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宁夏干旱风沙区农林牧生态系统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温学飞  刘华 《水土保持研究》2007,14(3):212-213,217
根据干旱沙区农林牧业协调发展的原则,以盐池县北部干旱风沙区集中的乡镇现行农业生产状况为基础,以农林牧总体经济纯效益最高为目标,在土地面积、社会需求等约束之下,进行了种养结合的优化设计.系统优化后生产能力增强,粮食总产量将达到3.47万t,比基期的3.08万t多增加了0.39万t;人工牧草由基期的1.31万t增加到优化后的1.65万t;作物秸秆由3.54万t增加到4.16万t,有利的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优化结构可获得总净产值1.47亿元,比优化前1.33亿元增加了1 400万元;人均净产值 344元比优化前1 701元多增加643元.  相似文献   

2.
宁夏盐池县生态用水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土保持研究》2007,14(6):140-142,145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我国节水农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论述了实施渠灌类型区农业高效用水模式与产业化示范研究课题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课题研究的目标、主要内容,拟采取的技术路线和实施方案,以及课题研究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渠灌类型区农业高效用水模式与工程示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系在完成“九五”国家农业高效用水科技产业示范工程项目“渠灌类型区农业高效用水模式与产业化示范”专题研究的基础之上,结合示范区建设及运行管理等情况总结而成。在分析研究渠灌类型区农业用水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首先提出了渠灌类型区实现农业高效用水的基本思路,依据上述思路确立了提高渠灌区输水过程用水效率、田间灌溉过程用水效率与生产效率,以及提高灌区工程运行管理水平的技术与措施;其次,根据以上研究结果进一步确立了渠灌类型区农业高效用水的模式,并建立了相应的实体模型进行工程示范,初步验证和确立了这种高效用水模式。  相似文献   

5.
宁夏中部干旱风沙区降雨入渗补给系数的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降雨入渗补给量是干旱地Ⅸ地下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降雨人渗补给系数取用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降雨入渗补给量的估算.宁夏中部干旱风沙区地下水资料相对较少,只能采用现场观测与验证结合的方式进行确定.利用宁夏盐池县猫头粱降雨资料与地下水动态观测资料对宁夏中部干旱风沙区的降雨入渗补给系数进行估算,并用宁夏同心县长沙河流域地下水资料进行验证,得出宁夏中部干旱风沙区的降雨人渗补给系数0.119~0.257,为该地区水资源评价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人工封育草场管理研究——以宁夏盐池县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盐池县封育多年和自2002封育草场连续3年的植被调查,通过计算其生物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连续封育多年的草场多样性指数逐年降低,自2002年封育草场的多样性指数在逐年增加,并且自2002封育草场在其生物量和盖度方面大于封育多年的,进一步分析了其中的原因,提出草场管理应该加以调整,不应单一封育管理,应该采用多元化管理方式,提高草场利用率。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宁夏中卫市1979—2008年30a历史降水资料的统计,利用降水量距平百分率法对该时期中卫市地区干旱灾害的时间变化、旱灾等级和成因等进行了分析,并对当地主要农作物(春小麦和玉米)的关键需水期干旱程度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宁夏中卫市农业干旱具有季节性、持续性、随机性和频繁性的特点。当地农业干旱发生频繁,以春旱为主,发生频率达53%;对当地农业影响最大的是春夏连旱,其发生频率达30%。据此,作者提出了相应的抗旱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盐池县是宁夏沙化土地面积最大、风沙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为筛选出适宜宁夏盐池干旱风沙区生长的优良植物材料,选用柠条、花棒、梭梭、红柳、紫穗槐5种灌木的一年生裸根苗和沙木蓼、沙柳的一年生扦插枝条作为试验材料,分别种植在盐池县高沙窝林业站和四墩子试验基地,测定其苗木成活率、地径、苗高、新梢粗、新梢长等指标,结果表明:红柳、沙木蓼在干旱风沙区的生长适应性最好,梭梭和花棒的生长适应性最差。  相似文献   

9.
以干旱风沙区林药间作恢复措施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通过不同密度柠条林内种植甘草的生态恢复措施对土壤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8 m,6 m柠条带间的土壤含水量明显高于自然恢复地,3 m带间土壤含水量低于自然恢复地;土壤容重以6 m带距和8 m带距的较低,自然恢复地最高;总孔隙度以6 m带距内的最高,其他处理措施差异性不显著;土壤速效氮、速效磷表现出以自然恢复地较高;物种多样性为8 m带距内的人工甘草恢复区>6m带距内的人工甘草恢复区>野生甘草自然恢复区>3 m带距内的人工甘草恢复区;适宜的林药间作恢复措施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物种数和植被的盖度,但是人工柠条林的密度过大,反而引起植被盖度的下降及单个植物优势度的增加.  相似文献   

10.
温室气体排放已经极大地改变了全球的气候,而且在未来仍将持续。干旱频率、持续时间和干旱程度的增加,彻底地改变着森林的组成、结构和生物地理学。特别需要关注的是气候变化引起树木生理胁迫或虫害和火灾造成树木死亡,当前对树木死亡率的预测是建立在缺乏了解树木死亡机制的基础上,而且没有对气候变化引起树木死亡的现象追踪观察。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造成危害,包括森林碳汇的减少。关键信息缺乏和不确定性的存在降低了对气候变化引起树木死亡的预测精度,文章强调了建立全球协作的观测系统,回顾了全球森林由于干旱而死亡率增加的潜在可能。  相似文献   

