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为解决豆浆通电加热过程中的极板污染问题,该文研究了在豆浆的连续通电加热过程中,电源频率对于电源极板污染的影响。试验表明,相比于100Hz的低频交流电,频率超过1000Hz的高频交流电能有效抑制电源极板污染。研究结果对于通电加热在豆浆加工的应用提供了依据,并对富含蛋白质液体食品连续通电加热中极板污染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通电加热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通电加热技术是食品工程中的一门新兴技术,食品物料的电导率是影响通电加热的主要参数之一。该文介绍了通电加热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点,分析了影响食品物料电导率的因素及其对通电加热的影响;讨论了通电加热在杀菌、肉制品加工、淀粉糊化中的应用,指出了通电加热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通电加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为将通电加热技术应用于排骨类肉制品原料的加工,该文利用浸泡式通电加热装置,对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和自来水中的单根猪肋排骨试样在1 500 V/m电场强度下进行了通电加热试验。结果表明:当试样在自来水和 0.01~0.03 mol/L 的NaCl溶液中进行通电加热时,无论排骨的排列方向如何,试样各部分的加热速率均高于溶液的加热速率,但是,当NaCl溶液的浓度为0.05 mol/L时,试样中仅肌肉的加热速率略高于溶液的加热速率;进一步研究表明,试样长轴平行于电场方向时试样各部分的加热速率均高于试样长轴垂直于电场方向时试样对应部分的加热速率,并且加热槽内试样与溶液混合物的电导率与温度呈线性关系。因此,在确保试样平均加热速率高于溶液平均加热速率的前提下,最佳工艺条件为:试样长轴与电场方向平行,溶液浓度不超过0.03 mol/L。这为通电加热技术应用于排骨类肉制品原料的加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含水果颗粒液态食品物料通电加热温度场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利用自行设计研制的测试系统对含水果颗粒液态食品物料通电加热中颗粒中心与液态物料的温度及电导率变化进行测试,研究得出不同固液混合食品物料通电加热中温度和固液两相电导率的变化规律;固液两相的电导率及其加热中的变化不同是物料加热中非均匀温度场产生的主要原因,加热装置的管壁和入料口散热及电极板附近局部过热对物料在装置加热中的温度分布也一定影响。研究结果对进一步研究含颗粒食品电加热特性、研制实用的通电加热装置及开发高品质的含颗粒食品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猪肉通电加热解冻及快餐肠制作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该文以市售猪肉为主要的研究对象,采用电加热加工手段,研究解冻和快餐肠制作工艺,结果表明:冻肉通电加热过程中采用0.4%的食盐水作介质,可以加快解冻过程,并很好的保持了肉的品质;猪肉在通电加热过程中电导率的变化与电场方向及肉的结构有关;在电压对肉糜加热速率和电导率的影响中,在一定范围内,电压越高,肉糜加热速率越快;通电加热制作快餐肠最佳工艺条件为:在食盐含量为0.4%、电压为100V条件下通电加热5min。  相似文献   

7.
含颗粒液态食品通电加热研究动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国内外含颗粒液态食品通电加热研究分析,介绍了含颗粒液态食品通电加热的原理和加工特性,总结出影响通电加热食品品质的因素,概述了通电加热技术在含颗粒食品中的研究动态,阐述了含颗粒食品通电加热中数学模型的应用现状,指出含颗粒液态食品通电加热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研究及发展趋势提出了建议.对进一步深入研究含颗粒液态食品通电加热的加工特性、影响因子及其应用具有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不同土地利用条件下的城市土壤电导率垂直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导率在探讨城市土壤基本化学性质、盐渍化程度、肥力质量特征和污染特点方面有重要意义.利用电导率仪测定南京市道路、绿地和菜地土壤电导率,并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垂直分布特征探讨和电导率与其他土壤理化指标的相关分析及在此基础上展开的逐步回归和通径分析,研究土地利用方式对城市土壤电导率垂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南京市主城区土壤电导率最高值0.641 mS/cm,并无盐渍化现象,但由于受人为干扰的程度存在较大差异,道路和菜地土壤电导率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65.40%和72.60%),而绿地土壤电导率变异系数较小(21.05%);土壤电导率的垂直分布具有各自鲜明的特点:道路土壤电导率表层较高,表层以下无一定规律;菜地土壤自耕作层向下电导率逐渐降低;绿地土壤无明显趋势.土壤电导率影响因素在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间也存在差异:道路土壤电导率受频率磁化率和活性铁等控制,绿地土壤电导率受总有机碳和活性铁等控制,而菜地土壤电导率受总有机碳、全磷和游离铁等控制.由于所研究影响因子仅能解释电导率总变异的40.72%~58.86%,今后还需从城市土壤离子组成等方面进一步深入研究土壤电导率的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9.
