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陆地棉产量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韩祥铭  刘英欣 《作物学报》2002,28(4):533-536
采用加性-显性与环境互作的遗传模型,分析陆地棉8个杂交亲本和F128个组合的7个产量性状的两年试验资料,估算各项遗传方并非分量和F1、F2的杂种优势.结果表明,产量性状受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共同控制,加性×环境各产量性状均极显著,铃重、衣分、籽指还受显性×环境的极显著影响,7项产量性状的广义和狭义遗传率均达到极显著水准.  相似文献   

2.
陆地棉新种质纤维品质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采用MINQUE(1)的统计方法,利用ADM模型,估算陆地棉8个杂交亲本和F1代28个组合的5项纤维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纤维品质2.5%跨距长度和整齐度、伸长率具有0.10和0.05显著母体效应,纤维强度和麦克隆值无母体效应存在.纤维品质性状主要受加性效应影响,显性效应也起较大的作用,5项纤维品质性状的广义和狭义遗传率均达到极  相似文献   

3.
陆地棉主要经济性状在棉株上的位置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四个陆地棉品种(系)的铃重,衣分子,子指和纤维长度在棉株不同节位表现的研究表明,各性状的低值有国明显的分布规律一般出现在下部1~3果枝节位,上部果枝节位和中部果枝的外围节位上,高值和中值多出现在中部果枝的1~2节位,5~9果枝的第一节位很少的出现低值。  相似文献   

4.
陆地棉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相关及遗传差异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对陆地棉 96个品种 (系 )的 1 3个性状进行了方差、遗传相关、系统聚类分析 ,结果表明 :各性状材料间差异显著 ,性状间存在不同程度的遗传相关 ;产量性状间相关度高 ;产量与纤维品质间相关性较低 ,与纤维强度几乎无相关性。根据遗传距离对参试材料进行系统聚类 ,聚为五类 ,第四类群材料丰产优质 ,经选择可作为优良杂交亲本应用  相似文献   

5.
新疆高品质陆地棉纤维品质性状遗传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9-1696×CCRI 35配置单交组合及其衍生世代,利用该组合的P1、P2、F1、F2、B1和B2 6世代群体的纤维品质性状,采用世代平均值法、主-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离分析法对该组合纤维长度、整齐度、比强度和伸长率4个纤维品质性状做遗传分析。结果表明:(1)4个纤维品质性状均以加性遗传为主,同时检测出显著的上位性效应。经模型适合性检验,纤维长度和伸长率两个纤维品质性状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遗传模型。比强度和整齐度性状符合加性-上位性遗传模型。(2)比强度和伸长率符合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其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比强度(47.80%)、伸长率(20.07%)。纤维长度和整齐度遗传受主基因和多基因共同控制。  相似文献   

6.
高品质陆地棉复交品系主要经济性状变异与相关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9个F6高品质复交品系主要纤维品质与产量性状的变异及相关性.结果表明,纤维品质基本稳定,6个品系的衣分也基本稳定,而单株籽棉产量、单株皮棉产量具有较大的变异,为最终实现高品质与高产的协调一致提供了可能.衣分与纤维长度、比强度呈负相关,下一步应进行一定范围内的同步改良.  相似文献   

7.
陆地棉黄萎病抗性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采用MINQUE(1)的统计方法,用ADM模型、ADAA模型、AD模型[1],估算陆地棉8个杂交亲本和F1、F2代各28个组合的黄萎病抗性遗传效应。结果表明,陆地棉黄萎病抗性的遗传不存在母体效应和上位性效应,因而采用AD模型分析,加性效应占52.43,显性效应为9.01,均达极显著水平;广义遗传率为83.04%,狭义遗传率为70.87%。  相似文献   

8.
9.
引进前苏联陆地棉种质资源主要农艺及经济性状鉴定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针对国内棉花生产发展的需要,在石家庄地区自然条件下,我们对引进前苏联的129份和国内的72份陆地棉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产量及产量因子和纤维品质等性状进行了系统的同步鉴定研究,结果表明:引进材料同国内材料相比,生育期相差不大,引进材料具有株高较矮、果枝节位较低,铃重较高,纤维较整齐,强度高,细度好的特点,而且,在果枝数、叶枝数、单株铃数、单铃重、衣分、子指、纤维整齐度、纤维伸长率等性状的变异潜力和变化幅度均大于国内种质资源。通过系统同步鉴定,筛选出早熟、矮秆、高衣分、高子指、长纤维、高强度和细度好等不同特性的优异材料44份,改善了我国棉花种质资源缺乏的现状。  相似文献   

