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明确热研2号柱花草与假臭草早期生长的竞争关系、探索假臭草替代控制的途径和管理策略,设置总株数为8株,设5种柱花草与假臭草混播比例(8∶0、6∶2、4∶4、2∶6、0∶8)进行盆栽试验,对各混播比例下2种植物在浇水频率为1次/2 d时的生长情况和相对竞争能力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与单独播种时相比,随着柱花草混播株数的减少,柱花草单株总生物量、生物量分配、茎叶生物量质量分数、株高、根长和生长速度均逐渐降低,而生物量根冠比、根生物量质量分数均逐渐增大,假臭草的各对应指标则相反。混播状态下2种植物的相对产量总和均显著小于1(P0.05),柱花草在其株数较多(混播比例为6∶2)时的相对竞争力比假臭草强,相对产量是假臭草的1.58倍,竞争平衡指数大于0,可使假臭草的生长速度峰值减小并推迟其出现时间,资源分配策略为优先进行地上部茎叶扩展和地下部伸长生长,随着混播株数减少柱花草的相对竞争能力显著降低(P0.05)。因此,利用热研2号柱花草替代控制假臭草的基本条件为采取措施确保柱花草在混生群落中的成株比例大于1∶1,最好达到3∶1。  相似文献   

2.
为了揭示种间相互作用对柱花草/黑籽雀稗间作体系生产力的影响,试验设计三个处理,分别是单作柱花草、单作黑籽雀稗、柱花草/黑籽雀稗间作,观测了三个不同种植模式作物整个生育的物候期、整个植株生长量、生物量、生物量的当量比及不同种植体系土壤有机质、全氮和全磷的差异。结果表明:1种植牧草270天后,间作体系地上部和地下部生物量的当量比分别是3.05和3.52,土地当量比大于1,表明柱花草/黑籽雀稗间种具有间作优势。2与单作相比,间作体系黑籽雀稗物候期推迟5天;其生长量、生物量均高于单作,株高、根长、干草产量和根系产量分别高于单作9.67 cm、7.33 cm、345.50 g·株~(-1)、131.67 g·株~(-1)。与柱花草单作对比,间作的分枝期、现蕾期、花期比单作分别推迟5天、15天、5~15天;其生长量和生物量低于单作,柱花草株高、根系深、根冠比、根瘤量、干草产量和根系产量分别低于单作10.64 cm、0.54 cm、0.08、0.84粒·株~(-1)、14.29 g·株~(-1)和1.48 g·株~(-1);3间作体系土壤养分有机质、全氮、全磷比种植前增加的量分别为0.039%、0.003%、0.001%。单作柱花草样地有机质、全氮比种植前增加的量分别为0.063%、0.006%,磷比种植前减少0.001%;单作黑籽雀稗样地有机质、全氮比种植前减少0.017%、0.002%。表明,柱花草的间作提高了样地土壤有机质、全氮和全磷含量;柱花草在生物固氮过程中,以磷固氮,消耗磷素致使单作柱花草样地全磷量减少,全氮量增加。  相似文献   

3.
化感作用和资源竞争是植物之间普遍存在的一种种间相互作用,也是入侵植物成功入侵的重要"武器"。假臭草的成功入侵除了与其他植物争夺资源外,还通过化感作用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长。本研究以假臭草为供体,热研2号柱花草为受体,以植物的化感作用和资源竞争为切入点,应用化感-竞争分离法构建共生群落研究化感作用和资源竞争。结果表明,地上竞争对假臭草入侵的促进作用达到20%以上,而地上化感作用、地下化感和地下竞争对假臭草入侵的影响不明显。地上竞争促进假臭草成功入侵,地上化感作用、地下化感作用和地下竞争可能在入侵后期才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
2001~2003年分别按照替换试验设计的模型盆栽抗草铵膦转基因水稻991与稗草、普通粳稻越富与稗草,比较这两个水稻品种与稗草的竞争力。水稻和稗草按照4:0、3:1、2∶2、1∶3和0∶4的比例混种。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普通粳稻越富和转基因水稻991对稗草的敏感性存在显著差异。在稗草存在下,转基因抗草铵膦水稻991的干重和根长受稗草抑制程度大于普通粳稻越富;而叶面积指数的趋势相反,991的入侵能力明显低于越富。综合评价为在与稗草的竞争性方面,普通粳稻越富优于转基因抗草铵膦水稻991。  相似文献   

