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云南松榉木蠹象(Pissodes sp.)主要危害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 幼树。目前仅在昆明市嵩明县大哨乡海拔2200-2600m范围内的云南松纯林以及混交林幼林中发生,通过3年的调查,基本掌握了该虫的危害程度及危害特点,调查结果表明:大哨乡云南松榉木蠹象危害严重时期松林受害面积达351hm^2,其补充营养株率,枝干受害株率,危险指数分别为90.5%,37.1%,42.1%,枝干受害株率和危害指数与该虫补充营养株率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云南木蠹象对云南松幼树的危害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该文研究了云南木蠹象Pissodes yunnanensis Longer对云南松的危害特征,探讨了云南木蠹象在云南松幼树上的虫口密度,提出了相应的防治中建议。  相似文献   

3.
云南松蠹害林分蠹害木清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多年的综合防治试验研究结果,提出了云南松蠹害林分蠹害木的清理技术。 包括:(1)蠹害林分受重程度划分;(2)蠹害木分级标准;(3)蠹害木的清理技术。阐明了蠹 害木清理的时间、次数、对象、顺序、方法及清理后的处理等技术措施。对于实施以 营林措施为基础的蠹害综合防治技术,有效地控制林间小蠹虫种群密度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云南松蠹害林分蠹害木清理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多年的综合防治试验研究结果,提出了云南松蠹害林分蠹害木的清理技术。包括:(1)蠹害林分受害程度划分;(2)蠹害木分级标准;(3)蠹害木的清理技术。阐明了蠹害木清理的时间、次数、对象、顺序、方法及汪理后的处理等技术措施。对于实施以营林措施为基础的蠹害综合防治技术。有效地控制林间小虫种群密度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四川云南松切梢小蠹发生有代表性的云南松林中采用漏斗状诱捕器和饵木堆在切梢小蠹梢转干高峰期 ,在目测踏查无切梢小蠹发生危害和切梢小蠹发生危害轻两种不同发生程度的云南松林分中使用漏斗状诱捕器和饵木堆两种方法对切梢小蠹是否发生、发生危害程度能进行有效的监测 ,两种方式的监测有效率均达 10 0 %。在无切梢小蠹发生危害和切梢小蠹发生危害轻的两种云南松林分中诱捕器监测准确率分别达 70 %和 6 0 %以上 ,监测有效半径为 30m ,安置方式为每 35m× 35m置漏斗状诱捕器 3套 ;饵木监测准确率分别达 80 %和 70 %以上 ,监测有效半径为 2 0m ,安置方式为每 30m× 30m置饵木堆 3堆 ,每堆 12根饵木按 #字型排立。两种方式的监测效果均高于人工目测踏查法  相似文献   

6.
石林县云南松纵坑切梢小蠹危害及其综合治理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石林县云南松纵坑切梢小蠹的危害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从石林县森林资源特点、气候因子、立地条件以及林分自身状况等方面探讨松小蠹发生危害的原因,并根据松小蠹的生物学、生态学习性,从监测检疫、营林措施、生化防治等方面提出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7.
松纵坑切梢小蠹和横坑切梢小蠹在云南松蠹害木上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经对36株蠹害木作解析,发现纵坑、横坑切梢小蠹虫在云南松蠹害木上的虫种分布、虫口密度,因危害程度——枯萎木、濒死木和树木部位不同而异。林内衰弱的松树先受纵坑切梢小蠹的侵害,导致松树成片枯死主要是后来侵害的横坑切梢小蠹虫。  相似文献   

8.
云南松纵坑切梢小蠹危害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7,自引:5,他引:27  
纵坑切梢小蠹在云南分布很广,80年代以来,在昆明,红河,楚雄3地,州30个县的云南松人工林内猖獗危害,直接经济损失6000余万元。该虫在云南1a一代,全年危害,无明显的越冬现象,每年5 ̄11月蛀梢,11 ̄翌年5月蛀干,树皮下各虫态种群高峰期出现在2 ̄5月,此时是清理蠹害木的最佳时期,成虫干转梢及由梢转干在林间扬飞期1 ̄14d,集中扬飞3 ̄4d,扬飞期对防治成虫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以弥勒县的新哨和石林县的长湖受蠹害严重的林区的1000株云南松为定期观察样树,分别不同树木长势级别和受害木等级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纵坑切梢小蠹在云南1年发生1代,且存在姐妹代现象,姐代种群占79.3%.妹代种群占18.6%.纵坑切梢小蠹对云南松的攻击有很强的选择性,优先攻击长势差的衰弱木.蠹害的危害从零星和簇状分布开始向大片状发展,待树木衰弱后进行蛀干危害.对蠹害木数量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树木受害越重,转化为枯死木的比例越高,当树木受害等级达4级以上时,树木很难再恢复生长.  相似文献   

10.
11.
经对华山松木蠹象历时2年的调查和试验研究,初步了解了华山松木蠹象的分布、寄主域、为害特性、为害方式及为害部位。结果表明:该虫在滇东北、滇南、滇中及滇西地区均有分布;其寄主主要是松科的多种树种,该虫具有为害致死速度快,扩散蔓延速度快,只为害健康植株,成虫羽化历期长,防治难度大的特点。本项研究为制定一套经济有效的华山松木蠹象综合防治措施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采用热压、水煮和汽蒸对云南松人工林的云南松材进行了处理,对经处理的云南松材剖面密度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3种处理方式对其云南松材的剖面密度都有影响。其中水煮处理的影响最大;而3种处理方式对云南松材不同部位的剖面密度的影响也不同,以对端部的影响为最大。  相似文献   

