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引言《天工开物》(下面简称《开物》)为明末宋应星所作。它详细地记述了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等多方面的技术成就,被国外认为是“中国十七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在我国乃至世界科技史上均占有重要的地位。宋应星,字长庚,江西奉新县宋埠乡人,大约生于明万历年间(公元1587年左右)。曾在分宜、汀州、亳州等地做过官,但其一生主要是在家乡度过的。公元1637年,当他在分宜教谕任上时,写成《天工开物》十八卷,刊行于世。其中,农业生产占有相当的篇幅,而水  相似文献   

2.
李觏的农业管理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武 《农业考古》2004,(1):71-75
李觏(公元1009~1059年),字泰伯,南城(现属江西)人。仁宗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南城立学,李觏为教师。皇佑二年(公元1050年)经范仲淹推荐,任太学助教。后任太学说书、海门主簿。李觏是北宋时期的著名思想家,农业管理是其著作《富国策》、《平土书》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江西农业大学农学系戚昌瀚教授编著的《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模式》一书,于1986年10月由江西科技出版社出版。《水稻高产栽培模式》一书,作者积三十多年来的教学与科研之经验,特别结合近几年先进的教学和科研实践,以自己原编著的《水稻高产栽培分析》(1978年版)为基础,全面  相似文献   

4.
我国古代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农学著作,计约600多种,其中最著名的有西汉时期氾胜之的《氾胜之书》(成书于公元前一世纪),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成书于公元533—544年),宋代的《陈旉农书》(成书于1149年),元代官修的《农桑辑要》(成书于公元1271—1313年)和王祯的《农书》(成书于公元1313年),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成书于公元1628年)等。在这些著名的古农书中都有关于作物病害的记载,有的农书中还辟有专门的章节讨论作物病害。关于古农书有关植物病害的知识,以往研究甚少,裘维蕃(1953)和张斌成(待发表)  相似文献   

5.
我们之所以在《天工开物》前冠以“中国古农书”字样,是因为已故王毓瑚教授在《中国农学书录》中说:此书“除了第一篇<乃粒>是讲的耕种之外,其余是各种手工业,其中象<乃服>篇讲蚕桑,<粹精>篇讲米粮,<甘嗜>篇讲种蔗、制糖和养蜂,都属于农业范围以内。此外<彰施>篇记制造植物质颜料,<膏液>篇记榨油,<曲蘖>篇记酿酒,也都与农业有关。”(190页) 明代科学家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这部书,早已名著中外,并受到高度评价。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Joseph Needham)博士把这部书的作者称为“中国的狄德罗”。早在十九世纪,法国汉学家儒莲(Stanislas Julien,1797—1873)就曾系统地介绍过《天工开物》,把它称为“技术百科全书”。本世纪以来,日本京都大学教授薮内清等人又于1952年把此书全文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地处黄河下游,历史上是东亚飞蝗发生基地之一,渤海湾沿海蝗区、微山湖滨湖蝗区、鲁西南内涝蝗区、黄河滩等河泛蝗区,曾是全国闻名的大蝗区。解放前在反动政府统治下,蝗灾同旱涝灾害交替发生,给广大劳动人造成深重的灾难。据史籍记载,新中国成立以前的两千多年中,蝗灾平均每一、二年一次小发生,三、五年一次大发生。蝗虫跟水旱灾害有密切联系,往往是水、旱、蝗灾并发或循环交错发生。据《明史五行志》记载,自崇祯十一年(公元1638年)起至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止,山东连续大旱,蝗灾严重,几乎各县都有人相食的情形。《菏泽县志》记载:“崇祯十三年(公元  相似文献   

7.
古代人工栽杉小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杉木是我国南方地区栽培最广泛的主要商品用材树种,在我国栽植历史悠久,史书多有记载,以东晋陶侃植杉最早。东晋咸和四年(公元329年),陶侃为长沙太尉时,曾“种杉结庵”于岳麓山,人称“杉庵”;至清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太平军自郴、桂攻长沙,杉与庵才毁于战火中。以此推断我国杉木人工栽培历史,至少有一千六百多年。但大规模人工植杉,则是在唐代以后。《太平寰宇记》有唐宪宗李纯元和年间大别山区桐城县人工栽杉的记载:“元和八年(公元813年),县令韩震焚烧草木,栽植松杉。”大诗人白居易在江西九江任江州司马(公元815——819年)时,曾写《栽杉》诗来记述,诗为:“劲叶森利戟,孤茎挺端标,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齐民要术》、《开天传信记》、《重修广韵》、《农书》、《天工开物》等书中有关榨油的记载进行分析,并且分析了《武经总要前集》中新发现的资料,认为我国在1044年时已有使用撞木的油榨;撞木前部较粗、端部尖锐,用薄铁片包裹前端,通过系于横梁的绳索悬挂在梁下;这种油榨可能和《天工开物》中的南方榨相同,也有可能与《农书》中的立槽式油榨相同。  相似文献   

