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茄子果色性状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以3个果色不同的茄子栽培种自交系为试验材料,用色差仪和目测相结合的方法将果色分级,通过P1、P2、F1、B1、B2和F26个世代联合分析法,研究茄子果色性状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3个杂交组合的F2果色分离世代群体呈双峰或单峰偏态分布,显示茄子果色遗传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茄子果色性状遗传符合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模型(E模型);主基因遗传力为35.4%~98.43%,遗传力较高;多基因遗传力较低,为0%~57.7%。  相似文献   

2.
黄瓜嫩果果皮叶绿素含量的遗传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选用4个皮色性状不同的黄瓜品种配成正反杂交组合8个,测定结果表明相同亲本正反交组 合叶绿素含量差异不显著,表明黄瓜嫩果果皮叶绿素含量受核基因控制。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模型,对黄瓜嫩果果皮叶绿素低含量品种‘海阳白皮’与高含量品种‘济宁秋黄瓜’杂交组合的6个家系世代(P1、F1、P2、B1、B2和F2)进行群体叶绿素含量的多世代联合分析,结果显示:该组合叶绿素含量的遗传受2对加性一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E-2模型)控制。其B1、B2和F2群体叶绿素含量主基因遗传率(h2mg%)分别为83.94%、62.12%和86.98%,多基因的遗传率(h2pg%)为5.86%-18.15%。主基因中加性效应明显,第一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值显著高于第二对主基因的效应值,2对主基因对叶绿素含量的贡献率差异较大。两主基因的显性效应差异不大,分别为2.7762(ha)和2.3392(hb )。多基因效应主要表现为显性效应[h],效应值为-5.5243。  相似文献   

3.
山葡萄种内和种间杂交后代果实成熟期遗传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1973~2003年对我国东北山葡萄抗寒的种质资源(品种、品系) 进行种内杂交, 并与不抗寒的欧亚种酿造葡萄品种进行种间杂交、回交和重复杂交。共定植34个组合杂种苗, 成活5 639株。观察5种杂交模式, 34个组合5 639株杂种( F1 , F2 ) 苗的果实成熟期的遗传规律。5 种杂交模式果实成熟期(早→晚) 排列顺序是: 山葡萄×山葡萄≥ (山- 欧) F1 ×山葡萄≥山葡萄×欧亚种≥ (山- 欧) F1 ×(山- 欧) F1 ≥ (山- 欧) F1 ×欧亚种。遗传规律是: 山葡萄种内和种间杂交后代( F1 , F2 ) 果实成熟期分离, 表现为连续分布, 倾向于早熟亲本, 杂交组合中早熟亲本越多, 分离出的早熟单株越多, 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遗传、“早熟基因”有累加效应、呈显性遗传给后代。  相似文献   

4.
甜瓜糖酸性状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以新疆厚皮甜瓜‘76-2’的60Co- γ射线诱变酸味突变自交系和‘黄皮脆’形成的P1、P2、F1与F2 为试验材料,通过4个世代联合分析法研究果实中糖含量、酸含量和糖酸比的遗传特点。结果表明, 酸味突变自交系ב黄皮脆’组合的糖含量性状遗传受两对等加性主基因和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 (E-4) 控制,主基因遗传率为88.8%,多基因遗传率为6.94%;酸含量性状遗传受一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和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 (D-0)模型控制,主基因遗传率为26.68%,多基因遗传率为72.77%;糖酸比性状遗传受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和加性—显性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E-1)控制,主基因遗传率为82.86%,多基因遗传率为16.02%。  相似文献   

5.
全雌黄瓜单性结实性遗传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闫立英  娄丽娜  娄群峰  陈劲枫 《园艺学报》2008,35(10):1441-1446
 采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黄瓜强单性结实雌性系‘6401’ 与非单性结实自交系‘6429’、‘6426’杂交组合多世代群体的单性结实性进行联合分析,结果表明:全雌黄瓜单性结实性在不同遗传背景下遗传表现基本一致,单性结实性遗传均表现为不完全隐性基因遗传,符合E-1-1模型,受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控制。两组合第1主基因显性效应、主基因显性×显性互作效应以及多基因效应较大。‘6401×6429’组合的B1、B2、F2群体(主基因+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51.36%、72.31%和76.78%;‘6401×6426’组合的B1、B2、F2群体(主基因+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20.50%、75.39%和74.58%。强单性结实全雌黄瓜品种选育以双亲均为强单性结实为宜。  相似文献   

6.
苦瓜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胡开林  付群梅 《园艺学报》2001,28(4):323-325
 用苦瓜3 个差异显著的自交系为材料, 通过自交、杂交和回交, 获得两个杂交组合(ZH967281 ×G968031 和ZH961123 ×G968031) 的亲本、F1 、F2 、B1 和B2 各世代, 按照数量遗传学理论对其6 个世代群体的第1 雌花节位、单株坐果数、单果质量、果长、果径、果肉厚的遗传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6 个经济性状的遗传均符合加性- 显性效应模型, 且均以加性效应为主。第1 雌花节位、单株坐果数、单果质量、果长、果径在遗传中表现部分性, 有倾大值亲本的现象。果肉厚表现倾小值亲本的负向超显性。第1 雌花节位、单株坐果数、单果质量、果长、果径、果肉厚的狭义遗传力依次为69. 23 %、61. 94 %、61. 46 %、76. 18 %、28. 98 %和35. 09 %。  相似文献   

