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棉蚜对不同类型药剂抗性规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灭多威(methomyl)、硫丹(endosulfan)、甲胺磷(methamidophos)、氯氰菊酯(cypermethrin)为供试药剂,分别对敏感棉蚜(AphisgossypiiGlover)进行抗性选育,结果表明:氯氰菊酯选育的品系,抗性形成速度快、程度高;灭多威选育的品系,早期抗性发展缓慢,16代后出现突增;甲胺磷选育的品系,抗性形成速度及程度均较平稳;硫丹选育的品系,抗性形成速度较慢,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2.
棉蚜对吡虫啉抗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菁  韩召军 《农药学学报》2007,9(3):257-262
用吡虫啉对棉蚜进行室内抗性筛选,用药处理25次后抗性是筛选前的20.03倍;2007年对田间棉蚜进行抗性调查,发现不同地区种群对吡虫啉的抗性差异显著,江苏南京种群最为敏感,河南安阳、山东泰安和北京地区棉蚜与之相比,抗性分别为2.21、7.63和9.53倍;抗、感品系解毒酶活力分析发现,抗性品系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增加很少(比活力1.12倍),但酯酶活力显著高于敏感品系(比活力1.71倍);增效试验结果表明,顺丁烯二酸二乙酯(DEM)在抗、感品系中对吡虫啉均没有明显的增效作用,而磷酸三苯酯(TPP)和增效醚(PBO)虽然在敏感品系中对吡虫啉的增效作用较小(SR 1.24和1.29),但在抗性品系中的增效作用显著增高(SR 2.13和1.74);此外还发现,吡虫啉处理可提高棉蚜群体的酯酶活力。由此认为,棉蚜至少具有对吡虫啉产生中等水平抗性的风险,其抗性可能是由于棉蚜的酯酶和P450单加氧酶的解毒能力提高所致。  相似文献   

3.
济南地区棉蚜对15种杀虫剂的抗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室内饲养的相对敏感品系为对照,利用叶片浸渍法制定了济南地区棉蚜对15种杀虫剂的抗性倍数。结果表明:济南地区棉蚜对4种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已达到了较高水平的抗性,抗性倍数在82.21-201.51之间;同时对除丙溴以外的5种有机磷酸酯类杀虫剂亦产生了明显抗性,抗性倍数在7.52-16.38之间,对灭多威、吡虫啉及丙溴磷的抗性尚不明显,但已表现出抗性趋势;对丁硫克百威、硫丹及阿维菌素仍处于敏感水平。  相似文献   

4.
棉蚜不同抗性品系羧酸酯酶比较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用分光光度计终点测定法和酶标仪动力学测定法对3个抗性水平不同的棉蚜品系和1个敏感品系的羧酸酯酶进行了研究。棉蚜的不同抗性品系羧酸酯酶对α-乙酸萘酯(α-NA)和β-乙酸萘酯(β-NA)的水解活性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r=0.95,n=400)。两种测定法均显示出R1、R2和R3品系的羧酸酯酶比活力明显高于S品系。以α-NA为底物时,用酶标仪动力学测定法研究表明,S、R1、R2和R3棉蚜品系羧酸酯酶活性分别为38、85、198和762mOD·min~(-1)·aphid~(-1);与4个品系的抗性程度比较,酶动力学方法的测定结果更可靠。  相似文献   

5.
寄主植物对棉蚜乙酰胆碱酯酶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通过生物测定和生化分析研究了5种不同寄主植物上的棉蚜种群对灭多威的敏感性,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及灭多威对AChE的抑制作用,结果发现,取食石榴和花椒的棉蚜AChE活性最高,是冬青上棉蚜(最低)的2.00倍和3.33倍,说明寄主植物可以影响棉蚜AChE的活性,灭多威对不同寄主植物上的棉蚜个体的AChE进行抑制后,发现棉花和冬青上的棉蚜种群中AChE对灭多威不敏感的棉蚜个体多于花椒,木槿和石榴上的棉蚜种群,这与棉花及冬青上的棉蚜对灭多威耐药性较其它三种强的趋势近似,表明AChE敏感度的降低是棉蚜对灭多威产生抗药性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是棉花生产中最严重的害虫之一。长期以来防治棉蚜主要依赖于化学杀虫剂,其中新烟碱类杀虫剂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但由于其长期、大量的使用,棉蚜已对该类杀虫剂产生了较高水平的抗性,严重影响了对棉蚜的防治效果。抗性机制研究表明,棉蚜对新烟碱类杀虫剂产生抗性的机制主要涉及解毒代谢能力增强和靶标敏感性下降。细胞色素P450、羧酸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UDP-葡糖基转移酶等解毒酶基因过量表达介导的解毒代谢增强和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β1亚基突变引起的靶标敏感性下降是棉蚜对新烟碱类杀虫剂产生抗性的关键。针对我国棉蚜对新烟碱类杀虫剂抗性问题突出的现状,为更好地利用该类药剂防治棉蚜,亟需根据棉蚜抗性机制制定合理的抗性治理策略。本文将从棉蚜对新烟碱类杀虫剂的抗性现状、抗性机制以及抗性治理策略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抗性棉蚜的科学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小菜蛾抗性稳定性及抗性治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试验表明,福州地区田间小菜蛾已对有机磷、氨基甲酸酯及拟除虫菊酯产 生高抗性。脱离选择压力3代后,小菜蛾的抗性水平迅速下降。Bt预处理可提高抗性和敏感小菜蛾幼虫 对有机磷的敏感性,尤其对抗性小菜蛾增效极显著,对敏感小菜蛾AChE的 Ki值则影响不 大。据此提出在抗性治理中,应轮用或换用不同毒理机制的杀虫剂,且其间隔至少为2~3代。  相似文献   