9.
<正>滕王阁也是长江三名楼之一,始建于唐高宗永徽四年(公元653年),位于南昌市沿江路与叠山路交接处,矗立在赣江之滨。早年唐高宗李渊之子李元婴在山东滕州封滕王,于滕州筑一阁楼并以"滕王阁"(已毁)命名。后来李元婴被调往江西洪州(今江西南昌)任刺史,在赣江之滨,又修建了一座楼阁并也以"滕王阁"命名,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明末著名科学家宋应星著作的《天工开物》(公元1637年),是总结我国古代农业一部重要的科技全书。无论是在我国农业科技史和世界科技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对于研究我国古代农业科学技术,有着重要的价值。《天工开物》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的生产技术。它对于我国古代农业科学技术的总结,是比较全面,比较系统,比较准确的。《天工开物》全书十八卷,开首第一卷《乃粒》,就专门总结和论述粮食生产,分别阐述了稻、麦、黍、稷、粱、麻和菽等主要粮食作物的全部  相似文献   

11.
《秧马歌》碑及秧马的流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宋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苏轼贬官惠州(今广东惠阳)。南迁时途经庐陵太和(今江西泰和县),见宣德郎曾安止(1048——1098年,江西泰和人)。安止出所作《禾谱》,轼美其“文既温雅,事亦详实”,然惜其不谱农器。因此,作了一首《秧马歌》(见附录)赠安止附《禾谱》之末。《秧马歌》今存《苏轼诗集》中。《文献通考·经济考·农家类》曾引陈振孙略记此事。陆游为曾之谨(曾安止侄孙)题诗有云:“曾侯奋笔谱多稼,谵州读罢深咨嗟。一篇秧马传海内,农器名数方萌芽。”可见此歌颇为宋人所传诵。但《秧马歌》碑刻尚未见有著  相似文献   

12.
尹美禄 《农业考古》1990,(1):195-197
《禾谱》是北宋时期庐陵太和(今江西泰和)人曾安止(公元1048——1098,字移忠,号屠龙翁)所著的一部农业著作。《宋史·艺文志·农家类》和《文献通考·经济考·农家类》中皆有著录。北宋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著名文学家、书法家苏东坡贬官惠州(今广东惠阳),南迁时道经太和,得见此书,极为赞赏,称其“文既温雅,事亦详实”,并作“秧马歌”(其碑刻现存泰和县博物馆)一诗赠安止附《禾谱》之末。《禾谱》在宋元明时期还一直流传于世,到明代末期仅空存其目。关于此书的内容,苏轼在其“秧马歌”及其文集中只字未提,学者们也不甚了解。  相似文献   

13.
《鸡谱》是最近才被发现的一部希见的中国古代养鸡著作。我们见到的是清代乾隆丁未年(公元1787年)的抄本。抄本未注明原书的作者和成书年代。但本书引用了乾隆年间出版的《古今秘苑》一书,所以推测本书的成书年代也应在乾隆年间,它距今至少也有二百年历史。《鸡谱》全书凡五十一篇,约一万四千字,是一部有关饲养斗鸡的著作。它论述了斗鸡外貌的鉴定、良种的选配繁育,以及斗鸡的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治等等。笔者在1984年8月20——24日于北京召开的“第三届中国科学史国际讨论会”上宣读的《稀世抄本<鸡谱>初步研究》一文中,曾着重介绍了《鸡  相似文献   

