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电子显微镜技术对青杨叶锈病菌(Melampsora larici-populina Kleb.)的侵染过程进行了研究。发现该菌夏孢子萌发产生1~3个芽管,且具较多的树杈状分枝。芽管由气孔侵入,侵入前不形成明显的附着胞或仅个别芽管形成附着胞。芽管侵入气孔后在气孔腔内形成气孔下囊,再分化出圆形的膨大体而产生1~2支初生菌丝。初生菌丝在寄主细胞间扩展,与叶肉细胞壁接触后分化出吸器母细胞,吸器母细胞中的细胞器与胞间菌丝相同,双核。吸器母细胞产生侵入钉侵入叶肉细胞内部形成吸器,成熟吸器由细长具颈环的管状颈部和膨大的吸器体组成,此时胞间菌丝在吸器母细胞处分化出次生菌丝,在叶肉细胞间扩展形成次生菌落,产生孢子堆。病菌在寄主细胞间隙或沿寄主细胞壁延伸时,寄主细胞仍保持正常状态。  相似文献   

2.
 小麦秆枯病过去在国内仅在少数地方零星发现[1],很少有叹注意。近几年来在华北局部地区有严重发生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以津春四号黄瓜(Cucumis sativus L. ‘Jinchun 4’)为实验材料,通过同时测定黄瓜叶片叶绿素荧光快速诱导动力学曲线和对820 nm光的吸收曲线,以及过氧化氢含量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研究了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Lib.)de Bary)侵染黄瓜叶片后,对光系统Ⅰ(PSⅠ)和光系统Ⅱ(PSⅡ)功能的影响,并分析了核盘菌侵染后,两个光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结果表明,核盘菌侵染叶片后,叶片过氧化氢(H2O2)含量升高,膜脂过氧化的程度加剧,叶片放氧能力下降,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发生变化。核盘菌侵染严重伤害了PSⅡ供体侧(放氧复合体)、受体侧以及反应中心的活性,并且降低PSⅠ最大氧化还原能力(△I/Io)。核盘菌侵染黄瓜后,抑制了CAT的活性,导致过量活性氧的积累,直接伤害了光合机构PSⅠ和PSⅡ的功能;对PSⅠ的伤害抑制了PSⅡ电子向PSⅠ的传递,进一步加剧了PSⅡ的伤害程度,导致更多过剩激发能产生,造成恶性循环,这是核盘菌抑制黄瓜光合作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1953—1955年在晋南、北京等地对麦园蜘蛛及麦长腿蜘蛛的发生规律及生活习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明确两种麦蜘蛛一年中:秋季密度最大时期为11月上、中旬。春季密度最大的时期,麦园蜘蛛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麦长腿蜘蛛在5月上旬前后。两种麦蜘蛛均以滞育卵越夏。直至10月中旬,越夏卵始孵化,孵化最盛在11月上旬,此时幼、若虫出现最多,若进行防治可基本上防止以后的猖獗。根据结果分析,估计麦园蜘蛛每年发生2—3代,麦长腿蜘蛛发生3—4代。室内饲育初步观察麦园蜘蛛一世代(从卵到产卵)历时平均约57.8天;麦长腿蜘蛛为32.1天。两种麦蜘蛛都是单性生殖。麦长腿蜘蛛的滞育卵,具多年滞育习性,初步观察有些卵能在土中生活两年。两种麦蜘蛛的分布和猖獗都受湿度的影响,主要猖獗为害地区麦长腿蜘蛛在黄河以北的旱地;麦园蜘蛛在黄淮地区的水浇地或低洼地。耕作栽培对麦蜘蛛的发生有重要影响;连作对两种麦蜘蛛发生有利;深耕能将卵翻至深土之下,可以减少发生;晚播影响麦蜘蛛孵化后的食料。因此,合理轮作、深耕和适当晚播是综合防治中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从陕西分离得到61株苹果树腐烂病菌(Cytospora spp.),选取在PDA培养基上菌落特征差异明显的7个分离株,对其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分离株在PDA、PSA、PMA和PEMA培养基上菌落生长较好,但在PDA上的菌落颜色和产孢情况差异很大。各分离株均能在5~32℃生长,但对35℃以上高温的适应性差异较大;所有分离株均能在pH4~9的条件下生长,最适pH为5~6;光照对各分离株的菌落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各分离株均可在Cza-pek培养基及供试的其它碳、氮源培养基上生长,其中以葡萄糖、麦芽糖和酵母膏为最佳碳、氮源。采用烫伤接种的方法,分别以菌饼和分生孢子悬浮液接种苹果离体枝条,两者均可侵染发病,但各分离株致病力差异显著,其中菌落颜色为黄褐色的菌株致病性强。因此,根据菌落颜色、致病性和生物学特性可将这7个分离株划分为3个类群:Ⅰ型为黄褐色强致病类群,但各分离株的产孢量有差异;Ⅱ型为乳白色不产孢的弱致病类群;Ⅲ型为灰褐色易产孢弱致病类群。其余54株分离物均属于Ⅰ型,这些结果说明陕西省苹果树腐烂病菌具有多样性和致病性分化现象。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研究影响马唐生防菌弯孢霉(curvularia sp.)菌株QZ-200营养生长、孢子萌发及孢子形成的因子。该菌在SCS(黄豆粉-玉米粉-蔗糖)培养基上生长最好;生长温度为10~40℃,最适为28℃;pH为2~11,最适pH为6;在以葡萄糖为碳源、以磷酸氢二铵为N源的Czapek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为10~45℃,最适为28~30℃,失活温度为52℃10min;pH为2~11,适宜为5~8;以自由水或饱和湿度条件下萌发率最高;1%蛋白胨、1%牛肉浸膏、0.1%的TW-80、1%马唐煎汁和0.2%的菜籽油溶液明显提高萌发速度。该菌孢子形成的温度为15~35℃,最适为28℃;连续光照比光暗12h交替处理更有利于产孢,黑光灯为最佳光源。  相似文献   

