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995年,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主任卢良恕教授及副主任委员张学元、蒋建平、梅方权等20多位科学家,向国务院正式提出实施国家大豆行动计划的建议。大豆行动计划以改善中小学生营养状况为突破口,利用传统的大豆加工技术,制作并廉价供给中小学生豆奶及其他豆制品,以有效地改善中小学生特别是农村和贫困地区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促进当地大豆及系列化制品加工业的发展。“大豆行动计划”要求:第1步,选择10个县(市)作为试点,每个县选择1所~2所中学或小学,利用当地生产的大豆开发生产豆制品,以解决优质蛋白质之不足。在有条件的县(市)利用国产…  相似文献   

2.
水产加工位居渔业生产延长线上,且与水产品流通具有不即不离的关系,其发展将决定整个水产业的兴衰成败。通过对中国水产加工业的发展历程、产品形态和需求市场分析,认为中国水产加工业发展模式由外延扩张型向内涵增进型转变,对整个水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产品形态上由传统加工向现代加工方向发展,加工技术得到提升和深化;需求市场由国内拓展向海外扩大,产业规模呈现持续增长的势头。  相似文献   

3.
我国大豆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是大豆的起源中心和原产地,早在5000多年前就开始种植大豆,并将其通过多种方法制成种类繁多、美味可口的豆制品。后来,大豆的栽培技术由中国传至日本,并经欧洲、美国等地传向世界,目前,大豆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主要农产品。在我国,大豆是播种面积超过667万hm^2的五大作物之一,我国曾经是世界上传统的大豆生产和出口大国。然而,长期以来我国把大豆作为小作物,在科研、生产、推广等方面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大豆生产长期处于粗放经营状态,相当一部分地区只是作为一种轮作倒茬的次要作物对待,与世界大豆产业的迅速发展相比,我国大豆产业的发展显得十分缓慢,我国已经由世界传统的大豆生产和出口大国成为世界上第一大豆进口国。准确分析我国大豆产业现状,找出我国与世界大豆产业之间的差距,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对振兴我国大豆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促进大豆(资讯,行情)加工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称《指导意见》)后,在市场上引起了激烈争论。针锋相对的背后,蕴含的是投资者对国内大豆产业的忧虑与关注,而《指导意见》的出台将为产业格局带来新的变化。《指导意见》既对我国大豆加工业的发展进行了全面规划,也对发展和完善大豆期货市场提出了具体意见,鼓励并引导大豆生产、贸易、加工企业参与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我国大豆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国际大豆供需形势,并针对我国大豆产业发展存在的科技含量较低、单产水平不高、品种混杂、产品品质较差、外资进军并控制大豆加工业等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实现新时期我国大豆产业的发展目标,重新振兴大豆产业。  相似文献   

6.
1.大豆加工产业的发展 大豆的加工始于2000多年前中国以豆腐为代表的传统豆制品加工,到了20世纪60年代后期西方国家才开始将大豆蛋白作为一种食物资源开发。然而伴随着科技人员对大豆组分及其作用的研究,大豆的综合开发利用于20世纪9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7.
我国大豆产业现状分析及其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了我国大豆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国际大豆供需形势,并针对我国大豆产业发展存在的科技含量较低、单产水平不高、品种混杂、产品品质较差、外资进军并控制大豆加工业等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实现新时期我国大豆产业的发展目标,重新振兴大豆产业.  相似文献   

8.
大豆产业包括品种选育、种子生产经营、大豆生产、加工、贸易和服务,大豆加工业是连接大豆产业上下游的关键环节,在整个产业链中处于核心地位。目前世界各国的大豆加工业均以油脂加工为主,大豆贸易的主要用途是油脂压榨,我国大豆产业危机的根本原因是推广品种的单产和含油量较低,应从高产、高油新品种选育着手,研究配套技术,提高大豆生产效益,促进大豆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前,豆制品行业中小作坊的生产方式仍然占主导地位,相当程度的中小企业并存,不仅难以形成品牌化产业,而且使行业市场监管力度缺乏。因此实现豆制品生产的工厂化、工艺科学化、品种多样化、管理标准化、效益规模化,以及实行市场准入制度已迫在眉睫。将富含蛋白质的豆制品与富含维生素、膳食纤维和矿物质的果蔬原料相结合,为消费者提供营养结构更为合理的新型果蔬复合豆制品,极大地提高了果蔬资源和大豆资源的利用率,对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及附加值,促进农业从传统型向现代化转变,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2010年5月6日-8日,由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豆制品专业委员会和中日流通产业发展委员会共同主办的“2010中国国际大豆食品加工技术及设备展览会”在上海光大会展中心隆重举办。  相似文献   