14.
<正> 《元亨疗马集》为我国明代杰出的兽医学家喻仁(字本元) 和喻杰(字本亨)兄弟所合著.南都为官三十年的名宦丁宾(字礼源) 于万历戊申年(公元1608年)四月初一为之作序付梓.它是一部流传最广,历来最受尊崇的兽医学宝典.然而喻氏伯仲却名不见于史传,其生平活动,唯有于丁序中探索之. 近来读了苏根元同志在《安徽农业科学》1983年第2期上发表的《丁宾初识喻氏昆仲地时探》一文(以下简称"苏文"),论点鲜明,颇受裨益.现就研读体会略抒所见,以供商榷.  相似文献   

15.
《葛洪肘后备急方》是一本著名的古医书,原为葛洪(公元281~341年)所撰。葛洪是东晋朝代(公元317~420年)著名的医药学家、道家,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今江苏句容)人。本书初名《肘后卒救方》;其“肘后”,即便于携带取用之意。后由梁人陶弘景(公元456~536年)增补缺佚,得一百一首,因名为《补厥肘后百一方》。后又经金人杨用道摘取宋《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中的附方,随证类附于后,名为《附广肘后方》。现行各本,书中的葛、陶部分已混淆一起,但杨的增补部分,因列为“附方”,易于辨出。所载的兽医方技,  相似文献   

16.
方健 《农业考古》2002,(4):260-270
笔者校证本《中国茶书全集》 ,将并非茶书———如仅数百言的单篇短文 :叶清臣之《述煮茶泉品》、唐庚《斗茶记》等 ;或从一书录出有关茶事的章节 ,如沈括《梦溪笔谈》中的《本朝茶法》 ,旧题陶谷 (方按 :实误 )《清异录》37门之一《茗录》等 ;或书佚而序存如裴汶《茶述·序》者 ,或仅佚存吉光片羽者 ,如宋周绛《补茶经》、丁谓《北苑茶录》佚文等 ;及敦煌文献中之《茶酒论》( 1) 、摩崖石刻中之茶文 ,均编入附录 ,以略存其概。这里先刊布的《百丈清规》是附录中比较特殊的一种。顾名思义 ,乃禅刹古规 ,今收入者乃与茶事有关者 ,或许对当…  相似文献   

17.
贾思勰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农学家。他的生平事绩,史书没有记载,我们只能从他所撰的《齐民要术》得知一些。他是北魏末、东魏时(公元六世纪)人,曾任北魏高阳郡(今山东境內)太守。他主要活动于今天的山东、河北、山西一带。大约在公元533—544年间,写成《齐民要术》一书。  相似文献   

18.
“鬼屎”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考证了中国古代文献中所记载的“鬼屎”(Kwei hi.i.e.Demon′s droppings)即是粘菌,其最早记载出自唐代陈藏器所撰《本草拾遗》(公元739年左右)一书中,而非其后段成式所撰的《酉阳杂俎》(公元860年左右)一书。  相似文献   

19.
汪银生 《农业考古》2006,(1):176-178
烟草传入我国,许多史料都表明,应当是明朝万历年间(公元1573-1620年)前后。明末清初的著作如张介宾的《景岳全书》、方以智的《物理小识》、姚旅的《露书》等均可佐证。张介宾(公元1573-1640年)在《景岳全书》中称:“此物自古末闻也,近自我明万历时始出于闽广之间,自后吴楚间皆有种植之矣。然总不若闽中者色微黄质细名为金丝烟者力强气盛为优也。求其习服之始,则闻以征滇之役,师旅深入瘴地,无不染病,独一营安然无恙,问其所以,则众皆服烟。由是偏传,而今则西南一方,无分老幼,朝夕不能间矣。”方以智《物理小识》(公元1664年)也记载:“万历未,…  相似文献   

20.
“婺绿”茶史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婺绿”的溯源婺源产茶历史悠久。早在唐代著名的茶叶专家陆羽(公元733~804年)所著的《茶经》一书中,就有“歙州(茶)生婺源山谷”的记载。《茶经》成书的年代为肃宗乾元年间,那时,婺源已建县治于清华。诗人白居易于公元816年写的长诗《琵琶行》中“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之句,可以看出浮梁已经成为茶叶的集散地。那时的县城清华至毗邻的浮梁只有一百五十华里,婺源茶叶,绝大部分运到浮梁销售是有理可据的。从有关史料中,还可得到证实,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从浮梁运销西北,华北各地的茶叶就有几十万驮之多。这说明唐代的婺源已是著名的茶区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