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杉木无性系不同规格苗木造林对幼林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1年生杉木无性系扦插苗分为5种规格进行造林试验,研究不同规格苗木对造林成活率和幼林生长量的影响。经8a观测表明:苗木生长对造林成活率影响不显著,对幼林生长量则有显著影响。采用苗高34根径0.61cm以上的苗木造林,可显著促进幼林生长,有利于发挥无性系造林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2.
本文叙述杉木秋播和冬播不同等级苗木及其对比的造林试验,主要结论是:杉木不同规格苗木造林初期具有不同的生物学效应。冬播育苗能提高苗期直至造林初期的生长效益。 相似文献
3.
4.
施肥是林木丰产的重要措施之一。近年来 ,我国对林木经营越来越集约化 ,许多树种都在进行林木施肥的效益研究 [1~ 3] ,杉木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lamb.) Hook.]作为我国南方的重要用材树种 ,对它的研究也相对较多[1,4,5] ,但其研究对象大多只限于混种实生苗 ,对杉木家系间特别是杉木无性系间的施肥效应研究较少 [5]。而林业发达国家在培育主要造林树种优良家系、无性系的同时 ,开展了不同遗传基因型对环境条件要求 ,特别是对营养要求的试验研究[6,7] 。本文是以杉木无性系为施肥对象 ,研究杉木无性系幼林施肥效应及特点 ,为杉木无性… 相似文献
5.
6.
1990年从开化、龙泉等地引进14个优良无性系苗木至武义县陶村林场进行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1)引种2年各无性系生长量逐年增加,至第3年起,其生长量趋于稳定,以后生长快慢随立地条件而异:(2)引种的各无性系间其生长量差异较大,通过综合分析,以龙15和3号无性系最适合本地生长。 相似文献
7.
8.
将3个杉木无性系的一年生扦插苗分成5个等级进行造林试验,成活率均在95%以上。造林后4年,无性系间胸径生长差异极显著,Ⅰ~Ⅲ级苗的树高、胸径均显著或极显著超过Ⅳ、Ⅴ级苗,并提早一年郁闭成林,可节省一年的抚育投资。因此,采用壮苗加上优良无性系造林,能显著促进幼林生长,取得更大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总结了近几十年的研究结果,详细阐述了杉木无性系繁殖、育苗和造林的各技术环节,为杉木无性系的大面积造林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3-4年生187个无性系的试验分析,结果表明,无性系之间差异是显著的。用种子园子代林优株转化的无性系生长较好,优良无性系入选率较高,优良种源次之,而用普通种源来的材料入选充很低。通过比较,初步筛选出20个优良无性系,其棱积比对照大15%以上,这些优良无性系可进一步扩大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3种不同复合肥对杉木幼林生长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年生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良种林分为研究对象,采用3种不同肥料品种开展杉木幼林施肥试验。结果表明:肥料Ⅰ(N∶P_2O_5:K_2O=12∶12∶6)最有利于林分胸径生长,肥料Ⅲ(N∶P_2O_5∶K_2O=16∶16∶16)最有利于林分树高生长,肥料Ⅱ(N∶P_2O_5∶K_2O=15∶9∶6)介于二者之间。肥料Ⅰ在施用450 g/株时,林分树高和胸径净生长量达最高值,分别为3.08 m、8.60 cm;肥料Ⅱ在施用450 g/株时,林分树高和胸径净生长量达最高值,分别为3.62 cm、8.28 cm;肥料Ⅲ在施用400 g/株时,林分树高和胸径净生长达最高值,分别为4.70 m、7.60 cm。当施肥量均为300 g/株时,肥料Ⅲ树高净生长量显著高于肥料Ⅰ和肥料Ⅱ,肥料Ⅰ的胸径净生长量高于肥料Ⅱ和肥料Ⅲ。 相似文献
12.
13.
将乐县杉木良种造林的幼林生长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福建省将乐县杉木良种造林的幼林生长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杉木幼林林分6年生时平均树高可达3.11m,树高年平均生长量为0.51 m;4年生林分平均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分别为2.89 m、3.3 cm、0.00241129 m3。杉木幼林阶段生长较快,具有生产潜力及广谱性,可在将乐县各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育苗方式对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苗根系生长的影响,从生长量、生物量以及根系生长状况等方面,分析采用沙床及托盘培育的1年生杉木苗的生长差异。结果表明,采用沙床培育的轻基质杉木苗的平均苗高和平均地径分别为31.38 cm、4.51 mm,高于采用托盘培育的轻基质杉木苗(25.69 cm、3.34 mm)。采用沙床及托盘培育的杉木苗的根冠比分别为0.24、0.16;采用沙床及托盘培育的轻基质杉木苗的侧根数量分别为84.3、68.8条。采用沙床培育的轻基质杉木苗的侧根数量以及根冠比显著高于采用托盘培育的轻基质杉木苗,说明沙床较托盘培育的苗木根系发达,更利于保持苗木水分的平衡。采用沙床培育的苗木出圃率为88.75%,显著高于托盘培育的苗木出圃率。 相似文献
15.
