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兽医透皮治疗体系(TTS)研究:Ⅱ诺氟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人工养鳖多发病调查与病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鲫腐皮病病原菌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对鲫腐皮病的病因及病原菌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水温为18.1 ̄31.0℃时,病程为48 ̄120h;随着水温的升高感染力加强,二者呈显著正相关,r=0.958(n=5),经过病原菌进行分离培养,生理生化反应测定,初步认为是点状产气单胞菌点状亚种。  相似文献   

5.
6.
橡胶树死皮病是一种危害严重的病害,一百年来虽然对其研究已取得长足的进步,但仍然有许多问题未得到解答。笔者对橡胶树死皮病的种类、病因及防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橡胶树研究者和生产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橡胶树褐皮病的病因及其防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褐皮病的症状特点是割线上下皮层有明显的褐斑病灶,排胶减少或不排胶。病树树冠上还往往会发生枝条变扁、畸形、缩节、丛枝,顶部叶片变小成簇的丛枝病。有丛枝病的芽接树,90%会同时发生褐皮病,其余在1/2~1年也会发生褐皮病,两者关系密切。电镜检查,在无性系GT1及RRIM600病树树干韧皮部筛管细胞发现多形态类立克次氏体(RLO),菌体大小分别为100~2400nm和275~1395nm;在GT1根部的RLO为576~825nm;在IAN6645及PB28/59病树树冠上表现有丛枝病症状的病枝里为球形和椭圆形,大小为390~920nm;病树RLO壁厚约20nm。上述健康对照树均没有发现RLO。因而认为树冠的丛枝可能就是橡胶树褐皮病的一种症状。 七年(1979~1986)研究表明,橡胶褐皮病树经注射或环状刮皮涂保01、青霉素及四环素后,胶乳及干胶产量比对照树明显增产,病情减轻,其中以“保01”的效果最好,药剂有效持续期为3~6个月。药物处理对中、轻病树效果较好,对重病树效果较差。 根据上述试验结果,我们认为RLO是橡胶树褐皮病的病原。  相似文献   

8.
9.
苹果腐烂病俗称烂皮病、臭皮病.主要分布于北方苹果产区,发生普遍,为害严重.重病果园树干上病疤累累,枝干残缺不全,甚至整株枯死. 一、症状与诊断 腐烂病主要为害结果树,其次为害幼树、幼苗.腐烂病菌是弱寄生菌,随风雨传播,从伤口侵入树皮.它的为害症状分溃疡型、枝枯型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10.
柑桔对黄龙病病原与病毒混合侵染的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已知在福建省柑桔产区发生的由嫁接传染的病害有黄龙病、衰退病、裂皮病和碎叶病。由于长期以来柑桔采用无性繁殖的结果,造成这几种病害多以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侵染形式存在。对苗期进行混合接种的试验结果表明,病状表现的严重程度与柑桔对该病原的抗性程度的密切关系,感病的病状明显,抗病的病状不明显或不表现;但各组合接种株与其过氧化物酶同酶的变化则表现出比较复杂的关系。福建省柑桔的主栽品种是芦柑、雪柑和福桔,它们对衰退病、裂皮病和碎叶病具有一定的抗性,所以这3种病原的混合侵染对本砧的柑桔生产没有造成严重的危害。  相似文献   

11.
12.
红松烂皮病病情及发病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3.
杨树烂皮病生物防治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通过已筛选出的对杨烂皮病有明显拮抗作用的5种菌种:,Trichoderma sp.,Penicillinm sp., Aspergillus sp., Eurotium sp., Fusarium sp., 用PDA固体培养基和查彼(czapek)培养液培养,分别获得各菌种抱子和发酵液,对扬烂皮病树刮皮喷雾防治,进行林间筛选试验。室内测定结果表明:平扳对峙培养,Trichoderma sp.和Fusarium sp.的抑菌效果好于其它三种拮抗菌;孢子萌发试验,5种菌的培养过滤液均对病菌孢子萌发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接种试验,先接拮抗效果最好,为33.3%—100%,混合接效果要次之,为0%—72.2%,后接效果最差,为5.6%—33.3%。林间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孢悬液防治效果好于发酵液防治,其中Tyichodeyma sp.和Fusayium sp.的防治效果最好,而且在树干上存活时间较长。治愈率除Aspergillus sp.外,均达70%以上。  相似文献   

14.
15.
红松烂皮病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6.
17.
杨树烂皮病空间格局及抽样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Taylor幂法则和Iwao回归研究了杨树烂皮病的空间格局,认为其格局是以感病杨树个体群为基本分布成份的均匀分布,并从感病株数、病情指数两个水平给出了最适抽样、数据代换、序贯分析的模型群。  相似文献   

18.
刘竣铎 《新农业》2004,(4):51-51
杨树烂皮病又称杨树腐烂病,主要危害树木的枝干,布于我国东北、西北、华北等地区。此病传染性极,病害流行,往往造成林木大片死亡,损失很大。近年由于杨树大面积栽植,此病各地时有发生,单一的杨品种栽植,会给此病大发生创造条件,如不加严格防与控制,有人发生的可能。分强来树治  相似文献   

19.
20.
1.赤皮病。俗称脱鳞症,系赤皮病菌侵染所致。病鱼体表两侧及腹部出血发炎,鳞片松离或脱落,出现块状红斑,鳍条破裂腐烂。鱼体瘦弱,常独游水面,行动迟慢。治疗方法:①每667平方米(1亩)水面用切碎的苦楝树叶7.5公斤,辣蓼5公斤加水适量熬成15公斤浓液,加入食盐1.5公斤泼于塘内。每天1次,连续3天。②每立方米水用漂白粉1-1.5克全池泼洒,或在经常投放草料处挂3~4只盛有150克漂白粉的袋。每天换1次,连续3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