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七种农药在3种不同类型土壤中的吸附及淋溶特性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采用振荡平衡法和土柱淋溶法研究了2,4-滴酸、丁噻隆、毒草胺、炔草酸、氟环唑、甲基磺草酮和烯啶虫胺7种农药在江西红壤、太湖水稻土及东北黑土3种不同理化性质土壤中的吸附及淋溶特性,探讨了农药性质及土壤理化性质对供试农药在土壤中吸附、淋溶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农药的水溶性越大,其在土壤中的吸附性越弱,淋溶性越强;农药在土壤中的吸附性与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以及阳离子交换量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以及农药性质是影响农药在土壤中淋溶及迁移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通过陆生微宇宙土芯淋溶试验研究克百威、乐果在常州水稻土和海安高砂土2种土壤中的降解和淋溶特性。结果表明:在整个实验周期,克百威、乐果在高砂土、水稻土不同土层中的含量依次为0~1010~3030~60cm;施药后2h淋溶,2种农药在水样中的检出浓度均较高;就2种农药对比而言,乐果在淋溶水样中浓度降低较为迅速,14d时淋溶水样中就未检出,而克百威在14d时仍有检出。受试农药的理化性质、降解特性及受试土壤的理化性等因素能很好地诠释试验结果。研究一方面可为这2种农药的科学使用提供参考,另一方面,为陆生微宇宙系统的开发、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通过陆生微宇宙土芯淋溶试验研究克百威、乐果在常州水稻土和海安高砂土2种土壤中的降解和淋溶特性。结果表明:在整个实验周期,克百威、乐果在高砂土、水稻土不同土层中的含量依次为0~10〉10-30〉30~60cm;施药后2h淋溶,2种农药在水样中的检出浓度均较高:就2种农药对比而言,乐果在淋溶水样中浓度降低较为迅速,14d时淋溶水样中就未检出。而克百威在14d时仍有检出。受试农药的理化性质、降解特性及受试土壤的理化性等因素能很好地诠释试验结果。研究一方面可为这2种农药的科学使用提供参考,另一方面.为陆生微宇宙系统的开发、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以内蒙古西部为研究区,按35种土壤亚类共采集103份土样,测定了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理化特性,并分析了其相关性。结果表明:该地区土壤细菌、放线菌、真菌的平均数量分别为515.67×104、145.61×104、1.62×104cfu·g-1。土壤理化特性分析结果显示,土壤呈中性到碱性;土壤含水量很低,其中96.1%的土壤含水量15%;土壤养分含量普遍很低。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pH、含水量、碱解氮、速效钾均体现出相关性;土壤碱解氮是影响土壤微生物数量的直接作用因子,而土壤pH、速效钾主要是通过其他环境因子影响土壤微生物数量。说明内蒙古西部地区土壤偏碱性,其含水量、养分含量偏低是造成该地区土壤微生物数量较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农药的施用方式和施用效果与其在植物中的内吸和传导行为密切相关.农药在植物表面和内部的内吸和传导行为,不仅与其自身理化性质有关,还受植物种类、生长期、生长条件及施药方式等因素的影响.研究农药在植物体内的内吸和传导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对于选择合适的施药技术及提高农药利用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综述了农药在植物体内的内吸和传...  相似文献   

6.
从广义电磁波角度,讨论了土壤水分电磁测量方法的物理机理,详细分析了土壤水分广义电磁测量方法的研究历史、现状和问题。指出现有各种土壤水分电磁测量方法误差大的核心原因是由于土壤理化特性空间变异造成的,因此,深入研究田间土壤理化特性空间变异对土壤电磁特性影响规律,寻找水分敏感性强而土壤容重、质地、含盐量影响小的测量方法和测量频率,并把这一理论研究与传感测试技术研究结合是土壤水分电磁测量理论与技术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绿洲区土壤镍的吸附解吸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重金属的移动性和生物有效性与重金属的吸附解吸及形态分布密切相关.通过序批试验、单步提取和连续提取的方法,研究绿洲区土壤镍(Ni)的吸附解吸特性.结果发现:①所研究的土壤呈现碱性,具低有机质含量和高碳酸盐含量特征,土壤未被镍所污染;②Freundlich可以用来模拟绿洲区土壤对镍的吸附行为.吸附能力与土壤粉粒、黏粒、全磷、有机质、CEC成显著正相关,而与砂粒成显著负相关,土壤pH并不是影响绿洲区土壤吸附镍的重要因子,绿洲区土壤对镍的吸附不是哪一个土壤理化参数所控制,而可能是土壤理化参数的联合控制;③绿洲区土壤镍的解吸量随土壤中镍吸附量的增加而增加,土壤镍解吸量与解吸前吸附量的关系可以用幂函数进行模拟;④在添加50 mg/L镍的条件下,绿洲区土壤吸附的镍主要以铁-锰结合态、碳酸盐结合态和可交换态为主.  相似文献   