不同加热条件下脱水设备与工艺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传统的蔬菜热风加热干燥和远红外辐射加热干燥方式所存在的问题,采用组合加热和并流引风技术方案,将远红外辐射与热风两种加热方式优化组合,充分发挥各自优点,整合成为一种新的组合加热式干燥技术。不同加热条件下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组合加热的干燥速度最快,平均单位能耗较低。综合分析认为,蔬菜干燥中应采用“先热风、后远红外”的组合加热形式。设备引风管和供风管的连接管直径自上而下依次减小,即供给各层干燥箱的热风量和从各层干燥箱的引风量自上而下也相应地减小,满足了各层干燥箱对风量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保护性耕作条件下的深松技术试验(简报)   总被引:6,自引:8,他引:6  
针对立柱式深松机在作业过程中存在的缠绕堵塞、牵引阻力大等问题,该研究提出在原深松铲前方加装一个松土铲或圆盘刀两套研究解决方案,研制了机具,并进行了田间对比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带圆盘刀式深松机性能较好,相比立柱式深松机和带松土铲深松机,牵引阻力、油耗及松土沟的沟宽都有所降低;对作物残茬和杂草切割效果明显。带圆盘刀式深松机能有效地抑制作业后土壤水分的蒸发,可广泛用于秸秆覆盖条件下的深松作业。  相似文献   

11.
针对电饭煲蒸煮米饭存在电热转化效率低、温度不易控制等不足,该研究设计了一种加热速率和保温温度自动可控的欧姆加热试验系统,研究了浸泡时间(5、15、30、50、80 min)和水米比(1.25∶1、1.50∶1、1.75∶1、2.00∶1 mL/g)对水米混合物的电导率、欧姆蒸煮加热速率、能耗以及米饭品质(膨胀率、吸水率、物性值和颜色)的影响,并与电饭煲蒸煮米饭的能耗和品质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浸泡能够增大水米混合物电导率,水米比越小电导率增加越快,有效提高欧姆加热蒸煮米饭加热速率;浸泡还有利于减少米饭蒸煮能耗(P<0.05),促进米饭软化;因此大米浸泡处理30 min后采用欧姆加热蒸煮米饭可行。欧姆蒸煮加热速率越快,米饭硬度上升(P<0.05),而黏性和弹性则略有减小(P<0.05),加热速率在3~9 ℃/min范围内为宜;水米比可取1.25∶1~1.50∶1 mL/g。蒸煮相同质量的大米,欧姆加热所需能耗仅为电饭煲蒸煮的20%~25%;相较于电饭煲蒸煮,欧姆加热蒸煮米饭硬度最大可减小21%,且膨胀率和吸水率较大(P<0.05)、亮度L*值较小(P<0.05)。研究结果可为研发基于欧姆加热的快速高效米饭自动蒸煮装置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欧姆加热技术利用物料的电导特性进行加热,升温迅速且均匀,营养损失少,将其应用于对流体食品的杀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采用自行设计的欧姆加热杀菌试验电源装置进行单因素试验分析,初步的试验结果表明,欧姆加热杀菌方法对豆浆的总细菌具有明显的杀灭作用,而且保温时间、处理电压和处理频率对该杀菌方法的效果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豆乳酒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对豆乳酶解液发酵制酒的酿造工艺进行了初步的探讨,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确定出该产品的最佳生产工艺。结果表明,大豆与水1∶10制成的豆乳中加入12000 U/L的木瓜蛋白酶,pH 7.0,60℃水解6 h,水解液中接种0.15‰葡萄酵母菌,加入18%的蔗糖,用柠檬酸调发酵液pH值3.4,在25~27℃下发酵7~9 d,经陈酿后研制出的豆乳酒风味纯正,酒体丰满,口感、稳定性均较好,不仅含有大豆的营养物质,还有发酵酒的芳香,为充分利用大豆资源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连作土壤盆栽大豆的根际酸度和微生物数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作土壤条件下,不同抗性品种的根际微生物变化不同。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连作条件下,抗病品种绥农10号和抗线2号根际环境pH中性偏碱,不利病原真菌生长;感病品种合丰25号根际则处于偏酸环境,使作物易于感染根腐病。抗性大豆品种绥农10号和抗线2号的根际细菌数量增加,真菌数量减少;感病品种合丰25号的细菌和真菌数量变化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超高压处理及加热处理对羊乳中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该文以崂山奶山羊乳为研究对象,通过氯仿-甲醇法和碱催化法分别对乳脂肪进行提取和甲酯化,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方法分析在100、200、300、400 MPa超高压条件和65℃/30 min、75℃/15 min、90℃/1 min、煮沸加热条件下羊乳中各脂肪酸组成的变化,结果显示:经超高压处理,羊乳中的短链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变化均不显著(P>0.05),而经加热处理羊乳中的短链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显著降低(P<0.001)。