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植物组织培养污染原因分析及外植体的消毒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归纳了组织培养中污染原因及不同污染原因所造成的表观现象,并概括了解决外植体引发污染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从抑菌剂种类和浓度、蔗糖浓度、有机物质、培养容器、接种条件及培养方式几个方面综述了植物开放式组织培养的发展与应用,并展望了未来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植物开放式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慎  郭陶然  邓志瑞  黄俊逸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281-14283,14288
由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形成过程入手,首次提出了植物开放式组织培养发展的3个阶段,即探索阶段、奠基阶段和快速发展阶段,并分别加以概述,最后对未来开放式组织培养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多方面的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4.
以邵东玉竹芽为外植体,研究经不同杀菌剂,不同杀菌剂组合、不同处理时间对其灭菌的效果。筛选出适合玉竹组织培养的外植体灭菌体系,为加快玉竹种苗快繁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升汞对玉竹外植体上的病原菌有较好的杀灭和抑制作用,所以含有升汞的灭菌组合效果更佳。当2种杀菌剂复合使用时比单一杀菌剂的灭菌效果好。初次灭菌处理用10%次氯酸钠浸泡15min,二次灭菌用0.1%升汞浸泡15min效果最佳,玉竹组培苗污染率为1.67%,成活率为96.67%。另外,在灭菌处理后用超声波清洗仪清洗15min可有效加强除菌效果。初次灭菌处理用0.2%多菌灵浸泡15min,二次灭菌用10%次氯酸钠浸泡15min,再用超声波处理15min,污染降为3.67%,成活率为95.00%,可作为不使用升汞灭菌的替代方案。外植体浸泡杀菌剂的时间在10~15min为宜。  相似文献   

5.
植物组织培养污染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产生污染的原因及其污染性状的基础上,从外植体处理及外部环境控制两个方面阐述了防治污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植物组织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植物体或一部分器官、组织、细胞以及原生质体,在人工控制的条件(提供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和植物所需的激素及碳水化合物)下,使其按照人们意愿去分化或产生人们所需的部分或产物,来满足人们的需要,为人类造福。  相似文献   

7.
植物组织培养教学改革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植物组织培养》课程作为高职园林技术和园艺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其理论性和实践性结合较强,与现代组培企业岗位所需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较为紧密。本文主要以现代组培企业岗位需求为导向,对该课程进行针对性的教学优化,提高该课程教学实效,通过教学实践,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型组培人才,以期满足现代组培企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植物组织培养的污染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阶段,我国植物培育技术的高速发展与广泛应用,使得外植体的人工培育研究逐步深入。植物的组培通过培养基接种,在无菌环境下可以培育出完整的植株,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但在实际培育阶段,植物在离体繁殖过程中容易受外界环境、体内细菌等方面的影响,产生污染问题,对外植体的培育稳定性与实效性有着直接影响,是植物离体培育技术研究与应用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从真菌与细菌污染角度出发,对植物组培的污染防治举措进行系统的探究,旨在为技术操作过程中的管理工作提供几点参考。  相似文献   

10.
植物组织培养中污染的控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控制污染是植物组培苗工厂化生产中重要的技术环节。笔者从外植体消毒、操作污染和环境污染、继代培养中污染的防治、减少培养基中的有机成分等方面,讨论了减少污染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宁夏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夏是我国具有地方特色的中药材主要产地之一,药用植物资源丰富,开发利用历史悠久,曾对宁夏地方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利用本地区药用植物资源优势并合理开发,使之成为地方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是一项很有意义的研究课题.本文通过对宁夏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指出,目前宁夏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层次低,管理水平落后,影响了宁夏药用植物资源优势的发挥.为了提高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实现药用植物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药用植物的基础性研究,重视对野生药用植物的种群保护;因地制宜,发挥地区优势,大力发展本地药材;提高生产和管理水平,增加科技投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形成地方性名牌产品和拳头产品.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湖北省9种赤眼蜂在不同生境植物上的分布作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9种赤眼蜂可寄生在21科25属25种植物的虫卵上,根据25种植物的生态特点,可划为农田型、沼泽型、林间型和广布型四类。属于农田型有玉米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ostriniae)和广赤眼蜂(T.evanescens),林间型有舟蛾赤眼蜂(T.closterae)和风蝶赤眼蜂(T.seticini),沼泽型有稻螟赤眼蜂(T.japonicum),广布型有拟澳洲赤眼蜂(T.Confusum)、松毛虫赤眼上(T.dendrolimi)、毒蛾赤眼峰(T.ivelae)和粘虫赤眼蜂(T.1eucaniae)。  相似文献   