8.
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续)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3.1.6 土壤淋溶作用试验在农业上使用的农药,都要提供淋溶特性资料。淋溶作用与吸附作用密切相关,可利用吸附常数估计农药在土壤中的移动性。淋溶试验可用土壤柱淋溶法或土壤薄层层析法测定。用土壤柱淋溶法测定时,对易降解的农药,最好同时测定降解作用。试验时可模拟农药使用地区的气温与降雨条件,并提供土  相似文献   

9.
微塑料可以吸附环境中的有机污染物,可能会影响农药在土壤中的降解、吸附和迁移等环境行为,其影响与微塑料和农药的类型有关。为明确微塑料对异菌脲在土壤中环境行为的影响,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聚酰胺 (PA) 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PMMA) 微塑料对异菌脲在土壤中吸附、迁移、淋溶和降解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含2% (质量分数,下同) PMMA土壤和含2% PA土壤的土壤吸附常数 (Kf) 分别是对照土壤的2.9倍和1.2倍;在pH 4 ~ 7范围内,土壤对异菌脲的吸附容量随pH值的增加而增加;异菌脲在对照土壤、含2% PA土壤、含2% PMMA土壤中的比移值 (Rf) 分别为0.12、0.097和0.091,在第一段土柱中的含量分别为85.4%、100%和100%;异菌脲在对照土壤、含2% PA土壤和含2% PMMA土壤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19.8、26.7和40.8 d。研究表明,微塑料通过提高土壤对农药异菌脲的吸附能力,抑制了异菌脲在土壤中的迁移和淋溶,延长了其在土壤中的降解半衰期,因而可能会加剧其对表层土壤环境的威胁。  相似文献   

10.
水稻害虫防治安全使用农药专家系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电脑技术,将水稻虫害的生物学特性、农药理化性质、稻田生态学特性和虫害防治经济指标等有关知识和数据经提炼形成电脑可处理的规则、知识和数据库,编制专家系统。通过人—机对话的形式来指导农药使用者安全使用农药防治水稻虫害。  相似文献   

11.
农药的生态环境特性与农药残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详尽介绍了农药施用后在土壤、水、植株等环境中的分布情况,农药对环境生物的影响,以及农药的残留问题,并运用农药生态环境特性理论,进行了磺酰脲类除草剂的残留检测试验,正确指导了农业生产中的农药施用方法与施用量,保证了农业的丰收。  相似文献   

12.
农药在使用过程中会通过液滴飞溅漂移、包装残留、加工泄露以及生物体排泄等多种方式不可避免地进入土壤环境,给土壤生物带来潜在的环境风险。蚯蚓是土壤中主要的生物类群,也是评估农药毒性风险最合适的土壤模式生物。本文基于当前国内外关于农药对蚯蚓毒理学效应影响的研究,概括了农药进入土壤中的途径及其在土壤中的残留现状、农药在蚯蚓体内的富集与消除行为;归纳了农药暴露对蚯蚓产生的生长及生殖毒性、细胞毒性、神经毒性、遗传毒性和氧化应激等毒性影响,着重综述了转录组学、代谢组学及微生物组学等组学方法在揭示农药对蚯蚓毒性作用机制方面的最新研究应用进展。本文可为农药的土壤生态风险评估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撑,并为农药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单嘧磺酯在土壤中的淋溶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单嘧磺酯在土壤中的分析方法,并采用土壤薄层法研究了单嘧磺酯在我国具有代表性的3种土壤中的淋溶特性。结果表明,单嘧磺酯土壤中分析方法的回收率为77.7~105%,相对标准偏差为2.51~9.06%,最低检出浓度为0.218mg/kg。单嘧磺酯的土壤淋溶研究结果表明,单嘧磺酯在河南、内蒙古和云南土壤中的Rf值分别为0.75、0.75和0.59;在采集自河南和内蒙古的土壤中的移动性能为可移动;在采集自云南的土壤中的移动性能为中等移动。单嘧磺酯的土壤淋溶特性与土壤的理化性质密切相关。土壤pH越小、土壤粘粒含量越高,单嘧磺酯的土壤淋溶性越弱。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揭示陇东黄土高原地区杏园土壤综合肥力对3种不同人工生草管理模式(模式A:杏树+黄花菜;模式B:杏树+紫花苜蓿;模式C:杏树+黄花菜+紫花苜蓿)及对照组CK(杏树+清耕)的响应机制,采用常规方法测定了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及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等14项土壤环境指标。结果表明:土壤碱性磷酸酶和转化酶活性分别在模式A和C下活性最高,分别为18.18±0.51μg·g~(-1)·h~(-1)和213.15±3.69μg·g~(-1)·h~(-1),而土壤脲酶则在模式B和C中活性最高,分别为25.52±0.79μg·g~(-1)·h~(-1)和26.44±0.57μg·g~(-1)·h~(-1),土壤速效钾和速效磷含量在3个模式间无显著差异,但模式B(36.46±1.84 mg·kg~(-1))的土壤碱解氮含量最高;4种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在不同生草模式下均呈模式C模式B模式ACK,其中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在模式B和模式C之间无显著差异。NMDS排序结果表明,影响杏树林不同生草模式土壤肥力差异的最主要环境因子是Patrick丰富度指数(r~2=0.8489)和土壤脲酶(r~2=0.8111)。方差分解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学特性、酶活性及理化特性的总叠加效应共同解释杏树根际土壤综合肥力变异的79%,而土壤酶活性与微生物学特性是影响土壤肥力变异的主要环境因子(41%),土壤理化特性(3%)的独立效应对土壤肥力的影响要明显低于土壤酶活性(15%)与土壤微生物学特性(13%)。  相似文献   