邱进清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2)
对杉木无性系扦插繁殖的生根及生长能力与扦插基质、原株年龄、采穗部位、穗条长度、扦插深度和时间等相关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杉木无性系之间,扦插生根及生长能力存在极显著差异.扦插基质、原株年龄、采穗部位和穗长、扦插深度和时间,对杉木扦插成活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①蛭石插床有利于插穗生根,但苗高生长以混合土为基质的插床为好;②无性系的生根能力、苗高和根径的生长量与原株年龄的关系表现为1年生>3~5年生>15~20年生;③根径处插穗的生根率、侧根生长量及苗高,分别比苗高1/3处的插穗大11.8%~18.6%,3.4%~9.8%和14.7%~25.7%;④穗长以10~12cm为宜,扦插深度为穗长1/2为好,扦插时间选择在12月份为佳. 相似文献
16.
20年生杉木人工林干物质积累及相对生长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闽侯县荆溪镇三块立地条件大体属好、中、差不同坡位的杉木人工林样地进行生物量调查,调查结果表明,20年生杉木人工林在不同立地条件下干物质积累量差异显著,下坡干物质积累量(生物量)为154.2 t.hm-2,其中干、枝、叶的生物量分别为128.9、13.0、12.3 t.hm-2,干材积年增长量为19.63 m3.hm-2;而上坡干物质积累量仅为62.6 t.hm-2,其中干、枝、叶的生物量分别为48.1、7.4、7.1 t.hm-2,干材积年增长量仅为5.64 m3.hm-2,干、枝、叶、林分总生物量及干材积年增长量分别是下坡的37.3%、56.9%、57.7%、40.6%、28.7%。干的生物量、干的去皮材积可分别用WS=0.034 20(D2H)0.881 4、VS=0.000 046 47(D2H)0.966 5生长模型预测,枝、叶生物量分别符合经验公式1/WB=1/(0.002 831×D2H)+1/14.9、1/WL=1/(0.002 747×D2H)+1/13.71。 相似文献
17.
利用将乐县杉木人工林标准地数据,选择林分年龄、地位指数、断面积为自变量,采用逐步回归技术建立林分材积收获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材积生长模型、断面积生长模型,建模结果将为预估杉木人工林的生长量和收获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杉木林冠下虎杖不同栽培方式生长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取不同清理方式、郁闭度、坡位和坡向随机与正交试验设计研究,并采用Duncan多重分析比较,提出了虎杖在林冠下郁闭度0~0.9之间均能生长,而以0.5郁闭度最适宜高、径和生物量生长.虎杖的高、径生长量及生物量从高到低依次为下坡>中坡>上坡,阴坡的高、径生长量及生物量均大于阳坡;采伐剩余物的不同清理方式从高到低依次为1 m×1 m水平带等高堆积>全面清理>不清理.同时,从不同郁闭度、坡位和清理方式进行正交试验的结果看出,3个因素中极差值排序为RB>RA>RC,说明郁闭度对虎杖高生长与干物质生产影响最大.试验表明,下坡+0.5郁闭度+隔1m等高线堆积清理组合(A3B2C1),虎杖的高生长和干物质量最大. 相似文献
19.
在广东省八一林场试验点,对来自全国11个种子园组的110个杉木优良家系的苗高生长节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种子园组间,7月初以前存在显著差异,以后差异不显著;家系间从6月1日起始终存在极显著差异;与对照比较,91.82%的家系优于对照,经LSD法检验,有39.02%和26.33%的家系分别达较显著和显著水平;9.09%达极显著水平;1年生苗高生长在生长的前期与后期,存在极显著相关性,10月中下旬起,秩次相关系数高且趋于稳定,达0.862~0.912. 相似文献
20.
选择巨尾桉、马尾松、木荷分别与杉木进行混交造林,以杉木纯林作对照,对造林4年后的生长数据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杉木+巨尾桉混交中杉木的树高和蓄积量显著高于其他模式,巨尾桉的生长和蓄积量也显著高于其他混交树种,林分总蓄积量显著大于其他模式,可见,巨尾桉对杉木的树高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提高了林分蓄积量和林地生长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