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辑同志: 我是《中国花卉盆景》的老订户,并偏爱盆景,为了使刊物办得更好,更为读者所喜爱,提出有关盆景方面的几点意见,供参考。一、自“海峡两岸盆景名花研讨会”后,中国盆景的“凄凉美”,引起了争论。大陆盆景的现状与发展前景,为广大盆景爱好者所关注。我建议贵刊辟出  相似文献   

2.
是日,与好友参观佛山市(由顺德、南海、三水合并)盆景展览,大开眼界,有所感。 此盆景展,质量高,品种多,最使我难忘的是闻到了“松味”。我是一个山松爱好者,可能视觉较灵敏,回想之后,品其味述之。  相似文献   

3.
树根的妙用     
天然树根用处很多。通过艺术加工,可制成古朴典雅的盆架、盆套和盆景盆。我这里介绍的是一种巧用树根配以活的植物制作桩景的方法。我们常看到的树桩盆景,一般是以老树桩为材料进行整形,或用木本植物材料经过加工培育,成为所需要的艺术造型。这种桩景用的是“缩龙成寸”的手法,但费时费事,成本很高。由一株小苗制成一盆老桩头盆景,少则也需十几年。即使是从山野掘取树桩、也需经养坯、改坯,约3—5年成型。近几年有的人用老桩芽接和移株靠接速成繁殖法制作树桩盆景,虽然缩短了制作时间,但也需两年以上才能成型。近几年我试用黄荆条、黑格令根和死去的松柏类盆景老桩头作假桩头,镶嵌或盘曲木本、藤本植物,  相似文献   

4.
暮春季节,绿满江南,我在祖国的“黄金海岸”厦门市,拜访了著名盆景艺术家、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副会长傅继扬(耐翁)先生。耐老已近八十高龄,仍思维敏捷,步履稳健,他引我登上了他的住室晒台,亲自为我介绍指点他创作的盆景。晒台上的盆栽、盆景有一百多  相似文献   

5.
猴年伊始,接读刚出版的《中国花卉盆景》杂志。那朱紫欲滴的花卉封面,那苍翠典雅的盆景封底,令人游目骋怀。这时我脑海中出现了一个印象:戴着金边眼镜的老者,目光炯炯有神地射向远方。斯人也,正是《中国花卉盆景》的创办者苏本一。这本杂志,他20年前创办,20年后更加生机勃勃,绚丽多姿。『其人比五更三老,厥德如翠柏苍松。』这是我家曾有过的一副楹联。字是辛亥革命元老、大书法家张树侯写的,峭拔劲挺,沉雄飞动。我当时年少,不知何为五更三老。听长辈说,五更三老是古代年高德韶的贤士,其智足为国师。时间虽然流逝了六十余年,但对这副楹联我却记忆犹新。庆贺《中国花卉盆景》创刊20周年,把『五更三老,翠柏苍松』之词,献给苏本一,应是恰当的。  相似文献   

6.
最近我在常熟紫园盆景艺术公司的盆景基地,发现龟甲冬青小树苗上结了许多美丽的小果,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但是这种小树培植在一般的盆里,只具有盆栽的自然美而没有艺术美。于是我从教学和艺术理论研究出发,构思创作了一盆“丛林式”盆景,题名《金色年华》(见上图)。作品完成后,请常熟著名的盆景老艺人李三男,盆景艺术家傅翔云、吉佩龙和盆景摄影家周原以及学生们观赏,大家都说比原来种在普通盆里要好看多了。  相似文献   

7.
造作为忌     
读了有关象形盆景争议的文章,引起了我的深思。象形盆景的存在是有基础的:①大自然奇迹地造就了象形的山与树;②象形盆景有它的欣赏者;③好的象形盆景妙趣横生,有一定的艺术性。一株老桩如鹤似鹰,一块奇石象马或鹿,无可说长论短。比如《断臂女神》一作,从照片推测此作所取的材料,在未加工之前已有几分  相似文献   

8.
老徽派盆景也称"龙游式",主干均弯曲向上呈"S"型;侧枝干多选留在主干弯曲的突出处。经多年修剪,自然成型,给人以蛟龙腾空向上、挣脱欲飞的感觉。置于庭院或室内,具有很强的装饰性和观赏性。其作品的代表性植物有春梅、罗汉松、圆柏、榆树等。老徽派盆景造型古朴,缺少变化,只宜正反面观赏,而左右面的观赏效果不佳。与现代人的审美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怎样才能既继承老徽派的传统,又能适应当今社会人们对盆景的审美的主流,我在这方面进行了探索,并在数年的制作与改造中,积累了一些经验。一、变平面为立体老徽派的盆景主干均在立起的平面上由下向上弯曲呈"S"型,这就给人以机械呆板的感觉。为了避免这种不良视觉效果,我在实践中  相似文献   

9.
有的同志看到我这繁星灿烂的紫薇花照片后,向我提出这一问题:"盆景盆景,你这作品的盆在何方?"我微笑地告诉他。"确实没有盆,要说有盆,只能是以板代盆。"今年春节后,我在盆景园管理盆景时,修剪两盆紫薇时,发现有个共同特点,都是枯枝嶙峋的老桩,没有什么较大的生机,都是栽在一个普通的圆形盆里。由此引起我的构思,如果将它们合栽到一起,  相似文献   