7.
 昌黎鳳凰山一带葡萄栽培历史已有250年左右。近年来由于黑痘病害的流行,产量降低一半。过去虽曾以波尔多液进行防治,但因未能掌握当地該病发生的規律,故末获得預期的效果。本文为作者在1955年及1956年在昌黎县十里鋪乡对該病研究的初步报告。  相似文献   

8.
 采用RAPD技术对分离自河南省各地的43株小麦黑胚病优势病原菌(Alternaria spp.)菌株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17个随机引物共扩增出151条清晰的DNA条带,所扩增出的DNA条带均为多态带,说明河南省小麦黑胚病菌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利用NTSYS软件进行了病原菌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小麦黑胚病菌主要有2个种,即Alternaria alternataA. tenuissima,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的变化幅度为0.62~0.92。来自同一个地区的小麦黑胚病菌菌株基本上聚在了一起,表现出很近的亲缘关系,来自不同地区之间的菌株也可以交叉聚类。病原菌遗传多样性分析进一步验证了形态学的鉴定结果。  相似文献   

9.
 硫酸二乙酯(diethyl sulfate,DES)化学诱变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Xoo)日本系统III号小种(JXOIII),获得16株hrp-突变体,其在感病寄主水稻IR26、汕优63上失去致病性和在非寄主烟草上失去过敏反应。所得的hrp-突变体并无黄色素缺失现象。16株hrp-突变体的淀粉酶、果胶酶、蛋白酶、纤维素酶和脂酶等胞外酶活性基本与野生型一致。JCM2092、JCM2211、JCM2252和JCM2457这4株hrp-突变体为III型泌出通道突变体,JCM0066等另12株hrp-突变体的超声波破碎液、离心上清液中无激发HR的信号物质存在。细胞组分分析表明,激发烟草HR的信号物质不是LPS而是蛋白类物质。来自JXOIII基因文库hrp基因克隆pUHRX245中的1.1kb SacI-KpnI片段,能够互补hrp-突变体JCM0066和JCM2482,使其恢复在烟草上激发HR的能力,但不能恢复其致病性。  相似文献   

10.
水稻白叶枯病(Xanthomonas oryzae)侵染循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叶枯病[Xanthomonas oryzae(Uyeda and Ishiyama) Dowson]是目前仅次于稻瘟病的重要水稻病害,华东、华中和华南各地都有發生,病区还有逐漸扩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粟瘟(Piricularia setariae Nishikado)是关內外、魯西一带谷子上常見的病害,严重时引起苗枯、叶瘟、頸瘟,損失极大。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粟芒蝇(Atherigona biseta Karl)在我国北方谷子产区的为害日趋严重,已成为夏谷生产的严重障碍。中国是谷子的原产地,品种资源极为丰富,抗虫性研究利用的潜力很大,但对谷子抗粟芒蝇的内在机制,尤其是谷株体内一些生化物质在抗虫中的  相似文献   

