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黄明山的雀梅盆景《出》,画面不同凡响。他的创意能否让我们在这个“绿色驿站”中悟出些点东西。请读者与我一起浏览吧! 这件雀梅原桩,以根代干,姿韵天然。若融以“因势利导”,一般选择“临水式”、“悬崖式”之造型;即使能够“因材施艺”,仍乏大气、帅气,意象亦平庸。可是,它一落到黄明山手里,却大大出人意料之外。作者细心有加,在此桩养胚过程中,敢于在主干弯曲度的迂回点留芽蓄枝。不但如此,他  相似文献   

2.
唐黎标 《贵州茶叶》2009,37(3):27-29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叶的国家。《红楼梦》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结晶,也是研究和了解中国18世纪中叶社会风俗的画卷。《红楼梦》一书中满纸茶香,甚至以茶代酒。这除了与当时的社会风气、家庭生活、风俗习惯、个人嗜好等有密切关系外,更重要的原因是茶文化本身所具有的特殊影响。因此。不论从文化学的角度,抑或是从茶叶史的角度,全面系统地探讨一下《红楼梦》中的茶文化,都是十分有价值、有意义的一件事。  相似文献   

3.
4.
重读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感慨良多。这本书一直被称为20世纪绿色环保主义的经典之作,因为全书以对DDT(即二氯苯基三氯乙烷)为首的化学杀虫剂危害性的控诉,而引发了人们对如何利用自然环境的反思,开创了绿色环境保护主义的先河,所以有人将《寂静的春天》同当年的《汤姆叔叔的小屋》相提并论,认为它们都是改变了美国人观念的巨著。在肯定《寂静的春天》的价值的同时,也有人对整个西方科技的发展提出了质疑,为此需要对DDT的历史做一个简单的回顾。1812年,拿破仑的大军入侵俄罗斯,最后惨败而归,今天的历史学家们发现,击败这支横扫…  相似文献   

5.
朱自振 《茶业通报》2001,23(3):45-47
最近应出版社之约 ,准备整理出版一部《中国古代茶书》。不用说 ,这一年多时间 ,天天和茶书打交道 ,发现、收获、体会自然主要是茶书 ,因此顺便预告 ,我们这期间为《茶业通报》撰写的 ,主要也是有关茶书问题。关于中国古代茶书 ,有的赞为“璀璨明珠” ,有的誉为“茶文化经典” ,这些都过言了。其实 ,形象地说 ,在古代茶书中 ,有黄金 ,也有沙子 ,能够称经称典可以说成明珠的少 ;非经不典甚至是鱼目一类的作品 ,倒较多。所以 ,客观来说 ,古代茶书 ,只能算是茶叶历史之镜 ,文化之库。论茶书中偶而混有鱼目 ,这绝不是夸张。如近出的《中国古代茶…  相似文献   

6.
7.
《富春山居图》是元朝画家黄公望以浙江富春江两岸富饶美丽的风光为原型,耗费六七年心血绘成的大型山水长卷。10多年前一次参观刘海粟美术馆画展时.目睹按原作1:1比例还原的《富春山居图》长卷,顿感淡雅雄浑,笔意深长,深受感染。于是在馆内购得由浙江富阳市邮电局制作发行的《富春山居图》明信片一套12张,从此时常赏阅。  相似文献   

8.
有一次,我在闽南的山里水乡“下河村”漫步,见到南山麓下溪流畔一位十三四岁的村童,坐在一头壮健的黑色水牛背上,手中翻动着书,我上前问道:“小朋友,你在看什么书?”岂料这位山巴稚童,竟然回答道:“赏读鲁迅先生的名著《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相似文献   

9.
这是笔者创作的一件连根式朴树盆景(如图)。枝干如铁骨,在疾风中昂起,想象中它如大海里一艘多桅的船,扬帆冲浪。素材来自山野,没有做太多的改变,所以可以说它是自己直接带着天地同参的涌动力.展示在我们面前的,引发我们的审美奇想,进入创作状态。  相似文献   

10.
笔者居住在跟连云港花果山不远的大伊山角下,这里有丰富的石料资源。三年前一个下午,在一个石洞旁,此石被尘土覆满,面目全非。然石的体态修长、匀称,局部可隐约地看到粉红色彩。由于有多年登山采石的习惯,信手翻动,观其色,察其质,觉得有可取之处,决意带回。一经清洗,使我欣喜若狂。观此石,天成丽质,石润如玉,光彩照人。色彩主要表现为石榴红色,柔和、甜美,清新、怡人。我视之为珍,经常置于案前,对其质、色、纹、形、结构诸方面反复品玩、揣摩、想象,发现此石的一侧的左上方,部分因分化而凹下,里面集结着大小不等的结晶,似口、鼻、眼散布均匀,构成侧面的面部形象;比例协调(高40厘米,宽18厘米,厚11厘米),自然纹理奇特,大体可分四段:顶端为斜纹,二  相似文献   

