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针对当地栗钙土坡梁地旱、薄的作物生产障碍,根据土壤水分时空变异和层位特征,充分利用有限的降水资源,采用聚水土沟作、聚水沟作等保护性耕作措施,较传统耕作莜麦产量提高18.4%~23.4%,水分利用效率由4.05kg/mm·hm2提高到4.57~4.64kg/mm·hm2;而改变土壤营养环境则显著提高水分作物生产力。在贫水、平水和丰水三种降水年型下,氮磷肥合理配施莅麦产量可提高89.8%~161.2%,水分利用效率可高达7.27kg/mm·hm2。  相似文献   

2.
太行山低山片麻岩山地生态工程的水分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太行山低山片麻岩山地土壤水分特性的研究,发现其蓄水保水能力较差,仅能拦蓄102.86毫米的降水量,有1/3-1/4时间土壤的含水量在萎蔫点以下,因而生长季节中有1/2-1/3时间需对该地上的林木进行灌水。通过生态工程措施,可增加蓄水量2.1倍,再进行地膜覆盖覆盖或者秸处覆盖,控制水分的蒸发,调节土坟分含量,使中、上层土壤水分含量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3.
节水高产技术体系土壤物理学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土壤物理学角度分析黄淮海试区中下水平土壤肥力条件下一种节水高产技术体系的管理策略,采取推迟播种15-21d控制冬前分蘖减少水分消耗,保持表土干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播前灌底墒水在土壤深层储存水分,集中施用P肥促进水麦根系下扎等措施,充分利用了植物根系的向水性,引导根系下扎,并扩大土壤深层吸水体积,使播种后不灌水小麦产量达6000kg/hm^2,灌1水小麦产量约7500kg/hm^2,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4.
在旱作梯田上,田面和地坎的主体蒸发效应,使靠近田埂的农作物因土壤水分不足而生长受抑的现象普遍存在。依据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利用植物群落中物种在自然资源利用上的时空异质性,配置以泡桐作建群种、以紫穗槐为附属种的主防风林带和以山楂或紫穗槐组成为副防风林带,可充分占有生态位,提高自然资源利用率。在中沟流域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旱作梯田上配置生态经济型防护林网,可显著降低于热风危害,提高光能利用率13.1%。提高土壤(0~80cm)含水量11%,减少梯田埂坎冲蚀量87.5%,使土地生产率由2400元/hm2提高到4725元/hm2。  相似文献   

5.
美国东北部山岳地带的行播作物因水土流失而减产。在两块易结皮的土壤上进行的4种耕作试验──免耕、作物行间翻底土耕种、凿形松土犁耕以及铧式犁耕。其残余物覆盖率分别是:免耕为75%~87%,铧式犁耕为 1%,凿形松土犁耕为 38%~27%。经过两年时间,理德斯威尔土壤容重平均值为:免耕1.56t/m~3,凿形松土犁耕1.48t/m~3,铧式犁耕1.46t/m~3。试验中产量最低时,铧式犁耕为 1.23t/hm~2,免耕为2.97 t/hm~2,凿形松土犁耕为2.44t/hm~2。1987年,按行翻底土耕作,其平均产量为3.69t/hm~2。试验表明,在地面保留作物残茬的耕作措施可减轻或消除地表结皮,增加渗入量、降低水土流失量、从而提高粮食产量。  相似文献   

6.
二元覆盖技术在玉米高产栽培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二元覆盖是针对玉米生产上单纯地膜覆盖消耗地力过重和单纯整秆覆盖又导致地温下降的新问题而提出的一项综合配套栽培新技术。1992年至1996年经验试验研究,肯定了二元单覆盖分别比整秆覆盖和对照增产1503kg/hm^2和2739kg/hm^2,增产15.6%和32.6%;二元双覆盖分别比地膜覆盖和对照增产1120.5kg/hm^2和3430.5kg/hm^2,增产14%和60.2%。  相似文献   

7.
免耕覆盖玉米秸秆对旱塬地土壤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免耕覆盖试验结果表明,免耕覆盖玉米秸秆4500kg/hm^2以上的处理比传统耕作玉米增产22.15%~25.65%,土壤水分利用效率提高2.9625kg/hm^2;mm。春播前0~200cm支速动易效水含量比传统耕作增加17.02~47.9mm,距地表5cm、10cm、15cm处的地积温与秸秆覆盖量呈极显著直线负相关关系。0~10cm圭层土壤容竽 随秸秆覆盖量增加而砬小,土壤有机质、全N、速效磷与  相似文献   

8.
国家甘蔗品种生产示范试验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报道了来自福建、广西、广东、云南四省(区)10个甘蔗品种在广西的生产试验结果。试验结果表明:桂糖80、闽糖86/05两品种的蔗茎产量,甘蔗蔗糖分含火糖量表现突出。桂糖89/5蔗茎产量为92.9t/hm^2,分别为CK1、CK2的124.8%和138.5%;含糖量达14.41t/hm^2;分别为CK1、CK2的127.5%和138.4%。闽糖86/05新宿根蔗茎平均产量为83.9t/hm^2,分  相似文献   