经超高压处理羊乳中C6:0、C8:0和C10:0含量的变化均不显著(P>0.05);C12:0、C14:0含量显著增加(P<0.01),C16:0变化不显著(P<0.05),C18:0含量显著降低(P<0.05);C18:1含量的变化不显著(P>0.05),C18:2和C18:3含量显著降低(P<0.01,P<0.05),C20:4含量变化不显著(P>0.05)。而经加热处理羊乳中C10:0含量显著升高(P<0.01);C12:0、C14:0和C16:0含量也均显著升高(P<0.05),C18:0含量的变化不显著(P>0.05);C18:1、C18:2、C18:3含量均显著降低(P<0.001,P<0.05,P<0.001),而C20:4为检测出来。研究结果表明超高压处理能够更好的保持羊乳中脂肪酸的含量及组成,进而为超高压技术和加热处理在乳品中的应用及羊乳资源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Continuous cropping can be a serious problem in Chinese soybean production. This can result in yield reduction, root diseases, and changes in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We studied community structure, clone libraries, and abundance of ammonia oxidizing bacteria (AOB) in soybean fields there were in continuous soybean production for up to 17 years (SC17).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otential nitrification rate (PNR) and amoA gene abundance of soybean in continuous cultivation for seven years (SC7) was 0.34 µg NO3? g?1 and 4.71 × 10?5 amoA gene copies/g dry soil, respectively. These values were lower than other treatments. Phylogenetic affiliation analysis based on blast results of amoA gene clone sequencing showed that the sequences belonged to seven clusters: Cluster 1, Cluster 3b, Cluster 3a.1, Cluster 3a.2, Cluster 9, Cluster 10, and Cluster 4. Correlation of AOB community compositions with environmental factors was performed using 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CCA).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composition of AOB communities in maize–soybean (MS) rotation and continuous cropping of soybean for two years (SC2) were positively related to the PNR of soil, soil moisture, and soil total nitrogen content. Soybean fields continuously cropped for 11 years (SC11) and SC7 fields had AOB community compositions that were negatively related to these factors. The AOB community composition of SC17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to the soil total carbon content of soil. The results in this study indicate that the potential activity and abundance of AOB community in soil significantly changed after seven years continuous cropping compared to other continuous cropping intervals. Cropping systems have important effect on the diversity of functional microorganisms and associated nitrogen cycl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