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开封市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苏朝阳  苗长虹 《水土保持研究》2008,15(5):116-119,124
选取开封市1990-2010年四期土地利用的动态数据,采用Costanza、谢高地等提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公式和系数,对开封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990-2010年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从51.714 86亿元减至50.294 62亿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年均变化率为0.137%,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生态服务价值呈下降趋势,年均减少7.101 2万元。表明该市土地利用规划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却导致了土地生态效益的降低。因此,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采取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建立可持续的土地利用模式,从而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提高土地利用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3.
东平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生态系统学与生态经济学的方法对东平湖的主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进行了评估,得到东平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总额为9.89亿元;其中调蓄洪水的价值为5.亿元,占总价值的5.89%;研究表明,东平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主要表现在调蓄洪水、维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价值.因此应发挥其主要服务功能,达到保护东平湖生态环境,保证湖区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定量研究20年间黄河上游四川段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关系,评估该流域段生态综合治理效果,为健全民族区域空间规划、生态环境保护与管理提供依据,助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方法] 利用黄河上游四川段2000年、2010年和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基于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矩阵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并参考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对黄河上游四川段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的经济价值进行修正,定量研究黄河上游四川段2000—2020年间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结果] (1)2000—2020年黄河上游四川段林地、荒漠、湿地和水系土地利用面积呈上升趋势,耕地、灌木、草地和冰川积雪呈下降趋势,2010—2020年土地利用变化比2000—2010年更显著;(2)黄河上游四川段2000年、2010年和2020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别为1.27×1010,2.51×1010,3.92×1010元,呈上升趋势,敏感性分析表明分析结果可靠。各土地利用类型中,对生态系统总价值贡献最为显著的地类是草地,2000—2010年和2010—2020年草地生态服务贡献率分别为93.90%和72.90%,其次为湿地和林地;(3)研究区在20年间各单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均呈增加趋势,区域生态服务功能的分项价值大小均为调节服务>支持服务>供给服务>文化服务,11个单项功能中起显著服务价值的为气候调节、水文调节、土壤保持和生物多样性,4项之和占总价值比例超过69.50%。黄河上游四川段土地利用变化影响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其中草地影响最显著,其次为湿地和林地。[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20年间生态治理成果逐渐增强,生态环境不断变好。  相似文献   

5.
河北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研究分析了1993~2000年河北省土地利用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结果表明,河北省耕地、水域、湿地和未利用土地面积在减少,而园地、林地、牧草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在增加,因水域和湿地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较高,7年间河北省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显著减少,河北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从1993年的157.3116亿美元减少到2000年的152.3503亿美元,减少率为3.15%,净减少值4.9613亿美元。  相似文献   

