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金针菇富硒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金针菇为富硒栽体,通过大量的栽培试验,对金针菇的菌丝体和子实体的富硒、耐硒及其生长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金针菇的生长与硒的浓度有关。当培养基中硒的浓度低于200 mg/L时,金针菇的菌丝体和子实体均可以生长,其菌丝体和子实体均为白色,与对照组相同。当培养基合硒浓度为0.01-1.0 mg/L时,其生长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长势好于对照组,当硒浓度小于40 mg/L时,其出菇整齐,与对照组生长状况接近;当硒浓度高于40 mg/L时,金针菇的生长受到明显的抑制;硒浓度高于200 mg/L时,不适于富硒金针菇的培养。同时硒浓度的改变对其干鲜比值基本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硒在金针菇菌体内的生物转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研究报导了液体深层培养金针菇(FlammulinavelutipesNJ9601)的富硒能力和生物转化。在添加5~125(×10-6)硒的范围内,菌丝体富硒的范围为8.2~90.2(×10-6);添加20(×10-6)时,菌丝体吸收率最高,为对照的184%,此时菌体生长、可溶性蛋白质、氨基酸、多糖等含量均高于对照组。无机硒经菌体吸收、代谢、转化,其有机化程度在75%以上,分布在硒蛋白(占64.1%),硒多糖(占11.2%)。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分析硒蛋氨酸含量。用富硒金针菇粉和剩余培养液分别饲养蚯蚓,其产量可提高30%以上。从饲养的蚯蚓提取分离获得的蚓激酶产率提高20%。开辟了富硒金针菇综合利用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通过在不同浓度富硒PDA平板培养基上灵芝菌丝的生长情况及在添加了亚硒酸钠的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摇瓶培养,测定灵芝菌丝体的生物量及总富硒量,比较不同灵芝菌株的富硒能力,最后从15个不同灵芝生产菌株中筛选出一株对高浓度硒有很好耐受能力且富硒能力强的菌株惠州灵芝。在适宜的条件下进行液体摇瓶培养,7d后其菌丝体的硒含量为2386μg/g,总富硒量为3784.2μg/100mL。  相似文献   

4.
硒在金菇菌体内的生物转化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研究报导了液体深层培养金针菇(FlammulinavelutipesNJ9601)的富硒能力和生物转化,在添加5~125(×10^-6)硒的范围内,菌丝体富硒的范围为8.2~90.2(×10^-6)添加20(×10^-6)时,菌丝体吸收率最高,为对照的184%,此时菌体生长,可溶性蛋白质,氨基酸,多糖等含量均高于对照组,无机硒经菌体吸收,代谢,转化,其有机化程度在75%以上,分布在硒蛋白(占64  相似文献   

5.
香菇富硒栽培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梁英  高彦斌 《食用菌》2000,22(1):5-7
本文对香菇的富硒能力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香菇具有很强的耐硒和富硒能力,且子实体中硒含量与硒加入量呈正相关,富硒香菇的硒含量比对照提高300多倍,在适宜硒浓度范围内可促进菌丝体生长,缩短生长周期,具有增产和改善品质的作用,并能控制香菇的硒含量在人体安全食用范围内。  相似文献   

6.
富硒金针菇菌丝多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就不同菌种、不同菌株、不同硒浓度、不同培养天数以及菌种在含硒斜面上驯化与否等因素对富硒金针菇菌丝多糖含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固体菌种、液体菌种和孢子菌种培养的金针菇001号富硒菌丝多糖含量均高于对照;金针菇12号菌丝多糖含量最高;一定浓度的Na2SeO3可提高菌丝多糖含量;菌种在含硒斜面驯化可提高菌丝多糖含量;富硒菌丝以培养12d时多糖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7.
富硒金针菇菌丝体多糖的分离和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试验采用热水浸提法从富硒金针菇菌丝体中提取多糖,菌丝体的多糖含量为42.30mg/g干菌丝,粗多糖收率为5.97%,粗多糖中多糖含量为73.62%。同时还研究了热水浸提法的分离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8.
采用正交试验对影响灵芝富硒能力的几个参数如摇床转速、培养温度、pH等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灵芝能在含有低质量浓度亚硒酸钠100mg/kg的培养基中生长,并能在菌丝体内富集硒。当培养温度30℃、pH7.5、摇床转速160r/min,培养7d,在优化的发酵条件下,试验结果为富硒灵芝菌丝体生物量为40.6g/L,菌丝体硒含量为1572.89μg/g,总富硒量为63859.17μg/L。  相似文献   

9.
张城  陈宏伟  朱蕴兰 《北方园艺》2015,(19):132-136
以金针菇、香菇2种食用菌为试材,采用液体发酵培养的方法分别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量的锌、硒,研究锌、硒浓度对金针菇和香菇菌丝体生物量和甘露醇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锌浓度范围内,锌对于食用菌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甘露醇含量随着锌浓度的增加逐渐增加。其中,在锌浓度为500μg/mL时,金针菇菌丝体中甘露醇含量为20.86%,香菇菌丝体中甘露醇含量为23.99%且为最高。而硒浓度在0~15μg/mL时,甘露醇含量随硒浓度增加而增加,15~25μg/mL时甘露醇浓度降低。  相似文献   

