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8年在新疆莎车县分别比较研究了棉田与麦田间作不同条件下棉田几种主要捕食性天敌发生数量和益害比情况。结果表明:在麦收后前期(6月17日),麦 棉、麦 棉 麦、麦 棉 麦 棉3种布局方式棉田和3种麦棉比例棉田的增益作用要强于全棉棉田,控害效果明显。3种布局方式棉田和3种麦棉比例棉田与全棉棉田的天敌总数、瓢虫类天敌数量和两种益害比差异显著;3种麦棉布局棉田天敌总数分别高出全棉棉田104%、109.4%和113.8%;瓢虫类天敌数量分别高出全棉棉田137.4%、135.3%和173.4%。麦棉布局棉田中,麦 棉 麦 棉镶嵌式布局增益效果最好。麦棉比例1∶5以上、1∶1~1∶5及1∶1以下棉田的天敌总数分别高出全棉棉田79.1%、128.4%和121.2%;瓢虫类天敌数量分别高出全棉棉田108.7%、165.7%和176.2%;3种麦棉比棉田中,1∶1~1∶5的麦棉比例的增益效果最好。麦收后期(7月16日),麦田增益效果减弱,各类棉田天敌害虫发生趋于一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麦套地膜移栽棉是近年推广的一种先进的棉花高产栽培技术措施,它能保持土壤湿度,增加土壤温度,促进棉花早发、早现蕾,提高棉花产量。随着麦套地膜移栽棉田面积的扩大,棉田草害问题显得更为突出,一般减产1~2成。为有效地控制棉田草害,进行了麦套地膜移栽棉田杂草发生及化学除草技术的研究,现将结果小结如下:一、杂草的发生规律根据调查,我县麦套地膜移栽棉田杂草共有17科39种。其中主要优势种有马唐、旱稗、鳢肠和铁苋菜,分别占总出苗量的23.49%、21.83%、8.12%和9.23%。主要杂草群落组合有马唐-鳢…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和新的栽培措施的推广,移栽棉的栽培方式已趋多样化。从轮作措施上,分为水旱轮作移栽棉和旱连作移栽棉;从套作方式上,分为麦套棉(豆套棉)和麦后棉;随着双膜棉的推广,又有地膜移栽棉和露地移栽棉之分。栽培方式的差异必然引起棉田杂草发生时间、种类和数量差异。本研究通过定点调查,初步明确了不同栽培方式下,移栽棉田杂草的发生消长规律。一、研究方法选择淮北(洒阳县)旱连作麦套露地棉田,里下河(宝应县)、沿海(大丰币)、沿江(如皋市)旱连作棉田和水旱轮作棉田各3块,每块田走5个点,每点lin…  相似文献   

4.
棉蓟马(Thrips tabaci Lindemen)是棉花苗期的重要害虫之一。赣中地区一般5月上、中旬发生较多,6月下旬以后,密度逐渐下降。但近两年来,在市测报点(丰城市荣塘棉种场)发现到7月下旬至8月下旬,虫口密度突增,虫株率达到100%。早发棉田为害最重,百株虫数达到3—4万头;中发棉田百株虫口达1.5—2万头;迟发棉田百株虫数达0.3—0.5万头。在此期间,棉蓟马严重为害棉花叶、蕾和花,造成叶片  相似文献   

5.
扁桃棉花间作对棉田牧草盲蝽发生与为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仁福  王伟  刘海洋  姚举 《植物保护》2018,44(3):172-176
为明确扁桃棉花间作对棉田牧草盲蝽Lygus pratensis(Linnaeus)发生及为害的影响,2014-2015年采用目测法对单作棉田、扁桃棉花间作(东西)田、扁桃棉花间作(南北)田3种类型棉田牧草盲蝽发生与为害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3种类型棉田牧草盲蝽种群动态趋势基本一致且无显著性差异,但均呈现显著的季节性变化;对3种类型棉田牧草盲蝽不同虫态百株累计虫量而言,单作棉田成虫、若虫和成若虫累计数量均显著高于2种间作类型的棉田,单作棉田百株棉花棉铃被害率亦显著高于2种间作类型棉田。对2种类型的间作棉田,扁桃棉花间作(东西)田牧草盲蝽各虫态的种群数量和棉铃被害率均低于扁桃棉花间作(南北)田,其中2015年各虫态的种群数量达到显著性差异。研究表明相较于单作棉田,扁桃棉花间作不利于棉田牧草盲蝽的发生与危害。  相似文献   

