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Fabricius)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杂食性害虫,经常暴发成灾,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pltNPV)能有效控制斜纹夜蛾种群数量,是有效防治斜纹夜蛾的生物制剂,具有重要的经济、生态和环保价值。本文从毒力、流行病学、分子生物学、复配剂及其田间应用和对斜纹夜蛾天敌的影响等方面综述了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灰斑古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毒力的生物测定及田间防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报道了灰斑古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OeNPV)毒力的生物测定和田间防治试验的结果。OeNPV对2~3龄幼虫的LC50为6.93×104PIB/mL。浓度为6×107PIB/mL、6×106PIB/mL、6×105PIB/mL的LT50分别为4.6天、5.1天和6.0天。不同龄期的幼虫对OeNPV的敏感性存在明显差异,低龄虫更为敏感。田间喷施6×106~6×108PIB/mL的OeNPV水悬液10天的防效达82.40%~86.07%。病毒悬液中添加1%甲基纤维素和0.05%MgSO4可提高田间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3.
增效物质对核型多角体病毒AcMNPV的感染增效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昆虫病毒制剂与化学农药相比,其速效性较差,因而影响了其应用.因此,人们设想通过改造昆虫病毒来提高其杀虫效果,Merryweather将人工合成的蝎子毒素基因重组到苜宿尺蠖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utographa californica multicapsid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AcMNPV)中去,建立了重组病毒AcMNPVAaIT.将该重组病毒接种于粉纹夜蛾(Trichoplusia ni)幼虫,结果该幼虫取食量显著减少,发育不良,死亡时间缩短[1].为了提高昆虫病毒的感染能力,人们研究了感染增效物质,如硼酸、卵磷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等均具有感染增效作用.近年来研究表明,某种荧光增白剂对数种昆虫病毒具有感染增效作用.本研究应用野生型AcMNPV-C6和基因重组AcMN-PVAaIT经口感染东方粘虫(Pseudaletia separata),并添加感染增效物质,研究基因重组病毒与野生型病毒对东方粘虫的杀虫效果,以及感染增效物质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4.
5.
为了解茶刺蛾核型多角体病毒(Iragoides fasciata nucleopolyhedrovirus IrfaNPV)的增殖特性、指导茶刺蛾病毒的生产,采用室内活体增殖法,测定了IrfaNPV多角体在茶刺蛾幼虫体内的增殖动态,并设计了工艺流程,进行了大量繁殖生产试验。结果显示,IrfaNPV多角体在虫体内的增殖动态符合Logistic曲线,饲毒后9~12d为病毒快速增殖期。按设计的生产工艺进行病毒大量繁殖生产,虫尸中病毒多角体平均可达8.3×108 PIB/头,茧中病毒多角体含量平均为6.4×108 PIB/头。该工艺可用于今后茶刺蛾病毒的大量生产。  相似文献   

6.
芹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毒力的生物测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芹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室内感染2龄小菜蛾、棉铃虫和甜菜夜蛾,测得LC50分别为2.47×106、7.96×105和2.22×105PIB/ml。以4.22×107和4.22×106PIB/ml两种浓度感染小菜蛾、棉铃虫和甜菜夜蛾等2龄幼虫,测得LT50,小菜蛾分别为6.15和7.32天,棉铃虫分别为8.20和11.37天,甜菜夜蛾分别为5.53和7.20天。致死时间均随感染浓度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7.
8.
以半合成人工饲料饲养的8天龄油桐尺蠖幼虫为供试虫,测定用同一标准方法生产的油桐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杀虫剂的毒力。当年生产的病毒杀虫剂感染幼虫,其死亡率达97.03%,LC50为2.35×10~3PIB/ml。室温保存2年、7年和10年的病毒杀虫剂,其病毒活性分别丧失6.1%,20.6%和90.2%。  相似文献   

9.
用ELISA检测人血清中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0.
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报道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EoNPV)基本特性及应用价值研究结果。EoNPV属昆虫杆状病毒属A亚组,单粒包埋型。其病毒粒子平均大小62×220nm,具有特异的肽谱、DNA内切酶谱和血清学反应特性。在动物机体及离体细胞中均未显示对非宿主昆虫和人畜的致病能力和遗传诱变效应 室内毒力测定及田间防治试验结果显示EoNPV对其宿主昆虫茶尺蠖有较强的毒力和较好的防效。茶尺蠖人工饲养及EoNPV人工增殖技术的建立,及具有光保护作用的EoNPV杀虫剂剂型的成功筛选,为EoNPV实际应用的可行性提供了依据。EoNPV作为茶尺蠖的生物控制剂,应用于茶园是有效、安全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通过黄粉虫虫饵法从河北省采集的土样中分离得到三株昆虫病原真菌,结合形态学特征和rDNA序列分析对菌株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三株均为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编号依次为Z-G2-5、M-G4、M-G3。通过生测发现3株球孢白僵菌菌株均能有效感染粘虫幼虫,三株球孢白僵菌对粘虫3龄幼虫的毒力不同:在5×108孢子/mL剂量下,菌株Z-G2-5第6 d时对粘虫的累计校正死亡率达到96.77%,LT50为3.02 d,LC50为4.95×106个孢子/mL。而菌株M-G3、M-G4的累计死亡率分别为66.67%、71.11%;LT50分别为4.89 d、3.97 d;LC50分别为1.18×108个孢子/mL、1.13×107个孢子/mL。上述结果表明,相比其他两株菌,菌株Z-G2-5对粘虫的致病力更强,致死速度更快,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可作为粘虫幼虫生物防治的候选菌株。  相似文献   

