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云南省3个地方稻种的抗稻瘟病性遗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 95 8 3c和 96 4 1a 2个稻瘟病菌系接种 ,用累积分布曲线法对三磅七十箩、魔王谷和毫乃焕与丽江新团黑谷的杂交F2 、F3 、BC1群体进行了抗病基因的遗传分析。发现毫乃焕对菌系 96 4 1a的抗性由 2对显性基因控制 ,1对基因对另 1对基因有抑制作用 ;魔王谷对稻瘟病菌 96 4 1a的抗性受 1对显性基因控制 ;三磅七十箩对菌系95 8 3C的抗性由 1对隐性基因控制 ,首次发现三磅七十箩对稻瘟病的抗性由 1对隐性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2.
水稻对白叶枯病强毒菌系Ⅴ型菌的抗性遗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BG1222,IRBB203,IRBB5,8072-2等品种对广东水稻白叶枯病强毒菌系Ⅴ型菌的抗性遗传。结果表明,BG1222,IRBB5对Ⅴ型菌的抗性由1对隐性基因支配,而8072-2,IRBB203受1对显性基因控制。抗性基因等位性测定显示,8072-2携带的抗性基因与IRBB7的Xa7基因等位,BG1222携带的隐性基因与目前已知的抗Ⅴ型菌隐性基因xa5不等位,并独立遗传。  相似文献   

3.
‘中梁22号’小麦抗条锈基因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常规杂交方法,以陇南重要小麦生产品种‘中梁22号’作母本,感病品种‘铭贤169’作父本进行杂交,在F2代材料苗期分别接种条锈菌单孢菌系‘条中32号’、‘水14’、‘水7’和‘水4’.抗性遗传结果表明:对‘条中32号’,F2代植株抗感分离比为24∶390,符合理论比1∶15;对‘水14’,F2代植株抗感分离比为46∶341,符合理论比9∶55;对‘水7’,F2代植株抗感分离比为190∶225,符合理论比7∶9;对‘水4’,F2代植株抗感分离比为212∶151,符合理论比9∶7,经卡方测验上述结果均符合理论结果.据此推知‘中梁22号’对‘条中32号’的抗性由2对隐性抗性基因控制,‘水14’由2对显性抗性基因和1对隐性抗性基因控制,‘水7’由2对隐性互补抗性基因控制,‘水4’由2对显性累加抗性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4.
两个水稻种质对白叶枯病及稻瘟病抗性遗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对2个水稻抗病亲本25-289、IR71676-34-1-1与2个感病亲本桂649、测253进行杂交组配,并利用白叶枯病和稻瘟病菌液对亲本及其杂交F1 、F2进行接种鉴定,探讨两个双抗水稻品种的白叶枯病和稻瘟病抗性基因在杂交后代中的遗传表现.结果表明,25-289对广西稻区白叶枯病的抗性受一对显性基因控制,IR71676- 34-1-1是受一对隐性基因支配;两个抗病材料的稻瘟病抗性均受一对显性基因控制;两个抗性亲本的白叶枯病基因及稻瘟病基因均是独立遗传的,该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选育多抗水稻新品种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六个籼稻品种对水稻白叶枯病的抗性遗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6个籼稻抗病品种(Cuba2301,Cuba2196,Chba4010,双抗12,双抗18,三江)对14个水稻白叶枯病菌系的抗性表现和对P1,HB-17和8工陵691三个菌系的抗性遗传和抗性苈在的等位关系,结果表明,这6个抗病品种均在全育期抗除菲律宾菌系P2和P3的其余12个菌系。这6个抗病品种对3个菌系的全生育期抗性均由一对显性基因控制,受细胞核影响。与已知基因的等位性测定表明,这6个品种  相似文献   