6.
棉尖象在阳谷县棉田大发生棉尖象又名棉象鼻虫、棉小灰象。过去在我县一直属次要害虫,一般棉田百株有虫5~20头左右。1994年此虫在我县棉田大发生。7月份调查,一般棉田百株有虫500~800头,高的达1300多头。由于防治不力,使棉花减产约3%,高的达5...  相似文献   

7.
麦套Bt棉田的经济效益和对棉蚜及天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4~2005年,在冀南棉区调查了麦套Bt棉田对棉花苗期蚜虫和天敌的影响及其经济效益。结果表明,麦套棉田的棉蚜数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田(P<0.05),其高峰期的蚜虫种群数量低于防治指标,且受棉蚜的危害程度小于对照田。麦套棉田中的瓢虫和僵蚜的种群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田和化防田,与对照田相比,麦套棉田中的瓢虫发生高峰期提前10天左右。化防田的籽棉产量高于麦套棉田和对照田,但麦套棉田2004和2005年的综合经济效益分别为1.7万元/hm2和2.08万元/hm2,比化防田多0.53万元/hm2和0.57万元/hm2。试验结果还表明,棉花苗期蚜虫能够显著影响棉花产量,采用套种等多熟种植模式可以作为Bt棉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棉田及其邻作田地表节肢动物天敌的季节动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陷阱法对小麦/玉米-棉花、苜蓿-棉花、棉花-棉花3种交错带的棉田及其邻作田共6种类型田块的地表节肢动物群落进行了抽样调查,研究地表天敌物种组成、数量及多样性的季节动态.结果表明:与不同作物邻作的棉田中,每个陷阱全年收集到的物种数差异显著,以与小麦/玉米邻作的棉田物种最丰富,为13.3种,与苜蓿邻作和棉棉邻作棉田的物种数分别为10.4和11.7种;每个陷阱全年收集的天敌个体数差异亦显著,以棉棉邻作棉田的最少,平均50.1头,与小麦/玉米和苜蓿邻作棉田分别为75.1和77.6头.3种邻作方式下,棉田地表天敌数量在4月中旬至8月中下旬均呈现明显的季节性波动,8月底至9月底则呈波动上升趋势.棉田及其邻作苜蓿田或小麦/玉米田天敌数量的季节性波动趋势基本一致,棉田与其邻作田之间地表节肢动物天敌存在迁移.综合6类型田块地表节肢天敌功能团的数量动态,蜘蛛类在各类型田块中长期是优势天敌功能团,尤以6、7、8月数量更大;隐翅甲是次优势天敌功能团.对6类型田块地表节肢天敌的群落特征分析表明,天敌功能团多样性指数H'与物种多样性指数H'显著相关,可用天敌功能团多样性指数H'代替物种多样性指数H'研究天敌群落特征;节肢动物天敌功能团优势度指数D、均匀度指数J与物种优势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并不完全显著相关.对地表节肢动物天敌群落特征的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与小麦/玉米邻作、棉棉邻作的两块棉田地表节肢动物天敌群落较为相似;与苜蓿邻作的棉田较为特殊,其多样性指数H'最低(1.425),优势度指数D最高(0.473),均匀度指数J最低(0.731).  相似文献   

9.
Bt棉对主要棉虫发生的影响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52,自引:1,他引:51  
对河南新乡棉区种植的转Bt基因棉和常规棉棉田虫情进行了定点系统调查和大田普查,结果表明:棉铃虫在两种棉田棉花上的落卵量无明显差别,而幼虫存量差异显著,Bt棉棉花上幼虫存量显著降低;Bt棉对棉蚜的发生无明显的影响,而Bt棉上棉红蜘蛛的发生比常规棉略重,同时初步研究制定出种植Bt棉后的棉虫综防对策  相似文献   

10.
棉田是以棉花为中心所构成的生态系统。由于棉花各生育阶段所提供的营养物质、化学信息物质,以及小气候的不同,因此,棉花各个生育阶段的害虫种类和种群数量是不一样的;与此相适应的天敌种类和种群数量也不相同。不同的棉虫和一种棉虫在棉花不同生育阶段,天敌对它的控制程度亦有区别。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棉虫自然天敌,发挥其应有的效能,必须了解在一定的区域内,棉虫天敌种类及其分布情况,研究它们  相似文献   

11.
甜菜夜蛾为害棉花初报运粮糊农场植保站周绍君甜菜夜蛾(tophyg——mpH~)属鳞翅目夜蛾科。该虫1994年在运粮湖农场棉花上初见为害,1995年发生面积0.13万/mn’,其中,大发生866.7mm’,最高虫量7s0头/百株,大量取食棉叶、蕾、花、...  相似文献   

