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简述了内蒙古河套灌区自然概况,盐碱化演变过程和碱荒地的改良现状。着重说明了碱荒地物理性质和经过治理后的改善情况。  相似文献   

2.
在张掖湿地采用随机抽样调查,对蝗虫群落组成以及发生规律进行研究。根据张掖湿地植被生态情况,将调查区域植被划分为芦苇湿地、碱荒地、人工绿化地3种生境。结果表明:张掖湿地蝗虫种类有3个总科,8科,18种。其中优势种有4种,即中华稻蝗、无齿稻蝗、东亚飞蝗、日本蚱,其捕获量占总捕获量的百分比依次为31.14%、17.04%、16.13%、10.73%。不同生境蝗虫群落的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3项特征指数,由大到小依次为碱荒地> 人工绿化地> 芦苇湿地,优势度指数由高到低依次为芦苇湿地>人工绿化地>碱荒地。张掖湿地蝗虫群落的发生规律为:5月中下旬蝗蝻出现,主要活动期出现在7月至10月,8月下旬种类和种群数量均达到高峰期,11月上旬蝗虫完全消失,不再活动。  相似文献   

3.
以宏观调控和微观监测的方式研究了环海盐碱荒地建立草畜系统后土壤理化性状、生物化学性状的演变规律及调控机理。结果表明,环渤海盐碱荒地经过工程治理、翻压二季田青建立草畜系统5 ̄7年后,土壤肥力指标达到当地四至二类耕地水平。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新疆阿克苏农一师北二干3.33万hm2盐碱荒地的调查及不同深度剖面土样的分析,研究了该地区土壤的系统分类,根据《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检索(第3版)》,鉴定了诊断层和相关诊断特性。结果表明,该地0~15 cm土壤中总盐含量>20 g/kg,pH<8.5,ESP<30%,结合土壤的机械组成,可确定该地区的土壤为普通干旱正常盐成土。  相似文献   

5.
为改造盐荒、碱荒和沿海滩涂,促进盐喊土区农牧业的发展,我们完成了“牧草耐盐鉴定及应用研究”这一重大课题,参试牧草饲料作物达100多份。现介绍几种最耐盐碱的牧草品种。  相似文献   

6.
DS盐碱地改良制在滨海盐碱地改良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用盐碱地改良剂结合种植不同植物,进行滨海盐碱荒地综合修复应用研究,结果表明:8年后试验基地Ⅰ土壤pH值由9.25下降到7.55,含盐量降低了77%;4年后试验基地Ⅱ土壤pH值降低了1.57个单位,含盐量下降了78%,土壤有机质呈下降趋势,但下降逐渐减缓。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在施用改良剂4年和8年都有明显增加趋势,0-20cm土壤颗粒组成发生由较大粒径向小粒径的明显变化,主要增加了1-100μm粒径的颗粒组成比例。  相似文献   

7.
王忠民  仲雷  黄利海  姜翠凤 《中国农垦》2010,(11):I0008-I0009
生态优美 生活和谐 50载峥嵘岁月创大业,50年沧桑巨变谱华章。50年前,这个地方是泥潭水汪大草荒,满目疮痍不长粮;50年后,这方土地是碧波金浪米粮仓,万象更新气势昂。历经半个世纪的征程,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江苏省临海农场在过去遍地只长盐蒿草、到处都是芦苇荡的盐碱荒滩上,  相似文献   

8.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我省黄泛平原地区,通过大力疏浚河道,发展井灌等水利建设,地下水位普遍下降,大部分次生盐碱地基本消迹.沿黄两侧洼涝碱地,也有了淤灌稻改的高产途径.一般花碱地如何改良?仍是平原低产区急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商丘县大吴庄大队,原是一个老盐碱重灾队。盐碱地占总耕地面积的60%以上,另有碱荒四百多亩.自一九六五年“农业学大寨”以来,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在努力改  相似文献   

9.
肖山县红山农工商开发公司位于钱塘江南岸,离杭州市35公里,是1969年由盐场改建的集体所有制的农场,1984年7月改称为红山农工商开发公司(以下简称红山)。全公司分7个农业大队,22个生产队和18个工厂。有845户,3413人,7474亩耕地。在这昔日被人称为“天堂旁的西伯利亚”的盐碱荒滩上,已达到了小康水平。 十五年前,这里潮水横行,常常造成塌江,盐民们东迁西搬,成为逐滩而居的“沙头乌”。建场那年,工农业总产值仅46万元,人均收入73元,日工分  相似文献   