6.
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日益受到关注,已经成为湿地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总结了近年关于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构成及价值评估方法的研究情况.同时,基于各种典型湿地研究案例,简要分析了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结果及其内在特性.最后,根据现有研究进展分析结果,提出了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进一步发展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梁子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实地调查和试验的基础上,依据资源经济学和生态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针对梁子湖湿地资源的特点,对梁子湖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直接利用价值和间接利用价值进行了货币化评估.研究结果表明:梁子湖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为34.6亿元;其中降解污染和调蓄供水的价值为18.2亿元,占52%.梁子湖湿地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主要表现在降解污染、调蓄供水和调节气候等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农业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农业生态系统提供的服务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该系统的一些服务价值因在市场上未能反映出来而往往被人类所忽略, 正确评价此类系统服务价值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系统回顾该领域研究进程的基础上, 从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研究尺度、支撑学科等方面总结了现有研究的特点, 从所揭示的生态服务价值的完全程度、研究视角的广泛程度、研究方法的完善程度、研究领域的涵盖程度等方面分析了国内研究中存在的基本问题, 进而指出, 学术界在林地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以及价值评估方法的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众多成果, 在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定进展, 但农田生态系统和渔业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非市场价值评估方法研究等方面需要重点突破, 对林地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的研究也需要在价值构成、生态服务价值的时空变化等方面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怀来县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类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田生态系统可以为人类提供各种农产品及多种间接生态服务功能。以河北省怀来县为例,借助GIS工具,从微地貌形态、土壤状况和土地利用类型3个方面选取相应指标,将怀来县农田生态系统分为3个生态类及6个生态亚类,并且从生产服务、调节服务、文化服务和支持服务4个方面选取7个指标构建评估模型,分别对6种农田生态亚类进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测算和分析。结果显示,怀来县农田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为225 311.90万元,4种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大小为生产服务文化服务调节服务支持服务;不同农田生态亚类的价值差异明显,其中Ⅱ—Ⅱ总价值最高,Ⅰ—Ⅰ最低;根据不同农田生态亚类价值功能组成比例,将6种农田生态亚类分为生产服务主导型和文化服务主导型两种类型,为怀来县未来因地制宜地发展区域农业、保护生态环境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岷江上游流域土壤侵蚀动态变化情况,使用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和统计学、空间分析等方法探讨了该区域2001—2017年土壤侵蚀时空演变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1)岷江上游流域土壤侵蚀主要发生在西部、西南部、东北部和东南部。(2)土壤侵蚀模数显著减小区域主要分布在流域西部和西南部,从地形、降水和土地利用看,主要分布于海拔2 500~5 000 m、坡度大于15°、年均降水量800~1 200 mm的区域和林地侵蚀区。土壤侵蚀显著增加区域主要分布在北部和东南部,其中以中山、亚高山区域和年均降水量400~800 mm的干旱河谷区域为主。(3)土壤侵蚀状况与海拔、坡度、年降水量和植被类型在空间上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随着海拔、坡度、年降水量增加,土壤侵蚀现象越明显。(4)未利用地、草地和林地土壤侵蚀较明显,侵蚀占比(轻度及以上侵蚀面积占该类型的比例)分别为87.11%,39.75%和9.49%。(5)不同类型林地侵蚀占比由大到小为疏林地(15.04%)>针叶林(13.50%)>混交林(4.41%)>阔叶林(0.97%)。林地土壤侵蚀主要受降水和植...  相似文献   

11.
岷江上游耕地景观变化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基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应用转移矩阵方法和Kappa指数系列对岷江上游的耕地景观变化进行研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74到2000年间耕地景观数量一直处于增长趋势,且与其它景观类型相互转换频繁,耕地景观大部分由有林地转化。1974到1986年期间,耕地面积增幅最大。Kappa指数系列计算结果表明,虽然耕地景观在1986到2000年间耕地面积增加不明显,但空间位置变化剧烈。  相似文献   

12.
岷江上游生态环境地质概况及其质量的模糊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蔡劲松  万新南 《水土保持研究》2004,11(2):113-114,124
岷江上游是成都平原经济区的生态屏障和水源生命线。在生态环境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选定了岩性、构造、地形地貌(海拔高度)、植被覆盖生态区、地表水、地下水、土壤类型及地质灾害等8个评价因子,采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对岷江上游生态环境地质质量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与研究区的实际情况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3.
岷江上游水资源问题及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岷江上游是成都平原最主要的供水来源,被称为是“天府之国”生命的源泉。但是,岷江上游的水资源面临着总体水量减少,洪水以及水体污染等问题。在分析岷江上游水资源面临的问题及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包括生态保护和水利工程建设的方法,试图解决岷江上游水资源的问题,为岷江上游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郭兵  陶和平  姜琳  史展  宋春风 《水土保持通报》2013,33(1):124-128,138
在传统的环境宜居性因子的基础上引入灾害因子,综合评价了岷江上游6个县市及5个自然流域的生态环境的宜居性.对当前的岷江上游的居民点布局作了简要的分析,结果表明,岷江上游属于宜居性Ⅳ、宜居性V的地区分别占12.66%和8.07%,宜居性Ⅱ、宜居性I的地区则分别占33.78%和21.23%.6个县市中都江堰市的总体生态环境宜居性最好,属于宜居性Ⅲ、宜居性Ⅳ、宜居性V的地区占该县总面积的65.87%,茂县的整体环境宜居性最差,其中宜居性Ⅱ、宜居性Ⅰ的地区占该县总面积的84.06%.寿溪流域在岷江上游流域5个小流域中宜居性最好,杂谷脑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宜居性最差.岷江上游生态环境宜居性总体上比较差,居民点布局不合理,因此应加强不适宜人居住地区的防灾减灾工作.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森林植被变化对水文方面的影响,客观评价近年来退耕还林等生态建设所取得的功效,以岷江上游为对象,根据森林植被、枯期径流等的变化,找出其间的关联和相应的规律。利用森林涵养水源能力的评价指标:流域最小月平均流量与年径流量之比,得出了各年段的涵养指数,并将其变化趋势与森林植被、枯期径流相比较。结果表明,森林涵养水源的能力与森林面积有很大的相关性,它随森林面积的减少而降低,随森林面积的增加而升高;尽管岷江上游森林植被遭到严重破坏,但从总体来讲,岷江流域涵养水源的能力还是特别强的,径流变化平稳,枯期水量相对丰富;退耕还林工程功效显著,大面积的退耕还林提高了涵养水源的能力,增加了枯期径流量,增强了岷江上游的生态环境安全。  相似文献   