8.
为了明确河北省不同地区棉蚜种群对主要杀虫剂的抗性水平及其发展趋势,采用浸渍法,于2014—2020年分别测定了河北省保定、沧州和邯郸地区棉蚜种群对6种杀虫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与国内历史敏感基线相比较,河北省棉蚜对高效氯氰菊酯、丁硫克百威、吡虫啉和氟啶虫胺腈的抗性均达到高抗至极高抗水平,抗性最高分别达到242、13353、1367和205倍;对氧乐果和噻虫嗪的抗性也达到中等至高水平抗性。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估各药剂的logLC50值的相关性,发现保定种群对吡虫啉和氟啶虫胺腈 (r = 0.77, p = 0.041)、噻虫嗪和氟啶虫胺腈 (r = 0.98, p < 0.001) 的抗性呈显著正相关;沧州种群对高效氯氰菊酯和丁硫克百威 (r = 0.81, p = 0.027)、高效氯氰菊酯和噻虫嗪 (r = 0.90, p = 0.006)、丁硫克百威和噻虫嗪 (r = 0.91, p = 0.005) 的抗性呈显著正相关;邯郸种群对高效氯氰菊酯和噻虫嗪 (r = 0.83, p = 0.022)、高效氯氰菊酯和氟啶虫胺腈 (r = 0.97, p < 0.001)、丁硫克百威和氟啶虫胺腈 (r = 0.77, p = 0.045) 的抗性呈显著正相关。本研究结果表明,河北省棉蚜种群对6种杀虫剂的抗性显著,且可能存在严重的交互抗性。  相似文献   

9.
棉铃虫对拟除虫菊酯的抗性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生物测定的方法研究了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Hübner)对溴氰菊酯高抗(136.73倍)、对三氟氯氰菊酯(9.50倍)和凯明二号(3.40倍)低抗的3个种群的抗性稳定性。结果发现,无论棉铃虫的抗药性是高或低,在连续几代不接触药剂的情况下,都表现为抗性不断下降;第8代后3个种群都表现为抗性基本稳定,变化不大。停药后第8代分出部分种群作抗性再恢复试验,经6代连续点滴筛选后,3个种群抗性都有所回升。而且,棉铃虫对单剂抗药性衰退明显,但再恢复较快;对混剂的抗性衰退慢,再恢复也慢。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哒螨灵对抗吡虫啉棉蚜Aphis gossypii种群的防治效果,采用浸渍法、微量点滴法、生化测定法和系统观察法,研究了哒螨灵对抗吡虫啉棉蚜种群(RF27)、敏感棉蚜种群(SS)和夏津种群(XJ)的负交互抗性及对其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哒螨灵对RF27、XJ和SS的LD50分别为1.065×10-5、6.616×10-5和4.862×10-5μg/头;抗吡虫啉棉蚜种群与哒螨灵、吡蚜酮具有明显的负交互抗性,与啶虫脒、烯啶虫胺等具有交互抗性;CarE、GST和AChE比活力的提高是引起棉蚜对吡虫啉产生抗性的主要生化原因;哒螨灵对棉蚜的AChE和GST均有显著抑制作用;哒螨灵处理的抗吡虫啉棉蚜种群表现出明显的生殖缺陷,相对适合度较小,为0.67。  相似文献   

11.
不同玉米品种抗蚜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伟  江俊起  缪勇 《江西植保》2014,(4):288-292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安徽淮北玉米产区33个常用玉米品种对玉米蚜的抗虫性。结果表明:不同玉米品种的抗蚜性差异很大。33个供试玉米品种的相对抗蚜性排序依次为:苏玉10﹥浚单20﹥郑单23﹥蠡玉13﹥秦龙14﹥先玉335﹥郑单958﹥鲁单6018﹥苏玉20﹥金赛6850﹥中农大311﹥迪卡1号﹥中科11、申源213﹥皖玉17、东单80﹥鲁单661、弘大8号、滑玉13﹥安农8号﹥浚单18、农乐988﹥齐单1号、济单8号﹥益丰29﹥中农大236﹥中迪985﹥蠡玉35、蠡玉16﹥中科4号﹥农大108﹥登海3号﹥隆平206。其中抗性最强的苏玉10与抗性最弱的隆平206,相对抗蚜指数相差达20.2倍。  相似文献   