10.
我場位于黄河故道堤南脚下,全部耕地原来都是低洼易涝的碱荒。从1956年建場起,每年都种植了一定数量的棉花,历年来棉花产量直綫上升,比附近人民公社优質高产。我場棉花年年丰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改碱保苗則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經驗。对改碱保苗采取了以下的几种措施。一、整地保墒,防碱保苗:每年于封冻前,将全部棉田翻耕九寸至一尺二寸,光耕不耙,让其冻垡,使土表盐分随冬季雨雪向下渗透,減輕表层含盐量。在早春提早耙地六到八遍保墒,防止盐碱随土壤水分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宁夏固原市宜林荒山荒地现状调查,分析了固原市宜林荒山荒地造林绿化的布局和重点,提出了加快宜林荒山荒地造林绿化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江西省适宜种植能源作物的边际土地资源分析及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调查分析得出江西省宜能边际土地面积131.2万hm^2。,其中冬闲田面积79.1万hm^2,宜能荒地面积52.1万hm^2。摸清了江西省宜能边际土地资源分布状况。对边际土地中的宜能荒地资源进行了单项限制因素等级评价和综合等级评价。全省宜能荒地综合分级结果为:Ⅰ等宜能荒地9.5万hm^2。,Ⅱ等17.2万hm^2,Ⅲ等25.4万hm^2。。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开发利用江西省宜能边际土地资源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南方地区红壤地氮磷素养分的垂直迁移规律,为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减少面源污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松华坝水源保护区典型流域迤者小流域为试验区,对灌草林、坡耕地、荒地3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不同坡位处土壤剖面土壤养分各指标进行测定,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对于同一土地利用类型而言土壤各养分指标的含量均为:坡下部〉坡中部〉坡上部;对于3种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全氮、全磷含量均为:灌草林〉坡耕地〉荒地,土壤碱解氮含量为:坡耕地〉灌草林〉荒地,土壤速效磷含量为:坡耕地〉灌草林〉荒地,有机质含量为:荒地〉灌草林〉坡耕地;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养分影响程度为:全磷〉全氮〉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土壤全氮含量与坡位呈显著线性相关,碱解氮含量与坡位呈极显著线性相关;土壤速效磷、土壤全氮、土壤碱解氮和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层深度呈极显著线性相关;土壤养分之间有相互的影响,土壤有机质与速效磷和碱解氮之间呈显著和较显著的影响。【结论】南方红壤坡地中氮磷素养分的垂直运移规律为同一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各养分含量,整体随坡位的下降而增大,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全量养分(全氮、全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为建立石漠化区域土壤理化指标变异监测系统,为石漠化区域的生态修复工作奠定基础,以贵州省石漠化较严重的西部地区为对象,分析了该区域不同生态模式下的土壤理化性质变异特征及理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各生态模式下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含量以林地最高,荒地最低;施加外源肥料对土壤理化性质有一定影响,农用地土壤中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和速效钾含量较草地和荒地高;有机质与碱解氮含量、全氮与碱解氮含量极显著相关,有机质与全氮含量、全钾与速效钾含量显著相关。随着植被覆盖率的降低,有机质和氮磷钾等养分逐渐流失,封山育林可提高植被覆盖率,减少土壤侵蚀,促进氮磷钾及有机质的有效累积进而增肥保土。  相似文献   

15.
古代黄河三角洲海岸带建成芦苇湿地循环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玉江  谷幸天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3):5638-5640
结合古代黄河三角洲海岸带的立地环境与气候条件,介绍了潮上带重盐碱荒地发展为人工芦苇湿地的具体情况,肯定了取得的效益并提出了维持湿地良性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红壤地区旱地土壤酸性强、肥力低,不同林地类型条件会对土壤性质和线虫群落产生不同的影响。为了探究土壤响应情况,研究采用未开垦撂荒地为对照,选取了退耕还林和板栗林2种不同林地类型的土壤,对比其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性质及线虫群落的特征变化。结果表明,板栗林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最高,分别为16.41g/kg和0.46g/kg;而荒地土壤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含量最高,同时基础呼吸为28.36mg/(kg·d),显著高于另外2种土壤(P0.05)。同时荒地中土壤线虫数量达到最高,而线虫群落结构在3种类型的土壤表现出完全不同的构成,其中荒地中植食者为优势类群,而退耕还林和板栗林中分别以捕/杂食者和食细菌者为优势类群,且不同林地类型对线虫群落各生态指数的影响并不一致;与荒地相比,其他2种土壤的性质和线虫的群落均呈现出退化的趋势。这些结果对当地的林地规划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矿山废弃地对生态环境有着极大的破坏作用,危及人类的生存与健康,并影响到区域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矿山废弃地的生态修复和重建,已被看作是矿区土地修复的主要组成部分,而在生态恢复的植被重建过程中,基质改良是生态恢复的核心问题。借鉴目前国内外土壤基质改良的方法,较系统地介绍了矿山废弃地土壤基质物理、化学、生物改良技术措施。最后提出中国矿山废弃地土壤改良方法的选用原则:遵循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结合以往的研究成果,借鉴国际矿区土地复垦和生态修复的成功经验,研究废弃物土壤化演化的自然规律和机理,最终实现人工辅助的土壤化演化。  相似文献   

18.
试验测定了校园基地土壤耕层的一般理化性状,得出如下结论:①花卉基地、菜地土壤结构较好,富含有机质、水解性氮、速效磷,这是多年培肥改土的结果。②蓍草园、桃园土壤有机质含量不高,缺少速效钾。经改良可进一步利用。③学生宿舍院内荒地理化性状均差,目前不宜直接利用。同时提出了相应的土壤改良措施。  相似文献   

19.
西藏矿山迹地环境问题及其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资料收集整理和野外典型调查,查明西藏矿山迹地遗留大量采坑和弃土弃渣引发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并针对矿山迹地环境问题及其特殊自然条件提出西藏矿山迹地的治理策略、治理技术和治理分区,为西藏矿山迹地治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0.
通过野外实地考察,采用样方法,调查了广东梅州明山煤矿废弃地的植被和植物区系.结果表明:该地自然定居植物共64种,隶属于30科59属.主要包括禾本科(10种)、菊科(7种)、豆科(5种).全部定居植物中,1~2年生草本植物29种,多年生草本植物13种,木本植物18种,藤本植物4种.风播种子和果实是废弃地上植物繁殖体的主要来源.废弃地植物形成了一些相对稳定的单种斑块和小群落,这些小群落组成、结构简单,物种多样性总体水平偏低.五节芒Miscanthus floridulus、猪屎豆Crotalaris mucronata、艾蒿Artemisia argyi等可在煤矿废弃地上成功定居,并成为这些植被中的优势种,可作为废弃地植被恢复治理的优先选用物种.群落存在着由草丛向灌草丛、灌木林演替的趋势;随着废弃地植物群落的形成与演替,群落中物种丰富度增大,多样性指数呈增加趋势.废弃地的坡向和坡度也是影响植物定居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