改良牛外,基本上是役用牛。秦川牛、南阳牛、鲁西牛、晋南牛、延边牛和复州牛是我国六大黄牛地方良种,都具有体格高大、毛色纯正、挽力大、皮板致密、耐粗饲、适应性强、繁  相似文献   

9.
<正> 西门塔尔牛早在20世纪初期就开始引入我国,但有计划引进西门塔尔牛是在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通过国家和地方贸易从苏联引入。1976年以来从联邦德国、奥地利和瑞士等国陆续引入了乳肉兼用、肉乳兼用型西门塔尔牛,1987年又从法国引入西门塔尔牛(蒙贝利亚牛)。这些牛除在一些国营农牧场纯繁外,主要用于改良我国黄牛,其杂交改良后代大约占我国各类杂交改良牛的50%。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西门塔尔牛两万余头,各类杂交改良牛250多万头。西门塔尔牛属于乳肉、肉乳兼用种,起源于瑞士的阿尔卑斯山谷,有着良好的宜牧能力和产奶产肉性能。我国自1981年成立中国西门塔尔牛育种委员会以来,逐步建立和建全了纯繁体系及其杂交改良体系,在纯种繁育上,出现了9600公斤的高产个体,产奶量超过4500公斤的高产群体,平均乳脂率达到4.0%,最高可达7.2%。在杂交改良上,用西门塔尔改良我国黄牛,使其由过去单一的役用逐步转向乳、肉、役  相似文献   

10.
前言西门塔尔牛早在20世纪初就开始引入我国,而后在50年代,特别是70年代以来,从前苏联、德国、奥地利和瑞士等国陆续引入了乳肉兼用、肉乳兼用西门塔尔牛,1987年又从法国引入蒙贝利亚牛,引入的西门塔尔牛除在一些国营农牧场纯繁外,主要用于改良我国黄牛,其杂交改良后代大约占我国各类杂交改良牛的50%。我国西门塔尔牛育种群规模3万头,各代杂交牛  相似文献   

11.
山西省畜牧局和晋中地区畜牧局在祁县进行了一次黄牛改良评比大会。这次大会评比的是西门塔尔牛改良的效果,共有50头西杂一代和二代参加了比赛。现将该县的有关几项经济收益情况简要汇总如下:西门塔尔牛是乳肉兼用品种,过去只用它来改良黄牛的肉用性能,但最近发现西杂改良牛有很好的乳用性能,如该县西六支秦村吕积广饲养的一头西杂二代牛第二胎产奶6405公斤  相似文献   

12.
我县从五十年代后期就开始了用秦川牛改良本地黄牛的试验研究,特别是1980年以来,随着黄牛冻配技术的推广应用,改良的步伐大大加快。到目前为止,改良牛已达2.3万多头,占牛群总数78%。为了比较准确地反映改良效果,在邱怀教授的指导下,我们开展了改良牛与本地牛役用性能对比测定,现将测定结果简报于后。  相似文献   

13.
张掖地区黑河中游的张临高三县市,1989年由地区统筹规划,确定4年建成张临高奶肉牛基地。基地建设依托千家万户,充分发挥建成的49处黄牛冻精点和饲料加工设施,技术干部作指导,农民技术员为骨干,用西门塔尔和黑白花冻精采用级进杂交的方式改良黄牛,大力发展肉乳兼用的商品牛。3年建设,牛饲养量已达13.95万头,改良牛发展  相似文献   

14.
我国黄牛数量多,分布广,有很多优点,但经济性能较低。随着农业机械化的进展,各地黄牛将由役用转变为肉用、乳用或兼用。一、黄牛的育种方向(一) 地方良种及非地方良种黄牛是否需要育成高产品种? 1.秦川牛、南阳牛、鲁西牛、晋南牛及延边牛等地方良种具有,体格大、肉质好、适应性强等优点。宜采用本品种选育,培育成肉用或乳肉兼用牛。2.非地方良种黄牛与进口的肉用或  相似文献   

15.
麟游县从1980年开始,引进秦川牛对当地黄牛进行杂交改良,采取冻配与秦川牛本交相结合的方法,持之以恒,从未间断。2000年开始,引进利木赞、西门塔尔、黑白花奶牛的冻精及细管,对改良牛进行配套杂交试验。为了掌握该县黄牛肉改效果,2009年在县科委的大力支持下,该站立项对利木赞改良效果进行测定,现将测定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在邱怀教授主持下,1983年西北农业大学通过农牧渔业部畜牧局从丹麦引进乳肉兼用的丹麦红牛种公牛2头,种母牛7头,用于改进秦川牛的产肉、产乳性能。现杂种一代牛已降生,并且杂种一代母牛开始产奶。发现改良效果显著,经济效益巨大,深受农民欢迎。为进一步开展丹麦红牛杂交改良工作,借鉴亚州其它国家引进丹麦红牛的经验和教  相似文献   

17.
我国有计划地引进西门塔尔牛是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通过国家贸易和地方小额贸易从苏联引入,1976年以来又从联邦德国、奥地利和瑞士等国陆续引入乳肉兼用、肉乳兼用型西门塔尔牛。这些牛除在一些国营农牧场纯繁外,主要用以改良黄牛。其杂交改良后代大约占我国各类杂交改良牛的30%,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西门塔尔牛2万多头,各代杂交改良牛210多万头。  相似文献   

18.
河北黄牛改良效果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8年根据杂交组合试验结果和生产条件,制订了河北黄牛改良区域规划;北部承德地区以肉牛为主,用夏洛来牛或肉乳兼用西门塔尔牛改良,张家口坝上继续搞好草原红牛的培育,山区和广大平原区以肉乳兼用牛为主,用西门塔尔牛改良;城市郊区和工矿区以乳用牛为主,用黑白花牛改良。  相似文献   

19.
“陇南黄牛杂交优势利用研究”省列课题提出陇南黄牛杂交改良向乳、肉、役兼用方向发展。实验已证明西本等一代杂种牛的生长速度、肉用、役用性能均比本地牛有很大提高,对乳、肉、役兼用牛来说,产奶性能的测定可以估测该牛的经济效益和犊牛生长发育的依据。为了探讨西本一代牛泌乳性能,为今后黄牛转化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1988年3月—11月进行了本试验,现总结报告于后。  相似文献   

20.
秦川牛是我国著名的役肉兼用地方黄牛良种,以体大力强、肉质鲜美、适应性强而著称于世。近年来随着农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秦川牛应从生产资料向生活资料转移,要着重解决生长发育较慢、后躯发育欠充实的缺陷,提高优质肉产量。因此,必须通过导血改良,才能达到上述目的。周至县从1998年开始,用国外优良肉牛品种皮埃蒙特牛冷冻精液,对秦川牛进行杂交改良,累计改良黄牛2.15万头,杂交改良一代牛在体尺、体重及产肉性能方面与秦川牛进行对照,显示出良好的改良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