10.
灰树花富硒培养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灰树花(Grifola frondosa)的耐硒和富硒能力较强。在含硒10 ̄300mg/kg的固体培养基上,菌丝均能生长,当硒含量超过250mg/kg时,菌丝生长受到抑制。液体深层培养条件下,添加10 ̄200mg/kg硒,菌丝体富集硒的浓度范围为6.14 ̄882.1mg/kg,但以添加50mg/kg硒时菌丝体硒吸收率最高,为4.9%。  相似文献   

11.
富硒金针菇菌丝体酯酶同工酶和可溶性蛋白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垂直平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研究了不同硒浓度对金针菇001号菌株不同生长期菌丝体酯酶同工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硒可提高酶活性并促进蛋白质合成,而高浓度硒则产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食用菌菌丝体富碘效应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食用菌菌丝体的富碘效应作了初步研究。供试平菇、金针菇、黑木耳的液体培养结果表明,各菌株对碘均有一定富集作用。在培养液中添加50~500mg/1范围的无机碘离子,金针菇F_(30),平菇推广一号,黑木耳以耳1号菌株菌丝体富集的生物碘量分别为0.36~8.52mg/g.0.28~3.0mg/g和1.1~2.1mg/g,碘的富集率分别为5.6%~10.9%,2.1%~5.1%和1.2%~9.4%,金针菇富碘最有效而经济的加碘浓度初步确定为300~500mg/1。高浓度的碘对菌丝生长,菌丝生物量合成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以金针菇液体发酵产菌丝为研究材料,用聚丙烯酰胺梯度凝胶电泳及抑制剂处理法,研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产生方式及其同工酶类型.结果表明,在液体培养过程中,SOD属于胞内酶,仅存在于菌丝中,其活性可被氯仿:乙醇和SDS抑制,但对KCN和H_2O_2不敏感,因此认为金针菇菌丝中仅以Mn-SOD为主。  相似文献   

14.
深层培养诸因素对金针菇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研究了在500ml摇瓶振荡培养条件下,培养基的初始pH值、不同碳源、不同氮源对金针菇菌丝体生长的影响和培养过程中培养液pH值的变化规律,并测定了菌丝体和子实体的主要营养成分及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深层培养7d,菌丝体生长量最高,培养液的pH值用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第7天最低;培养基最适pH为5.5~7.4;金针菇的适用碳源是葡萄糖、蔗糖和纤维素;适用氮源是蛋白胨和酵母膏。菌丝体与子实体的营养成分种类相似,而菌丝体的蛋白质含量和氨基酸总量均高于子实体。  相似文献   

15.
张诚  陈庆隆  陈柳萌  谢晟  魏云辉  胡中娥  姚健 《园艺学报》2013,40(11):2329-2330
 以金针菇品种‘江山白F21’为试验材料,将其菌丝体通过返回式卫星进行航天搭载,经过 多年栽培试验,从7 个变异菌株中筛选获得金针菇新品种‘航金1 号’。与对照相比,该品种具有菇形 好,早熟,产量高,耐高温,适应性广的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16.
金针菇果冻的研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金针菇子实体或深层培养所获得的菌丝体为原料,以普通果冻加工工艺为基础,将金针菇与果冻有机结合,所制得的产品不仅色、香、味、形俱佳。而且营养丰富,健康性强,成本低廉,方便食用,是一种新型营养性果冻,消费市场广阔。该生产工艺同样适用于其它食用菌的加工。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对6种食用菌在液体和栽培料培养时产漆酶能力和产酶规律进行了比较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液体培养条件下,凤尾菇、秀珍菇和鸡腿菇均在第6天左右达到酶活性峰值,金针菇酶活性持续增加,在第10天达到峰值。在栽培料培养条件下,风尾菇、秀珍菇和鸡腿菇均在大试管中长至一半时达到酶活性峰值,金针菇酶活性持续增加,在原基形成时达到峰值。在2种培养条件下,生长速度较快的凤尾菇、秀珍菇、金针菇f198、鸡腿菇漆酶活性均较高,而生长速度慢的白玉HM03和滑菇漆酶活性较低,漆酶产生规律相同,产漆酶能力较强的菌种菌丝生长较快,产酶高峰多出现较早,而产漆酶能力较弱的菌种菌丝生长较慢。以上结果说明食用菌中漆酶在菌丝生长速度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为以后食用菌提高其生长速度、定向育种提供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金针菇液体培养菌丝与子实体SOD特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玲  潘欣 《中国食用菌》1999,18(5):25-27
液体发酵培养菌丝体具有高效、高产、成本低的特点。因此 ,本文以液体培养金针菇菌丝及金针菇子实体为材料 ,对二者SOD含量及同工酶类型进行了比较 ,并对金针菇菌丝液体培养的特性作了进一步阐述 ,以期为开发利用金针菇菌丝中SOD资源打下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