5.
外来杂草在海南的危害及病害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海南13种外来杂草展开调查,其中分布广泛、危害最为严重的是飞机草和假臭草。在9种外来杂草上共分离获得17种真菌,分别是侵染假臭草的链隔孢(Alternaria sp.)、镰刀菌(Fusarium sp.),侵染飞机草的飞机草泽兰尾孢(Cerospora eupatorii Peck.)、炭疽菌(Colletotrichum sp.)和链格孢(Alternaria sp.),侵染蟛蜞菊的链隔孢(Alternaria sp.)和炭疽菌(Colletotrichum sp.),侵染空心莲子草的假隔链格孢(Nimbya alternantherae)和镰刀菌(Fusarium sp.),侵染小飞蓬的弯孢(Curvularia sp.)和链格孢(Alternaria sp.),侵染阔叶丰花草和胜红蓟的弯孢(Curvularia sp.),侵染三叶鬼针草的弯孢(Curvularia sp.)和黑孢霉(Nigrospora sphaerica),侵染凤眼莲的链格孢(Alternaria sp.)和炭疽菌(Colletotrichum sp.)。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宁波沿海地区水稻田稗草发生量及对丙草胺和丁草胺的抗药性,本研究以宁波沿海地区土壤盐碱化、碱化和非盐碱化稻田的稗草及土壤中稗草种子库密度为研究对象,通过连续3年的大田试验及室内抗药性分析,研究稗草草相及土壤中稗草种子库密度变化,并对稗草的抗药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调查周期内,宁波沿海的盐碱化稻田稗草发生密度为16.23株/m2,显著高于土壤碱化和非盐碱化稻田中的11.70株/m2和10.10株/m2。盐碱化稻田稗草种子库密度为19 169.17粒/m2,高于土壤碱化稻田的17 224.83粒/m2,并显著高于非盐碱稻田的15 411.33粒/m2。在庵东镇和大徐镇的盐碱稻田中,稗草对丙草胺和丁草胺的相对抗药性指数(RI)分别从调查初始期的4.51和2.88上升至调查末期的5.52和6.14,达到中抗水平;而在土壤碱化稻田和非盐碱稻田中,稗草对丙草胺和丁草胺的RI均维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调查周期内介于1.00~2.33之间,处于低抗水平。因此,在该地区的水稻生产过程中,应尽量改善土质,以控制稗草种群规模、延缓抗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水稻与稗草在大田条件下的竞争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类型不同密度的水稻与一定密度的稗草混合种植 ,结果表明 :在低密度条件下稗草的生长速率显著高于水稻 ,而在高密度条件下水稻的生长速率显著高于稗草 ;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 ,水稻的生长速率逐渐增大而稗草的生长速率逐渐减小。所有条件下稗草的相对生长速率都显著高于水稻的相对生长速率。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在试验条件下随水稻密度的增加而增加 ,且差异显著。相对来说 ,稗草对穗重型品种的影响比对穗数型品种的影响更大一些 ,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根据文献检索,雀稗属植物上发生的有害生物共有105种(属)。按照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准则评估,阿根廷茎象甲、雀稗麦角病菌、香蕉枯萎病菌、小麦基腐病菌、长针线虫、根结线虫、毛刺线虫和剑线虫等8种有害生物应引起重视;应防范某些雀稗成为我国外来有害杂草。  相似文献   

9.
本场用美国陶氏益农公司提供的克林秋(Clincher)对稗草、千金子进行了防除试验,结果表明克林秋在适当的剂量下对稗草,特别是千金子的效果非常好。克林秋通用名为Cyhalofopbutyl,代号为XDE537.DEH112,化学名称为2-4-(氰-2-2-氟苯氧基)苯氧基]丙酸丁脂。其作用机理是抑制乙酸辅酸A羧化酸的活性杀死杂草。据资料介绍,它对稗草、千金子、马唐、狗牙根、狗尾草、假高粱等多种禾本科杂草有效。1材料与方法1.豆供试药剂10%克林秋乳油(美国陶氏益农公司提供)、50%二氯险耐酸可湿性粉剂(昆山化工厂产品)。1.2试验设计小…  相似文献   

10.
利用甘肃甘谷县和四川盐亭县当地各4个对条锈病具不同抗性的小麦品种,按照抗感品种不同比例混(间)种研究各种植方式对小麦条锈病的防治作用和对小麦的增产效果,并以REM比较各混(间)种种植方式的效果。结果表明,混(间)种对本地菌源引起的病害有明显效果,混种对病害的减轻程度为29.6%~81.9%,对外来菌源引起的病害效果较差;混(间)种对于小麦的增产作用也表现不一,28个混间种处理中,仅8个处理(占28.6%)有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