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温度应力是混凝土桥梁出现裂缝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混凝土T型梁水化热阶段会产生大量的热量,随着热量的流动,裂缝会出现和扩展,从而抑制热量的流动.分析水化热阶段的温度分布以及温度应力分布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由理论联系工程实例对内蒙古宝贝河大桥T型梁水化热阶段进行分析,从而优化预应力混凝土T型梁的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2.
现场混凝土的施工方法和水泥的水化热有着紧密的联系,文章就这两点做了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夏季混凝土施工仓面温度回升的主要因素坯层间的覆盖时间、气温、太阳辐射热以及水化热温升,针对这些因素影响结果,介绍了目前采取的仓面喷雾、覆盖保温被、搭设遮阳棚等温控措施达到的效果,供今后夏季混凝土施工仓面温控借鉴。  相似文献   

4.
为保证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除满足强度等级、抗渗等级,关键是严格控制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水化热引起的内外温差,防止因温度应力造成混凝土产生裂缝。文章就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控制技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混凝土连续箱梁局部温度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不同跨度的混凝土连续箱梁在各种模式温度场作用下的计算分析,得出结构温度次内力并与活载内力比较,直观地了解温度效应,以期在设计中被足够重视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大体积混凝土由于水泥水化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水化热不易散发,浇筑后期,混凝土内部温度急剧上升引起混凝土膨胀变形,此时,混凝土弹性模量很小,在升温过程中由于基岩约束混凝土变形而产生的压应力很小。随着温度逐渐降低,同时混凝土弹性模量逐渐增大,混凝土发生收缩变形时又受到基岩的约束,收缩变形就会产生相当大的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就会产生基础约束区深层裂缝或贯穿裂缝,破坏混凝土的整体性,对混凝土结构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故必须采取措施控制混凝土温度。  相似文献   

7.
大体积混凝土由于水泥水化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水化热不易散发,浇筑后期,混凝土内部温度急剧上升引起混凝土膨胀变形,此时混凝土弹性模量很小,在升温过程中由于基岩约束混凝土变形而产生的压应力很小。随着温度逐渐降低,同时混凝土弹性模量逐渐增大,混凝土发生收缩变形时又受到基岩的约束,收缩变形就会产生相当大的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就会产生基础约束区深层裂缝或贯穿裂缝,破环混凝土的整体性,对混凝土结构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故必须采取措施控制混凝土温度。  相似文献   

8.
为了进一步提高热风加热沥青路面温度场的计算效率,采用POD方法对CFD仿真软件计算得到的温度场数据进行模态分解,得到了各阶模态的能量贡献率,利用前14阶模态进行了温度场重构。结果表明:前14阶模态重构温度场保留了原始温度场的主要信息,能够近似替代原始温度场进行分析和计算,满足基本计算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9.
陈研  陈晓强 《森林工程》2010,26(4):77-81
沥青摊铺是一个短暂的施工过程,所引起的温度场对结构的作用具有时效性,不象日照温度场具有周期重现性,而且温度场在桥梁纵向上也有所变化。本文从温度场计算方法和边界条件的处理着手,结合温度场对结构作用计算原理,探讨沥青摊铺阶段温度应力计算方法:借助各截面上的沙(挠曲变形曲率)来反映次内力作用的大小,将桥梁从纵向上分成若干区段,每个区段内各截面的温度次内力作用相差较小,因而以最大温度次内力作用的温度分布作为该区段的温度分布。通过计算分析得出摊铺时间变化对结构温度场及温度作用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0.
随着集中供热的发展,热力管道的安全性成为主要问题。本文通过理论计算和有限元模拟的方法,对呼兰河段供暖管道的温度场、应力场进行了系统分析。通过比较理论计算和有限元模拟两种方法建立管道横截面的温度场,分别计算管道的热应力。本文研究对热力管道分析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吴士祥  梁春明 《森林工程》2005,21(4):45-46,49
本文重点介绍了四方台大桥主墩承台大体积混凝土冬季施工配比的设计。试验表明:配制大体积混凝土,水泥应选用低水化热水泥,尽量采用级配良好的骨料,掺入适量的缓凝剂,可以降低大体积混凝土早期的水化放热速率,还可以降低水泥水化过程中的放热峰值,从而使混凝土内外温差减小。  相似文献   

