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少数民族植树谚语我国许多少数民族都十分重视植树。在这些民族中,同时也流传着丰富多采的植树谚语。蒙古族有这样的谚语:“只要林子大,会有金凤凰”,强调了树林的重要。乌孜别克族有“一年种桑树,百年采珍珠”之说,道出了种桑树的重要性。还有“砍一棵老树,栽十棵...  相似文献   

2.
家庭与谚语     
谚语,是民间流传的通俗、简练的语句。它包括处世修身谚语、学习谚语、生活谚语、健康谚语、生产谚语等。在城市生活的人,一般了解谚语不多,使用者更少。其实谚语与现代人的生活仍有一定关系。就以“冷暖”为例,虽然空调、电扇、取暖器等已进入寻常百姓家,每天还可看报纸。电视台的天气预报,但如果掌握了农历各月的寒暖谚语,就更有益于安排家庭生活。“正月寒,二月温,正好时候是三春,暖四月,霉五月,六月七月天气热,不冷不热是八月,九月凉,十月寒,严冬腊月冰冻天”,一谚在口,正常年份冷暖变化的大致规律就基本掌握了。而“…  相似文献   

3.
藏族谚语说:“舍得用酥油点亮佛灯,心就会明亮;舍得让儿子报国从军,家就会兴旺。”阿爸旺堆信仰佛教,他虔诚地在菩萨像前点亮佛灯,感谢佛爷,因为他的小儿子在可可西里当武警,来信说是在保护藏羚羊,并且嘱咐家人也一定要积极保护故乡的野生动物。阿爸旺堆家在雪山脚下,山上的森林里有许多野生动物,自打政府颁布禁猎令以来,阿爸旺堆也就成了保护野生动物的义务宣传员。俗话说:“天上的雨水,生灵的甘露。”六月天,几场神奇的雨水,浇出了山林中价格昂贵的松茸,村里的人都争先恐后地到山上采集松茸去了。阿爸旺堆心想:这么多人上山,肯定会惊动山…  相似文献   

4.
平和有个“耕山族”   马乔只听说有追星族飞车族新潮一族,还从没听说有“耕山族”。陡峭的山地,纵然在上面走一趟,也会累得人气喘吁吁,而今却听说福建省平和县出了个“耕山族”,好不稀奇!为探访其“庐山真面目”,我们闯进了这个位于闽粤边界的山区县。汽车在崎...  相似文献   

5.
我国南方少数民族长期生产、生活在青山绿水的环境中,他们不仅深爱这片土地,而且采取一些积极的行动保护这方水土。一、保护植物、动物南方少数民族对保护植物的重要性早已有了认识。瑶族谚语说“万树千棕,一世不穷”。侗族谚语也言“毁了山,破坏了地方”。傣族也有谚语“他好因有草覆盖,草茂因土地肥沃”。有树就拥有财富的思想观念实在是生态环境观的一方良药。因此,他们、在保护植物方面形成了许多良好的习俗,如宗教习俗中的神山、神林、林村、神水等等。在这方面,基诺族有代表寨神的神林,傣族有名山。这些神杯、是山、神树被确…  相似文献   

6.
“绿叶是一剂良药”这是国外流行的一句谚语,它道破了绿色环境与人的身心健康的特殊关系。正因如此,近年来,“绿色医院”、“森林浴”在国外极为盛行。 科学家们调查发现,世界上有三个著名的“长寿村”,它们是巴基斯坦的芬  相似文献   

7.
《湖南林业》2004,(9):39-39
枣果味美甘甜,营养丰富:自古以来,人们就把枣视为重要的滋补品。民间有:“天天吃山枣,一辈子不见老”、“五谷加红枣,胜过灵芝草”的谚语。  相似文献   

8.
林谚与科学     
“林谚”指的是林业生产方面的谚语。林业谚语同农业谚语、气象谚语一样,是人民大众的口头俗语,也是人们长期实践的经验总结。例如人们认识了森林具有蓄水保土的作用,就把林与水的关系总结为“山上栽满树,等于修水库,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林谚“要想风沙住、必须多栽树。”则是人们认识了林木具有防风固沙功能后,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林谚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我国林业科学宝库中  相似文献   

9.
《湖南林业》2004,(8):39-39
枣果味美甘甜,营养丰富。自古以来,人们就把枣视为重要的滋补品:民间有:“天天吃山枣,一辈子不见老”、“五谷加红枣,胜过灵芝草”的谚语。  相似文献   