9.
农田秸秆覆盖节水效应研究   总被引:50,自引:0,他引:50  
利用秸秆覆盖农田,是减少棵间无效蒸发量、提高水资源利用的有效措施。在封丘3年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秸秆覆盖麦田可有效地降低耗水系数8.1% ̄23.2%,覆盖后减少棵间蒸发量26.3%,节约灌溉水量270m^3/hm^2。其节水机理主要是覆盖麦田可产生调节地温,蓄水保墒,提高了田间水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0.
秸秆覆盖麦田水分动态及水分利用效率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试验研究表明,秸秆覆盖可改变作物耗水规律。即前期能抑制土壤蒸发,减少土壤水分无效消耗;后期则增强植株蒸腾,促进干物质积累,使农田耗水由物理过程向生物学过程转化,有利于提高产量和作物水分利用效率。不同覆盖期和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覆盖效果不同,土壤含水量55%~70%的麦田覆盖效果最佳,覆盖时间以冬小麦进入越冬期停止生长时覆盖为宜。  相似文献   

11.
试论黄土高原农林复合经营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该在阐述农林复合经营含义的基础上,介绍了黄土高原地区的几种农林复合经营模式及其生态经济效益,并对黄土高原实行农林复合经营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同时,针对目前的治理状况,认为农林复合经营是治理黄土高原,发展经济的主要途径和技术措施。因而开展农林复合经营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梯田超垄覆膜微集流形式效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水是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主要限制因子,如何合理地开发利用有限的雨水资源,是发展农业生产的关键所在。1998年在王家沟流域梯田地进行了起垄宽、窄膜覆盖微集流单、双行栽培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玉米种植密度4.2万株/hm^2的情况下,起垄宽膜覆盖优于起垄窄膜覆盖,单行种植优于双行种植,起垄宽膜单行栽培较平铺膜产量提高34.5%,纯收入提高65.2%;较无膜对照产量提高58. 1%,纯收入提高71.1%。  相似文献   

13.
概述了Web 2.0环境下图书馆的服务特征,同时针对图书馆如何利用Web 2.0技术拓展图书馆传统服务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4.
信息素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信息素质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当代图书馆所应履行的一项重要职能。对信息素质教育的现状和高校图书馆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必要性进行了阐述,并结合图书馆的实际工作提出了一些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可行性途径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收集指定区域的各种农业水资源信息,按照当地农作物需求对水资源进行有效地分配,农业生产就能得到有效保障。在WebGIS基础上,通过农业用水综合利用模型实现区域内水资源的合理调配决策,同时也可以实现干旱洪涝灾害预警。  相似文献   

16.
不同升温方式对烘干枣品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在红枣烘干工艺中,采用三种不同升温方式烘干的红枣,经95%乙醇浸提得膏后,以乙醚萃取,蒸发部分乙醚定容后,用GC-16APTF气相色谱仪以内加法测定糠醛和5-羟甲基呋喃甲醛的含量,水分、总糖和维生素C含量。结果表明,用前两种方法烘干的枣的品质比用第3种方法好。还讨论了红枣中糠醛和5-羟甲基呋喃甲醛的形成、测定及其对干枣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关于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18.
紫色土土层浅薄,土壤坚硬,透水性和持水性差,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不仅破坏生态环境,还影响社会经济的良性发展。为了更好地治理紫色土水土流失,本文以宁化县的紫色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圆法、干湿筛法、容重法等方法,研究在紫色土上种植金银花的效益。结果表明:在紫色土上种植金银花能够促进周围植被的生长、改善土壤条件、减少水土流失等;在紫色土上种植金银花作为治理水土流失的一种新模式,可以为减少水土流失、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随着三峡工程的全面竣工,三峡库区已进入正常蓄水运行阶段,三峡工程对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带来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统计了近20年来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效应研究的国内外文献,分析了目前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效应研究文献的主要分布特征,得出库区生态环境效应主要研究领域及主要研究内容。在此基础上,对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效应具体研究内容及进展进行详细阐述。首先,文章对三峡工程蓄水前后产生的最直接的生态环境变化,即库区土地利用变化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接下来,对库区土地利用变化所引起的生态环境效应,包括气候、土壤、水环境、生物多样性等生态环境因子的研究进展展开评述;然后对上述生态环境因子变化最终所带来的生态环境质量和生态系统服务变化进行探讨;最后提出当前库区生态环境效应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与不足,同时给出相关方面的研究展望:建议在今后的研究中更加注重生态环境效应的动态研究,建立长期观测数据库,结合宏观与微观研究,综合评价库区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分析了在以Web Services为基础创建业务流程模型的过程中,如何进行分布式业务流程的元模型定义与模型中的消息管理及其方法,从而方便企业的业务整合,以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适应复杂多变的商务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