10.
陆地棉早熟性状多世代联合遗传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旨在探讨连续世代陆地棉早熟性状遗传规律。【方法】以陆地棉中751213和鲁棉研28为亲本,通过对P_1,P_2,F_1,F_2和F_(2:3)5个世代联合分析,研究株高、果枝始节、始节高度、花铃期、播种至开花和全生育期等早熟性状的遗传模型。【结果】株高和果枝始节的最佳模型为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混合模型(D);播种至开花时间最佳模型为1对完全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D-3);全生育期最佳模型为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模型(E);花铃期和始节高度最佳模型均为1对负向完全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D-4)。【结论】上述对陆地棉早熟性状的混合遗传模型分析结果,有助于阐明陆地棉早熟性状遗传规律。  相似文献   

11.
对棉子被毛、棉叶形状以及棉株结构等性状的遗传控制进行了研究。这些性状的遗传结构复杂 ,主要是染色体组 /AA和染色体组 /DD双二倍体棉陆地棉 (Gossypium hirsutum L .)的融合。文内叙述了陆地棉这些性状在当地的进化表现及其栽培种的一些性状特征 ,诸如种子全裸、种子扁平、棉叶全缘、主茎有限生长习性等  相似文献   

12.
[Objective] Molecular markers associated with agronomic and yield-related traits could provide useful references for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Gossypium hirsutum breeding. [Method] In 147 upland cotton materials, 237 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 markers were assayed for polymorphisms. The population structure was analyzed using Structure 2.2. An association analysis between SSR markers and the agronomic and yield-related traits was performed using the Tassel 2.1 General Linear Model program. [Result] The average coefficients of variation for the five indicators varied from 7.28% to 21.06%, with an average of 13.47%, which indicated that the test population had a rich phenotypic diversity. The 237 SSR markers included 690 alleles belonging to 281 loci, with an average of 2.455 0 alleles per SSR marker (ranging from 2 to 6), and the average 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 value was 0.216 5. The test group could be divided into seven subgroups using Structure software. A genome-wide association analysis was conducted on five agronomic and yield-related traits from 2013 to 2015. There were 45 SSR loci and 1 locus significantly (P<0.01) associated with boll weight and lint percentage, which were detected in 3 or more environments, and they explained 19.30% and 11.58%, respectively, of the phenotypic variation in the different environments (P<0.01). Nine loci were significantly (P<0.01) associated with agronomic traits at two or more bowing times, and one, four and four markers were associated with fruit branch number, boll number and plant height, explaining 9.96%, 7.00% and 5.57%, respectively, of the phenotypic variation in different environments. Site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boll weight, fruit branch number and plant height were simultaneously detected near BNL2448. [Conclusion] Many loci associated with the yield and other important agronomic traits of upland cotton were repeatedly detected in different environments using an association analysis. The results provide useful reference information for cotton molecular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based breeding.  相似文献   