11.
邵阳豆制品因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制成的豆腐除含有大豆本身的营养成分外,还兼具有益生菌的功能;另经多次卤制及调料后,制得的豆干口感细腻,具有独特的咀嚼性及大豆香味。近年来,邵阳豆制品加工产业在传统的加工模式基础上,逐步加强了产品品种的多样化、生产的规模化和工业化,但仍存在工作效率低、工作环境差、货架期短等问题。通过分析当前邵阳豆制品加工产业的发展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并对其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2.
产业支撑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着力点,北京大学中国地方政府研究院执行院长彭真怀研究员以大豆产业为案例,对此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为提高大豆产业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避免大豆产业受到更大冲击,彭真怀院长向中央建议,"十一·五"期间在国务院直接领导下,由农业部牵头,会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铁道部、卫生部、质检总局和环保总局等有关部门,打破狭隘的部门利益之争,共同制定我国大豆产业"十一·五"振兴计划和配套政策,把大豆种植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把发展大豆加工业作为发展和振兴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任何一个城市不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有一个产业市场需求巨大,这一行业就是豆制品行业(产销豆腐、豆干、豆奶等)。这个有着近千年历史处于转型期的行业目前已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多层次需求。四川徽记食品产业有限公司正是利用现有强大的市场网络、营销、团队管理和整合社会资源的优势能力,以对传统豆制品供应结构进行创新为市场切入点,引入品牌与资本运营,  相似文献   

14.
4月17日-19日,2008中国(上海)国际大豆食品加工技术及设备展览会(CISFPEE)在上海光大会展中心东馆隆重召开。展会开幕式由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豆制品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卫祥云主持,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豆制品专业委员会会长王薇、中日流通产业发展委员会主任杨林、日本全国豆腐机器工业会会长小坂章则、中国台湾省豆腐商业同业公会联合会理事长詹武雄,  相似文献   

15.
大豆是人们的生活必需品和养殖业主要饲料来源之一,区域大豆在生产上存在种植规模小、管理技术粗放、科技含量低、种植效益差及豆产品加工滞后等问题,应因地制宜优化品种布局,推广因种集成配套栽培技术,适度扶植豆制品加工企业生产规模,开发和延伸大豆产业链,为区域大豆产业发展提供参考。介绍了韩城市大豆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6.
以大豆为主要原料,对驯化的乳酸菌种进行发酵,制成营养丰富和酸甜适中的酸豆奶。研究大豆的处理方法、菌种的驯化方法和加工工艺及操作要点,得到酸豆奶的发酵条件为:接种量为5%,蔗糖加入量为7%,发酵温度为42℃,发酵时间为4h。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山西农产品加工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加工规模不断扩大、经营效益持续提升,品牌化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农产品加工业已经成为全省经济发展中增长较快、特色优势突出、发展潜力较大的重要产业之一。发展概况(1)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扩大,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在强力的政策措施推动下,山西省已涌现出一批起点高、成长快、规模大的农产品加工企业集团,成为农产品加工业的中坚力量,全省农产品加工业在其积极带动下得以健康快速发展,产业规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是大豆的故乡,在漫长的历史发展长河中, “大豆养育了中华民族“.近代科学发现,养育中华民族的大豆功效成分主要存在于豆粕之中,高温豆粕是大豆油脂加工业产量最高的产品,能否将高温豆粕中的有效成分提取出来,是振兴中国大豆油脂加工业.……  相似文献   

19.
豆制品与水     
豆腐是大豆蛋白质的凝胶体。在加工制作过程中,大豆原料经过浸泡、磨碎、分离、洗渣等环节,借助水的作用,将可溶性蛋白质有效地抽提出来,制成豆浆。再通过煮浆,添加凝固剂使豆浆变成豆脑,从而制成各种豆制品。俗话讲:“豆腐用水做”,一语道出了水在豆制品生产中的重要性,可以说离开了水不论用何种方法,都达不到制成豆腐的目的,因此在豆制品生产中应重视对生产用水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张绪波 《种子科技》2023,(18):70-72
大豆作为我国主要的农作物种植品种之一,有着广泛的用途。大豆营养价值丰富,能够制作多种豆制品。大豆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磷酸和核酸等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大豆种植已经成为北方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确保大豆的产量和质量,文章阐述了北方大豆种植技术,研究了大豆种植各个环节的管理工作,提出了大豆病虫害防治措施,为实现我国大豆产业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