12.
基于Landsat 8的东莞市热岛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2014年广东省东莞市Landsat 8卫星的热红外波段数据建立模型,反演东莞市地表温度,研究东莞市热岛效应分布情况,从优势度指数、分维数指数和形状指数来分析热力场景观格局,根据热岛效应的不同影响因素分析东莞市热岛现象的成因。结果表明:Landsat 8卫星影像反演2014年东莞市地表温度是可行的;东莞市热力景观以中热岛为主,热岛效应不明显,分布呈西北偏高,中部地区和东南区域偏低;热力景观斑块较复杂、热力场呈条带状零星分布;受绿化、水体影响区域的热岛强度较小,而受人为热源、道路、城市下垫面和建筑等因素影响的区域,热岛强度较大。  相似文献   

13.
基于有限元理论木材温度场的数值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世强  曹军 《森林工程》2007,23(1):11-14,36
对具有各向异性的木材温度场做了初步研究,给出根据木材稳态热传导分析的基本理论。针对木材的热各向异性,利用有限元的方法,对木材温度场进行了理论数值模拟计算和测量试验验证。仿真和试验结果比较可靠,误差在-3.5%~4.2%,能够满足工程计算的精度要求,证明了这种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Past research has established that terminal buds of Douglas-fir (Pseudotsuga menziesii (Mirb.) Franco) seedlings from many seed sources have a chilling requirement of about 1200 h at 0-5 degrees C; once chilled, temperatures > 5 degrees C force bud burst via accumulation of heat units. We tested this sequential bud-burst model in the field to determine whether terminal buds of trees in cooler microsites, which receive less heat forcing, develop more slowly than those in warmer microsites. For three years we monitored terminal bud development in young saplings as well as soil and air temperatures on large, replicated plots in a harvest unit; plots differed in microclimate based on amount of harvest residue and shade from neighboring stands. In two of three years, trees on cooler microsites broke bud 2 to 4 days earlier than those on warmer microsites, despite receiving less heat forcing from March to May each year. A simple sequential model did not predict cooler sites having earlier bud burst nor did it correctly predict the order of bud burst across the three years. We modified the basic heat-forcing model to initialize, or reset to zero, the accumulation of heat units whenever significant freezing temperature events (> or = 3 degree-hours day(-1) < 0 degrees C) occurred; this modified model correctly predicted the sequence of bud burst across years. Soil temperature alone or in combination with air temperature did not improve our predictions of bud burst. Past models of bud burst have relied heavily on data from controlled experiments with simple temperature patterns; analysis of more variable temperature patterns from our 3-year field trial, however, indicated that simple models of bud burst are inaccurate. More complex models that incorporate chilling hours, heat forcing, photoperiod and the occurrence of freeze events in the spring may be needed to predict effects of future silvicultural treatments as well to interpret the implications of climate-change scenarios. Developing and testing new models will require data from both field and controlled-environment experiments.  相似文献   

15.
广州市17种引入植物的耐热性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17种(含种下分类单位)引入植物在广州地区的越夏能力,通过植物的田间生长状态、叶绿素含量、叶面温度等指标进行耐热性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聚类分析(Ward最小方差)将17种引入植物分为耐热类群和不耐热类群,耐热类群在高温环境下性状较为稳定,包括柳枝稷Panicum virgatum、萱草Hemerocallis f...  相似文献   

16.
张佳薇  李明宝 《林业科学》2008,44(1):117-123
给出木材瞬态热传导分析的基本理论,针对木材的热各向异性,利用有限元方法,对木材瞬态温度场进行有限元分析和计算,获得加热过程中木材温度场的分布与变化规律.试材选取帽儿山落叶松,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将该方法用于细胞排列规则的针叶材是可行的,有限元计算结果与试验测量结果接近.  相似文献   

17.
混凝土结构非结构裂缝的成因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凌  盛可鉴  唐铭东 《森林工程》2004,20(2):60-61,63
对混凝土结构非结构裂缝做了简要的形成机理与成因分析,并提出控温减缩及从混凝土材质方面考虑降低水化热,减少混凝土收缩,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减少裂缝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有限元法在木材热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有限元法对木材升温杀虫过程中木材的热响应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与实测值吻合。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木材截面形状、环境温升速度和保温值对木材热响应的影响,描述了这种方法的优点及应用的可行性,为监测系统和升温杀虫工艺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浅谈混凝土的施工温度与裂缝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多年的现场观察和查阅有关混凝土内部应力方面的专著,对混凝土温度裂缝产生的原因、现场混凝土温度的控制和预防裂缝的措施等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