11.
乐都县干旱山区集雨补灌高效农业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乐都干旱山区实施集水高效农业气候学基础的分析,结合现有工作基础,重点讨论了集水区表面处理、蓄水窖建造及田间供水设施为主的雨水集蓄工程技术.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水分生产效率为目的,进行集雨补灌试验研究.对地膜油籽、温棚蔬菜、马铃薯的有限补偿供应效应和农艺学节水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作物需水关键期进行补灌,可以达到水分供应的补偿或超补偿效应,提高作物水分利用率,促进旱区农业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渠灌类型区农业高效用水科技产业示范项目区的自然、社会、经济、水资源的供需状况以及节水灌溉的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了灌区目前在节水灌溉和农业高效用水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为该项目的有效实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蒋定生 《水土保持研究》1999,6(1):14-19,106
通过对东新村的水量平衡分析表明:该村农业水资源供需矛盾日趋尖锐,在当前生产水平下,年缺水约50万m3,必须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维持地下水采补平衡,以维持该村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4.
刘东  张健  付强 《水土保持研究》2012,19(2):240-243
针对近些年来三江平原大面积发展井灌水稻所导致的地下水位持续下降问题,以853农场为例,采用水量均衡法,测算了853农场2006—2009年维持地下水收支平衡及地下水恢复至适宜埋深条件下的人工回灌量,结果表明:维持地下水收支平衡所需回灌量均小于5 000万m3;地下水恢复至适宜埋深所需回灌量均为2亿m3左右,远远超过维持地下水收支平衡所需回灌量;若继续沿用现状地下水利用模式,未来所需回灌量会更大,建议当地加大地下水资源管理力度。研究成果为853农场乃至整个三江平原地下水资源恢复及可持续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交替隔沟灌溉水分入渗规律及其对作物水分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9,他引:26  
以玉米为试验材料,通过大田灌水技术和灌溉制度试验对交替隔沟灌溉水分入渗规律及其对作物水分利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交替隔沟灌溉与常规灌溉相比,水分的侧向入渗比较明显,由于其湿润锋到达深度小于常规灌溉,因此,交替隔沟灌溉可以减少土壤水分的深层渗漏;交替隔沟灌溉不降低光合速率而蒸腾速率有所下降,并有利于提高蒸腾效率;在同等灌水量水平下,交替隔沟灌溉因为其低蒸腾和较高产量总水分利用率和灌溉水利用效率均高于常规灌溉;在同等灌水量水平下,采用交替隔沟灌溉不降低玉米产量;收获等产量的玉米,交替隔沟灌溉比常规灌溉省水33.3%。  相似文献   

16.
集雨补灌对旱地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勇 《水土保持研究》2003,10(1):104-105,117
试验结果表明:集雨补灌显着提高了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蒸腾速率增大。无论是干旱年份或正常年份,集雨补灌的最佳时期均为拔节期,此期补灌12.24mm,较其它时期等量供水的供水效率提高2~6倍,表现出需水关键期有限水分供给的高效性。  相似文献   

17.
畦灌液施方式对夏玉米灌溉质量和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夏玉米畦灌试验,分析畦灌液施方式对作物生长和土壤水氮的影响,评价不同处理下的灌溉施肥质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探究适宜的畦灌液施方式。在畦田试验中选择不同畦宽、施肥时机和改水成数,采用正交设计选取最优的液施组合。结果表明,不同畦灌处理对土壤水氮存储效率影响不显著,但对水氮均匀度产生显著影响,土壤水分存储效率(59%~63%)略低于氮素存储效率(61%~64%),而均匀度(95%~99%)略高于氮素均匀度(85%~94%)。畦宽、施肥时机和改水成数显著影响夏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综合各项指标考虑,畦宽为1.5m、改水成数为95%和灌溉到畦长1/2时施肥的畦灌灌水施肥方式下具有较高的土壤水氮储存效率(63.36%和64.01%)和均匀度(98.71%和94.42%),为作物高效吸收利用提供较为均匀的土壤状态,从而获得较高产量(9 886.1kg/hm2)和水分利用效率(2.62kg/(hm2·mm))。  相似文献   

18.
基于2000年和2005年的遥感影像,利用RS,GIS及景观生态学方法,对台兰河绿洲灌区2000-2005年的土地利用进行监测,并分析了不同时期台兰河绿洲灌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对研究区土地利用与水资源动态变化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0-2005年耕地面积和水域面积年均增加分别为3 603.8 hm2和151.4 hm2;绿洲林地和草地大面积减少,减少量分别为2 247.07 hm2和14 325.9 hm2,相应地绿地面积减少了165 72.97 hm2;草地和林地等生态用地的减少是灌区耕地增加的主要来源,转移比例分别为13.97%和5.93%.地表来水量不断减少的情况下,灌区地下水开采量从1989年的5.91×106m3增加到2003年的1.39×107m3,灌溉面积和机井数量不断增大,地下水开采强度日益增加,地下水水位呈日益下降的趋势.农业用水所占比例过大,生态用水逐渐缩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