13.
为阐明陆地棉主要株型性状对皮棉产量的贡献,采用加性-显性及与环境互作的遗传模型,利用估算条件方差分量和预测条件遗传效应值的统计方法对9个陆地棉品种(系)及其F1代20个组合皮棉产量和9个株型性状的2年资料进行了贡献分析。结果表明,9个株型性状对皮棉产量的表型贡献率分布在0.1%~11.1%之间。主茎节距、始果枝高、果节数对皮棉产量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加性遗传贡献率,分别为29.8%、6.2%和5.7%,果枝夹角对皮棉产量的加性遗传方差具有较大的抑制作用(-39.9%);果节数对皮棉产量的显性遗传方差贡献率最高(57.8%);主茎节距对皮棉产量有极显著的加性×环境互作遗传方差贡献率(17.7%),其它株型性状对皮棉产量的加性×环境互作遗传方差、显性×环境互作遗传方差的贡献率较小或不显著。亲本2和4的果节数、亲本3、5和6的始果枝高、亲本7的主茎节距对其皮棉产量有最大的加性贡献,表明对皮棉产量加性效应贡献最大的株型性状因不同亲本而异。多数杂交组合皮棉产量的显性效应主要受果节数的影响,因此,果节数可作为间接选择皮棉产量显性效应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陆地棉产量组分对皮棉产量的遗传贡献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加性-显性-母性及其与环境互作的遗传模型,对5个陆地棉亲本及其F1代20个组合6个产量组分和皮棉产量的两年资料,利用估算条件方差分量和预测条件遗传效应值的统计方法进行了贡献分析.结果表明,产量组分对皮棉产量表型值的贡献变化范围为-46%~80%;铃数对皮棉产量有很高的显性贡献率(CRD=96%),其次是铃重(CRD=41%);铃数对皮棉产量的母性×环境互作遗传方差贡献率最大(CRME=98%),其次是铃重(CRME=77%)、衣指(CRME=62%)和子指(CRME=42%);铃数对皮棉产量的加性、母性效应贡献因亲本而异;对亲本皮棉产量的母性×环境互作贡献最大的产量组分性状因不同亲本而有所不同,表明各亲本具有其独特的遗传和发育特性,亲本1的铃重对其皮棉产量的母性效应在环境1中有最大的贡献(MEi(C→T)= 5.49 g),在环境2中,亲本3的铃重有最大的母性×环境互作效应贡献(MEi(C→T)=0.71 g),亲本5的铃数具有最大的母性×环境互作效应贡献(MEi(C→T)=0.51 g).多数杂交组合皮棉产量的显性效应主要受铃数和铃重影响,因此铃数和铃重可作为间接选择组合皮棉产量显性效应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短季棉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7,自引:11,他引:17  
选用5个早熟不早衰的短季棉品种和5 个早衰的短季棉品种进行部分双列杂交。通过对亲本、F1 和F2 代分别于2001 年和 2002 年两年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子棉产量、皮棉产量和衣分3个性状以显性效应为主,其次为加性效应,同时还存在极显著的加性上位性与环境的互作效应,单铃重和成铃数以显性效应为主;与早熟有关的诸性状,生育期、始花期、铃期和果枝始节4个性状以加性效应为主,其次为显性效应,霜前花率以显性效应×环境互作效应为主,同时存在显著的加性上位效应,落叶株率以加性与加性互作上位性为主,落叶指数以加性效应为主;与纤维品质有关的诸性状,2.5%跨长、比强度、伸长率3个性状以加性效应为主,其次为显性效应,同时还存在着加性、上位性与环境的互作效应;同时还研究了产量、早熟性和纤维品质各性状之遗传和表型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陆地棉F_2纤维品质性状杂种优势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21  
本研究根据加性─显性与环境互作的遗传模型,分析了陆地棉10个杂交亲本和20个F1五个纤维品质性状的两年试验资料,估算各项遗传方差分量和成对性状间各项遗传效应的相关,预测了不同年份F2杂种优势的遗传表现。各纤维品质性状主要受加性效应的影响。其中纤维长度、纤维强度和麦克隆值3个性状还受到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的影响。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对纤维整齐度和纤维伸长率两个性状影响均不显著。遗传相关分析表明,杂交后代皮棉产量与纤维长度、纤维整齐度、纤维伸长率和纤维细度间可进行同步改良,皮棉产量与纤维强度同步改良较为困难。杂种早代皮棉产量高的组合其纤维强度也较好。F2纤维品质性状杂种优势的均值一般较小。此外还分析了组合纤维长度、纤维强度和麦克隆值杂种优势在不同环境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17.
陆地棉产量相关性状的QTL定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中棉所28和湘杂棉2号分别是以中棉所12×4133和中棉所12×8891配制而成的两个陆地棉强优势杂交种。以其F2为作图群体,筛选6000多对SSR引物,利用两群体间27个共有多态位点,通过JoinMap 3.0软件整合了一张包含245个多态位点、全长1847.81 cM的遗传图谱。利用Win QTLCart 2.5复合区间作图法分别对两群体8个产量相关性状在F2和F2:3中进行QTL定位,在中棉所28群体多环境平均值的联合分析中检测到16个QTL,三环境分离分析中检测到43个QTL;在湘杂棉2号群体分别检测到20个和66个QTL。在A3、D8、D9等染色体上有QTL成簇分布现象,同时在两个群体中发现一些不受环境影响且稳定遗传的QTL。对考察的8个性状在两个群体中发现12对共有QTL,控制果枝数、衣分和籽指的QTL增效基因位点均来源于共同亲本中棉所12。综合分析推测中棉所12的育种价值主要是通过提高后代的结铃性来实现的。研究结果为棉花产量性状的分子设计育种提供了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18.
陆地棉品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6,他引:19  
本文概述了陆地棉品种间杂种优势的研究和利用状况。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均表明,陆地棉品种间杂种存在明显的产量和品质优势。杂交棉高产、优质的重要原因是其适应性广、抗逆性强和稳产性好。陆地棉品种间杂种F1和F2皮棉产量的竞争优势分别在15%和10%左右,产量构成因素中对产量优势作用最大的是单株结铃数。目前,F1和F2均有一定的利用面积,其中印度主要利用F1,我国主要利用F2。陆地棉品种间杂种优势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陆地棉产量与品质性状的主基因与多基因遗传分析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对(泗棉3号×TM 1)(组合Ⅰ)和(泗棉3号×CARMEN)(组合Ⅱ)的产量与品质性状进行遗传模型分析,得到有关产量与品质性状的最适遗传模型,其中组合Ⅰ子指的最适遗传模型为负向显性主基因+多基因模型,铃重最适遗传模型为等显性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衣分、单株铃数的最适遗传模型分别为两对主基因+多基因和一对主基因+多基因模型。组合Ⅱ中衣分、子指、单株铃数、铃重、整齐度和麦克隆值的最适遗传模型均为无主基因的多基因模型,纤维长度、纤维强度和伸长率最适遗传模型均为一对主基因+多基因模型。主基因个数的预测与分子检测的主效QTL个数基本相符。选用P1、P2、F1和F2∶3四个世代联合分析方法,相比于单个分离世代的分离分析法,增加了试验的精确度,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并可以鉴别多基因的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