13.
豫南罗索线虫感染库蚊、伊蚊和阿蚊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的伊蚊、库蚊和阿蚊,对豫南罗索线虫均表现敏感,当蚊幼与线幼虫数之比为1:5时,4种伊蚊的感染率均在95%以上;致倦库蚊和三带喙库蚊的感染率分别为98.6%和97.1%,骚扰阿蚊为66.4%。线虫在蚊体内发育良好,感染度亦较高,表明此线虫具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草间小黑蛛实验种群参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者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观察草间小黑蛛实验种群的发育历期、存活率、繁殖动态和捕食效应,组建 Logistic 发育速度模型和繁殖特征生命表。在建立实验种群生命表的基础上,测定草间小黑蛛实验种群的生命表参数、生殖指标参数和稳定年龄组配。通过草间小黑蛛对白背稻虱捕食量的观察,建立 Holling 功能反应模型和 Hassell-Varley 干扰反应模型。同时测定瞬时攻击率、处理时间、最大理论捕食量、干扰常数、搜寻常数。  相似文献   

15.
立枯丝核菌侵染玉米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获自水稻及玉米的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hn) AG-11A接种玉米发生典型纹枯症状,其致病力显著强于AG-4。玉米拔节期,上位叶鞘抗性较强,抽雄及抽丝期抗性减弱,下位叶鞘无论在拔节期或抽雄、抽丝期,均较上位叶鞘感病。接种玉米后8小时,形成侵染垫及附着胞,从这些结构上形成侵入钉侵入,AG-4侵染上位叶鞘时,常以菌丝直接穿透表皮或从气孔侵入。在去掉菌体的叶鞘表面,发现有周边光滑或稍破损的侵入孔。接种后12小时,在叶鞘细胞中发现菌丝,它们在穿过细胞壁进入邻近细胞时,明显变细。接种后16小时,新生出的菌丝从气孔成丛出现。  相似文献   

16.
刘维  周良佳 《植物保护学报》1983,10(3):160-160,196
粟锈病在我国南北粟产区普遍发生。在流行年份,影响产量颇巨。1970年河北省曲阳,1980年保定,同年辽宁西部山区平肥地等,则造成严重减产,应引起足够的重视。狗尾草,尤其是金狗尾草(Setaria lutescens)和青狗尾草(S.Viridis)是粟田内  相似文献   

17.
稻曲病菌厚垣孢子侵染时期和侵染途径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用田间自然发病病粒上新形成的稻曲病菌厚垣孢子,喷雾或注射接种不同生育期的稻穗获得成功。水稻孕穗末期至破口期是稻曲病菌厚垣孢子侵染的主要时期。在孕穗末期喷雾接种2次萌发孢子的发病率高达50.8%。解剖736个病粒内部都含有花药,镜检119条花药和35个柱头发现,病粒内大多数花粉粒的内容物已基本充实,柱头大多处于分枝状突起阶段。解剖刚发病的病粒柱头上有多根菌丝,并向花药等处扩展。萌发的厚垣孢子可以侵染处于乳头状突起期的柱头,并形成菌丝及产生小孢子。稻曲病菌厚垣孢子主要在水稻破口前1—4天至破口时从水稻的柱头侵入引起发病。  相似文献   

18.
 对番茄晚疫病病菌孢囊侵染几率及病害显症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孢子囊侵染温限为7-33℃;侵染最低露时为3小时;侵染的最适露温、露时组合为17℃×24hr。以露温、露时及其互作项为自变量,侵染几率为因变量通过逐步回归建立了回归方程。累积显症率随病原菌潜育累积有效积温呈Richards模式增长,显症的潜育累积有效积温范围为66.265-103.18日·度。  相似文献   

19.
用大麦黄矮病毒(BYDV)的混合毒原及分离的4种株系,分别在温室和田间接种不同玉米品种幼苗。结果表明:BYDV的RPV(缢管蚜株系)和RMV(缢管长管蚜株系)侵染玉米幼苗,其症状以细条点症为主,很少产生红叶症。在温室内潜育期为29~34d,田间潜育期较短,为17~21d。BYDV侵染玉米可造成轻度矮化,且不同玉米品种苗期对BYDV的抗性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0.
四川罗索线虫对中华按蚊幼虫自然感染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乐山四川罗索线虫自5至12月寄生于中华按蚊幼虫,感染率为0.36~43.33%,以6、7 月最高.感染强度为1~8条。5~10月,月平均温度17~24℃是线虫繁殖和侵入的适宜时期。8℃(12月份)以下虽不能侵入,但可在宿主体内寄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