7.
茄子耐热性遗传表现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易金鑫  侯喜林 《园艺学报》2002,29(6):529-532
 采用4 份耐热性不同的茄子亲本半轮配法配制4 ×4 双列杂交, 对P1 、P2 、F1 、F2 、BC1 等5 个世代四叶期幼苗在温室内进行高温(平均昼/ 夜温度38. 8/ 24. 2 ℃) 处理, 同期田间栽培(平均昼/ 夜温度34. 4/ 22. 6 ℃) 。采用Hayman’s 法分析苗期耐热指数和成株期坐果率的调查数据, 表明, 茄子耐热性为不完全显性遗传, 受两对以上基因控制, 符合加性—显性模型, 其中加性效应占更主要成分。据此提出了耐热性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8.
 采用刺梨‘贵农6号’ (抗) ב贵农5号’ (感) 正反交获得的F1代群体, 对刺梨白粉病抗性的遗传倾向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F1 代杂种的抗病性呈正态分布, 正反交群体病情指数的遗传传递力( Ta ) 明显高于亲中值, 广义遗传力(H2 ) 分别为61.0%和60.4%; 按病情指数的大小, F1 代群体可明显聚为高抗、中抗和感病等3类, 经X2 检测符合1∶2∶1分离比率, 推测抗病性受2对主效基因控制, 且非等位基因间存在积加效应, 还受多个修饰基因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9.
辣椒始花节位遗传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和经典遗传学方法对特早熟辣椒‘B9431 ’与‘吉林长椒’杂交组合多个世代群体始花节位进行了联合分析, 结果表明: ‘B9431 ’始花节位受1对隐性等位主基因控制, B9431 ×吉林长椒始花节位遗传符合1对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该杂交组合的B1、B2 和F2 群体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83.72%、76.56%和86.63% , 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10.96%、18.58%和7.94%。  相似文献   

10.
杏杂种一代群体S基因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以4~5年生的凯特(自交亲和) 、新世纪(自交不亲和) 以及凯特×新世纪、凯特×红丰(自交不亲和) 、凯特×泰安水杏(自交不亲和) 等杏群体为试材, 采用田间授粉试验及S-allele-specificPCR扩增等方法对杏S基因的遗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如果按照自交坐果率≥6%为自交亲和的标准,上述3个杂交组合的F1 群体自交亲和与自交不亲和的比例分别为27∶25, 9∶12和15∶19, 经X2 检验, 均符合1∶1的分离比例, 证明凯特的自交亲和性是可遗传的, 并且其S 基因型是杂合的, 自交亲和对自交不亲和为显性; 对凯特( ScS8 ) ×新世纪( S9 S10 ) F1 群体38 个株系进行S-allele specific PCR, 共扩增出21(ScS8、S8S9 ) ∶9 (ScS10 ) ∶8 (S8S10 ) 4种基因型, 经X2 检验, 符合1∶1∶1∶1的理论比例; 但自交亲和性表现数量性状变异的特点, 并且相同S基因型的F1 自交亲和性强度存在明显差异, 如杂种8、14、16、20、22、27、33、34、38号的S基因型都为ScS10 , 但自交坐果率从1.1%到22.9%不等, 表明杏的自交亲和性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不仅与S基因及其基因型有关, 还可能受修饰基因等其它遗传因素的调控。  相似文献   

11.
秋水仙素诱导新铁炮百合2n花粉方法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铁炮百合种子为试材,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探索利用秋水仙素处理新铁炮百合种子的诱导2n花粉方法和可能性。结果表明:种子萌发处理时间5 d、秋水仙素浓度0.05%或0.2%时新铁炮百合种子出苗的效果最好;经对大花粉率极差分析,秋水仙素处理浓度是诱导大花粉的最主要因子,秋水仙素浓度0.1%、处理时间为24 h,种子萌发处理时间7 d,种子品种富田3号是诱导新铁炮百合大花粉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运用2种不同光照长度对比研究了新铁炮百合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8h和17h光照分别的处理下,新铁炮百合上、中、下部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指标具有各自不同的变化趋势;上部叶片的可溶性蛋白指标与新铁炮百合花芽分化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运用2种极端光照长度对比研究了新铁炮百合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经8和17 h光照分别的处理下,两组新铁炮百合上、中部叶片可溶性糖指标的变化趋势明显不同;新铁炮百合花芽分化的发生和上、中部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下降具有对应关系;以叶片作为材料研究新铁炮百合可溶性糖指标时,宜取用中部叶片。  相似文献   

14.
运用梯度变化光照对新铁炮百合开花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新铁炮百合为绝对长日照植物,其光周期临界暗期约为11.5 h。对长于12.5 h的光照长度而言,新铁炮百合花蕾长度的增长率随日照长度的延长呈S型曲线,曲线转折点为14.5 h的光照长度。  相似文献   

