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与流行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与质量.笔者基于对2001-2019年江汉平原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等级(Y)、稻桩带菌率(X1)以及江汉平原气象资料:气象因子4月上、中旬雨日(X2)、4月上、中旬雨量(X3)、4月下旬至5月上旬雨日(X4)、4月下旬至5月上旬雨量(X5),运用二次多项式逐步回归方法,引入对发生等级...  相似文献   

2.
小麦赤霉病流行预测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1952—1963年病害流行程度与穗期气象要素之間的相关性测定結果表明,各年发病程度与4月下旬至5月下旬(小麦抽穗至糊熟)特別是5月上中旬(小麦开花至灌浆初期)的降雨日数、相对湿度呈明显的正相关;与同期的降雨量、平均气温相关不显著。稻桩上产生的子囊壳是本地区初侵染的主要来源,初侵染的数量和流行程度有关,其数量积累决定于雨湿条件。小麦开花灌浆初期最易感病,此时期降雨日数是病害流行的决定性因素。根据十二年資料分析結果,病害流行可以分为六种类型:早期发生型;中期发生型;后期发生型;少雨限制型;低温限制型;生育提早限制型。根据1957—1963年預测圃小麦开花后二旬內的降雨日数与发病率的相关,以发病率为应变量求出迴归方程式:Y=6.61 X—48.35,为中期預測提出雨日指标。  相似文献   

3.
4.
小麦赤霉病物候预测因子探讨李平良,成其仓,李文明(浙江永康市病虫测报站321300)据民间经验,有些农谚能反映某些病的轻重。通过长期田间观察,发现有些农谚对小麦赤霉病的预报有较大的参考价值,如:1“麦田蚜虫多,当年麦病轻”我市麦蚜以禾谷缢管蚜为主(以...  相似文献   

5.
采用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方法对黑龙江省西北部小麦主产区赤霉病流行情况和气象因素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制定了适用于该地区非特殊灾变年份的小麦赤霉病流行趋势预测初始数学模型:Y=-52648+0495x1+0278x2+0101x3±09711,方程的历史回拟率为875%。通过田间接种试验,获得不同抗性品种不同发病程度的病穗率、病情指数和小麦产量的相关数据。经回归分析,得到了小麦赤霉病产量损失估计模型,中感型品种(龙麦19):YMS=0024+0781x±6124,中抗型品种(龙87-7953):YMR=-0033+0679x±7502。方程的复相关系数分别为09911和09847。历史拟合率为889%和857%。  相似文献   

6.
陈宣民 《植物保护》1986,12(1):25-27
赤霉病是大、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该病在我省流行为害的频率较高,30多年来,遭受中等偏重至大流行的为害年份就有8年,损失产量一般达2成左右;严重的达5成以上。有关赤霉病的测报研究,1970年之前,国内外均偏重于对气象因素的分析,浙江省也常以天气预报为依据,因而准确性差。1973年起,在全省范围内开始改进,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中,小麦灌浆期5月中旬的超常降雨,是1970年以来仅有的记录,同时导致了咸阳市近郊小麦区近几年赤霉病的流行。这给人们提供一个信息,即用5月中旬降雨量等因素,有可能作出较可靠的预报。笔者即是根据这一信息探索其预测方法的。通过1980—1986年7年资料分析表明,前两年5月中旬降雨量级别均值 X_1(≤10、20、30、40毫米为1、2、3、4级,>40毫米为5级),当年5月中旬降雨量级别 X_2(分级标  相似文献   

8.
在对雨量与赤霉病发生影响机制分析基础上,发现雨量有效性得到量化后与赤霉病发生关系极为密切,并探讨了数量预测的可行性及系统转换中不容忽视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9.
1987年以来,根据多年菌量、气候与病情资料分析,确认本地赤霉病流行的最主要因素是春末夏初(4月中旬-5月上旬30天)雨量。依据气象学周期相关性和生物学原理,经过733次分析,设计了一种预测式,暂名“小麦赤霉病733次预测式”。此法不必查菌量,不必等天气预报,可于4月初发出中长期发病率的定量预报。经两年实践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小麦赤霉病一种简便预测式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7年以来,根据多年菌量、气候与病情资料分析,确认本地赤霉病流行的最主要因素是春末夏初(4月中旬-5月上旬30天)雨量。依据气象学周期相关性和生物学原理,经过733次分析,设计了一种预测式,暂名“小麦赤霉病733次预测式”。此法不必查菌量,不必等天气预报,可于4月初发出中长期发病率的定量预报。经两年实践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周世明 《植物保护》1979,5(5):37-44
预报赤霉病的发生、发展和流行情况,首先必须摸清造成赤霉病的基本条件及其规律。我们认为赤霉病发生、发展和流行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最主要为病原菌、麦子品种、生育阶段的环境(以气象为主)和人为的栽培条件(耕作、栽培、排灌、施肥、防治等农业措施)等四个方面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因此其预报方法也是多种多样,但各有所侧重。若以预测所用的侧重因子来分,目前国内外小麦赤霉病的预测预报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侧重以病原菌为主的测报方法: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小麦赤霉病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大伟 《植物保护》1989,15(1):33-35
1985年河南省小麦赤霉病爆发成灾,发生面积达4957万亩,损失小麦的8.9亿公斤,发生面积之广,损失之重,是历史上罕见的。这种在长江中下游、西南冬麦区和东北春麦区常发的病害,在黄淮平原冬麦区流行成灾,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为此,河南省有  相似文献   