12.
抗虫棉自1995年在郓城县开始种植以来,为棉花生产发挥了巨大作用,目前已全面普及。2001年,全县棉花播种面积2.35万hm2,均为抗虫棉。但是,2001年二代棉铃虫却异常暴发,部分地块受害严重。总的发生特点,一是来势猛,面积大。全县2.35万hm2棉田均有发生。二是发生范围广、虫量高。不但发生在棉田,而且大豆、花生等作物田块也严重发生。县植保站于6月27日对大豆、花生、玉米田进行调查,平均虫量分别为57头/百株,34.6头/百墩和36头/百株。三是受害重。县植保站定点观察,棉株顶尖被害率31.…  相似文献   

13.
新疆棉田土耳其斯坦叶螨的抗药性棉叶螨[Tetranychusturkestani(Ugarov&Nikolski)]是新疆棉区的主要害虫。由于新疆南北疆(天山为界)地域的差异,棉虫发生的时间.程度以及用药水平都有所不同。为了解新疆地区棉田土耳其斯坦叶...  相似文献   

14.
棉铃虫综防技术示范区初见成效孙相林(江苏省大丰市三龙镇农技站224161)三龙镇地处黄海之滨,属麦套移栽棉为主的棉旱粮地区。棉铃虫是本地棉花上的主要害虫,1994~1995年被列为全国棉铃虫综防技术示范乡镇。全镇3000hm2棉田,1994年综防示范...  相似文献   

15.
根据全国棉花枯、黄萎病综合防治研究协作组的要求,自1971—1981年在东至县,选水源近、排灌方便的几块枯、黄萎病重病田,进行试验、示范和大面积定点调查,结果证明:稻、棉轮作防治棉枯、黄萎病效果显著。 一、试验 选沙壤土、壤土,麦棉套种、连作,枯萎病重病田34亩,进行稻、棉轮作一、二、三、四、五年试验,对照为连作棉田。棉花  相似文献   

16.
在棉虫综合防治中,了解棉田的生态环境、天敌与害虫种群变动,对制定合理防治手段,充分发挥天敌控制害虫的作用,至关重要。 一、大面积成片种植棉田,天敌优势种的变动 诸城县棉田中主要害虫是棉蚜、棉铃虫,盲蝽象、象鼻虫、棉小造桥虫等。由于棉花大面积成片种植,作物单一,因而害虫  相似文献   

17.
1997年笔者用12种复配新农药进行了防治第四代棉铃虫效果试验,结果如下:1试验材料和方法1.l基本情况试验在永修艾城东门棉田进行,品种为苏棉8号,试验田土壤肥力均匀,栽培条件均一,棉花长势中等。试验田在试验前20d内没有施过任何药剂。施药时棉田第四代棉铃虫虫龄2~5龄,以2~4龄为主。1.2试验设计1.ZI供试药剂及浓度处理(1).44%多虫清833倍,瑞士汽巴(2).30%抗虫威833倍,大丰农药厂(3).40%甲辛宝1000倍,建湖助剂厂(4).25%快杀灵2号833倍,江苏丰山集团(5).25%棉神1号833倍,烟台京蓬农药厂(6).10%杀…  相似文献   

18.
我国棉田常见的音给有11种,具有经济意义的棉盲蝽主要有6种,即绿盲蝽、中黑盲蝽、三点言蝽、苜蓿盲蝽、牧草盲蝽和赣棉盲蝽。但对棉花构成威胁的,在我县则主要是中黑盲蝽和绿育蝽。近年来,由于栽培制度等原因,致使棉田育蝽种群发生了明显变化,为有效地进行防治,笔者1991~1994年对棉田盲蝽的种群动态及生态分布进行了较详细调查研究,结果如下:一、种群发生动态1.优势种的变化自50年代末期,棉盲蝽开始上升为棉花的主要害虫之一,当时主要是绿盲蝽(LyguslucorumMeyer—Dur)为棉田优势种,约占盲蝽混合种群的90%以上。80年代中…  相似文献   

19.
种诱集带防治棉虫(河南省汝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467500)郭超,董孝立,李敬,温丙林在棉田内种植诱集带一可以诱杀害虫,二是诱集天敌,取食害虫,从而减轻棉虫为害。诱集带种植可与棉花同朋,但提前种植效果更好。按作物的不同可将诱集带分为下述几种:一、玉米...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索棉虫综合治理新途径,减轻农药污染保护农业生态环境,1984—1989年,在射阳县对麦套移栽棉田进行了6月底前不治棉蚜,用棉蚜繁殖培养天敌控制中、后期害虫的对比试验、示范。结果表明,前期不用药防治棉蚜,对棉花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均无显著影响;在前期棉蚜及中后期害虫重发生的年份,由于天敌的补偿增产效应获明显增产。同时减少用药3—5遍,试验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