15.
以栽培苦瓜自交系佛沥112 和野生苦瓜自交系THMC170 为亲本,构建4 个世代(P1、P2、F1、F2)遗传群体,采 用主基因+ 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苦瓜植株卷须发生的初始节位进行遗传分析;以栽培苦瓜自交系佛沥734 和半野生苦瓜自 交系AVBG1602 为亲本,构建4 个世代(P1、P2、F1、F2)遗传群体,对苦瓜植株卷须的分叉性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 苦瓜植株卷须发生的初始节位遗传符合2 对等显性主基因+ 加性- 显性多基因遗传模型(E-6 模型),其中主基因遗传率为 15.81%,多基因遗传率为7.83%。苦瓜植株卷须的分叉对不分叉受1 对显性基因控制,其中卷须分叉表现为显性,卷须不分 叉表现为隐性。研究结果为深入解析苦瓜植株卷须发生及发育的遗传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大白菜永久高密度分子遗传图谱的构建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以大白菜高抗TuMV白心株系91-112和高感TuMV桔红心株系T12-19为亲本建立的小孢子培养DH系作为图谱构建群体, 构建了包含10 个连锁群、406 个标记位点的分子连锁图谱, 图谱总长度826.3 cM, 标记间的平均图距为2.0 cM, 连锁群数目和染色体数相等。每个连锁群上的标记数在7~111个之间, 连锁群的长度在26.4~156.1 cM的范围内, 平均图距在1.0~3.8 cM之间。该连锁图谱包括246个AFLP标记、135个RAPD标记、11个SSR标记和12个同工酶标记、1个SCAR标记和1个形态标记。  相似文献   

17.
以长茄高代自交系125 和126 构建的茄子6 个不同世代的遗传群体〔P1、P2、F1、F2、 B1(125×F1)、B2(126×F1)〕 为试材,利用主基因+ 多基因混合数量性状遗传模型对茄子的株高性状进行多世代遗传联合分析。结果表明:供试亲本株高 性状差异显著,分离世代株高性状数值均呈单峰的偏正态分布,属于数量性状遗传。多世代遗传联合分析结果显示茄子株高 性状的最适遗传模型为C-0 模型,不存在主基因遗传效应,表现为多基因控制的加性- 显性- 上位性遗传模式。采用二阶 遗传参数进一步分析株高的多基因遗传效应,结果显示,茄子分离世代F2、B2 的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49.24%、22.77%,茄 子株高以多基因遗传为主。  相似文献   

18.
云锦杜鹃自然居群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金则新  李钧敏  顾奇萍 《园艺学报》2006,33(6):1263-1267
 利用ISSR技术对浙江省境内的5个云锦杜鹃自然居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12个引物共检测到170个位点, 其中多态位点150个, 多态位点百分率P (% ) 为88.24%。物种水平的Shannon信息指数( I) 为0.4317, Nei指数( h) 为0.2848, 表明物种水平的遗传多样性很高; 而居群水平的遗传多样性较低, P%平均为48123%, I平均为0.2682, h平均为0.1818。AMOVA分子差异分析显示40.03%的变异存在于居群间, 59.97%的变异存在于居群内, 居群间的遗传分化明显。居群间的基因流较低, 为0.8824。居群隔离、自交衰退可能是导致云锦杜鹃居群间遗传分化的主要原因。5个居群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1755。聚类显示, 括苍山居群和天台山居群组成一组, 凤阳山居群和百山祖居群组成另一组, 干坑居群单独成一组。  相似文献   

19.
新铁炮百合鳞片扦插繁殖的小鳞茎形态发生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采用解剖学方法研究新铁炮百合鳞片扦插繁殖中小鳞茎的组织发生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小鳞茎起源于鳞片基部内层薄壁细胞而非愈伤组织,发生发展过程可分为启动期、生长锥形成期、叶原基形成期和小鳞茎形成期。  相似文献   

20.
普通核桃(Juglans regia)3个群体遗传结构的SSR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以新疆伊犁野核桃、喀什实生核桃及部分栽培品种共80份种质材料为试材,利用来自黑核桃的7对SSR引物进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结果显示,7对引物多态性带比率为92.3%~100%,均具有较高的多态性;伊犁野核桃、喀什实生核桃及栽培品种3个群体的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2325、0.3085、0.305,香农系数分别为0.3361、0.4669、0.4646,多态性带百分率分别为56.52、95.83、86.84%,表明3个核桃群体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3个指标均显示喀什群体的最高、伊犁的最低;从3个群体中随机选出10个株系或品种进行聚类分析,所有参试株系或品种相互交叉,说明伊犁野核桃、喀什实生核桃和栽培品种之间存在基因渗透和交流(基因流Nm=2.0934);讨论了伊犁野核桃、喀什实生核桃和栽培品种的亲缘演化关系,研究结果为"我国是世界栽培核桃的起源中心之一"的论断进一步提供了分子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