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辽宁省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辽宁省水土流失严重,根据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水土保持情况资料,全省水土流失面积4.59万km2,年水土流失量1.5亿t,山洪、泥石流灾害时有发生。为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辽宁省水土流失状况,承接国家级水土流失防治区划分成果,将辽宁省重点水土流失防治区划分为辽东山地丘陵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辽西低山丘陵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辽中南低山丘陵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和辽北漫川漫岗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并提出了分区水土流失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
为了服务于垦区水土保持规划,以农牧场为基本单元,以水土流失现状分析为基础,充分与国家级、黑龙江省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相衔接,突出垦区分布特点,以定性指标为主,结合定量指标进行合理调整,最终确定了垦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结果。垦区下辖的105个农牧场属于垦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其中:重点预防区包括49个农牧场,进一步划分为北部低山丘陵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东部三江平原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重点治理区包括56个农牧场,进一步划分为西部漫川漫岗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和东部低山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  相似文献   

3.
在国家及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的基础上,依据沙坡头区社会经济及自然地理特点等,划分了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分别为沙坡头自然保护区重点预防区、引黄灌区重点预防区、北部沙地重点预防区、北部山地重点预防区、中部山地重点预防区、南部丘陵重点预防区和北山丘陵重点治理区、扬黄灌区重点治理区、香山北麓冲积扇重点治理区、香山南麓川台地及南部丘陵重点治理区,提出了各防治区水土保持工作的重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介绍南京市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原划分成果的基础上,阐述了复核划分的必要性。依据最新的水土流失定量监测成果和复核划分原则,结合南京市水土保持特点,采取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南京市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进行了复核划分。划分结果为确定南京市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面积2 478.27km~2,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面积515.75km~2。针对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分别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以期为更快、更准、更有效地开展水土流失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东北黑土区土层每年正以0.3~1.0cm的速度流失,40~50 a后大部分黑土层将流失殆尽,根据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现状和防治分区划分,松辽流域确定了水土流失严重的漫川漫岗区、低山丘陵沟壑区、农牧交错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6.
针对生态文明建设大局的迫切需求及辽宁省水土保持区划研究尚属于空白的突出问题,以辽宁省为研究对象,研究建立了大中尺度水土保持区划指标体系,并将主成分分析、系统聚类分析、空间叠置分析及专家经验分析等多种方法相结合,以全国水土保持区划成果为基础,开展省域大中尺度水土保持区划研究,最终将辽宁省划分为12个水土流失典型防治区,即辽东山地水源涵养减灾区、辽东山地丘陵水质生态维护区、辽北低山丘陵土壤保持区、辽北漫川漫岗保土拦沙区、辽北漫川漫岗农田保护区、辽中平原人居环境农田防护区、辽东丘陵生态维护区、辽中平原农田保土防风区、辽西低山丘陵保土蓄水区、辽西丘陵保土固沙区、辽东半岛丘陵人居环境维护减灾区、辽西山地丘陵保土蓄水区,为辽宁省分区开展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搭建了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7.
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划分是水土保持规划中水土保持措施合理布局的重要依据。在国家和自治区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划分的基础上,根据全市地形地貌特征、植被类型及分布、水土流失现状及分布特点、现有水土流失治理成效及水土流失防治工作实际需要,并充分考虑原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三区”划分成果及划分区内相似性和区间差异性,按照以乡镇为基本划分单元、集中连片面积达到一定规模、定量指标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要求,进行了呼和浩特市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划分。合理划定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治理区,为落实地方政府水土保持目标责任制和考核奖惩制度,为全市水土流失防治明确了重点工作区域,确定了分区防治方略,为规范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管理工作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富蕴县水土保持区划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3S"技术,对新疆富蕴县水土流失现状和分布特征进行了调查,并依据调查结果将全县划分为4个水土保持功能区,提出了各功能区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和水土流失防治对策,具体为:北部中高山冻融、水力侵蚀林牧保护区和南部戈壁沙漠风力侵蚀植被保护利用区的水土流失治理应以预防保护为主,北部低山盆地、丘陵水力、风力侵蚀农林牧监督治理区和中部河谷丘陵水力、风力侵蚀农林牧综合开发治理区应采取适宜的综合措施进行重点治理。  相似文献   