13.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日益深化,森林资源资产的处置、转让和抵押贷款等经济行为频繁发生,为了探索森林资源评估理论与实务,选取昆明北市林区云南松为研究对象,结合资产评估理论,对云南松商品林林木资产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4.
二双斑唇瓢虫ChilocorusbijugusMulsant是昆明地区白蜡虫EriceruspelaChavannes的重要捕食性天敌。在人工放养的白蜡园内严重危害白蜡虫雄幼虫和蛹。该虫卵、老熟幼虫、蛹和成虫各有一明显的发生高峰期,依次为:卵,6月中旬;老熟幼虫,7月上旬;蛹,7月中旬;成虫,7月下旬。1~4龄幼虫和成虫平均每日捕食白蜡虫分别为76头,204头,1223头,2468头和2674头。整个幼虫期平均捕食蜡虫20943头,成虫期10000余头。危害高峰期在7月中旬至下旬,每头瓢虫一生可造成1384g的蜡花损失。一株2~3年生女贞树平均损失蜡花11043g,损失率为2653%。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昆明市近郊的长虫山和元宝山林区具有代表性的4片不同龄级的华山松人工林进行了调查,并对不同林龄的华山松人工林的群落结构、物种组成,林下植物生活型、生长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林龄的增长,华山松人工林郁闭度及华山松的株数呈现递减趋势,林下植物的科属种数呈现不同程度的增长趋势,但物种多样性仍然低下,50年龄的华山松人工林分的物种多样性仍然显著低于当地的天然林分;林下植物生长型以灌草为主,其中灌木的重要值随林龄的增长而有所增加,林分结构随林龄增长而趋向稳定。  相似文献   

16.
桉树林、云南松林及松栎混交林下植物群落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桉树林、云南松林和松栎混交林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空间结构、各成分盖度系数等调查,分析了3种类型下的植被与生态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揭示合理育林措施能提高生物多样性水平、增强水土保持的能力等。提出人工造林以营造混交林为宜。  相似文献   

17.
以云南磨盘山国家森林公园云南松天然林和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LI-6400-09便携式土壤呼吸室对土壤呼吸速率进行连续定位观测。结果表明:(1)两种林分的土壤呼吸速率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均呈单峰曲线趋势;云南松天然林土壤呼吸速率在1.58~4.23μmol·m-2s-1之间,变异幅度为2.68;人工林土壤呼吸速率在1.13~3.34μmol·m-2s-1之间,变异幅度为2.96。(2)土壤呼吸速率的季节变化与不同层次土壤含水量均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不同层次土壤温度的相关性仅在云南松人工林达到显著水平。(3)双因素关系模型拟合结果表明,土壤温度和含水量共同解释了云南松天然林和人工林土壤呼吸速率的80.8%~93.0%和84.2%~85.9%。(4)两种林分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有机质含量相关性不显著(p0.05),土壤全氮含量仅与云南松天然林土壤呼吸相关性显著(R2=0.712,p0.05),而土壤水解氮含量对两林分土壤呼吸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土壤C/N则与两林分呈极显著(p0.01)的负相关关系。因此,与天然林相比,人工林土壤温度、湿度及土壤C、N养分含量等土壤环境因子都存在变化,从而导致云南松天然林和人工林土壤呼吸速率时空变化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8.
思茅松人工中幼林的含碳率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对云南省思茅松集中分布区不同林龄的思茅松人工林含碳率的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思茅松人工林林木主干与其它构件的平均含碳率存在显著差异,主干的含碳率最高(48.48%),由基部向梢头含碳率呈下降趋势,其它构件的含碳率依次为树枝(48.13%)、主干皮(47.49%)、松针(47.27%)、球果(47.02%)和树根(46.80%)。在所测定的4个径级组中,径级组1(16~30 cm)林木主干的平均含碳率(48.43%)显著高于其它小径级组,小径级组间的含碳率差异不明显;树枝、主干皮、松针、球果和树根的含碳率在不同径级组间的差异不明显。思茅松人工中幼林单株的全株含碳率为47.91%。  相似文献   

19.
广西百色细叶云南松天然林生物量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样地调查及标准木法,对广西国有雅长林场细叶云南松天然林中林(23年)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凋落物层的生物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23年生细叶云南松天然林生态系统总生物量为140.06 t/hm^2。(2)各层次的生物量分布为,乔木层127.75 t/hm^2,占总生物量91.21%,其中细叶云南松生物量124.01 t/hm^2,占总生物量88.54%;灌木层5.21 t/hm^2,占3.72%;草本层2.56 t/hm^2,占1.83%;枯枝落叶层4.54 t/hm^2,占3.24%。(3)乔木层生物量在各器官的分布为,干材生物量57.61 t/hm^2(46.46%),皮9.97 t/hm^2(8.04%),枝23.25 t/hm^2(18.75%),叶9.26 t/hm^2(7.47%),根23.92 t/hm^2(19.1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