16.
长江上游森林涵养水源效益及其经济价值评估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丰富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价值量化研究,客观评价我国西南地区生态建设所取得的效益,以长江上游为对象,根据区域自然地理环境条件的差别,将其划分为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林、经济林、竹林、灌木林6个自然地理类型区。利用区域降水量和产流特征参数,计算了长江上游森林涵养水源能力。采用水源调节“替代工程的影子价格”原理,计算了该地区森林生态系统的水源涵养经济价值。结果表明,长江上游地区森林生态系统的年水资源涵养量为1288.5亿m3,主要集中在高山峡谷森林区,涵养水源的年经济价值为431.6亿元。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索人类发展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耦合,分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综合驱动力,基于2010年、2017年两期Landset TM/ETM遥感土地利用解译数据,运用基于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系数修正当量因子,计算和比较不同区域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采用空间回归方法从景观类型、宏观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方面对其综合驱动力进行了阐释。结果表明:(1)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整体有所提高,但是湖北省、湖南省和江西省各自变化的幅度有所不同。(2)各类用地中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大的是水域和林地,其次为耕地和草地,都呈增加趋势; 未利用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小,且呈减少趋势。(3)在县域尺度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现显著的空间自相关现象,斑块密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显著负向影响区域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负向影响最大。由此可以得出,通过避免高密度、细碎化的开发与建设并保护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可以提高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促进长江经济带的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8.
岷江上游典型植被下土壤分形特征及对水分入渗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以岷江上游5种典型植被类型下(高山栎林、岷江冷杉林、灌竹林、阔叶乔木林、高山草甸)土壤颗粒组成数据为基础,运用分形模型计算出这5种类型土壤颗粒的分形维数,研究了土壤颗粒分形维数与土壤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15个样地表层土壤颗粒的分形维数D为1.117~1.315。通过逐步多元回归分析,土壤颗粒分形维数仅与<0.002 mm的颗粒含量相关系数达到极显著。根据土壤入渗过程曲线将入渗过程划分为3个阶段:(1)入渗瞬变阶段(0~8 min);(2)入渗渐变阶段(8~30 min);(3)入渗稳定阶段(30~120 min),表明土壤入渗过程主要受土壤机械组成、团聚体和孔隙组成的综合影响。在整个入渗过程中,高山栎林、灌竹林和阔叶林的渗透速率要高于冷杉林和草甸。  相似文献   

19.
长江上游森林水源涵养功能及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长江上游森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按照植被类型将研究区域划分成11个评估单元。根据研究区各森林类型林冠层、枯枝落叶层和土壤层的指标数据和2001年NOAA影像,结合野外调查,应用GIS技术对整个长江上游森林水源涵养功能及其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长江上游森林水源涵养功能平均值为79.33 mm。林冠层、枯落物层、土壤层水源涵养功能平均值分别为1.29,2.81和75.21 mm。长江上游森林水源涵养总量为1.667 5×1010t。林冠层、枯落物层和土壤层分别占涵养总量的1.63%,3.54%和94.81%。土壤层是森林系统水源涵养总量的主体。(2)长江上游森林水源涵养功能由南向北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抛物线趋势,由西向东表现出近似幂函数曲线的逐渐减少趋势。这与林冠层的变化趋势相反,与土壤层的变化趋势具有一致性。(3)在水平方向上,长江上游森林水源涵养功能以岷山—茶坪山—夹金山—锦屏山—玉龙山一线为界,表现出西强东弱的空间分布格局;在垂直方向上,森林水源涵养功能随着海拔的升高逐渐增加,至海拔4 200 m左右,出现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