15.
农药在水介质中的光化学降解研究情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药在水环境中会受到理化因子作用发生降解。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关于水介质中农药光降解机理和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加以总结和归纳,阐述水介质中农药光降解的动力学模型、光化学反应类型,以及在水环境中影响农药光降解的主要因素,概述水介质中农药的光降解特性。  相似文献   

16.
胡笑形 《农药学学报》2015,17(3):266-266
<正>本书为《The Pesticide Manual》(16th edition)的中译本。是全世界公认的权威性农药工具书。本手册详细介绍了920个农药品种的英、中文通用名称、结构式、分子式、相对分子质量、结构类型、活性用途、化学名称、CAS登录号、理化性质、加工剂型、应用、生产企业、商品名、哺乳动物毒性、生态毒性和环境行为等内容。文前附有编译说明、条目说明、立体化学命名法、农药抗性等内容,文后附录中对另外710个农药品种  相似文献   

17.
艾比湖流域5种土壤类型的酶活性和理化性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艾比湖流域为研究区,研究了荒漠5种类型土壤(黑钙土、栗钙土、棕漠土、灰漠土和灰钙土)的4种酶(过氧化氢酶、磷酸酶、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和理化性质(0~15、15~30 cm和30~50 cm土层),并分析土壤酶活性与理化性质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① 黑钙土和栗钙土的土壤理化性质优于其他土壤类型;各类型土壤理化性质的垂直分布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土壤含水率和总盐表现为递减,土壤pH、有机质、全氮和速效磷则表现为递增。② 不同土壤类型的土壤酶活性间存在分异,除黑钙土外,其他类型土壤的酶活性在土壤剖面上递减规律不明显。③ 土壤酶活性间存在不同程度的正相关关系。④ 干旱区土壤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含水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个别土壤酶活性与土壤pH呈显著负相关,与总盐和速效磷相关性不显著。⑤ 不同土壤类型酶活性和理化性质间的相关性表现不一,影响不同土壤类型酶活性的主要理化因子也不同。  相似文献   

18.
周志强 《农药学学报》2015,17(3):273-273
<正>出版时间:2015-03-01出版社:科学出版社ISBN:9787030436344定价:$280.00元开本:16内容简介:本书介绍了多种手性农药的分离分析方法及环境行为。利用色谱技术建立了不同环境样本中手性农药对映异构体的分离分析方法,系统地总结了手性农药对映异构体在土壤、水体、动物和植物等样本中的选择性行为,较为详细地描述了手  相似文献   

19.
啶虫脒和阿维菌素在4种不同类型土壤中的吸附及迁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薄层层析和平衡振荡法,分别测定了啶虫脒和阿维菌素在紫色土、砖红土、黄壤土和黑土4种不同类型土壤中的迁移率(Rf )和吸附常数(Kd),比较了2种农药在单用及混用下迁移和吸附行为的差异。结果表明:2种农药在单用及混用下的迁移行为几乎不存在差异,在4种土壤中的Rf 值大小顺序均为:黄壤土>紫色土>黑土>砖红土;2种农药的吸附过程均符合经典的Freundlich模型,混用时阿维菌素对啶虫脒的吸附无影响,但啶虫脒的存在会减少土壤对阿维菌素的吸附,表现为竞争吸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3. 农药对环境安全性评价试验准则 3.1 环境行为特征评价试验准则(包括理化特性部分) 3.1.1 蒸气压测定(P) 测定蒸气压的方法很多,有动态法、静态法、蒸气压力计法、蒸气压平衡法、气体饱和法等,各种不同方法适用于一定蒸气压范围的化合物,一般农药的蒸气压较低,气体饱和法可测定蒸气压在10~10~(-8)毫米汞柱之间的化合物(1mmHg=1.333×10~2Pa),它适用多数农药的蒸汽压测定。气体饱和法测定的原理是:在一个气流式的密闭系统中,将待测物饱和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