12.
13.
甜菜夜蛾核多角体病毒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甜菜夜蛾核多角体病毒的研究和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4.
保幼激素(juvenile hormone, JH)是由咽侧体分泌的倍半萜类化合物,可以调控昆虫的很多生理过程,如发育、变态、生殖等。作为bHLH-PAS(helix-loop-helix-Per-ARNT-Sim)转录因子家族成员之一的methoprene-tolerant (Met)是JH的受体,在JH的信号传导过程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结合RNAi技术测定了沉默Met基因后黏虫Mythimna separata的Vg基因表达、卵巢发育和生殖行为,旨在探究Met基因在黏虫生殖过程中的功能。结果表明当Met基因沉默后,与卵巢发育密切相关的卵黄原蛋白(vitellogenin, Vg)基因表达量下调了50%,从而显著抑制了卵巢发育,并导致产卵显著延迟、产卵历期显著缩短,产卵量显著下降。结果表明Met基因是黏虫生殖发育过程中的关键受体基因,它通过调节后续Vg的表达和沉积,来达到控制卵巢发育,从而调控生殖作用。  相似文献   

15.
热休克蛋白是昆虫体内一种很重要的抗逆蛋白,Hsp90是热休克蛋白家族中的重要成员。本试验利用高通量测序法获得Hsp90的c DNA的全长序列,通过Real-time PCR探讨黏虫各龄期、组织和黏虫3龄幼虫受到不同高、低温胁迫不同时间的Hsp90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在黏虫体内得到Hsp90的c DNA全长序列(Gen Bank登录号MF773751)2422 bp,命名为Ms Hsp90,编码717个氨基酸,分子量约为82.576 ku,等电点是4.98,序列包含有Hsp90的保守序列,与鳞翅目夜蛾科的甜菜夜蛾、苜蓿夜蛾、斜纹夜蛾亲缘关系较近,且氨基酸序列相似性都在98%以上。Real-time PCR结果显示黏虫的不同发育阶段和组织中均有Ms Hsp90表达,其中2龄幼虫和后肠的相对表达量最高。40℃处理6 h的相对表达量最高,处理12、24、48 h时,20℃的相对表达量最高。上述分析可知,Ms Hsp90相对表达量的高低表明在黏虫不同组织,不同发育阶段和不同时间、温度处理中发挥的作用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6.
应用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了核多角体病毒入侵棉铃虫中肠细胞及其增殖和释放,经口接种后30min,有许多病毒粒子进入中肠后部柱状细胞的微绒毛间隙处,且以其粒子的一端与微绒毛接触并吸附在微绒毛表面上,接种后1h,病毒粒子的囊膜与微绒毛的质膜以顶端对顶端、顶端对侧面发生融合,仅以核衣壳侵入细胞内,然后又继续移至微绒毛底部,从而进入中肠细胞内,此外,还发现有的病毒粒子直接与柱状细胞的质膜融合,侵入中肠细胞,在中肠细胞内增殖的病毒极少观察到被囊膜包住。  相似文献   

17.
对黏虫具有杀虫活性的Bt蛋白筛选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对黏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具有毒杀作用的苏云金芽胞杆菌杀虫蛋白,本研究提取Cry1类、Cry2类、Cry9类及Vip3A类等11种蛋白,通过人工饲料喂毒方法对黏虫进行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Cry1Ac、Cry1Ab、Cry2Ab、Cry1Be及Cry1Bb蛋白对黏虫具有杀虫活性,其致死中浓度依次为5.09、17.71、26.75、27.42及43.93μg/g;Cry9Aa、Cry9Eb、Cry9Ee蛋白对黏虫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其浓度为10μg/g时的体重抑制率分别为78.4%、79.0%、86.9%,浓度为100μg/g时的体重抑制率分别为92.8%、95.7%、96.7%;Cry1Ba、Cry1Ca和Vip3Aa蛋白对黏虫无显著活性。本研究为黏虫的生物防治奠定了基础,并为抗虫转基因作物的研究提供优良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18.
粘虫抗药性监测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沿着粘虫在我国东部地区的迁飞途径分别采集试虫,测定其三龄幼虫对6种杀虫剂的敏感性水平。发现吉林、山东及广东的粘虫对溴氰菊酯抗性分别是1984年的5.17、6.23和11.13倍,对氰戊菊酯为6.33、3.59和3.30倍的抗性。抗药性发展与多功能氧化酶活性的提高有关,与酯酶的关系不大。本文还讨论了迁飞对粘虫抗性发展的影响,并对其抗性管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利用空斑技术从芹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分离筛选了一毒力较强的SfaMNPV D克隆株。SfaMNPV D克隆株感染 5B1细胞 ,72h胞外病毒达最大滴度 ,组织培养半感染剂量为 3 .89×1 0 8TCID50 /ml,多角体产量达 4.0× 1 0 7PIBs/ml;生物测定结果表明 ,SfaMNPV D克隆株感染 3龄棉铃虫幼虫的LC50 为 7.1 4× 1 0 5PIBs/ml,原毒株的LC50 为 4.81× 1 0 6PIBs/ml。SfaMNPV D病毒DNA经几种限制性内切酶消化 ,各片段积加测得基因组DNA分子量为 1 1 3 .78kb .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红蓼种子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具有潜在杀虫活性的化合物进行初步分析,为指导开发利用杀虫植物资源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硅胶柱层析和气相色谱 质谱(GC MS)联用法,以5龄黏虫为试虫;对红蓼种子萃取物的有效杀虫活性成分进行分析,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法测定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 极性(甲醇)组分共分离出37个色谱峰,鉴定了其中的35个组分,占总含量的94.46%。弱极性(二氯甲烷)组分共分离出39个色谱峰,鉴定出39个组分。[结论] 从成分的化学结构推断,红蓼种子的杀虫活性可能存在于14种成分中,主要成分为酮、醇、开环萜和五环三萜烷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