6.
分析和研究了全生育期表现抗病的5个籼稻品种二九丰、三黄占2号、川植5号、扬稻1号和83007对3个水稻白叶枯病菌系HB84-17、PXO16和T7174的抗性遗传,对这5个抗病品种分别与感病品种沈农1033或金刚30杂交的F_1、F_2和B_1F_1群体植株对供试3个菌系的抗性反应和分离世代植株抗感分离比例的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的5个籼稻抗病品种对菌系HB84-17和PXO61的抗性均由一对显性基因控制,对菌系T7174的抗性均由二对独立遗传的显性基因控制,其中一对能控制对这3个菌系的抗性,另一对只控制对菌系T7174的抗性而对菌系HB84-17和PXO61表现为感病。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研究了DV85和DZ78的8个衍生抗源对水稻白叶枯病的抗性及其遗传。结果表明,衍生抗源抗性稳定;其中,21610受2对显性基因互补作用控制,2162、21637、21640、21642受1对隐性和1对显性基因控制,并存在显性上位效应,21621、21622、21625受1对显性基因控制。遗传背境对抗性基因的表达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寒地核心种质抗病基因组成,利用日本7个单基因鉴别菌系(P-2b、研53-33、稻72、北1、研54-20、研54-04、稻168)接种鉴定了丽江新团黑谷×龙粳10号、丽江新团黑谷×垦稻10号组合10套F3系统,采用"累积分布曲线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龙粳10号对P-2b、研53-33、稻72和北1四个菌系的抗性是由2对显性基因控制的,对研54-20的抗性是由3对显性基因控制的,对研54-04和稻168的抗性是由2对显性基因和1对隐性基因控制的。垦稻10号对研53-33的抗性基因是由2对显性基因控制的,对研54-20的抗性基因是由1对显性基因控制的,对研54-04的抗性是由2对显性互补基因控制。龙粳10号、垦稻10号可作为寒地水稻抗稻瘟病的核心种质,为抗病育种者选择亲本提供优质粳稻抗瘟源,并为寒地水稻核心种质库构建打下良好基础,在生产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意大利抗病小麦品种Pascal抗条锈性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在2000~2003年,以我国陇南重要外引小麦品种Pascal作母本,铭贤169作父本进行杂交,子代材料苗期分别接种条锈菌单孢菌系条中29号、洛13-Ⅲ、条中31号、条中32号和水14,抗性遗传结果表明,对条中29号,F1代植株抗感分离比为5∶12,BC1代植株全部为抗病株,F2代植株抗感分离比为46:31,符合理论比9:7,卡方测验结果也符合这一结果;对条中32号,F1代植株抗感分离比为6∶5,BC1代植株抗感分离比为4:4,F2代植株抗感分离比为24:49,符合理论比1:3;对洛13-Ⅲ,F2代植株抗感分离比为10:48,符合理论比1:3;对条中31号,F2代植株抗感分离比为20:55,符合理论比1:3;对水14,F2代植株抗感分离比为6:69,符合理论比1:15.卡方测验值均符合理论值.据此推知pascal对条中29号的抗性由2对显性互补抗性基因控制,对洛13Ⅲ、条中31号、条中32号的抗性均由1对隐性抗性基因控制,对水14的抗性由2对隐性抗性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10.
用引自南斯拉夫的冬小麦品种诺维萨特早熟1号(Novosadska Rana 1)单体系测定了若干冬小麦品种抗锈基因的所在染色体。确定绿7蚰对条中25号小种的显性抗性基因位于2B 染色体上;Yantar 对叶中3号小种的抗性是由两个显性互补基因控制的,分别位于5A 和1D染色体上;农大233对条中29号小种的显性抗性基因位于3B 染色体上;C39抗条中29号小种的隐性基因位于7B 染色体上;Fr84-8对条中29号小种的抗性是由2个隐性互作基因控制的,分别位于2A 和3A 染色体上。此外还用诺维萨特早熟1号单体系测定出农大233,Fr84-8等品系的有芒基因均位于5A 染色体上,抑制斯卑尔脱(spelta)穗型的基因也在5A 染色体上。冬小麦诺维萨特早熟1号单体系是在我国华北地区进行基因定位研究的良好材料。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5个水稻品种对美国稻瘟病小种IB-1、IE-1k和IG-1的抗性遗传,于2008―2009年在美国阿肯色大学潘布拉夫分校和水稻研究推广中心,用中国水稻品种特青和4个美国水稻品种Katy、Mars、LaGrue和Newbonnet组成完全双列杂交。一代、杂交二代和亲本在温室,用美国稻瘟病(Magnaporthegrisea)3个主要菌原小种IB-1、IE-1k和IG-1进行接种鉴定,进行完全双列杂交遗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特青抗所有的小种;Katy抗IB-1和IG-1,但感IE-1k;Mars抗IE-1k和IG-1,但感IB-1;LaGrue感所有小种;Newbonnet抗IG-1,但感IB-1和IE-1k。抗病品种特青与感病品种Newbonnet对小种IB-1,抗病品种特青与抗病品种Mars对IE-1k,抗病品种特青与抗病品种Katy,抗病品种特青与抗病品种Newbonnet对IG-1,其正反交二代抗病植株与感病植株的比例为63∶1,说明,这些抗病品种对相应的IB-1、IE-1k和IG-1分别存在3对独立遗传的显性抗病基因,出现重叠作用的遗传关系。抗病品种特青与抗病品种Katy,抗病品种特青与感病品种LaGrue,抗病品种Katy与感病品种Newbonnet对IB-1,抗病品种特青与感病品种Mars和感病品种Lagure,抗病品种Katy与感病品种Mars和感病品种Lagure对IG-1,其正反交杂交二代抗病植株与感病植株的分离比例符合15∶1的比例,说明,这些抗病品种对相应稻瘟病小种存在两对独立遗传的显性抗性基因,出现重叠作用的遗传关系。抗病品种Mars与感病品种Katy、感病品种Lagure和感病品种Newbonnet对IE-1k,其杂交一代表现感病,正反交杂交二代抗病植株和感病植株的分离符合7抗︰9感的比例,说明,品种Mars存在两对隐性抗病基因,感病品种Katy、Lagure和Newbonnet与抗病品种Mars的后代出现两对显性感病基因互补作用的遗传关系。抗病品种特青与感病品种Mars,抗病品种Katy与感病品种Mars及LaGrue对IB-1,抗病品种特青与感病品种Katy、LaGrue和Newbonnet对IE-1k,抗病品种Katy、Mars和Newbonnet与感病品种LaGrue对IG-1,其正反交二代的抗病植株与感病植株的比例为3︰1,说明,这些品种对IB-1、IE-1k和IG-1的抗性分别存在1对显隐性基因遗传关系。感病品种Mars、La-Grue、Newbonnet对IB-1和感病品种Katy、LaGrue、Newbonnet对IE-1k,其正反交二代全为感病植株,说明,这些感病品种分别对IB-1、IE-1k的感病基因是等位的。  相似文献   