10.
四明山镇位于浙江省余姚市南端,与鄞州、奉化、嵊州、上虞四县市相邻,是一个物产富饶、风景秀丽的高山集镇。平均海拔700米,气候独特,林业资源丰富,为樱桃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樱桃素有“春天第一果”之美称,四明山镇悬岩村、宓家山村现有樱桃400亩,可采摘面积250亩,年产值300万元,为当地农民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四明山镇计划用3~4年时间增加樱桃种植面积约1000亩,大力发展樱桃产业,前景美好。伴随樱桃大面积发展,出现了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作者从业34年,因工作关系,有幸、有缘赴除新疆之外的我国石榴主产区、相对集中产区、零星栽培区考察、学习。期间,与石榴产区广大果农、科技工作者进行了广泛的交流、探讨,搜集石榴谚语30余条。选取科学性、实用性较强的18条石榴谚语进行整理、解读,并对“石榴谚语”一词进行科学定义。  相似文献   

12.
红木家具融入了道家、儒家、佛教思想的元素内涵,其经典的榫卯工艺、流畅的线条以及简繁相宜、深浅相印的雕刻会给人“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人为镜,可明得失;以古为镜,可知兴替”的启示。许多红木家具崇尚以美好的生活寓意为雕刻元素,有励志故事,也有花草虫鸟等,可鉴可品,进而陶怡情操、提升修养。  相似文献   

13.
当“庄园主”的大学生张敏胜“种地苦,种地忙,劳劳碌碌一身脏……”种地人的这句乡村谚语,似乎仍述不清他们的艰辛和忙碌。他们捧“泥饭碗”的人生,大多是一种无奈的选择。然而江西省余江县林业局的大学生何浪兵却主动选择了这份艰辛和忙碌。他放弃县城优裕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14.
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就有着植树造林绿化家园的传统美德。一些流传民间.朗朗上口的谚语,更是字字珠玑,句句哲理。如“绿树成荫,空气清新。”“山上栽满树,等于修水库。”“书斋无花不成宅.农家无树不成户。”“要想富,多植树。”从这些谚语中.看出我们的先辈们对于植树造林,保护环境是何等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林谚选粹     
林谚,是劳动人民千百年来从事林业生产的经验总结,它具有语言精炼、通俗易位,比喻巧妙、顺口易记、科学实用等诸多特点,是中华民族植树文化之精华,深受群众喜爱。现就常用材谚集录如下,供参考。树种适应性谚语有:“向阳好栽条,背阴好植杉”;“高山栽松柏,河岸好植槐”;“柏树干死不下水,柳树淹死不上水”;“高山松树核桃沟,溪河两岸栽杨柳”;“旱枣、淹梨、涝柿子”;“洼地栽刺槐,十栽九失败”;“干榆湿柳水白杨,树杏栽在山坡上”;“洼地栽桐,谁栽谁穷”;“洼地栽杨柳,保准能到手”。适时造林的谚语有:“春夏秋冬可…  相似文献   

16.
崔玉堂,一个令人发自内心敬佩的人! 崔玉堂出了一本书,一本让人油然而生敬意的书! “崔玉堂是谁?”不认识他的人也许会问。  相似文献   

17.
郑钦 《中国林业》2014,(9):51-51
五月,让每一位劳动者感到无上荣光。劳动让生活更美好,也让劳动者更美丽。务林人,作为备战在林业战线的劳动者,肩负绿化祖国、发展林业的崇高使命,在这个唱响“咱们工人有力量”的五月,务林人更应以昂扬之姿、勃发之势,用自己的双手,为中华大地培植新绿,用辛勤劳动,扮靓祖国山河。  相似文献   

18.
文明的灵魂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这样说.爱别人的人,别人会永远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会永远尊敬他,这是一条公理,也是一条真理.文明礼貌和爱人的风尚是很重要的,这是一种个人修养,如果每个人都学会这样做,那么社会就会变得和谐美好.这种态度是一种文明的表现,也是一种好的处事方法,要让人际关系和谐,就要像爱自己一样去爱别人,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尊敬和爱戴,这是一种文明的表现.  相似文献   

19.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植树造林的优良传统,至今许多人都热衷于植树,并留下了不少谚语与诗话。我国民间的“造林绿化谚语”源远流长。“绿树成荫,空气清新”、“山上栽满树,等于修水库”、“书斋无花不成宅,农家无树不成户”、“要想富,多种树”、“培植一亩林木园,胜种十亩禾粮田”。从中可以窥见我们的前辈对于绿化植树是多么的重视。造林绿化要讲科学,这方面的谚语有:“春栽树,夏管树,秋冬护理别马虎”、“栽树带老土,活棵就发粗”、“杨柳下沙滩,榆杏上半山”、“杨要稀,松要稠,泡桐地里卧群牛”、“槐栽骨朵柳栽棍,杨条入地就生根”等。…  相似文献   

20.
曾任英国首相的劳尔·乔治有一个习惯,那就是喜欢随手把身后的门关上。有一天,他和朋友在院子里散步,每经过一扇门,他总是随手把门关上。见此情景,朋友纳闷地问道:“你有必要把这些门都关上吗?”“哦,当然有这个必要。”乔治微笑着说,“我这一生都在关我身后的门。你知道,这是必须做的事情。当你关门时,也将过去的一切留在后面,不管是美好的成就,还是让人懊恼的失误,然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