13.
利用串联谐振电路,对永磁转子交流发电机进行稳流或稳压,可以解决利用这种类型发电机作照明电源的各种车辆在照明质量上长期存在的问题。这种设想按理论分析是可行的,经实验证明稳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芽枝孢霉素(Cladosporin)是紫胶霉病菌芽枝状枝孢霉(Cladosporiumcladosporioides)的代谢产物。经氯仿提取,硅胶柱层析纯化,可获得淡黄色油状物粗提纯芽枝孢霉素。 芽枝孢霉素能溶于乙醇、丙酮、氯仿等有机溶剂,不溶于水。经硅胶薄层层析,只显出一个紫色斑,其Rf值为0.56。芽枝孢霉素对热反应是稳定的,经极端碱性(pH12)与紫外线处理,毒力无明显降低。 Czapek’s培养液加2%酵母浸膏和15%蔗糖加2%酵母浸膏培养液,最适于菌株生长与产生芽枝孢霉素。菌株生长最适温度为25℃,最适pH值为6—7。培养3周,菌丝生长量与芽枝孢霉素产量最高。光线与通气对菌丝生长量略有影响。 500μg/ml浓度的粗提纯芽枝孢霉素,对紫胶虫、红蜘蛛、蚜虫和蚧壳虫等均有不同的毒杀作用,能使蕃茄幼苗发生萎蔫、干缩与坏死。100—200μg/ml浓度对大肠杆菌、丝核菌和炭疽病菌等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因此,芽枝孢霉素是一种有希望的新的微生物农药。  相似文献   

15.
于1993~1995年先后用直接剥离法和贝尔曼法对雅安市的39种农作物、果蔬、花卉及杂草的根和根际土壤,少数植物的茎叶及果实进行了检查。结果发现24种植物线虫,其中有10种线虫鉴定到种,其余只鉴定到属;隶属于3目10科21属。  相似文献   

16.
西瓜立体栽培,其产量在一定范围内随密度增加而增加,密度为24000株/ha时.增产率达85%以上.不同架型栽培对西瓜产量影响不大.立体栽培能提高西瓜的品质.  相似文献   

17.
选用杂交稻和常规稻品种共7个,研究了苗期根系营养吸收特性以及与植株生长的关系。结果表明:杂交稻组合和GR-1的根系营养吸收能力较常规稻强,植株的干特积累明显优于其它供试品种,植株的干特积累与根系营养吸收呈极显相关,受三叶期营养吸收和干重的影响很大,根系单位干重营养吸收速率与相对生长率显相关。  相似文献   

18.
月季杂交育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大田以及温室栽培蔷薇、月季、玫瑰等品种进行远缘或近缘杂交育种试验,共选用14个亲本配制杂交组合25个,授粉花朵218朵。发现对月季授粉后2~6周一些品种逐渐开始败育。经过赤霉素处理的花朵结实率明显提高,正确选择母本对结实率也有一定的影响。经过试验,大体掌握杂交育种败育的时间,从而为克服杂交不亲和,进行胚培养打下一定的基础;同时确定了各杂交组合的可配性,为今后提高月季杂交育种的效率做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9.
石榴疮痂病病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石榴是世界上栽培较早的果树之一 ,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及温带地区。我国南至广东、广西、云南、贵州 ,北至山东、山西、河南、河北 ,东到江苏、浙江及安徽等省 ,西至四川、陕西、甘肃及新疆等地 ,均有分布〔1〕。枣庄是我省的石榴主栽区 ,目前已发展近万亩 ,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一条好路子 ,占当地农民总收入的一半以上 ,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但近年来病害严重发生 ,制约着石榴产业的发展 ,据报道 ,影响我国石榴发展的主要病害有 :石榴疮痂病、石榴干腐病、石榴褐斑病。石榴疮痂病是石榴上一种严重的枝干和果实病害 ,目前 ,国内外对该病害研…  相似文献   

20.
车八岭不同演替阶段植物群落土壤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探讨了广东省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原生阔叶林,次生阔叶林,马尾松针阔混交林,马尾松纯林及次生草坡等5个不同演替阶段植物落的土壤理化性质的特点。初步结果显示,不同演替类型的植被,其土壤理化性质有一定差异,原生林的土壤结构和土壤肥力比较好,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有效钾都比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