10.
皖南歙县的卖花渔村又名洪岭村,是我国著名的盆景之乡。卖花渔村还是徽州盆景树桩的发源地,已有数百年的历史。笔者前不久特地翻山越岭到卖花渔村寻古访幽。这是一个小山村,四周群山环抱,风景秀丽,一共有数十户人家。这些人家老老小小的农民以培育各种树桩为生,一个老农民颇为内行地对我说,要制作盆景,需要多方面的知识,象文学、美学以及美术的知识和植物学的知识,这些知识的综合最后在一盆盆景中具体地反映出来。  相似文献   

11.
我认为目前盆景界不少同志称之为“树桩盆景”的提法,很不恰切,特别是简称桩景或古桩更不妥。桩是树木的残余,从山野中挖来的树桩制作成盆景,当然可以称为树桩盆景,但不能概括其他。扬派盆景以前强调幼树培育和盆中培养,现在改进为幼树培养与山野挖取老桩并重,盆中培养与地上培养交替,以缩短培养的时间。显然,由幼树培育而成的称为树桩盆景  相似文献   

12.
2005年,是笔者订阅《中国花卉盆景》杂志十周年。都说“十年磨一剑”。我的剑虽没磨成,却从中悟出了本文之题目。每当我看到一期期杂志刊出的不少盆景图片,往往被其中的一枝一叶、一桩一景之神韵及艺术表现力所深深感染,令我百看不厌,爱不释手,并从中揣摩盆景创作的真谛,使我受益非浅(当然,其中也有一些作品并非令人满意,甚至不值得刊出,这是另一话题)。但笔者同时遗憾地感到,有的干古株矮、形态奇特的老桩,本是大自然鬼斧神功所造就(当然,不排除所得者对桩略施技法及养  相似文献   

13.
金秋的一个下午,我造访了盆景老友周木采先生。此时他正在屋顶上给他的"宝贝"浇水。老周热情地接待了我。我举目四望,一盆盆生气勃勃、造型各异的盆景映入我的跟帘,和我两年前见过的形态大不相同。我忙问:"投资不少吧,又进了许多新货?"他摇摇头说:"现在市面上较好的树桩一株都要以万元计数,咱又不是大款,哪能有多少资本投入,大多数还是老货色,只不过是旧貌换新颜而已。"  相似文献   

14.
初冬的南方,依然温暖如春。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我拜访了八十高龄的广西花卉盆景协会艺术顾问、南宁市回族政协委员马广明同志。马老将我迎进了兼作卧室的会客厅,向我介绍了他从事盆景制作的经历。他特意谈起了六十年代初,周瘦鹃同志访问南宁和他会面的情景:周瘦鹃同志在盆展会上,指着马老制作名曰“秋江”的盆景说,我的一盆“秋江”送到广州展出了,  相似文献   

15.
我是《中国花卉盆景》杂志的老读者。1984年底,一次因公外出,在火车上从乘务员手中购得一本《中国花卉盆景》杂志创刊号。旅途中一口气读完。爱不释手。回来后,从1985年起,即从当地邮局订阅,每年不断,直到2013年。2014年因有创刊30周年庆祝活动,我想尽快得到更多消息,改由从杂志社直接订阅,可却不甚顺利,不知邮途中哪个环节出了毛病。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花木协会首届盆景展览不久前在常州展出。江苏盆景艺术历史悠久,是我国盆景艺术的发源地之一。近年来,花木生产已从单一的苗木经营,逐步发展到盆景栽培制作。1985年全省盆景树桩销售额比1984年增长近一倍。盆展中,有老干虬枝、清秀古雅的苏派盆景;有“一寸三弯”造型平整的扬派盆景;有继承金陵画派,  相似文献   

17.
榔榆是我国通用的盆景材料,用优美奇特的老桩制作盆景观赏价值更高。但采挖、培育野生榔榆盆景须把握“三关”: 一、把握采挖季节和地域。到野外采挖榔榆老桩的季节主要在植物休眠期间进行。此外,梅雨季节湿度较大,可在阴天抓紧采挖,但此时气温高,蒸发量大,采挖时注意多留须根,保留  相似文献   

18.
这是不久前制作的一个作品。我生长在江南水乡又痴迷于盆景,面对着诗画般的江南水乡,一直想用盆景来表现家乡的秀美。心动后就开始行动。我在家中众多已养护多年的盆桩中,选定了一个老榆桩培养,它桩老样端,临水飞扬。我灵机一动,心想郑和下西洋起锚地就在我们太仓的刘家港,历史胜地,世界闻名。可用这个  相似文献   

19.
盆景享有“高等艺术”之誉,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我对制作盆景的浅见,供园艺爱好者探讨。一、制作的手法制作一件盆景,可粗分为两种手法: 1.“因材立意”制作法自然衍生的老椿头,是不会按人们意志去生长的,但它的苍老之态,颇具古朴之趣,故可依它的姿态而名为“枯木逢春”、“劲松”等。可在这样的立意上去做进一步加工布置。自然中  相似文献   

20.
盆景是有生命的艺术,盆景创作只能循序渐进。很多盆景爱好者以创作盆景来修身养性,但也有些爱好者特别是一些初学者有些性急,恨不得自己的桩坯马上就成佳作。笔者也曾因急于求成付出过昂贵的学费。有一次花了3500元钱购得一个上好的黄杨老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