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欣赏完《驯鹰》(载贵刊1992·3·插页)的照图以后,因出于好奇,对可供欣赏的方方面面,作了一次探索,以领悟人体与根艺结合的价值与前途。但据我看来,这件名之日“根艺”的作品,是令人失望的。它既不可能作为家庭的摆设,更不能为  相似文献   

2.
花卉行业是一个美丽的行业,外人看来天天与花草打交道肯定赏心悦目,但作为一个从业20余年的老花卉人,个中艰辛和乐趣只有自己最清楚. 1991年我辞去公职,决心在花卉行业做出一番成绩.当时我用仅有的6000元启动资金,承包了一座蚊蝇成堆的垃圾山和一口污水塘,与工人一起,用3年时间盖出了30亩节能温室,开始从事花卉产销工作.  相似文献   

3.
我的盆友是一位年逾古稀的业余盆景爱好者,每当我走进他家超过200多盆松柏黄杨盆景庭院时,总被那一件件多彩多姿的作品激起浓厚的兴趣。这里向大家推荐两幅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作品。昌冠先生虽属业余爱好,笔者浮浅看来,他制作的盆景至少有三点特色:一是主干走势稳重厚实,这与他的人品、胸襟、学养有着密切  相似文献   

4.
回忆起前年在厦门举办“澳门杯”全国盆景展览时,有一组盆景格外引人注目,那就是晋江地区选送的蔡继蔗先生创作的榕树盆景。两年间,我每次与蔡先生联系,希望将他的获奖作品的照片提供数幅,以便让更多的盆景爱好者能得到启示。但事与原违,拖拖拉拉,一晃已过去18个月了。蔡先生很谦虚,在他的回信中说:“我的作品大都是20年前在山野采集小苗培育而成的,创作手法守旧,不尽人意之处颇多,故迟迟难以满足……。”但对其他朋友,如苏天真、庄云峰的作品倒倍加赞扬。今年年初,经我再三催促才勉强寄来尚未发表的作品数幅,其中最能  相似文献   

5.
我从事根艺创作五年多。还是一个新手。我愿将自己实践中的点滴经验写出来与同行交流。在创作中,我主要是把握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在作品的神似上下工夫。根艺创作要尊重和依靠自然根的原来形态,但决不是根的自然形象的重复和再现,而是通过创作赋予自然形态以新的生命。也就是说,要使作品具有神韵。我创作的《倾听》(见11期彩页),当时粗看根材觉得形体很好,但细看,狗的颈部和头部斧痕斑斑,最深处达3厘米。为完成此作我反复观察和琢磨了一个多星期,终于从中领悟和发现了根材的许多可以利用的潜质。它质地坚硬,洞穴奇特,根结交  相似文献   

6.
我家乡位于大连北部山区封由育林,禁止乱砍乱挖。我喜爱盆景艺术。制作盆景的素材,都是用扦插苗培育而成。现介绍几幅作品给大家,欢迎批评指教。  相似文献   

7.
初识天竺葵     
我以往很少见到天竺葵。去年春天,小区里有人把整理盆花时剪下的天竺葵枝条当垃圾扔掉了,我看到花儿不错,就捡了回来,从此与天竺葵有了亲密接触。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莳养,一直长势很好,到8月下旬已经第二次开花了。虽然现在看来品种极一般,花也不大,但看着自己亲手培育出的小花,我还是倍有成就感,也对天竺葵有了初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我有数盆紫藤盆景,一直以来我对它们钟爱有加。它们带给我的令人陶醉的美,让我觉得为它们付出多少心血和汗水都是值得的。也因此,我摸索出了一些自己的培育制作方法。  相似文献   

9.
简单就是美     
最近1个月,为筹备杂志社举办的球根花卉室内流行趋势发布会和2013年新开设的花卉消费推广类栏目的约稿,频频与花艺界、花卉市场和经销商接触。在交流的过程中,大家都对培育大众花卉消费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十分认可,也很愿意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但如何更加有效地推广却没有一致的方法,看来这是个需要好好思考的问题。很快,策划了1个多月的球根花卉室内流行趋势发布会在北京举行。这是一个以引导消费为主要目的的活动,希望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球根类花卉的室内盆栽应用,改变球根花卉是公园用花的老概念。活动  相似文献   

10.
廖隽生的短文发表后,在我们这里的盆景同行中,有正反两种观点,这很正常。持反对意见者,认为廖隽生不懂盆景艺术,是胡言乱语,无端指责。我不了解那几幅作品的作者看了廖文后有什么想法。我想简单说几句,作为被批评的作者,应该如何对待别人的批评?记得毛泽东曾说过这样一句名言:"文艺家几乎没有不以为自己的作品是美的。"作为批评者或欣赏者,当然应该客观地对待,要看到别人作品的长处。但由于审美情趣和欣赏水平的不同,对某个作品的评判不可能是完全一致的,甚至绝然相反。作为被批评者,是拒绝听取不同意见,满腹牢骚,还是冷静下来,好好想想?这里有个态度问题。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一些桩景培育并未到位,主干上与下粗度比例失调,距根部较近的侧枝枝径未达干径的1/4……这些有“水份”的作品照图屡见刊载,作者本人也不想讲自己作品的不足。难怪赵庆泉大师呼吁:要重视培育、改进培育技术。笔者以前曾提出通过迟剪、促根、防缩枝以培育榕桩侧枝(见《中国花卉盆景》1997年七期)。这些年从实践中又悟出“要树立整体意识,改进培育方法,综台育桩,才能少走弯路,加速成型”的道理。植物的根、茎、叶、花、果等各有各的功能,它们既分工又协作,使植物构成为一个整体。育桩就应促使植物各器官形成整体合力。那么,整体育桩要注意哪些环节?  相似文献   