12.
稻瘟病抗性遗传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课题于1986年在稻瘟病生理小种和抗性测定的基础上,选用89个水稻品种与广谱感病品种丽江新团黑谷杂交,在温室内用我国和日本的多个菌株对85个组合288套F2系统及13个组合52套F3系统进行了人工接种鉴定。结果表明:除少数陆稻品种对所测试菌株的抗性受3对基因控制外,其余品种对所测试菌株的抗性分别受1对或2对显性基因控制。且在2对以上基因控制情况中,还存在着基因问的互补、重叠、抑制、上位作用;同时对7个组合进行了单基因鉴定。本研究对稻瘟病抗性遗传规律进行了一些探讨,这对选育抗病品种、品种合理布局、制定防治措施和筛选1套单基因鉴别品种均有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水稻8480、密阳46抗稻瘟病基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稻瘟病菌(Pyricularia oryzae Cav)小种A_(13)、B_(15)、C_(15)接种水稻抗病恢复系8480、密阳46与感病品种丽江新团黑谷、江南香糯的杂交组合,根据F_1、F_2和B_1F_2抗感分离比的分析结果,密阳46对A_(13)、C_(15)的抗性是由2对显性重复基因控制,对B_(15)的抗性是由1对显性基因控制;8480对A_(13)的抗性由2对显性互补基因控制,对B_(15)、C_(15)的抗性由1对显性基因控制。试验过程中三次对供试菌种在鉴别寄主上进行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其致病性稳定。  相似文献   

14.
小麦品种对土传小麦黄色花叶病毒病抗性遗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通过杂交、回交和抗病性鉴定等方法,测定了14个组合的F_1代对土传小麦黄色花叶病毒病的抗性遗传。根据双亲正反杂交表现型一致的结果,可以确定控制小麦品种对该病毒病的抗性为细胞核遗传。通过对F_1、F_2、BC_1及BC_2各代群体抗病株和感病株分离比值的分析,初步确定有关土传小麦黄色花叶病毒病的抗性遗传可能受两对致病显性基因(S_1、S_2),和一对抑制基因(I)所控制,作者并对这一问题与前人工作作了比较和讨论。  相似文献   

15.
黔花4号小麦对白粉菌411菌株的抗性遗传研究表明,以感病品种1426为杂交亲本时,其抗白粉性受1对显性基因控制,而以感亲绵阳15号或友谊麦杂交时,其抗性表现则受2对显笥基因控制。在黔花4号×1426的高代衍生品系中,CH248和CH264品系为1对显性基因控制抗性,而CH33和CH270则为2对基因控制。本文还讨论了不同遗传背景下和同一组合不同品系间所携基因不同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16.
吴伟刚  刘桂茹  沈凤英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8):13524-13525
[目的]对小麦品种SARKA的抗白粉病基因进行遗传分析。[方法]SARKA(抗)×河农822(感)的F1代表现为感病,对其F2代分离群体300株进行抗病、感病鉴定;利用χ^2测验进行统计分析;采用集团分离分析法(BSA)对F2代群体建立抗病DNA池和感病DNA池,选取均匀分布于小麦21个连锁群上的165对引物对抗感DNA池以及双亲进行SSR引物筛选。[结果]经过χ^2测验符合1:3一对等位基因的分离规律,抗性分析表明,SARKA的抗病性是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结论]位于1A染色体上的SSR标记Xgwm99、Xgwm357与SARKA的抗白粉病基因连锁程度较高,遗传距离分别为34.7和29.9cM。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黄种皮大豆作胞囊线虫抗源和当地感病栽培大豆杂交,分析盆栽鉴定方法及3号小种抗性遗传。结果表明,在高密度起始胞囊情况下,不同大小的盆不影响品种胞囊数表现,小盆便于观察和区分鉴定株的抗性;在当地大豆生育期间连续3次盆栽鉴定,各期品种抗性表现一致,胞囊线虫侵染力相似;后代 F_1抗性表现隐性 F_2,代分离抗性表现为受3对隐性基因控制,此代是盆栽鉴定抗性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以2个抗烟草花叶病毒(TMV)的烟草品种Coker176和Ti245及感TMV烟草品种K326为材料,经杂交、自交、回交建立F1,F2,BC1等世代群体。采用人工接种TMV的方法对各群体进行抗性鉴定,统计各世代抗感植株数;利用卡方测验对分离世代群体进行抗感分离比检测。结果表明,Coker176的TMV抗性由一对显性基因所控制,Ti245的TMV抗性由两对隐性基因所控制。最后对2个抗性亲本在抗TMV育种中的利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