11.
沈括(1031—1095)字存中,杭州钱圹人,是我国北宋时期杰出的科学家和进步的政治活动家,晚年定居润州(今镇江市),筑梦溪园,潜心著述,编写了《梦溪笔谈》、《梦溪忘怀录》等。前者是我国古代科学史上的一部光辉巨著。为了把上述有纪念意义的历史事实,用盆景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我决定制作一盆题为《梦溪》的盆景。在制作前,我几次去梦溪园沈括纪念馆收集素材,得知沈先生生前最喜爱山山水水,善于在大自然中去  相似文献   

12.
根艺《母亲》是由一根完整的黄荊根制作而成(50×40cm),初看时象一条出水的蛟龙。但细细品味,一个伟大的母亲形象在笔者的眼前现出,那天然的纹理,向人们展现出她是一位饱经风霜的女性;她正  相似文献   

13.
《前程似锦》的树材木桩是十年前获得的。它的天然优势是根兜粗壮健实,主根成“八”字形伸张,主干由粗渐细,而且呈S形弯曲。它的天然缺陷是截干以下的低位没有天然枝托。好在树桩坚实旺健,经八年人工蓄养,新生侧枝已长粗到直径2厘米左右,与树干接近比例要求。原来植于60厘米长方形中盆,经初步造型,略有气势。但与成功之作相比,还有相当差距。经过近两年的观察、学习,意识到还应当纠正比较凌乱的枝冠,考虑此桩是呈斜向曲于临水式势态,有如自然界的江河湖海岸畔,经常见到的有些树木、树干常向水面宽阔上空伸展,  相似文献   

14.
笔者从茶人角度看《儒》,发现了明代广泛饮茶史的一个片段,全书共五十六回,有四十九回谈到茶,《儒》书从茶的饮用茶,具器皿的描绘,以及大量茶的专用名词的记载都生动反映当时茶的普及和人们对茶的欣赏饮用。今天特从各方面试图对《儒》书茶事记载略作分析。“茶之为饮,始于神农氏”,相传在四千年以前的神农时期就开始了茶的药用,从西汉王褒《僮约》的“烹茶尽具”,发展到明清,饮茶之风久兴不衰,烹茶方法由原来的煮水煎茶为主向沸水冲泡发展,社会上不仅饮茶区域,人口日益扩大,而且烹茶与品茶方法  相似文献   

15.
近偶读清人张星焕之《皖游记闻》。中有一段关于霍山仙人茶的记述,文不长为免于湮没姑录之以飨同好:“仙人衡:霍山仙人衡以左元放故里得名。至今左姓最多,皆以为元放后裔也。其他地产石灰……亦产茶。贾人美其名曰仙人茶”。是书成于清穆宗同治三年(1864年)距今一百二十多年了,今冲名依然,多左姓、产石灰及茶如故,然仙人茶之名目无矣。该书又云:“皖省产茶之区甚多,惟六安之名最著。其实皆产于霍山,故茶贡全归  相似文献   

16.
一、树种:这个作品是用平枝栒子制作的。它干枝平伸铺地生长,形如蜈蚣,故也叫铺地蜈蚣。它干细,叶小,如黄豆,质如革,果多,较花椒大。挂果时间长。在贵州地区4月开花时,新叶、老果、粉红的小花同期展现,惹人喜爱。此桩干径7厘米,长100厘米,枝于的位置,粗细过渡都较协调。图1是今年4月份开花时的照图。图2是1999年12月份所摄;裸枝上本应红果满枝,只因当年选送世博会展出后省里退回本人时,在运输的途中车箱通风不好大部分花  相似文献   

17.
196 1年 ,为查对地方志中的农业资料 ,我在中国科学院图书舍官书库 ,整整看了二个多月的古籍。因所住招待所离图书舍官较远 ,图书舍官中午吃饭、体息闭舍官有二个小时 ,当时制度不严 ,图书舍官的同志对我也较友好 ,“可怜”我中午没有去处 ,不忍我在街头“流浪” ,就同意我的要求 ,他们关门下班吃午饭时 ,把我锁在书库 ,看书也好 ,伏在桌子睡觉也好 ,听我的便。我则利用这段时间 ,看抄了一般读者接触不到的许多史籍。本文要讲的南宋曾忄造《茶录》 ,就是这个机会中说来十分偶然的重大发现之一。一次 ,在古旧书库的墙角中 ,在一堆要作废纸处…  相似文献   

18.
正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科普作家蕾切尔·卡逊出版了《寂静的春天》一书,讲述农药对于人类和环境的危害。该书发表后促使各国开始了全人类的环境保护事业。随着农化产业的不断发展,在《寂静的春天》问世的58年后,书中所提到的农药对环境造成的问题都已经全部解决,作者提到的设想也已实现……  相似文献   

19.
我从过去采挖的根料中,一个偶然的发现,创作了这件作品《追求》(见上图)。偶然的发现是灵感的推动。以前这件根料也不知在我的手中观察过多少次。但每次苦思冥想之后,又放回到了原处。一天,我又拿起这件根料,观察了很久,仍没有发现理想的型体。就在我准备把它放回原处时,透过阳光  相似文献   

20.
7年前,我在朋友家偶然发现了这棵奇特的雀梅树桩,当时就被它那种苍老、挺拔而深深吸引了。但兴奋之余又不免有些惋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