12.
烟蚜对辟蚜雾抗性状况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在云南3个地点采集烟蚜样品,用虫体浸渍法测定烟蚜对辟蚜雾抗性。结果表明:目前在一些地区姻蚜对辟蚜霉确已产生抗性,抗性处于杂合子阶段;此外,也同时存在烟蚜对辟蚜雾仍然敏感的地区。  相似文献   

13.
灭多威在蔬菜中残留与降解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系统地对灭多威在蔬菜中残留与降解进行动态检测。结果表明:灭多威在蔬菜中能够迅速降解,半衰期为30h。5d以后蔬菜中残留量基本低于0.01mg/Kg。  相似文献   

14.
棉蚜的综合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棉蚜是最重要的农业害虫之一,广泛分布于中国和世界各地,严重危害棉花等寄主植物。近年来,棉蚜抗药性发展极快,本文就棉蚜的综合防治(IPM)作一分析研究,旨在为我国的棉蚜防治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5.
血液中灭多威的提取和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水解法检验血液中的灭多威。将灭多威在碱性、90℃条件下水解成灭多威肟.通过GC/MS和GC/FPD分析。相对回收率在70%以上,该法高效,空白血液无干扰,重复性好,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16.
通过室内杀虫剂处理水培棉苗选育抗性棉蚜,研究棉蚜在药剂诱导下抗性的变化,比较吡虫啉、吡虫啉 增效磷、氧乐果和氰戊菊酯对棉蚜抗性诱导的差异,评价棉蚜对吡虫啉抗药性的风险.结果表明,用吡虫啉等药剂分别选育棉蚜至18代都能够诱导抗性上升,棉蚜对吡虫啉抗性达到10.08倍,对吡虫啉 增效磷的抗性达9.70倍;而用氧乐果和氰戊菊酯分别选育棉蚜至12代时,其抗性分别达28.48倍和35158倍.各抗性品系停止选育12代,抗性下降.  相似文献   

17.
灭多威与杀虫剂的联合毒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内采用浸渍法、喷雾法和点滴法分别进行了灭多威与杀螟硫磷、灭多威与异丙威对蚜虫和粘虫的联合毒力测定。结果表明灭多威与杀螟硫磷以1:7比例混配对蚜虫和粘虫均表现为增效作用,共毒系数(CTC)分别为249.03和180.30;灭多威与异丙威以1:2比例混配对蚜虫和粘虫表现为显著增效,共毒系数分别为235.45和274.30。比较了3种生测方法对灭多威的杀虫活性影响  相似文献   

18.
新疆不同棉花品种游离脯氨酸与抗蚜性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明确不同棉花品种游离脯氨酸含量与抗蚜性的关系,为早期鉴定棉花抗蚜性和抗性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对新疆棉区主栽的9个棉花品种进行了蕾期抗蚜性鉴定,测定了不同品种非受害与受蚜害条件下的游离脯氨酸含量.正常棉株与蚜害棉株蕾期游离脯氨酸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高抗品种‘新海21号’和抗蚜品种‘新杂棉2号’的游离脯氨酸含量较高,棉株在受蚜虫刺吸胁迫后,游离脯氨酸含量大幅度增加,感蚜品种增加的幅度不如抗蚜品种明显,游离脯氨酸含量与蚜害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可以认为棉株中的游离脯氨酸是重要的抗蚜物质,在棉花品种固有抗蚜性及诱导抗蚜性中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9.
新疆地区棉蚜田间种群对10种杀虫剂的抗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棉蚜是影响新疆棉花种植业的主要害虫之一, 主要依赖化学防治。大量使用化学农药不仅污染环境, 而且对棉蚜产生极大的选择压, 加速抗药性发展。针对近年来新疆多地出现的棉蚜防效下降问题, 采用叶片药膜法, 检测了新疆五家渠、石河子、奎屯、博乐、伊犁和库尔勒地区棉蚜田间种群对10种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 博乐、库尔勒、石河子、五家渠、伊犁、奎屯6个地区的棉蚜田间种群对拟除虫菊酯类和有机磷类杀虫剂产生了极高水平的抗性, 其中对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和氧乐果的抗性分别达到728~2 494倍、353~4 932倍和2 137~9 501倍。对新烟碱类、阿维菌素类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产生了中、高水平抗性, 其中对吡虫啉、啶虫脒和噻虫嗪的抗性分别为85.2~412倍、221~777倍和122~1 095倍, 对阿维菌素和甲维盐的抗性分别为19.6~220倍和27.66~130倍, 对灭多威和丁硫克百威的抗性分别为91~292倍和6~148倍。其中五家渠棉蚜田间种群对丁硫克百威表现为低抗性, 这可能与该地区施药的频次及药剂种类有关。建议新疆不同区域棉田交替使用新烟碱类、抗生素类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