9.
在现有防治区划分成果的基础上,立足于当地实际情况,根据“两区”划分条件及指标,利用ArcGIS空间分析功能,采取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衢州市市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划分。划分结果为:衢州市撑口水库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面积46.42 km2,衢州市柴家村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面积13.98 km2。划分结果充分反映了区域水土流失特点和防治需求,能为水土流失分区防治、分类指导提供依据,推进水土保持工作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10.
辽宁省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复核划分成果已在全省内应用。在总结近年水土保持工作治理经验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针对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提出相应的治理方向与途径,旨为全省水土保持治理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全国水土流失治理典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全国不同类型区水土流失治理典型的治理经验,包括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治理区、南方花岗岩低山丘陵治理区、紫色岩土丘陵流失治理区、风蚀沙化治理区、土石山丘治理区等,分析了这些水土流失治理典型的治理效益,认为这些典型区的经验对于全国不同类型区的水土流失治理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复核划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修订的水土保持法第十二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依据水土流失调查结果划定并公告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根据水利部《关于开展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复核划分工作的通知》(水保规便字〔2012〕2号)要求,参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导则》(征求意见稿),在2000年北京市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重点监督区、重点治理区划分的基础上,复核划分了北京市的"两区"。该成果为《北京市水土保持规划》的编制工作奠定了基础,对规范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提供支持,为水土保持社会化管理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3.
讷河市位于黑龙江省中西部,地势丘陵起伏、漫川漫岗、坡缓坡长,系典型黑土区,曾是全省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县份之一。根据全县境内不同的自然条件、土壤侵蚀类型、改良利用方向等,按照土壤侵蚀分区的命名方法,将全县分为4个土壤侵蚀区,分别为Ⅰ区(北部重点预防保护区)、Ⅱ区(北部重点治理区)、Ⅲ区(东南部水蚀、风蚀防治区)、Ⅳ区(西南部风蚀防治区)。并针对每个分区具体水土流失情况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在国家及省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划分的前提下,结合库车县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根据库车县“两区”划分定性和定量指标相结合的方法,划分库车县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对水土保持防治措施进行了总体布局,提出了预防和治理措施,为夯实库车县水土保持工作基础、加快库车县水土流失防治步伐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是提高水土流失防治成效的重要途径。在江苏省水土流失现状综合调查的基础上,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利用ArcGIS等技术手段,科学合理地进行了新一轮江苏省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获得了江苏省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成果图。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包括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面积35 929km2,占江苏省总面积34.96%。其中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面积21 934km2,占江苏省总面积21.32%,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面积13995km2,占江苏省总面积13.64%。  相似文献   

16.
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的水土保持法规定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制度,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划定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在介绍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的目的、意义的基础上,就划分时应遵循的原则、划分方案的选择进行了论述,给出了推荐方案,并对县级、省级和国家级的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的大致范围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7.
立足于西秀区实际地域情况,结合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导则,构建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和划分标准;以行政村为基本划分单元,利用ArcGIS空间叠置分析,通过定量与定性相结合、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划分方法,进行西秀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结果表明:西秀区共划分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面积357.49km~2,占全区土地面积的24.35%,其中: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面积233.26km~2,占全区土地面积的15.89%;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面积124.23km~2,占全区土地面积的8.46%。本次划分成果充分反映了区内水土流失特点和防治需求,为西秀区水土保持工作实行分区防治、分类指导,有针对性地确定防治对策和措施提供依据,能够指导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水土保持工作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细化水土保持分区,科学指导枣庄市市中区今后的水土保持工作,在国家、省、市三级水土保持规划的基础上,结合枣庄市市中区自然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采用叠图分析法,划分水土保持区并确定各区的水土保持基础功能。将枣庄市市中区划分为北部及东部低山丘陵水源涵养区、西南部低山丘陵生态维护蓄水保水区、东南部低山丘陵蓄水保水区、中部平原农田防护水质维护区、西部平原城区人居环境维护区5个水土保持功能区,并确定了各区水土流失治理的重点。通过合理分区,有利于建立完善的防治措施体系,为枣庄市市中区防治水土流失与合理利用、开发和保护水土资源提供重要规划依据。  相似文献   

19.
玉溪市在国家级、省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划定的基础上,根据市级"两区"划分标准,运用ArcGIS空间分析算法,明确了西南诸河高山峡谷、滇东岩溶石漠化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哀牢山-无量山省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划分出杞麓湖-星云湖市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漠沙江沿岸、玉溪中部市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并提出相应防治对策,为水土保持目标责任考核制度的实施和水土保持规划布局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水土保持规划是今后水土保持工作开展的重要依据。通过对仁怀市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现状的分析和评价,结合贵州省水土保持区划成果,将仁怀市划分为5个水土保持类型区,提出仁怀市水土流失治理的基本思路及总体布局:以省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市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为重点,兼顾县级水土保持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