12.
王声水 我的大作品用旧椅子和旧抽屉组成栽培容器,焊接形成架高设计,增加了作品的层次和张力。不同种类的植物互相配合,重现一个微缩森林的面貌。小作品用海蛎壳装饰旧铁锅表面,形成特别的质感。比赛前我做了充分准备,导师给了一些很好的建议,帮助我修改和完善作品。这次参赛我看到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我有信心今后在园艺行业里做得更好。  相似文献   

13.
<正>王声水我的大作品用旧椅子和旧抽屉组成栽培容器,焊接形成架高设计,增加了作品的层次和张力。不同种类的植物互相配合,重现一个微缩森林的面貌。小作品用海蛎壳装饰旧铁锅表面,形成特别的质感。比赛前我做了充分准备,导师给了一些很好的建议,帮助我修改和完善作品。这次参赛我看到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我有信心今后在园艺行业里做得更好。  相似文献   

14.
盆景表现形式复杂多变,传统流派各具特色,加上作者的审美观、创作意识、艺术修养、技能知识等不尽相同,因此对作品的看法、评论及面对如何造型施技,如何培育处理好枝条结构等等,也各有自己的主见和做法。但任何艺术的创作又都具有一定的基本知识和规律,其中传统和创新所营造出的客观规律,是应该认真领悟和发扬光大的。这里所说的客观规律,就盆景艺术而言,必须顺应树材的生物属性和自然环境,经过培育造型,在咫尺的盆盎中,表现出自然、清新、和谐的自然美和“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艺术美和意境美。  相似文献   

15.
点评栏目好     
贵刊点评栏目中的每一篇文章,我都特别喜读。点评作者以其丰富的学识和实践经验,对某一作品存在的问题或不足之处,作出有据、有理、有节的点评,同时表明作者自己的见解和希望。字里行间洋溢着诚恳和友善。我每次一边读着点评文章,一边对照作品反复比较思考,不自觉地把我从"门外"引到"门内"。其收益远高于单纯对作品照图的自我孤陋寡闻欣赏和领  相似文献   

16.
一件好的根雕作品,应尽可能地取其根的自然形态,保持根的自然美,使作品达到似象非象、是与不是之间的艺术效果。我的做法是: 一、反复构思一块树根当还没进行动刀、动锯之前,要反复构思。往往由于构思不周,草率动刀、动锯,就会把一件艺术品给破坏了。我常常是:一次构思不成,可放它几天,等再次拿出来时,会有新的艺术发现。有时也征求周围同志的意见,往往会给自己以启发。我有不少作品是靠集体的智慧而制作成功的。  相似文献   

17.
雀梅是全国各地常见的桩景用材。其芽眼短密,萌芽力强;自然出枝多为硬角,铁骨铮铮;新皮红润,生机勃勃。在以截干蓄枝赏骨架为主的岭南盆景中最具特色,深受人们喜爱。赵士湛的作品《拂云擎天》是阳江地区特有的瓜子叶形、嫩绿色品种,培育时间15年。很多人都喜欢作品速成,对于雀梅树种来说,15年的培育时间似略为偏长。但,年幼是时间的杰作。只打真正痴心于盆景之道的不惜时间和勤  相似文献   

18.
1984年北京市第三届月季花赛中,我展出了五、六十盆月季和自己培育的“春雨”、“喜庆”等新品种,夺得了花赛中的“月季新品种奖”和“个人栽培奖”。在展览期间和以后一段时间里,不少人问我为什么这样喜欢养月季?“春雨”等新品种又是怎样培育出来的?  相似文献   

19.
蔡平安先生从事盆景事业已10多年,自己有一个5000多盆以珍稀树种“对节白腊”为主的盆景园。蔡先生拜名家为师,博采众长,潜心研究名家水旱盆景的艺术风格,其创作手法日臻成熟。在他众多的盆景中,我最欣赏的是《横空出世》(见封底图照)。这个作品树种是经7年培育的一棵对节白腊,作者有意把主干向左横斜而出,构成一种强有力的气势,起到了平衡左右的作用。绿嫩的树叶与苍老的树干形成鲜明的对比,蕴育着一种极强的生命力。让人油然生出一种纵深  相似文献   

20.
常人看来,它们不过是有点另类的奇花;行家眼里。它们可是培育新品种的无价之宝。热闹的年宵花市中,没准您就能与这种新奇的君子兰相遇。出手“淘宝”前,不妨先了解一下它们的来龙去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