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连荣 《种子科技》2009,27(8):13-14
种子作为农业之母,是农业科学技术实施的重要载体,具有其它农业生产资料不可替代的特殊性.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种子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的丰歉和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因此,加强种子管、理,对保护种子生产者、经营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实施后,以行政区域划分的封闭市场格局被打破,民间资本快速、大量进入种子行业,种子市场空前活跃,但市场监管和质量控制难度增大,一些地方种子市场出现了混乱现象,种子质量事故(纠纷)时有发生,直接损害了农民利益,影响社会稳定,社会各界对此反映强烈。实践表明,目前,法律的滞后性在种子行业里仍客观存在。  相似文献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的实施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种子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市场监管的意见》(以下简称国办《意见》)的落实,使我国种子产业有了飞速发展。面对新形势,作为基层县级种子管理站,应由过去单一的行政执法,逐步走上管理和服务并重的轨道。[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有关规定,经营不再分装的包装种子的无需农业主管部门行政许可,这就大大降低了进入种子行业的门槛,我市民营资本纷纷进入种子行业,全市种子生产、经营主体呈现多元化,生产经营单位由30多家发展到1200家,民营或个体经营者种子市场占有率已达到50%,种子经营品种达到500多个,基层经销网点遍布乡村,大大方便了农民购种,为加快我市种植业结构调整、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证农业生产正常供种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刘仲辉 《种子科技》2006,24(1):32-33
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种子事业也得到了飞速发展。粮、棉、油、菜等优良品种的推广确实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社会安定。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有些人法律观念淡薄,不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办事,致使一些假冒伪劣种子流入市场,给农民造成损失。为了维护广大消费者利益,使种子行业走向法制轨道,加强种子管理尤为重要。尤其是县级种子管理部门工作在最基层,直接接触广大农民群众,是保证种子质量的最后一道防线。现结合我站的情况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6.
陈梅香 《种子科技》2006,24(6):28-30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及其配套规章的实施,将种子产业全面推向市场,为种子市场健康、有序、稳定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但是,随着种子产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在种子管理的具体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笔者根据实际工作中的体会,将这些问题提出与同仁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7.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实施以来,随着种子行业市场化、法制化的发展,一些深层次的矛盾正在逐步显现,管理制度还不够健全,管理效果还不够理想,种子市场还存在一些问题。笔者认为,应狠抓准入、预警、监督、查处、服务等环节,强化种子选育、生产、经营行为的管理,才能实现"保障供应、净化市场、提高质量、维护安全"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种子是最基本的农业生产资料,种子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已实施5年多了,假种子、劣种子、未审定品种坑农害农事件仍有发生,个别地方还相当严重。随着农民法律意识的增强,种子经营市场的放开,种子索赔民事案件不断上升,作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协调处理种子纠纷必须面对,不可回避。该不该赔?该谁赔?赔多少?按什么赔?本文仅对赔偿构成中的可得利益一项进行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及相关法规的颁布实施,使广大农民的法制意识明显增强,农业行政执法部门会同公安、工商、技术监督等单位查处种子违法案件的力度明显加大,较好地维护了广大种植者的利益,确保了种子市场的健康、有序、稳定发展.杭州市萧山区农业局2003年6月依据<种子法>,成功调解一起大豆种子损农案件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0.
对强化种子质量监督管理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子质量管理是种子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抓好种子质量监督管理,对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稳定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而《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又明确了种子质量监督管理体制,制定了种子企业、政府及其主管部门不同主体之间的权力、责任和义务,落实了质量责任追究制度,构建了种子质量管理的基本框架。下面就如何强化种子质量监督管理谈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强化杂交水稻制种基地管理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绍国 《种子科技》2007,25(4):29-30
杂交水稻制种是农业生产上"企业 基地 农户"联系最紧密的一个产业,也是重要的农业产业化项目,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作出了重要贡献。但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的实施和国有种子企业的改制,种子生产、经营企业增加,制种基地也随之大面积和大范围扩张,加剧了生产基地的争夺,引起生产企业与基地政府和村社的矛盾,给生产基地管理带来了诸多负担。为进一步贯彻《种子法》,促进水稻制种产业进一步发展,现结合我区实际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2.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实施五年多来,我国农作物种子(以下简称种子)产业发生了重大变化,种子市场主体呈现多元化,农作物品种更新速度加快,有力地推动了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但是,由于我国种子产业仍处在起步阶段,种子管理存在体制不顺、队伍不稳、手段缺乏、监管不力等问题,一些地区种子市场秩序比较混乱,假劣种子坑农害农事件时有发生,损害了农民利益,影响了农业生产安全和农民增收。因此,改革和完善种子管理体制,加强种子市场监管,对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经国务院同意,现就推进种子管理体制改革和加强种子市场监管提出以下意见。  相似文献   

13.
<正>1建立健全种子管理体系,提高种子市场管理水平种子管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赋予农业部门的职责,是农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种质资源管理、品种管理、质量管理、生产经营许可管理等内容,贯穿于种子产业发展的各个阶段和环节。加强种子管理工作,既是维护品种选育者、  相似文献   

14.
邓明放 《种子科技》2008,26(2):24-26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颁布实施之后,种子市场逐步放开,国有企业、股份合作企业和个体三种类型的种子经营者纷纷进入市场,给种子市场引进了竞争,带来了活力,给农民用种带来了实惠,但是,在这种多成分参与的种子市场中也出现了诸多新的问题。现结合本人从事种子执法与管理工作的经验谈几点看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5.
种子是农业生产的最基本生产资料,是保证农业增产增收的主要因素之一,种子质量的优劣,能够直接带动农业的健康发展和农民的切身利益。《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颁布实施以来,种子管理工作已经逐步走向正规,其中种子质量管理T作也再不断向着规范化、法制化轨道迈进。切实加强种子质量管理,对于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证粮食安全、增强企业竞争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实施以来,种子工作发生了深刻变化,对种子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种种原因,种子管理体系有所弱化,出现主体不明、职责不清、管理条件落后于工作需要的局面。笔者就加强种子管理体系建设、改善种子管理工作条件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的贯彻实施,县乡两级基层水稻、玉米杂交种子市场出现了购销两旺的良好形势,有力地推动了粮食生产。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两杂种子市场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8.
蔡建斌  高虹 《种子科技》2007,25(1):31-33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实施6年来,我国种子产业发生了重大变化,种子市场主体已呈现多元化,农作物品种更新换代速度加快,有力地推动了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但是,从种子生产到种子使用整个过程来看,存在问题还很多。笔者根据多年来从事基层种子工作的经验,认为要搞好种子产业化,必须首先要“十化”。  相似文献   

19.
彭继宏 《种子世界》2006,(11):12-12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激以下简称《行政许可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国农作物种子产业发生了重大变化,种子市场主体呈现多元化,农作物品种更新速度加快,有力地推动了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但是,由于我国种子产业仍处在起步阶段,一些地区种子市场秩序比较混乱,假劣种子坑农害农事件时有发生,损害了农民利益,影响了农业生产安全和农民增收。因此,如何规范市场准入,加强对种子经营者的行政许可管理,规范种子市场秩序,维护广大农民的利益,保障农业生产安全,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成为每一名种子执法人员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的颁布实施和国务院(2006)国办发40号文件的贯彻执行,大部分县级种子站都完成了政企分开工作,经营职能剥离,开始专司种子管理职责.改制后的种子管理站面临着人员和工作经费减少、种子市场监管手段和装备滞后、种子管理工作任务较重的局面.如何实现对种子市场的有效监管和保障农业生产用种安全,成为县级种子管理部门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