13.
在观测调查的基础上,用耦合法分析了影响病害流行程度的因素。结果表明,收获前平均病穗率(病指)与4~5月上旬(4月)平均相对湿度、4~5月上旬平均气温、子囊壳成熟高峰期至小麦齐穗期期距有关。用期距衡量子囊孢子释放期与穗期(抽穗—灌浆期)的吻合程度,流行程度由吻合程度、穗期气象条件等因素决定,开展定量预测应用研究,提高预测防控水平。  相似文献   

14.
小麦赤霉病分段预测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分析了小麦赤霉病与气候、病菌活动状况等环境因子的极其复杂关系,应用Fisher准则下的判别分析法、Fuzzy综合评判法、Exs综合决策法,建立由粗到精到粗的前、中、后三段预报模型,既较好地弥补了目前中长期趋势预报的不足,又可防止按短期预报部署防治而出现被动应战的局面。且各段预报历史符合率达86.96—100%。经1986—1988年3年应用,预报正确。  相似文献   

15.
正小麦在抽穗到扬花期,如果遇到连续阴雨或大雾天气,小麦赤霉病就会大发生。防治小麦赤霉病,要抓住最佳时机。一般来说,最佳防治时机就在抽穗至扬花初期。1观察发病症状小麦各生育期都可被赤霉病菌感染,引起苗腐、秆腐和穗腐等症状,最常见的是穗腐,常表现为整穗或半穗或小穗腐。穗腐症状主要是病菌在小麦抽穗至扬花期浸入,从灌浆至乳熟期显现虫症状。初期表现为小穗颖壳上出现水渍状褐色斑点,以后逐渐扩散到整个小穗,气候潮湿时,小穗基部或颖片合缝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小麦赤霉病主要以菌絲、子囊壳在被害残株、麦壳上越冬,是次年穗枯的主要初次侵染源。种子带病是苗枯的主要原因。本地区发現主要寄主为小麦、大麦、黑麦、燕麦、王米、鵝冠草、意大利黑麦草。除麦类外,至今尚未在其他寄主上找到子囊壳。病原菌的潛育期为2.5—7天,一般发病5—6天,最快4天就会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孢子借雨水冲濺、风力、麦穗互相接触等方式进行传播。收获后垜內的侵染,以分生孢子为主,借接触及水流蔓延。流行的主导因素是降水量与湿度。小麦重槎地、玉米槎地、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地,发病严重。观察了200余个品种,結果无一个免疫品种。但发病程度,有显著的差异;并有长芒比短芒抗病的趋势,如佳选二号、火小麦等比較抗病。后期的侵染和发病率,随收割期、脫谷期、堆垜时間增加而剧增。通过几种垜式对比,認为收割初期湿度大,以放射形垜为佳。种子处理用0.2%赛力散、0.5%赛力散加石灰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本所从1975年以来,对子囊孢子飞散数量与小麦赤霉病病穗率的相关性进行了观察和研究。发现3月中旬至4月中旬各旬的子囊孢子捕捉数,与当年的病穗率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正相关,尤其是3月下旬子囊孢子捕捉数与病穗率相关极显著。  相似文献   

18.
根据全省10个县(市)9a的历史资料进行归纳总结,提出小麦白粉病流行结构模型,利用3月下旬至4月中旬的气象因子(降雨量、雨日、平均相对湿度)实况值,用判别分析的方法,对当年小麦白粉病发生程度进行中期预测,经1993~1994年的应用检验,预测结果与各监测县及全省实况吻合  相似文献   

19.
 小麦赤霉病在陕西关中川道灌区发生危害严重。试用沼气池滤液处理田间小麦赤霉病,发现有防治作用随进行试验研究,结果如下述。  相似文献   

20.
小麦近缘野生植物的赤霉病抗性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用单花和多花注射接种法对小麦近缘野生植物16个属80个种276份材料进行了抗赤霉病鉴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属种间对赤霉病的抗性存在着极大的差异。鹅观草属(Roegneria)既高抗侵入又高抗扩展,在16个属中抗病性最强;披碱草属(Elymus)、仲彬草属(Kengyilia)和冰草属(Agropyron)大多数居群中抗侵入且高抗扩展;偃麦草属(Elytrigia)、拟鹅观草属(Pseudoroegneria)、新麦草属(Psathyrostachys)和大麦属(Hordeum)的多年生野生种虽不抗侵入但高抗扩展;山羊草属(Aegilops)、毛节草属(Crithopsis)、旱麦草属(Eremopyrum)、异型花属(Heteranthelium)、带芒草属(Taeniatherum)、无芒草属(Henrardia)和簇毛麦属(Haynaldia)的H.villosa及大麦属(Hordeum)的一年生野生种对赤霉病的两种抗性均属于高感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